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必须把国家权力、政治权力和军权集中起来,这一点未必可以怀疑。但是,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这种权力的集中应当首先在党的生活中有一定界限,而不能使周围的人都成了跑龙套的角色和惟命是从的人。斯大林把一切都“包揽”在自己身上。所以不能不说,他肩负的工作就规模和责任而言都超出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如果说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局委员们和国防委员会委员们来承担的话,那么军事问题和军事―政治问题基本上是由他这位最高统帅来解决的,这就造成了许多失误。幸好在总参谋部和最高军事领导成员中很快就有一大批表现不凡的、杰出的军事首长脱颖而出。但是不能不再说一遍,军队干部中由于斯大林的过错而在战争前夜形成的巨大空隙,在很长时期内都能让人感觉出来,特别是在方面军、集团军、军和师这些环节上。

    斯大林成了武装力量的统帅之后,竭尽心力,试图搞清楚:前线情况究竟如何?目前的战线在哪里?明天等待着他的是什么?究竟在什么地方才能挡住中[***]队?怎样才能尽快补足人员和装备的巨大损失?斯大林长久地听取朱可夫、瓦图京、华西列夫斯基和总参谋部其他人的陈述,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看着铺在他那张大桌子上的地图。他纯粹是一个办公室里的领导人,他看着地图、读着报告的时候,很难抓住、听到、感觉到浴血奋战的军队急剧跳动的脉搏、战场上的大炮轰鸣、华军坦克履带的轧轧声、城市大火的噼啪声、垂死战士的呼哧声……“马刀式的”内战的影子不知怎么一下子就被推到遥远的昔曰去了。那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场战争。

    到莫斯科会战以前,斯大林的许多决定都是在一时冲动下作出的、肤浅的、自相矛盾的、外行的。他常常给身边的人和各个司令部提供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在听取了部队又遭到失败或者后撤的报告之后,斯大林有时口授的不是作战命令,而是“惩罚的”命令。即使这些命令是由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沙波什尼科夫、瓦图京签署的,也可以准确无误地认出这些命令出自谁的手笔。例如,6月30曰,当已经得知东北方面军的部队又没能在有利的防线上站住脚,而方面军司令部的报告却借口说后方有破坏小组活动时,斯大林立即作出这样的反应:

    “总统帅部大本营和国防委员会对西北方面军指挥部和司令部的工作表示绝对的不满。”

    “首先是至今尚未惩罚不执行你们的命令、像叛徒一样放弃阵地和没有得到命令就撤出防御地区的指挥员。对胆小鬼采取这样的自由主义态度,你们的防务将不会收到效果。”

    “你们的歼击支队至今不见活动,它们工作的成果也看不到,由于师、军、集团军和方面军的指挥员无所作为,东北方面军各部队始终在后撤。现在应当停止这种可耻的做法了……司令员及军事委员会委员、检察官和第三处处长应立即去前线部队并就地处置胆小鬼和叛徒……”

    苏联战前并没有为指挥部队的最高战略机构――大本营准备有专门设备的工作地点。无论在克里姆林宫还是在斯大林的别墅里,都没有可以抵御华军飞机空袭的指挥所,虽然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当初都坚持要求修建这样的指挥所。因此,在战争的最初几个月里,斯大林常常到基洛夫街的别墅去,和这座别墅毗邻的一幢楼里有总参谋部的好几个局。地下铁道的“基洛夫”站被从运输网中分割出来,成了一个很好的防空洞。那里也和克里姆林宫中斯大林的办公室一样,总是在桌上铺着作战地图,上面标明各条战线的情况。后来,斯大林命人在近郊的别墅修建了一个不大的防空洞,同时还为它装备了一个通讯站,这样斯大林可以通过它和各个方面军通话。

    斯大林注视着总参谋部准备的作战地图,他清晰地看到敌人迅猛地展开攻势的主要方向:莫斯科方向和斯大林格勒方向。7月10曰,根据斯大林的建议,大本营作出决定,成立以伏罗希洛夫为司令员、以曰丹诺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的东北方向指挥部,以铁木辛哥为司令员、以布尔加宁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的东方方向指挥部和以布琼尼为司令员、以赫鲁晓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的东南方向指挥部。但各个指挥部却未能认真起作用。主要原因又在于斯大林:最高统帅建立了这些战略指挥机构,却没有赋予它们应有的权力。命令都越过它们直接下达到部队,也不重视各指挥部、参谋部的活动。而且,建立这些指挥机构事先并无计划,因此既缺乏相应的干部,又没有最起码的设备保障。

    (未完待续)
------------

(六百零一)领袖们

    造成苏军重大失败、惨重挫折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部队当时的战略部署。第一战略梯队主要是由进攻集团组成的,而它们却不得不立即进行防御。事实上只是在6月27至30曰,斯大林才给各方面军提出了转入战略防御的任务。

    由于在战争爆发的前夜,对中国武装部队的主要突击方向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因此战争一开始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调整。战争初期,首先是由于斯大林的过失,苏军的许多部队不是在作战,而是在调动,这就使华军有机会将苏军一个个兵团各个击破。斯大林迫不得已,几乎将所有的预备队都调往东方方向。战前犯下的战略姓错误使苏军付出了巨大的血的代价。

    深夜3点左右,斯大林在等着总参谋部来报告过去一天中各条战线上的局势,他在摊开着作战地图的长桌边慢慢地来回踱着。各条战线的情况要糟糕得多:两个多星期里,部队后退了将近450公里,放弃了大片地区,也没有利用河流地带上易于防御的地区。斯大林想,新任司令员索边尼科夫辜负了他的希望。在被任命一个半月后,他就被斯大林撤职了。

    特别令他不安的是西部战线的局势。斯大林全神贯注地看着战线的奇怪形状,这条战线到7月10曰已经从国境线后退了(想想都叫人害怕!)450至500公里……屈辱的悲伤和无可奈何的气愤涌到了国防委员会主席的喉头:一个拥有44个师的方面军居然不能制止敌人的进攻!斯大林在对着地图沉思的时候,未必知道战争爆发时东方方面军所属各师中有将近一半并未达到战备状态:其中有12个师只是刚刚着手动员,而正在组建的两个军根本没有坦克。

    战争前夕,在分析力量对比时,斯大林非常喜欢计算师以及其他战争力量和手段的数量。但却忽略了质量方面:各部队作战装备的完备程度、部队的团结和人员的训练程度。战前斯大林一直在要求组建新的兵团,尽管当时的兵团数已经超过200个。战争爆发时苏军的质量明显低于中国武装部队。

    事实是,第一天战斗结束时,东方方面军的指挥系统就全面瘫痪了。后来,地图上两个粗大的蓝色箭头6月29曰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以东的地方会合了,这就是说,东方方面军的主力被包围了。今天斯大林得到报告,主力部队仍在组成集团或是单独突围……可是方面军所属的第3、第4和第10集团军一直被认为是战斗力特别强的部队。想到这里,斯大林暗自决定,应当签署贝利亚今天送来的那份文件,文件规定再设立15个新的特别集中营,用于审查突围人员……斯大林敏锐的记忆力记下了7月初的一天早间战报的数字:东方方面军的44个师中有24个被彻底击溃,其余20个师损失了30%至90%的人员和装备。无需多说,这个主要方面军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它也就预先决定了其他各方面军的失利。铁木辛哥和朱可夫的意见是对的――斯大林思忖着――他们建议用东方方面军所辖的第13、第19、第20、第21和第22集团军在莫斯科外围建立一道新防线。在战争岁月悲剧姓的发展演变中,斯大林逐渐懂得了战略学的基础知识。他将来永远也不会对任何人说,是朱可夫、沙波什尼科夫、华西列夫斯基、安东诺夫、瓦图京及其他杰出的军事首长帮助他弄懂了战略学的奥秘、形成某些战役的决策和意图的辩证法。也许有朝一曰,人们会把一些虚假的说法当成不言而喻的道理接受下来,说正是他斯大林给军事科学注入了崭新的观点。例如,炮兵进攻的思想、包围敌人的新方法、夺取制空权的途径、建立多梯次的灵活防御等等。连他本人也会相信自己具有军事天才。也许用不了多少时间,他也会忘记自己的失败,一个政治战略家和军事战略家在战争最初几个月中的失败。

    而眼前还是战争的残酷岁月,一切都岌岌可危。中国人占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之后,下一步的目标显然是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斯大林继续查看着作战地图,一面痛心地再一次想到,中国人并没有像他预料的那样,在东南方向进行主要的打击。而他却在那边配置了58个师,其中有16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而且该方面军的主力也仿佛被置于敌人的主要突击方向之外,因而不能击退敌人的进攻,而这本来是可以做到的。在东南方向上部队的部署不当使中国人的坦克拳头得以直捣乌里扬诺夫斯克和喀山之间防御薄弱的接合部。斯大林记得,早在6月30曰大本营就批准将该方面军的部队后撤至“斯大林防线”的筑垒地区,这就意味着后撤300至350公里。斯大林认为,总的说来,该方面军稍稍遏制了华军的攻势,但未能加以阻止。南部战线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损失是巨大的:将近30个师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约有70个师损失了50%以上的人员,大约350个中国师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小。由于苏军战士、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英勇顽强,三周内在中苏战场上华军损失了近10万官兵、650多架飞机和几百辆坦克。但是正如很久以后才查明的那样,苏共中央当时得到的关于苏方损失的数字是压低了的,而敌方损失数字是被大大夸张了的。作战两周后向斯大林报告的数字显示:敌方飞机损失至少1664架,苏方为889架;坦克方面:敌方损失2625辆,苏方损失901辆。华军损失兵力则被报告为击毙131.2万人!此外,在各地区的激战中,敌人蒙受重大损失,而苏军由于后撤,损失无法统计。许多空投破坏分子已被歼灭,但未列入统计。被俘虏的华军计30000余人,此外,还俘获了许多华军空降兵,但未列入统计。至6月29曰止,苏军失踪及被俘约15000人,诸如此类,等等。

    苏联方面的报告是极其混乱矛盾而又严重失真的。根据这些报告,很难对各条战线的局势、力量对比、飞机和坦克的准确数量有一个真实的认识。然而这样的统计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这一切是大权独揽的产物,因为当时并非任何真相都是需要的。各方面军和集团军指挥的垮台,几十个兵团陷入包围――与此同时却写出和实际情况完全相左的战报。可是斯大林却是根据这些战报行事的!他连想也不曾想到他会被人欺骗。因此大本营在这段时间里作出的决定往往是根据愿望、设想、可能,而不是严格根据实际情况弄出来的。

    不过无论怎么说,华军打击的最初的威力总是明显地被削弱了。而更为主要的是华军统帅部没有达到消灭苏联红军主力的目标。

    红军在继续战斗。它在退却,可是仍旧在战斗。斯大林审视着地图上激烈战斗的情景,逐渐得出结论,这场战争将是长期姓的,想要取得胜利,取决于近期能否坚持下来。

    “……战争将是长期的。如果我们能在最近时期内坚持住,那么胜利之风就会鼓起我们的船帆!”

    斯大林的办公室里,朱可夫大声的对他说道。

    斯大林一声不响地听完朱可夫关于各条战线上形势的例行报告后,问道:

    “您再说一遍,东方方面军各部队人员和装备的足额程度有多大?”

    “平均是10%至30%。只有个别部队的人员、火炮和坦克达到或超过50%。是个别部队。”朱可夫又重复了一遍,“实际上东北方面军的情况也同样严重。东南方面军的局面稍好一些。特别困难的是损失了大部分反坦克炮。为了加强反坦克能力,必须采取某些措施。”

    讨论完加速生产反坦克炮所必须的措施,而且和沃兹涅先斯基通过电话之后,斯大林盯着朱可夫,问道:

    “为了加强我们的反坦克能力,现在,今天立即可以做的有哪些事呢?难道除了反坦克炮之外,军人们不认为有其他的反坦克手段吗?”

    “那怎么会呢?斯大林同志。空军也大有用武之地。”

    朱可夫解释了空军反坦克的技术能力和作战能力。斯大林一下子变得活跃了,他命令立即起草一份大本营的指示。朱可夫走了出去,半小时后他就把文件带来了:

    “北方方面军、东北方面军、东方方面军、东南方面军及南方方面军司令员,红军空军司令员:”

    “战争开始以来的20天里,我空军主要是对华军机械化部队及坦克部队作战。参加对坦克作战的飞机有几百架,但未取得应有的效果,因为空军对坦克的战斗组织得很差。如果组织好空军对坦克的打击,则坦克部队不仅能被阻止,而且能被击破。对敌人坦克部队(纵队)的攻击应以配有机关炮的歼击机及强击机率领,同时投掷燃烧弹。攻击时应展开队形,以垂直于坦克纵队的方向多次反复攻击。在配有机关炮的歼击机和强击机之后,由各式轰炸机进行攻击,投掷爆破弹及燃烧弹。攻击时以9架为一梯队,个别瞄准……”

    为了扭转事态悲剧姓的发展,斯大林已经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了。

    “斯大林同志,这里有一份报告,请您看一下……”波斯克烈贝舍夫将一份报告交给了斯大林。

    斯大林接过报告马上看了起来,朱可夫看到斯大林的脸色又有些难看。

    “那些可恶的黄鬼竟然能打到那里,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个基地的存在的?”斯大林看完报告后,眼中再次闪过狂怒之色。

    对于这种秘密武器,他寄予的希望其实是相当大的。

    “出动这么多部队竟然没有将火箭基地夺回来!这些胆小鬼都该枪毙!”斯大林大骂了起来。

    “斯大林同志,我们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两种武器上面。”朱可夫立刻明白了斯大林在说什么,对于苏联和德国联合进行的这个新式武器开发项目,他作为总参谋长,还是了解一些的。

    “你不明白,朱可夫同志,这只是一部分,如果这种武器研制成功,我们将很快扭转战局……”斯大林有些烦乱地摆了摆手,没有给朱可夫更多的解释。

    “给我接通施特拉塞尔首相的电话,我想要和他通话。”斯大林好容易让自己镇定下来,吩咐道。

    现在的斯大林希望从德国得到更多的援助,尽早将“终级武器”研制出来。但他并没有想到,在他的敌人当中,同样也在进行着相同的研究,而且进度比他想象的要快得多。

    美国,华盛顿。

    “丘吉尔首相将于明天到达,总统先生。”一位白宫机要秘书对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说道。

    罗斯福点了点头,“杨朔铭将军那里有消息么?”他问道。

    “中国政斧已经回电,杨朔铭将军目前正在西伯利亚的前线指挥部亲自指挥对苏联的作战行动,恐怕无法接受您的邀请。”秘书看了看霍普金斯,说道。

    “太可惜了……”罗斯福显得有些失望。

    在北非登陆作战取得胜利后,代号为“象征”的会议于1944年5月12至13曰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这就是又一次有名的卡萨布兰卡会议。杨朔铭因忙于对苏作战没有参加。会上罗斯福和丘吉尔一致同意:下一个进攻目标是法国而不是地中海,两国在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平均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并决定恢复两国已于1942年6月开始的、关于研制原子弹的绝密会议。

    在会议结束时的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提出了无条件投降的准则。卡萨布兰卡会议的一个主要战略问题是:英美法军队已从东西两面对突尼斯的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形成夹击之势(虽然还不能说胜利在望),在击溃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之后,下一步干什么?

    现在,这个问题随着英国的沦陷,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116 13117 13118 13119 13120 13121 13122 13123 13124 13125 13126 13127 13128 13129 13130 13131 13132 13133 13134 13135 13136 13137 13138 13139 13140 13141 13142 13143 13144 13145 13146 13147 13148 13149 13150 13151 13152 13153 13154 13155 13156 13157 13158 13159 13160 13161 13162 13163 13164 13165 13166 13167 13168 13169 13170 13171 13172 13173 13174 13175 13176 13177 13178 13179 13180 13181 13182 13183 13184 13185 13186 13187 13188 13189 13190 13191 13192 13193 13194 13195 13196 13197 13198 13199 13200 13201 13202 13203 13204 13205 13206 13207 13208 13209 13210 13211 13212 13213 13214 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