“包衣们在向总管讨要家人,京城风传西山大营已在江西全军覆没,满军营无一人逃脱。包衣们哭喊震天,都说十年前的祸事又来了……”

    高斌话语前后不搭,可众人一听,辫子都要竖了起来。

    雍正更是如被一柄利剑从百汇直透尾椎,完了……他居然忘了西山大营!

    他当然不是真忘了,而是之前不觉得是重点。西山大营之前在江西虽未建功,可战力还是显了出来。能跟南蛮正面硬干,在江西占尽优势,怎么也该无存亡之忧。武昌失陷后,田文镜和锡保都有折子传来,除了骂岳钟琪和鄂尔泰,外加叫苦外,也没觉出有多险恶。

    让雍正异常恐惧的是,他忘了西山大营的满军营关系着一国满人的心气。满军营并不都是满人,有众多汉军旗人。但各级军将都是满人,跟王公宗室,贵胄之氏不是主奴关系,就是沾亲带故。要真如谣言所说的,满军营完蛋了,他这皇帝可就再握不住满人的人心。

    谣言啊谣言……之前刘统勋所说,真是金玉良言。

    “海望是怎么办事的?着他赶紧查谣言的出处!”

    雍正开口就将罪责扣到内务府总管海望的身上,同时还在想着,该怎么安抚下内务府的包衣。

    “万岁爷!不好了!”

    可内务府的事还没理顺,总管太监王以诚冲了进来。

    “大群夫人格格们都聚在宫门外,讨要他们家中的子弟……”

    军机中几人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其中马齐更是眼皮也不眨,似乎早已心知肚明。

    雍正又觉得眼前模糊了,他赶紧从丹药瓶子里摸出两粒,仰头吞下,这才将快冲破了头顶的灼热气血压下去。

    他冷冷笑道:“好啊,好啊,咱们这边的女子,也学着南面,开始上下跳腾了。”

    何止是女子,雍正此时是没看见,整个京城,无数八旗贵人的府邸前,跪着无数老弱妇孺。普通的旗民找佐领讨家人,佐领找参领讨家人,参领找协领都统,协领都统去找贵胄大氏和宗室们,而宗室们则遥遥望着紫禁城。

    雍正十年六月,燕京城数十万满人,心绪都凝在了一起,被厚重的阴霾压着。而他们所望的方向,那个靠冷厉、无情和铁血手腕上台的皇帝,身影正渐渐模糊,光环正渐渐褪去,就如十年前的康熙

    (未完待续)
------------

第七百零二章 长江大决战:有停战,无和谈

    “江南三将军退守徐州,只剩李绂还在江南刮地三尺,雍正已对江南失了信心。”

    “直隶、山西、河南和山东的绿营本在向安徽汇聚,可几地教匪作乱,这些兵也只能回头去剿匪。”

    “就算他调关外满州,也需要时间,臣以为,这消息可信,雍正的确有心讲和。”

    “他就急着停战,江西的西山大营可是他的命根子。”

    黄埔,天坛南面政事堂里,人声鼎沸,内阁和各部官员脸上放着红光,都在热议一份手书,被汗浸得发黄的手书。

    雍正求和诶!姿态还放得这么低,连南兄北地都说出了口,对众多脑子里依旧残留着儒家观念的官员来说,这才是最有价值的胜利。

    次辅邬亚罗看不惯众人这表情,耸肩道:“这面子有什么好乐的?等咱们杀到燕京城下,让他叫爹爹叫爷爷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眼下天下大势都在咱们手里,唯一担心的就是北面那些教匪,什么白莲弥勒的,他们要是搞大了,咱们以后收拾起来可要花大力气。”

    汤右曾点头,总结道:“小节还可以细商,和议却是必然。雍正心切,不仅让江南,陕甘都可以谈,我们是不是先释善意,暂缓兵锋,容西山大营北退?”

    三省各部官员同时点头,李肆心说还好,没让你们这帮脑子还被仁义道德泡着的文臣来主掌外政军务,就知道你们是这德姓……“不然!”

    “不可!”

    “不行!”

    没等他开口,次辅范晋,枢密院左知政苏文采,还挂着翰林院学士头衔的唐孙镐和通事馆知事小谢同声反驳。

    “田文镜和西山大营血债累累,不把他们解决掉,如何向国人交代?”

    “江南和陕甘,即便雍正不让,咱们伸手拿也费不了多少力气,又怎能容他当作筹码?”

    “他雍正说打就打,说停就停,他以为他是谁?”

    两边吵了起来,政事堂这边的理由也很充分,并不是一味的迂腐。

    “开放通商,自由来往,这才是我们最想要的!先释善意,也是促成此事,这可不是光靠打就能打得出来的。”

    “是啊,此事若成,不仅一国之民得利,也能如调治江南一般,在北面徐徐图之,曰后拿回中原乃至汉唐之土,就要少费许多力气。”

    枢密院、翰林院和通事馆却质疑雍正的用心,通商来往,就是动满清治理根基,雍正会有那么愚蠢?

    政事堂却认为,跟满人江山比,这是未来之患,眼下之患就是西山大营,以及北面人心溃决的势头,雍正为了解决眼下之患,甘愿吞下未来之患。

    雍正开列的条件里,确实有不少是很难用军事拿到的好东西,两方人马就此争吵不休。

    李肆嗯咳一声,堂中顿时静寂下来。

    “你们都犯了一个错误……”

    刚才李肆一直在整理思绪,现在已有了结果。

    “你们把满清当作一个整体,把雍正跟满清等而视之,真是这样吗?真是这样,湖北为何溃决?江南为何崩解?雍正已不能掌控形势!就如这张纸……”

    李肆举起老宋十来曰狂奔,从燕京传到黄埔的手书。

    “朕不信这是雍正自己的意思,上面开列的条件,既让读书人动心,也让工商动心,更让一国民人都觉有了面子,条条都直指我英华一国人心根基,他雍正真对我英华这般了解,之前还敢悍然南侵?还妄想夺得更多筹码,逼和于朕?”

    李肆微笑摇头:“朕觉得,这不是雍正本意,他是个极要强的人。就算他愿让地,愿开放通商,也不愿认什么南兄北弟!便是缓兵之计,虚言许诺,他也不愿!这定是茹喜自作主张,她很知我英华根底,她知道开什么条件,可以让英华一国,让朕动心。”

    众人愣住,还有这种可能?

    没错,这手书是从茹喜那传出的。而大家从来都以为,茹喜不过是雍正和圣道两帝联络的管道,不可能有自己的主见。可他们哪能像李肆那样,对茹喜有那么深的了解。

    范晋有所了解,也有了更多推想,“陛下这么一说,让臣想到了年羹尧。看来他北退徐州,可不是雍正的安排。他的幕僚左未生去了山东,想必年羹尧下一步就是借剿匪之名入山东,自成一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5678 125679 125680 125681 125682 125683 125684 125685 125686 125687 125688 125689 125690 125691 125692 125693 125694 125695 125696 125697 125698 125699 125700 125701 125702 125703 125704 125705 125706 125707 125708 125709 125710 125711 125712 125713 125714 125715 125716 125717 125718 125719 125720 125721 125722 125723 125724 125725 125726 125727 125728 125729 125730 125731 125732 125733 125734 125735 125736 125737 125738 125739 125740 125741 125742 125743 125744 125745 125746 125747 125748 125749 125750 125751 125752 125753 125754 125755 125756 125757 125758 125759 125760 125761 125762 125763 125764 125765 125766 125767 125768 125769 125770 125771 125772 125773 125774 125775 125776 12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