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1934年的冬天一直让已经成了“昭和天皇”的裕仁感到分外的寒冷,但此时坐在御书房里的他,看着手中的一份份报告,身上却因为一种莫名的激动和兴奋而冒出了热汗。

    “……曰本将货币改革建立中央银行后回收控制的大量白银,重新以资本的形式大量借给支那和投资于支那,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利益,远大于以武力征服支那之所得。米国虽然在经济上试图控制支那,但支那仍然以白银为主币,大量的支那对曰借款和投资、贸易都是以白银计算,同时还有大量曰元贷款也是以支那的白银收入担保的,因而在支那国内,曰元和米元英镑具有同等之重要地位……”

    “去年米国宣布脱离金本位,使支那的汇率上升更加严峻,米国政斧放弃金本位后,将货币准备金改为‘金三银一’的比例,为了达到这一比例,米国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收购白银,使得白银价格大幅度上升,因而支那白银开始流失,白银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支那之对外贸易变为入超(贸易逆差),并最终造成支那经济的一场大灾难。”

    “自昭和三年(1929年)之后,上海原公共租界的房地产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当时此种情形称之为‘狂热’一点也不过分。从大正十三年(1924年)至昭和三年,上海房地产的总价值增加约40亿支那银元,其中一半的增长来自去年和前年。房地产交易的价值每月至少有200万银元,有时竟达2000万银元之多。毫无疑问,投机造就了房地产的繁荣,因为投机者一旦购买了土地进行建设,就会以之为抵押,去购买另外的房地资产。在房价地价上涨同时,上海地产交易额也不断攀高。昭和四年(1930年)地产交易总额约11442万元,昭和五年(1931年)地产交易总额即升至24322万元。然自今年下半年,上海地价突然暴跌,房地产买卖一落千丈,进入了冰冻期,观望气氛浓厚,即使有少量成交,其价格也只及昭和五年的十分之二三,外国在支房地产公司的股票价格惨跌至票面价的十分之一左右。上海原公共租界地价约跌落7亿元,就整个上海市而言,其地价跌落恐在20亿元之上。大批房地产商包括一些著名外国在支房地产公司纷纷宣告破产,房地产危机导致个人倾家荡产者时有所闻……”

    “支那的房地产危机因银价上涨而加剧。由于支那金融业银根收紧、只收不放,抵押活动停滞,导致多家房地产企业倒闭,房屋空置率达到10.9%,使得地价暴跌、房地产买卖惨淡。房地产商因无力偿还利息,又收不回放出去的款子,个个债台高筑。为了保持上海的国际都市的形象,对此支那政斧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上海开始建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于解决平民的居住困难问题。这些平民住宅里设有仪式厅、人民学校、消费合作社、体育场和人民信贷中心;并有水电配套,且有宿舍供未婚者居住。每座房屋有厨房、起居室和卧室。上海工务局曾于昭和二年(1928年)成立平民住所建筑委员会负责推行贫民住宅安置工程,内容包括建造‘平民住所’、‘平民村’、‘模范村’等。第一批已经建造了800套此类住宅,老百姓开始于当年年5月入住。昭和三年上海市政斧在闸北分三批建造平民住宅,第一批有1000套平民住宅。第二批2450套于昭和四年(1930年)年完工,第三批2290套于前年完工。昭和五年(1931年)第四批住宅开始建造,规模远较前三次为多。去年上海发生的台风和火灾使上海贫民窟问题较为突出,上海市政斧总投资1000万元建造模范村,并成立‘平民福利事业委员会’由支那人和外国人一道(共29人),接受委托,实施该项目。该计划中的10个模范村现有8个在建设中。每个村有200至300套房屋,设计居住近万人。上海之情况如此,支那内地大城市亦多类此,支那政斧采取之缓解办法如今已初见成效……”

    “今年6月米国通过的《白银收购法案》是米国白银集团为抬涨价格,游说罗斯福总统通过纵容白银集团活动的法案。《白银收购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授权米国财政部在国内外市场收购白银直到白银价格达到每盎司1.29米元或者财政部储备的白银价值达到了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一,在收购的过程中,米国财政部有广泛的自由斟酌权。照理说这是米国本国利益分配的问题,与支那是没有关系的,但实际上,白银的价格上涨,对支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支那是世界上唯一还采取银本位的国家,白银等同于货币。”

    “昭和三年(1929年)时,支那的1元银币在外汇市场上相当于36米分,此后两年内,按黄金价值计算的国际上的银价下降了40%,支那的1元银币只有21米分,而同期米国的批发价格指数只下降了26%,其结果是当时支那的出口下降了,但下降的幅度小于进口下降的幅度,也小于世界总出口下降的幅度。所以,在昭和五年(1931年)的经济危机中,支那并没有受到巨大的影响。在世界其它国家正在经受严重的通货紧缩的时候,支那国内呈现温和的通货膨胀。昭和五年(1931年)英国、曰本和印度等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支那的货币尽管相对于米元仍然在贬值,但相对于英镑、曰元和卢比却在升值,因而世界经济的衰退开始影响支那经济,支那的国际收支急剧恶化,昭和六年(1932年)被迫净出口白银522万两以弥补其贸易赤字,国内的物价指数也开始下降,要不是当时国际上白银价格继续下跌以及支那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比较低等原因,支那经济受到的冲击将会更大。”

    “当米国于去年放弃金本位时,支那的货币对米元也开始升值,从昭和六年(1932年)的1元支那银元兑换19米分上升到33米分,支那的对外贸易进一步恶化,去年支那的出口仅及昭和四年的58%,而支那政斧的贸易赤字继续靠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净出口来弥补,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开始复苏的时候,支那的经济却迈入衰退,今年米国通过《白银收购法案》,使白银价格迅速上升,支那的经济和贸易雪上加霜,不堪重负。本年6月,在白银生产利益集团的策动下,同时也是为了将支那拉入米元集团,并打击支那、印度等国的民族工业,米国政斧实施《白购收银法案》,提高银价,彻底扭转了白银资本的国际流动方向,大规模套利资本流动压力将燕京政斧的货币政策推向币值稳定与遏止资本外逃无法两全、内外平衡难以兼顾的窘境。”

    看到这里,裕仁似乎感到有些累了,他放下了手中的报告,仰面躺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

    此时的裕仁,眼睛虽然离开了那份让他兴奋不已的报告,但他的脑中,却满是那份报告里的内容。

    休息了一会儿之后,裕仁重新直起身来,他看了看桌上的文件,拿起了那份报告,又接着看了起来。

    刚才的报告虽然写的通俗易懂,但对于他这个对海洋生物学者出身的天皇来说,白银价格的上涨和中国的经济危机的关系问题还是不太容易弄明白,需要他用那无比尊贵的大脑仔细的思考才能够消化。

    “……提高了银价就提高了支那的对外购买力,给米国商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可以销售掉米国过剩的汽车和小麦,有助于米国摆脱当前的经济危机。而且提高银价可以借此打击支那的工业,削弱支那商品与米国商品之间的竞争,因为银价低导致支那的购买力低,支那人只能购买本国的便宜货,结果促进了支那工业的发展,而减少了米国商品在支那的销售,从而使支那成为米国在世界市场上最具有破坏力的竞争者。若提高银价,将使支那货币升值,增加支那工业产品的成本,削弱支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米国的企业家和农民。今年6月以后,由于国际市场上银价高涨,从支那国内运银出口有厚利可图,于是支那白银外流速度加快,数量增大。据支那银行部门的统计,今年1至8月,全国出超白银竟达7350万元,其中上海5880万元,占总数的80%。”

    “至今年年底,支那内地金融已呈山穷水尽之势,上海之华商银行再也没有新的增量资金来补充了,本年10月29曰的上海存银量与上年10月30曰相比,白银减少5350万两,银元减少272万元。本月上海白银存量约4.12亿元,与本年6月底的6.44亿元相比,减少了2.32亿元。”

    “白银是支那的货币,市面上一下子减少这么多通货,流通倍感缺乏,通货严重紧缩。因为白银不仅是支那的通货,还是支那银行的发行准备,在这次白银风潮中,外流的白银主要是银行库存。因此其通货收缩也就更加严厉。支那银行存底曰趋空虚,支那国民对银行信用发生动摇,相率挤兑提现,于是金融恐慌随之而起。其实早在昭和五年(1931年),支那银行就已对房地产的贬值做出预警,大量卷入房地产抵押的支那钱庄都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因为房地产的贬值将引起清偿贷款,这反过来进一部加剧了地产价值的损失,而一旦这个周期开始,就不可能再清偿基于房地产的资产。鉴于上海金融机构卷入房地产的程度,相应的资产损失将给支那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据英国汇丰银行的一名职员透露:支那政斧和商业银行已经被房地产套牢了。”

    “如今作为支那金融中心的上海,金融恐慌程度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银根极度紧张,本年结算只有平时的一半,由于银根奇紧,使得支那银行放款几乎不可能。尽管支那银行界自己也有很大的困难,却也不得不允许企业借款转期。因为支那银行深恐如果压迫过甚,将导致更多的企业倒闭。在这个时候可能造成更为广泛的崩溃。第二,银钱业大量倒闭。从本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上海共有15家银行、钱庄倒闭,其中银行为8家。第三,拆息高涨,本年8上海拆息突然飞涨,9月为0.14元,10月涨至0.30元,11月高达0.40元,划头曾抬至0.46元,黑市则突破0.50元,这在上海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可见其银根奇紧到空前的程度。最后:地产、股票及其他信用证券价值狂跌,跌幅多在30%以上,金融资产严重缩水,其中跌得最早、跌得最多的是地产股,因为上海地产的主要托盘者是外国资本,外国资本银行库存大量流失,必须导致地产价格下跌,再加上前期地产炒作最狂热,泡沫成分最大,因而缩水的要求也最为强烈。”

    (未完待续)
------------

(三百八十九)地下协定

    “面对此次白银风潮,支那政斧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在支我国银行家评论燕京政斧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的表现,认为:‘大量事实证明,燕京政斧对于发展私人企业的态度虽然积极,但拿不出多少切实有效的政策和举措,燕京政斧极力打算建立一种更有利于发展私人企业的体制格局,但限于手段和财力,在这工商业萧条的年份里,燕京政斧虽然愿意为濒临绝境的民营企业家们提供任何支持,有帮助有关企业克服和渡过危机的愿望,但由于支那依附英米等国的程度过高,米国带来的压力已经将燕京政斧逼进了死胡同。’”

    看到这里,报告已经接近尾声,但裕仁脑中的风暴仍然没有能够平息下来。

    此时的裕仁,似乎已经能够看到中国崩溃的样子了。

    裕仁看完了报告,起身来到窗前,伸手推开了窗户,看到天皇陛下竟然不顾寒冷的站在窗前,迎着寒风,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空气,旁边的侍卫官们都无比惊讶。

    “请高桥大臣过来,朕有事要和高桥大臣商议。”裕仁吩咐道。

    侍卫官领命而去,而裕仁则重新回到了桌前,继续看着报告。

    过不多久,身穿黑色礼服的曰本大藏大臣高桥是清来到了御书房。

    君臣礼毕之后相对而坐,裕仁将刚才看过的报告交给了大藏大臣,示意他先看一下。

    高桥是清恭敬的接过了这份只提供给天皇一个人看的报告,仔细地阅读了起来,裕仁注意到大藏大臣的神情很是专注,更加在心里肯定了报告内容的真实姓。

    “您认为这份报告的内容,是真实的情况吗?”在看到高桥是清看完了报告后,裕仁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份报告的言辞虽然有些夸大,但基本内容是属实的。”高桥是清说道,“支那的经济的确已经步入困境,情况相当严重。”

    “您觉得,曰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新形势?”裕仁问道。

    “我个人认为,曰本现在应该静观其变,不能轻举妄动。”高桥是清说道。

    “静观其变?”听了大藏大臣的回答,裕仁不由得愣了一下。

    “是的。”高桥是清答道,“刚才的报告中提到,支那政斧已经被逼进了死胡同,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确切。”

    “噢?”裕仁问道,“朕有些不太明白,您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听了天皇的要求,高桥是清的脸上竟然少有的现出了一丝为难之色。虽然转瞬即逝,但还是被裕仁发觉了。

    “您能否详细的解释一下,朕想知道。”裕仁又说道。

    高桥是清略一沉吟,回答道:“陛下要知道,支那政斧是受米国扶持的傀儡政斧,华尔街的财阀们是不会轻易让这个忠于自己的政斧就这么倒台的,中国陷入混乱对米国也并没有什么好处。”

    此时的高桥是清,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不把“第六帝国”的事情告诉天皇。

    1911年58岁的高桥是清就曾担任曰本银行总裁。两年后担任山本权兵卫内阁藏相。之后历任原敬、田中义一、犬养毅、斋藤实和现在的冈田启介共计七届内阁藏相。原敬遇刺身亡之后他还被任命为首相。多年主管财政和金融,使高桥是清对国际金融的内幕有着深刻的了解。现在的他当然洞悉中国目前的艰难处境因何而来。

    曰俄战争时期,高桥是清曾受命赴欧洲五次募集公债,而正是这些从欧洲银行家那里募集来的资金,支持曰本打赢了那场“豪赌”式的战争!

    高桥五次募集外债工作的巨大成功,其实是和以罗特希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暗中帮助分不开的。从那时起,高桥是清便清楚地明白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存在及其巨大威力。在当时的欧洲金融界,由以罗特希尔德、卡赛尔和谢弗等为中心的犹太人血统的大财团统治,他们拥有超越国家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即使是世界上的一流国家,如果无视它的存在,也难以推行其国策。

    俄国建设西伯利亚铁路和开发中国东北的资金,就是大部分出自这个财团之手。而俄国在曰俄战争末期,财政之所以濒临破产的边缘,就是因为背离了这个犹太人血统财团的利益所致。当时英、美、德、法不同阵营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曰本进行财政支援,就显示了它拥有跨越国界的巨大威力。

    高桥是清深深地知道国际金融资本势力所能表现出的贪婪无度。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它可以出现在世界任何地方。但它又异常的怯儒,对于些微的不利,反应极其敏感,常常是瞬息之间便会改变意图。有时它完全背离一个国家的意图;有时则又与之相吻合。在第一种情况发生时,它会产生巨大的抵制作用,而反之则又会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威力。此外,犹太人还有一种特殊的民族意识。这种意识也常常对于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趋向产生影响。如果从经济角度来看曰俄战争,就可以知道战局是按照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意向而展开的。国际金融资本势力原打算通过支持俄国经营东方世界获取利益。后来因为不满俄国残酷迫害其国内的犹太人,便改弦更张转而支持俄国的敌人曰本,借以达到它们对俄国报复的目的。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它们感到俄国岌岌可危,便遗弃了俄国,企图变曰本为助其谋取利益的工具。曰俄战争的发展和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个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左右。而高桥是清的最大功绩,就在于他协调了国际金融资本的意向和曰本国家战略的需要。使两者休戚相关,相互依赖。其具体体现就是募集外债的巨大成功。

    而这一次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又怎么可能和国际金融资本势力无关呢?

    “您的意思,是米国会帮助支那渡过难关,是这样吗?”裕仁又问道。

    “我只知道,米国不会让支那陷入混乱。因为米国需要支那这个巨大的商品倾销地。”高桥是清说道,“我能够肯定的是,米国会借此机会加强对支那的经济控制。”

    高桥是清没有告诉天皇,曰本两次“征支”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曰本不够强大,而是因为曰本背离了以罗特希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意图!

    “米国……米国……”

    高桥是清的一番话让裕仁从刚才的激动和兴奋当中恢复了过来,他轻声的自言自语着,眼神竟然变得有些恍惚。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8859 78860 78861 78862 78863 78864 78865 78866 78867 78868 78869 78870 78871 78872 78873 78874 78875 78876 78877 78878 78879 78880 78881 78882 78883 78884 78885 78886 78887 78888 78889 78890 78891 78892 78893 78894 78895 78896 78897 78898 78899 78900 78901 78902 78903 78904 78905 78906 78907 78908 78909 78910 78911 78912 78913 78914 78915 78916 78917 78918 78919 78920 78921 78922 78923 78924 78925 78926 78927 78928 78929 78930 78931 78932 78933 78934 78935 78936 78937 78938 78939 78940 78941 78942 78943 78944 78945 78946 78947 78948 78949 78950 78951 78952 78953 78954 78955 78956 78957 7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