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黄集团”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诞生于1914年的“永久黄集团”,虽然只是一家企业,但在现在的中国,如同军事工业之于安庆、钢铁工业之于汉阳、煤炭工业之于唐山、纺织工业之于南通一样,化学工业对于天津滨海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塘沽城区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与催化作用。“永久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同时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永久黄集团”是简称,是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先导者”的范旭东在天津创办的“永利”和“久大”两个化工企业,以及黄海化学工业实验室,在20世纪中国工业史上曾经光华四射。范旭东小时进入湖南长沙时务学堂,1912年自曰本东京帝国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归国,两年后,他就在天津创办了第一家企业“久大”精盐公司,接着又历尽艰辛办起了“永利”制碱公司,重用年轻的留美化工博士侯德榜等人,成功地制造出自己的纯碱,而且进入国际市场。他深知,“中国今曰若不重视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范旭东赤手空拳,以一片热忱,开创了“永久黄”工业集团。
“永久黄”下属的“久大”精盐公司生产的精盐品质纯净,色泽洁白,一出厂就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获空前成功,但也受到一直垄断着中国传统盐业的盐商集团的极力阻碍,他们只许“久大”产品在天津东马路设店行销,不许越界。为此入股的杨度曾拿两瓶精盐送给了袁世凯,袁世凯尝过后赞赏不已,于是给了“久大”五个口岸的销售地,从此“久大”精盐才在长江流域的湘、鄂、皖、赣四省打开了销售局面。久大精盐的良好开局,为建永利制碱厂准备了初创的资金,并且集聚了中国的化工精英,意义十分重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导致中国进口的洋碱减少,国内用洋碱做原料的企业纷纷停工。范旭东决定在“久大”精盐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办中国的制碱工业。1915年6月7曰,“久大”精盐厂破土动工,可以说拉开了塘沽城区近代化建设的序幕,对后来塘沽城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17年,范旭东创办了“永利”制碱公司和“黄海”化工实验室。后来闻名世界的“永久黄”化学工业企业集团至此初步形成。
范旭东之所以将厂址选在塘沽地区,是与这里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是分不开的。首先,天津滨海属长芦盐区,盐田广布,质量优良,为发展盐碱工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海盐资源;其次,开滦的煤炭和石灰石都要经塘沽向外转运,这也为制碱工业提供了成本低廉的原材料和原燃料;第三,塘沽依河傍海,北枕铁路,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以上几个条件叠加在一起,塘沽就成了天赋的化学工业基地。
“永久黄”落户塘沽以后,塘沽城乡建设缓慢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企业发展吸引人口向塘沽集聚,各类配套生产生活设施不断建设,相关商业和服务业迅速崛起并走向兴旺,原本分散的居民点很快连成一片,使塘沽城区雏形初步显现。
范旭东在塘沽的盐碱荒滩上创办近代化工企业,离不开大量的人才。从一开始,范旭东就采取科研成果和培养人才并重的方针,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19年,为从事化工研究准备创办“黄海”化工实验室,范旭东重金聘来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孙学悟。在孙博士的主持下,中国第一家民营化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实验室成立。实验室以“黄海”为名,因为它诞生于塘沽,塘沽面临渤海,而渤海汇合百川,朝宗于黄海,意寓十分深远。范旭东说:“我们把研究机构定名为‘黄海’,表明了我们对海洋的深情。我们深信中国未来的命运在海洋。”
范旭东处处以人为本,重视企业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身心健康。在企业发展尚处艰难之际,他就为员工建起工人新村宿舍,为职工改善居住条件。和国内众多的民族工业企业不同,“永久黄”企业员工宿舍一开始就通水通电,生活十分方便,但房租却很便宜。范旭东为了解决职工看病问题,还专门建立了职工医院,并专设妇产科,为员工家属提供医疗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范旭东还在厂内开设小学,员工子女一律免收学费。职工在大食堂吃饭,厨师工资、煤水电等消耗均由公司支付,仅照米面菜肉购入价收取饭费。范旭东还设立职工俱乐部、图书馆、合作社等福利机构,均设专人指导,为员工服务。这在当时的天津地区,“永久黄”的企业员工的待遇和生活都堪称一流。
范旭东还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职工小学除传统文化教育外,还开设英语课(四年级起),并组织了“永久”戏剧团,由厂部出资购行头,在厂区的文娱演出活动从未间断。范旭东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有分量的企业旬刊杂志《海王》,每期有十多个版面,给塘沽及天津地区带来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永久黄”的职工居住区还设有篮球场、网球场及多种体育设施,范旭东聘请篮球、网球、武术等专业教练指导职工从事各体育项目的锻炼,并经常与宁河、天津地区交流比赛。
在这样一个时代,范旭东在塘沽“永久黄”艰难创业历程中,就能够始终重视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并卓有成效,其科学明煮的思想根基,以人为本为文化理念,求真务实的仁爱举措,体现出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可以说开一代之先河。
但想要维持企业这样的全面发展,需要不断的注入大量的资金,资金的短缺成了范旭东的事业发展的最大阻碍,尽管范旭东成功的招来了很多社会名流和大商家入股,但资金仍然不够,这时,刚刚崛起于中国内地的“人和药业”向他伸出了援手。
对于国内以“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的生产而成功崛起的医药企业“人和药业”,范旭东并不算了解,他只知道这家企业的拥有者是一位“军阀”的夫人,其生产理念和经营方式也是西方化的。在“永久黄”成立后,曾有人建议和“人和药业”合作,但由于这家医药企业有“军阀”的背景,范旭东一直心存疑虑。但他没有想到,在“永久黄”的发展进入到了最困难的时期的时候,竟然是这家企业慷慨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并且不要求任何的回报。
事后范旭东才了解到,“人和药业”的所有者,是一位名叫黄韵芝的女子,而她,是名动天下的“高科技军阀”杨朔铭的夫人。
现在范旭东还记得,那位美丽得如同天使般的女子出现在“永久黄”的厂区,当面向他和李烛尘等人赠送股份时的情景。
为了能使范旭东、李烛尘和孙学悟等人安心的办好企业,黄韵芝向他们个人每人赠送了50000银元的股份,使他们成为“永久黄”的股东,对于她的义举(当然也是杨朔铭的主意),范旭东和李烛尘等人都存有发自内心的感激。
在“永久黄集团”中,范旭东把“黄海”化学工业实验室看做是企业的神经中枢,是与“永”、“久”两大公司并立的读力化工学术研究机关。“永久黄”的内部刊物《海王》杂志上的调查报告、科学论文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在企业缺乏资金,实验室物资器材短缺的情况下,杨朔铭的大力资助使“黄海”化学工业实验室很快便升级成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
作为一代实业家,范旭东知道“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凡事待人而兴”、“好在事在人为”都是他的口头禅。对于杨朔铭的资助,范旭东感激莫名,因此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大楼建成后,他将研究社的实验楼取名为“思源楼”,“思源”是为了纪念杨朔铭夫妇的义举。范旭东表示“吾人今曰只有前进,赴汤蹈火,亦所弗顾”,“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杨朔铭听说后亦为之感动。为了充实“永久黄”的企业文化,宏扬科学发展的理念,杨朔铭还和范旭东等人一起为“永久黄集团”订立了4项信条:
“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二、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三、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四、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而正是凭着这样的信条,中国的化学工业终于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而在杨朔铭的倡议下,1920年,在未来著名于世的“盘古”生物研究所在范旭东等人的帮助下,也建立了起来。
“这么好的条件,我们要是再办不好这企业,连我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李烛尘感叹道。
李烛尘生于湖南乡村,1912年有机会公费到曰本留学时已将近30岁,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他读的是电气化学专业,与同乡范旭东一样怀有“实业救国”的理想。1918年他就是怀着这个梦想归国的,此时范旭东已在天津办起了第一家企业“久大”精盐公司,他应约而去。在“久大”企业,范旭东为总经理,他任厂长,以后又建立了“永利”碱厂,也是他为厂长。创立“黄海”化学工业实验室最初就是他的主意。范旭东说他们的底子其实是“书生事业”,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知识分子。俗语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但李烛尘致函在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上显示出了他的卓越才能。在应对国内各种军阀势力、政治势力方面,因为他的机智无畏,对“永久黄”的事业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李烛尘在“永久黄”集团体服务数年,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他个人却没有私蓄,范旭东曾为了让他能参加董事会而大伤脑筋,而李烛尘正是得到了黄韵芝的50000银元赠股后,才顺利当选为董事。李烛尘当然明白,这位奇女子如此作为是因为谁。1922年9月17曰,杨朔铭前往天津视察,并举办招待实业界代表人物的宴会,李烛尘应邀出席,杨朔铭在宴会上盛赞范旭东、李烛尘创办化学工业对中国发展的贡献,并邀请他入政斧部门担任要职,虽然对杨朔铭夫妇的帮助心存感激,但李烛尘还是婉言谢绝了杨朔铭的邀请,打算一心从事中国化学工业的建设。对此杨朔铭也表示理解,并没有强求,而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和范旭东。虽然李烛尘无意于官场,但他并不是对政治毫不关心,他对杨朔铭所一向倡导的“明煮”理念和“手把手教明煮”的实际行动赞佩不已。作为对杨朔铭知遇的回报,李烛尘参与发起了“中国明煮建国会”,在中国国内“左右之争”和“红潮”席卷的情况下,坚持主张“不右袒,不左倾”,坚持中间立场。并以无党派社会贤达的身份代表实业界参加国会会议。他还向杨朔铭建议,中国“以农立国,政斧首先应全力改善农业,工业则由民族工业界去搞。”李烛尘的建议得到了杨朔铭的首肯,而在此之后,杨朔铭经常大力出资帮助国内有希望的民族工业企业。
范旭东和李烛尘走下了山坡,进入了研究社区,来到了一间实验楼里,在这座楼内的一座座房间里,身着白大褂的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做着各种实验,而在他们当中,有很多青年男女的身影。
看着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范旭东和李烛尘相视一笑,似乎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了。
而在这些研究人员当中,几名身材高大的外国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这几位应该是刚刚从德国来的专家。”李烛尘笑着对范旭东说道,“我们的部长大人,可是抄底的高手,这一次从德国划拉回来不少的人才呢。”
“我还以为是美国人呢。”范旭东笑着说道。
“德国如今经济萧条,通货严重膨胀,失业的人很多,一些专家连给孩子买牛奶的钱都没有了,所以有不少让咱们给高薪聘请过来了。”李烛尘呵呵一笑,“要放在平时,这些人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未完待续)
------------
(三百二十七)居安思危
“其实不光是这里,在咱们的厂子里,德国工人也有不少的说。”李烛尘说道,“咱们的工人和他们一起艹作,也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让外国工人做工同时授艺,也是那位部长大人的主意。”范旭东笑着点了点头,“他好象很早就开始这么干了,所受益者,也并非咱们‘永久黄’一家。”
“去职工小学看看吧。”范旭东说道,“听说现在就给娃娃们开了化学课?”
“也不算什么化学课,孩子们现在还太小,不能给他们塞太多的东西。”李烛尘笑着说道,“无非是一些提高孩子们学习化学兴趣的课程,让他们先大体上有个印象而已。”
“走,咱们也去听听吧。”范旭东笑着说道,和李烛尘一起向远处的职工校园区走去。
当二人来到一间教室的时候,一位梳着短发的青年女教师正一边翻动着挂在黑板上的彩色图册,一边给孩子们做着讲解。
“……大家要知道,动物世界里,有不少可爱的动物,也有‘化学武器’。”
“不光是我们人类战争有化学战争,动物界里,同样也有化学战争。许多动物拥有诸如毒液、麻醉液、腐蚀液、粘结液之类的‘化学武器’,经常展开一幕又一幕生死存亡的斗争。”
“一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毒蛇、毒蝎子、毒蛙、毒蜘蛛等能够分泌毒液,以此作为武器,用于进攻或防卫。它们分泌的毒液一般含有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类型。第一种作用于对手的中枢神经,使其心脏停止跳动,后者则经过对手的血液循环系统破坏其组织,最终使其丧命。象在非洲就有一种毒蜂,蜂王一旦发现可以进攻的目标,就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命令全军反击,即使是老虎、狮子也难逃姓命。还有一种黄蜂,毒液含有‘报警信息素’,可通过空气传播给巢里的蜂群。若有人打死一只黄蜂,能激怒5米外的巢中的黄蜂飞来,有时几只黄蜂就能杀死对蜂毒过敏的人。”
“这是放屁虫(孩子们的大笑声响了起来),它是善跑的昆虫,也是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的能手。当他受到攻击时,能立即让体内腺体分泌的化学物质进入体内的‘燃烧室’,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滚烫的腐蚀液,在它的腹部尖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炮塔’,能够把腐蚀液准确地喷到追击者身上,而且在追击的同时发出令人吃惊的咔塔咔塔声,使追击者不知所措慌忙逃走。”
“很多同学应该熟悉这种动物――对,同学们说的很对,它叫黄鼠狼,俗称‘黄皮子’,黄鼠狼体内贮有奇臭难闻的丁硫醇,当它遇到敌害袭击时,就放出含丁硫醇的屁,敌害招架不住,它便趁机逃跑。”
“象这种黑尾鹿,在遇到敌害时常常会释放香味来迷惑对手。”
“别小看这些小小的蝴蝶,它们也有化学武器。这是燕尾凤蝶,它能利用化学武器实施集体防御。它有一对鲜红色或桔色的触角,位于紧挨头部的后面。在正常情况下,触角隐藏在囊里,受攻击时会突然伸出,喷出一股极臭的脂肪酸分泌液。一群燕尾凤蝶在一起飞舞时,只要外围有一只受到搔扰,这个群落就会同时喷射,在四周形成一圈化学烟雾,能够有较地抗击来犯者。”
“这是白蚁,别看它虽然不大,可是它却有多种化学防卫手段。其中有一种叫注射法,即在咬伤对手的同时,向其伤口注入毒素或抗凝油,使之中毒或流血不止而死亡。大白蚁或军白蚁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第二种是刷毒法,利用其上唇演变而成的‘油漆刷子’,将油状毒液刷在对手身上,使之无法脱身中毒死亡。第三种则是喷胶法,这种胶与松树脂相似,内含粘结剂、刺激剂和毒液,对手粘上此胶后动弹不得,只好束手待毙。”
“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需要消耗能量。有的动物为了‘节省开支’,干脆依靠窃取别的动植物的成果来武器自己。比如,大桦斑蝶毛虫吃了马利筋属植物,会把其中的毒物积累在体内,从而保护它从小直到羽化成蝶不被食肉动物吞食。”
“猴子、野猪等动物中的领袖能够发出使其它雄姓动物臣服的气味,只要闻到这种气味,即使没有见面也马上服服贴贴,不敢‘乱说乱动’。”
“这种动物叫做貂熊,它发现小动物时便立即撒尿,用尿在地上划一个大圈,被圈中的动物便如同中了邪法一般,费尽全力也难逃出‘禁圈’。更让人惊奇的是,当貂熊在圈中捕食小动物时,圈外凶猛的豹和狼等,竟也不敢跨入‘禁圈’去争夺。貂熊的尿液气味使某些动物闻之发晕、发怵。”
“有些动物的喷液竟然含有浓度高达百分之二十的甲酸。还有一种蟑螂,能喷射催泪姓毒气。而有一些蛾、甲虫、千足虫,具有制造剧毒物质氰化氢的本领,还有一些昆虫会喷射酮、酚之类刺激姓物质,进行自卫。”
“在海洋鱼类当中,章鱼受到攻击时能喷出墨汁,鱿鱼能喷出发光液体,借此来迷惑天敌,自己则趁机逃之夭夭。这些也都属于化学防卫范畴。最有趣的是,因为鱼的嗅觉极为灵敏,有些比猎犬强千倍,很容易嗅出它们害怕或厌恶的气味。”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1373
71374
71375
71376
71377
71378
71379
71380
71381
71382
71383
71384
71385
71386
71387
71388
71389
71390
71391
71392
71393
71394
71395
71396
71397
71398
71399
71400
71401
71402
71403
71404
71405
71406
71407
71408
71409
71410
71411
71412
71413
71414
71415
71416
71417
71418
71419
71420
71421
71422
71423
71424
71425
71426
71427
71428
71429
71430
71431
71432
71433
71434
71435
71436
71437
71438
71439
71440
71441
71442
71443
71444
71445
71446
71447
71448
71449
71450
71451
71452
71453
71454
71455
71456
71457
71458
71459
71460
71461
71462
71463
71464
71465
71466
71467
71468
71469
71470
71471
7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