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在铁路这一块儿就得分外小心了。”黄韵芝说道,“他们造成的亏空,我们绝不能填,那是无底洞,永远也填不上的。”

    “中国人的事,坏就坏在这贪污[***]上。”杨朔铭恶狠狠的说道,“其实,不论官方还是民间,贪污犯才是真正的卖国贼。”

    听了杨朔铭的最后一句话,曦雪的眼睛陡然亮了一下,迅即又恢复了常态。

    “关于这个事,我得和老吴好好的商量一下。”杨朔铭说道。

    “爹和娘过两天就要到燕京来看咱们了,正好可以问问他。”黄韵芝想起了不曰来京探望他们的父母,说道,“爹当年也出资助修过铁路,听听他怎么说。”

    “也好。”杨朔铭点了点头,“姜还是老的辣,我正好和他学学。”

    “你可别和爹学坏了,爹当年可是有名的……”可能是觉得在丈夫的面前揭自己父亲的“短处”有些不好意思,黄韵芝笑着缩下了后面的话。

    “那不叫学坏。”杨朔铭一本正经地对爱妻说道,“圣人都是死人,想要不死,就别想着当圣人。”

    听了杨朔铭的话,侍立在一旁的曦雪忍不住莞尔。

    对于杨朔铭来说,穿越到了这个时代,虽然有“超级电脑眼”带来的科技力量的帮助,但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凭高科技来搞定的,很多时候,他也需要更多的向这个时代的人学习。

    在这个时代,一只黑暗的蝙蝠,比一只阳光的蝴蝶要更容易生存。

    正在这时,一位门房走了进来。

    “先生,蔡松坡将军来了。”门房通报道。

    杨朔铭起身随门房来到了客厅,蔡锷看到杨朔铭毫发无伤的样子和轻松的神态,明显的象是松了一口气,微笑着起身迎了上来。

    “我来的时候,就怕看到你躺在床上。”蔡锷高兴地说道,“你没事,真是太好了。”

    “你昨天晚上没遇到什么麻烦吧?”杨朔铭笑着请蔡锷坐下,关切地问道。

    “没有,昨天晚上没人找我麻烦,再说,昨晚我也没有回家啊。”蔡锷看到了给他们俩端上香茗的曦雪,呵呵一笑,说道。

    “没回家?你去了哪里?”杨朔铭立刻明白了蔡锷话里的意思,他笑着明知故问了一句。

    “我可不象你那么财大气粗,把未来的花魁弄到了家里,”蔡锷看着面色微红的曦雪,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再说我家里那两头河东狮,也没有尊夫人的胸襟气度。”

    听了蔡锷的玩笑话,杨朔铭不由得苦笑了一声。

    虽然说他给曦雪赎了身,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却仍然和他保持着清白。

    曦雪羞红了脸,轻轻对蔡锷福了一福,转身便离开了客厅。

    “多谢瀚之昨晚派人前来保护。”蔡锷叹息着对杨朔铭说道,“我欠你的情,可是越来越多,好没法子还了。”

    杨朔铭知道蔡锷的话是什么意思,笑了笑,说道:“我只要你松坡兄健键康康地活着,别的我都不在乎。”

    “要我活那么久做什么?扶保新帝?作一代开国元勋?”蔡锷的脸上现出了一个苦涩的笑容,低下了头,双手手指交错在了一起,“也许象老母亲说我的那样,我这个人,太死心眼了。”

    杨朔铭知道蔡锷心里因为什么难受,不由得微微一笑。

    他已经知道,就在昨天,袁世凯已经派江朝宗和杨度进入紫禁城,逼迫清废帝溥仪宣布放弃帝号。

    如果不是因为有这项“要事”,江朝宗昨天晚上也不会在听到自己府邸出现枪声后披挂整齐的那么快就赶到。

    这一举动表明,袁世凯称帝之心已经确定了。

    杨朔铭当然知道,蔡锷对于中国废除共和恢复帝制一直是非常不感冒的,虽然通过他和蔡锷的接触,他知道,以后世的“历史人物划分”标准,蔡锷应该是“立宪派”的成份多一些,“革命派”的特点并不突出。

    “我听说你可能会被封为一等侯。”可能是觉察出了自己的失态,蔡锷抬起了头,看着杨朔铭笑道,“你应该是花了不少钱的吧?”

    “我还真就一分钱没花。”杨朔铭笑道,“松坡兄也不妨学学我,一个大子儿也不掏,看看最后封的是什么爵位。”

    “我就是想掏,也没有钱,”蔡锷笑着说道,“别忘了,我现在看病用药,都是在你那里划帐的。”

    “我要是猜得不错,松坡兄的爵位,肯定在我之上。”杨朔铭笑着说道。

    “也许吧,对我来说,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东西。”蔡锷说道,“我知道大总统待我不薄,这一次肯定也不会亏待我,但我想要的,不是这些。”

    “我们的想法都一样。”杨朔铭看着蔡锷的眼睛,情绪突然变得有些激动起来,“我们想要的,无非是‘强国’二字而已。”

    (未完待续)
------------

(一百三十二)“弘宪帝国”

    蔡锷听出了杨朔铭的心声,目光变得凝重而专注起来。

    “松坡可知,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

    “我记得你不止一次的和我说过,咱们中国,现在既然共和了,就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蔡锷说道,“可现在大总统想要恢复帝制,走的就是回头路。”

    “关于国体问题,我和杨皙子谈过多次,其实我也承认,君宪较之共和,对我国更为有利,但我国国民一意求新,步入共和,则再由共和而入君宪则不可能了。杨皙子坚持已见,非要一试。”杨朔铭说道,“何种国体更适合我国,各家所言都有道理,但谁也不能走到前面去看一看,哪一条道路更合适,因为现在我们是在摸索着前进,这当中必然要经历相当多的痛苦,而我现在竭尽全力想要做的,就是使这个摸索前进的过程变得更为温和,不要再象历史那样的治乱循环,付出尸山血海般的代价。”

    “是啊!咱们中国,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次毁灭姓的灾难。”蔡锷叹息道,“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殷鉴不远,我辈不能不因此警醒。”

    看到蔡锷有所醒悟,杨朔铭的眼中现出了赞赏之色。

    “对于大总统复辟帝制,未尝不可以看作是在中国实现立宪政治的一种尝试,至于效果如何,国民是否能够接受,舆情法理自有公论,我等静观以待即可。”杨朔铭说道,“我辈军人,以保家卫国为天职,枪口炮口,只可对外,不可对内。松坡以为呢?”

    “瀚之所言,深合我心。”蔡锷点了点头,似乎终于完全解开了心结,“我辈华夏军人,只知保家卫国,自古武人干政乃国家祸乱之源,遗害至深。只盼能在我辈新军人手中,结束这恶姓循环。”

    “静观其变,并不等于我们什么都不做,”杨朔铭接着说道,“若有二三野心家想要趁时作乱,火中取栗,图谋上位,陷国家于动乱之中,我必死力阻之。”

    “听你的。”蔡锷的脸色舒展开来,他笑了笑,向杨朔铭伸出了手,杨朔铭明白他的意思,笑着伸出手,两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1917年3月,杨度等人发起的“筹安会”电请各省将军﹑巡阅使派代表进京“讨论国体”,旋即宣布“一致主张君主立宪”。北洋系军政要人﹑地方大吏段芝贵﹑袁乃宽﹑梁士诒﹑朱启钤﹑周自齐﹑倪嗣冲﹑王占元﹑龙济光、李纯等纷纷通电赞成帝制,拥护袁世凯称帝。3月17曰,袁世凯表示改行帝制“不合时宜”。梁士诒等组织和“全国请愿联合会”再次吁请,未获批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7619 57620 57621 57622 57623 57624 57625 57626 57627 57628 57629 57630 57631 57632 57633 57634 57635 57636 57637 57638 57639 57640 57641 57642 57643 57644 57645 57646 57647 57648 57649 57650 57651 57652 57653 57654 57655 57656 57657 57658 57659 57660 57661 57662 57663 57664 57665 57666 57667 57668 57669 57670 57671 57672 57673 57674 57675 57676 57677 57678 57679 57680 57681 57682 57683 57684 57685 57686 57687 57688 57689 57690 57691 57692 57693 57694 57695 57696 57697 57698 57699 57700 57701 57702 57703 57704 57705 57706 57707 57708 57709 57710 57711 57712 57713 57714 57715 57716 57717 5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