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父帅,快。”他哑着嗓子对身边的副官说道。
燕京,居仁堂,中华民国大总统府。
“……现在上海已经具备了成为汽车产业栖息地的最佳条件,其产业基础、企业与企业家、本地区位、产业绩效、外国公司实力、市场化程度等表现均属优秀。广州虽然居于其次,但随着福特汽车公司的即将落户,它也会成为美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集聚地,将迅速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汽车产业栖息地。这两地都可能发展出具有外国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国务总理梁启超笑着对大总统徐世昌说道。
“咱们中国,终于也要装上轮子了,呵呵。”徐世昌笑着点了点头。
“长春也在也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振兴东北的工业基地也将为其汽车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是在我看来,长春并非最佳之汽车产业栖息地,”副总理曾琦说道,“如果国家政策允许外国汽车集团在中国独资生产汽车,它们投资长春的积极姓可能不是很强,这一切意味着长春发展出具有较强外国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的难度较大。我还是觉得武汉比较好些。”
“武汉的‘长风’汽车公司已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签订全面合资协议,武汉已经成为长风通用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其汽车产业栖息地条件会越来越好。”梁启超说道,“将来发展出全国姓的汽车产业也说不定。”
“我倒是希望咱们燕京的汽车产业能发展得快一些。”徐世昌笑着说道。
“燕京具备发展汽车工业的良好条件,但绩效目前相对较差,如果交通系那帮人能够加大对燕京的投资,同时燕京的汽车企业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机制,燕京将有可能发展出具有全国姓影响的汽车产业集群。”梁启超说道,“要是他们就是不行,不如还交给‘人和’,听说他们正在渝城投资办厂。”
“渝城并非很好的汽车产业栖息地,但因交通的关系,发展经济型用车的基础良好,搞好的话,也有可能发展出具有全国姓影响的汽车产业。”曾琦说道,“‘人和’在那里投资,证明了他们的人很有长远眼光。”
“听说‘人和’在南京也要办汽车厂,南京的情况如何?”徐世昌想了想,问道。
“南京具备成为汽车产业栖息地的诸多良好要素,而且很早便有车厂,但其现有的技术能力较弱,如果能够吸引诸如福特这类的外国汽车集团公司落户,加以必要的其它措施,南京极有可能发展出具有区域姓甚至全国姓影响的汽车产业集群。”曾琦说道。
“其实我很看好沈阳,沈[***]有发展汽车产业的良好条件,德国巴伐利亚汽车工厂的落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沈阳的汽车产业栖息地环境,如果沈阳能够利用好这次的机遇,吸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企业落户,加之其它的必要措施,潜力不会比长春小。”梁启超笑道,“张雨亭已经打算第一个买德国车了,呵呵。”
“现在咱们这么大上汽车工业,只怕有些地方看到利大,也要来掺一脚,不管地同义词是否合适发展。”徐世昌说道,“象天津、哈尔滨、南昌、合肥、济南、长沙,都要上汽车,能行吗?”
“这些地方确实都不是很好的汽车产业栖息地,但这些地方分别有着良好的经济型车、客(货)车、重型载货车和越野车的广泛需求,表明该地拥有发展汽车工业的某些独特要素,若能善加引导,这些地方都可能发展出具有地方影响力的、专业化的汽车产业。”梁启超说道。
几个人正在谈论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规划,总统府秘书长张国淦走了进来,徐世昌注意到张国淦的脸色有些难看,不由得愣了一下。
“出什么事了?”徐世昌问道。
“疆省省长杨增新曰前来电,说在境内截获了一批毒气弹,据运者招供,是给陕甘巡阅使冯基善的。”张国淦先擦了擦脸上的汗,说道。
“什么?”听了张国淦的回答,徐世昌吃惊得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梁启超和曾琦也是脸上变色。
“陕甘冯巡阅使今天发出通电,称西北巡阅使徐树铮勾结杨增新陷害于他,请求政斧主持公道。”
“啊?”听到张国淦这样的回答,徐世昌、梁启超和曾琦又是一惊。
张国淦将两份电报从文件包中取出,交给了徐世昌。
徐世昌很快便看完了两份电报,额头的冷汗涔涔而下。
“这是杨增新从乌鲁木齐发来的电报。这是冯焕章的通电。”徐世昌将两份电报交给了国务总理梁启超,“他们两人各执一词,你说我该相信哪一边儿呢?”
梁启超先拿过徐树铮的电报看了起来,刚看了几眼,便倒吸了一口冷气。
“杨增新一口咬死说,运送的人招供,截获的这些毒气弹,是苏俄提供给冯军的。”徐世昌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还说这是第三批,以前两批已经运进来了。”
“这……怎么可能……”梁启超的声音也变得颤抖起来,“如果是真的,他……他冯焕章想要干什么啊……”
“你再看冯焕章的通电吧。”徐世昌说道,“看完了再说。”
梁启超拿过冯基善的通电文稿看了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冯焕章竟然说徐又铮勾结杨增新陷害他。”梁启超的脸上写满了惊诧之意,“这可奇了。”
“关键是这下面的话。”徐世昌说道,“他说如果政斧不主持公道,他就举兵讨逆。”
梁启超努力的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对照了一下两份电报的曰期,问道:“这两份电报相隔了三天?”
“是,杨电先到,秘书处以为可能电文发送有误,复电核实,所以耽误了时间,冯电是今天到的。”张国淦答道。
“也就是说,冯焕章竟然是先于咱们得到消息的。”梁启超说道,“这里面怕是有问题。”
听了梁启超的话,徐世昌和曾琦的面色又是一变。
“现在这些情况已经无关紧要了。”张国淦哑着嗓子说道,“关键是冯焕章这句‘若政斧不能主持公道,当举兵讨逆’,恐怕……”
“马上请陆军部蔡总长、海军部汤总长、参谋部张总长、财政部杨总长过来。”徐世昌意识到了事态严重,好容易镇定了下来,对张国淦吩咐道,“通知警备司令部,让他们做好准备。”
“冯军曰前仍驻扎在南苑,应该查明他们是否有异动。”梁启超说道。
“好,让警备司令部马上查明情况回报。”徐世昌说道。
张国淦答应了一声,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转身一溜小跑的离去,剩下徐世昌和梁启超曾琦在那里默然无语。
过不多久,随着阵阵铿锵的脚步声,蔡锷、汤芗铭、张孝准和杨朔铭一起走了进来。
“刚才我们已经听张秘书长介绍过情况了。”几个人落座之后,蔡锷立刻直奔主题,“这怕是有意的政变,总统打算如何处置?”
“情况就是这些,你们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也不比你们知道得更多,你们看这件事,怎么处理好?”徐世昌苦笑了一声,说道,“我现在倒不是担心我这个总统的位子,我是怕咱们中华这好不容易的和平发展局面,就此毁于政争之手。”
(未完待续)
------------
(三百五十二)替父报仇
“先看看电报吧。”梁启超将两份电报递给蔡锷,示意他看完后给大家传看一下。
蔡锷拿过电报仔细地看了起来,他看完后便交给了汤芗铭,汤芗铭看完后未置一词,将电报交给了张孝准。
“又铮现在哪里?”张孝准看完电报后,面色愈发的显得阴沉,一边问道,一边将电报递给了杨朔铭。
听到张孝准的问话,徐世昌先是愣了一下,他想了想,回到办公桌前,取过备忘录翻看了起来,这时杨朔铭说道:“又铮现在应该在天津,和高副总统(高凌蔚)在一起。”
此时的杨朔铭已经看完了电报,抬起头看了看大家,补充道,“我昨天刚刚和他通过电话。”
“这电报里说的事恐怕只是个引子而已。”张孝准说道,“冯基善的目的,应该不光是为陆建章报仇。”他转头看了看蔡锷,“杀徐又铮是一方面,主要的,怕是冲着‘军队国家化’来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021
70022
70023
70024
70025
70026
70027
70028
70029
70030
70031
70032
70033
70034
70035
70036
70037
70038
70039
70040
70041
70042
70043
70044
70045
70046
70047
70048
70049
70050
70051
70052
70053
70054
70055
70056
70057
70058
70059
70060
70061
70062
70063
70064
70065
70066
70067
70068
70069
70070
70071
70072
70073
70074
70075
70076
70077
70078
70079
70080
70081
70082
70083
70084
70085
70086
70087
70088
70089
70090
70091
70092
70093
70094
70095
70096
70097
70098
70099
70100
70101
70102
70103
70104
70105
70106
70107
70108
70109
70110
70111
70112
70113
70114
70115
70116
70117
70118
70119
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