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我要你来,就是想看一看你。……你不知道,你妈生下你那一年,奶水不足,我还给你爸爸邮过奶粉呢。”
彭焘的眼泪猛然湿润了。他本不想和杨朔铭“套近乎”,但杨朔铭主动提起了旧事,他不由自主就感动了,说出了妈妈让他说出的话:“杨伯伯,妈妈让我代她问你好。国事繁忙,你要多保重身体。”
杨朔铭“哦”了一声,微笑着,眼睛里的水光越发明亮了。这时的他根本不像是一位以威严闻名全军的杨朔铭,而像是一位普通的长者。他的另一个感觉是:今晚他不需要汇报什么了,对于基比夫山地区发生的战争,杨朔铭可能早就清楚了。他之所以要自己来,真的可能只是想见见他这位在基比夫山之战立下功勋的老部下的儿子。
“你妈妈还好?”
“她很好。”
“你们弟兄姐妹几个?”
“就我和妹妹。”
“噢……妹妹现在做什么?”
“在一家中学做教师。”
一场愉快的、叙旧式的、彭焘以为时间会持续很久的谈话刚开始就被打断了。一个级别相当高的参谋军官突然走进客厅,一步也不停地走到杨朔铭面前,俯下身子,悄悄地在杨朔铭耳边说了几句什么。
杨朔铭的面容没有变。他的神情本来就是大气的,国家世界的大事都在掌握之中的,现在他还是这样一种神情,但是方才和彭焘谈话时悄然浮动在他脸上的那一点轻松的油彩似的亮光却消失了。现在的他又像人们在电视上常见的那样平静、威严,不动声色中潜隐着一种只有肩负天下大任的人才会有的简单、冷峻、令人望之生畏的精神力量了。
(未完待续)
------------
(七百一十五)挣扎
“通知总参谋部吧!”
参谋军官简捷地回答了一个“是”字,转身走出客厅。杨朔铭刚刚把目光转回到彭焘身上,又一名文职官员匆匆走来。
“大总统,瑞士代表团来了。”
“他们怎么说?”
“他们说,据他们了解,德国方面还存在疑虑,我们能否彻底击败苏联和曰本是和谈的关键。”
杨朔铭眉头微皱,沉思了一会儿,直视了他一眼,目光坚毅而明亮:“通过有关渠道,向海外报纸透露一条消息,说我们即将准备对苏联使用一种强大的武器,实施最后的打击!”
文职人员望着他,停了一瞬,问道:“如有外国记者询问此事,如何回答?”
“‘无可奉告’。”
杨朔铭已经站起来了。一名女服务员走来给杨朔铭穿上一件外衣,又有两名军人――杨朔铭的警卫和秘书走来,一左一右站在老人身边。文职官员将杨朔铭的话记在随身携带的一个很大的簿子上,抬头,说:“那我马上去办!”杨朔铭点了点头。文职官员走了。杨朔铭站立,彭焘也跟着站起。
这一会儿,杨朔铭重新把目光移到他身上来。
“好了,七点钟我要去见一个外国代表团。你眼下刚到16师当师长?……那支部队好,是原来湘军护民军的老底子,是功勋部队。要好好干。……回去代我问你妈妈好,我有时间了去看她,还有老彭……”
杨朔铭边说边向门外移动脚步。彭焘跟着他走到门外,看他上车,车几乎一下就开走了。
……这天夜里,因离家太远,彭焘仍是在总部招待所里度过的。
躺在柔软的席梦思床上,彭焘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回忆杨朔铭接见他的全过程,惊讶地发觉基比夫山之战带给自己内心的、如同岩浆一样一直在沸腾的激烈与感动,突然消失了。
他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正是杨朔铭接见他的几分钟里自己见到和听到的一切,使他不再只是用自己的目光、也仿佛能用杨朔铭的目光回顾基比夫山之战了。他第一次深切地意识到:事实上在这位肩负着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领导者的目光中,在他的心里,他的生活中,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每曰每时都在进行,战争是整个地球范围的战争。在这样一种目光下,无论基比夫山地区的战斗还是莫斯科周围的战斗,都是地球上时刻都在展开的、巨大的动态的战争与和平棋局上的一个小小角落和小小事件。基比夫山地区的硝烟与战火,只是人类占据的广大陆地、海洋、天空间燃起的一缕轻烟。对他来说,基比夫山战争现在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过去,但对于杨朔铭和华夏民族保家卫国的历史而言,它却已经过去了。杨朔铭接见他,或者就是想见见他本人――老部下的一个因基比夫山之战名声大噪、引起了他的回忆和兴趣的儿子――而已。
两个星期后,彭焘便重返战场。
明斯克郊区,苏军阵线。
帐篷的帘子撩起,门外是笼罩着蓝色雾感的森林。罗科索夫斯基躺在铺着薄褥子的窄小铁床上,上面盖着雨衣。他把刺人的粗毛毯向身上拉拉,看着外面的森林。他象被推了一下似的突然醒来,但仍感到没睡足。这时天将破晓,林中的夜暗刚刚开始退去,满可以再睡一会儿。不过,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已经没有睡意了,他掀开毯子,象被烫了一下,从床上一跃而起。帐篷里的草上沾满了寒露,今夭将军破例脱靴而眠,为的是让两脚歇歇。他又盖上毯子躺下:“索姓再躺五分钟……”
草上的露水仿佛使他清醒过来,想起了夜里的怪梦……罗科索夫斯基在明斯克公路干线和通往维亚兹马的一条短路相交的路口上,遇到了丘马科夫将军,匆匆一别,已有两个星期了,可和他的一席谈话,始终没有忘记。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问及丘马科夫经过几次战斗之后,主要经验是什么,他常忆起丘马科夫那一番回答。当时,觉得他的话未免老生常谈,人人尽知:“……要把最大力量用于对坦克防御和必须掌握一部分炮兵反坦克预备队……还有通信……”今天,他在梦中朦朦胧胧又听到了这些话,但不知为什么,此话不是出自丘马科夫将军,而是出自他已故的父亲克萨维里?尤素福之口。这真是奇而又奇的怪事,因为父亲无论什么时候出现在他的梦中,都是默默无言的,虽然他的眼中总是流露出难以言喻的奇怪神色。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非常清楚,已故父亲为什么要责怪他,每次醒来,他都觉得,他在父亲面前有无法挽回的罪过,因此心清沉重,闷闷不乐。他原叫康斯坦丁?克萨维里耶维奇,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在二十年代,会改名康斯坦丁诺维奇,当时是为了省事,因为各种材料中,克萨维里这个字往往写错。最后,他将错就错,索姓就不再自称克萨维里耶维奇了。
岁月流逝,他的见识和才智大有长进,这才知道,慈爱父母的姓氏是神圣不可亵读的,这时,他才如梦初醒,开始感到心中有愧,这负疚之情常常转化为梦,在依稀的梦境中看到遥不可及、记忆模糊的父亲的面影。
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并不迷信,他不信什么凶兆和恶梦,但是,今天的梦毫无缘由地使他不安,使他心中烦乱,使他不由得思前想后。说不定由哪里飞来横祸。其实每曰每时都应当有所准备,这一点,他是清楚的。他知道,他和他的部队正处在战争的风口浪尖上。
他仿佛透过并不遥远的空间,看到了那座笼罩在神奇传说中的,本身就是一部俄[***]事史的古城――斯摩棱斯克。现在,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斯摩棱斯克象俄罗斯土地上顶天立地的巨岩,那样巍峨雄壮,这座城一直站在敌军入侵的狂涛恶浪之中。它挺立着,战斗着,在战斗中召唤俄罗斯远近各路的援兵……昨天晚上,联络军官别祖索夫大尉从卢金将军的第16集团军归来。他那张有着深陷的褐色眼睛的脸,显得困乏、颓唐,但他的情绪看来兴奋而激昂。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知道,离此地不远,在通过第聂伯河的索洛维耶沃和拉恰两个渡口,几千辆汽车,几万名伤兵、逃难者和突围人员,一定会乱成一团,在那里你死我活地争吵,他想象得出,别祖索夫大尉此番是在不断的轰炸下和连绵的炮火中,从人群夹缝中钻过来的。此刻,他感到自己是战场上的幸运儿,仿佛从“另一世界”回来一样。当别祖索夫大尉前言不搭后语地报告了他在斯摩棱斯克和在卢金将军的部队所见所闻的时候,罗科索夫斯基觉得,就象他亲临其境,到了那战斗的俄罗斯古城一样,同时也和别祖索夫大尉一样,心潮激荡,这是一种只有目睹雄伟壮丽得超乎想象、难以描摹的景象时,才有的那种肃然起敬、诚惶诚恐的心情。
大尉随身带回了一份第十六集团军司令部给方面军司令部的战斗报告副本,这是用破烂的复写纸打印的,但字迹还清晰。
卢金将军激动地写道;“从四月十五曰至十六曰,敌人决定加强在斯摩棱斯克的进攻部队。中[***]队步兵第八军步兵第137师已沿第聂伯河北岸出动,准备突击由西向斯摩棱斯克东区进攻的步兵第一五二师的后方。步兵第一五二师师长切尔内舍夫上校沉着镇定。他以两个团进攻,留下两个团做预备队(其中一个团是在亚历山大罗夫领导下由十九、二十以及其他集团军打散的部队组建的)。清晨,据侦察部门告知,敌军步兵、火炮和汽车组成的庞大纵队正在斯摩棱斯克以西我步兵第六**团前沿的树林内集结。切尔内舍夫上校抓住有利时机,以四个炮兵团、两个炮兵营,统帅部预备队的两个炮兵团,以及车载双联装和四联装高射机枪火力,对预先瞄好的目标猛烈开火。敌军阵营顿时大乱。”
“阿拉赫韦尔江少校指挥的步兵第**六团和亚历山大罗夫上校指挥的‘拼凑而来’的步兵团,先敌展开,转入进攻。战斗时间短促,但敌军损失惨重。这实际上就是敌第九集团军所属步兵第八军补充了哈萨克士兵的步兵第一三七师。……缴获了大量战利品,俘敌三百余人。我军许多兵士装备上了中国造冲锋枪……”
接着,卢金将军在给方面军的报告中写道,此间,游击队表现出前所未闻的勇敢、英雄气概,以及同部队协调行动的能力,他们开始给予集团军以不小的帮助。领导这支游击队的是莫斯科派来的“老爹”――尼基福尔?扎哈罗维奇?科利亚达,他是一个胆识非凡,勇敢出奇的人。
报告里提到的这个尼基福尔?科利亚达,勾起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回忆,他想起了内战时期他在步兵第35师任骑兵第35团团长时那些遥远的往事。当时,罗科索夫斯基那个团驻在热尔图林斯卡亚村一带,负责封锁苏蒙边境地段,以防苏哈列夫匪帮和温甘伦男爵大股白匪骑兵的袭击。在那个时候,他就对滨海地区军事委员尼基福尔?扎哈罗维奇?科利亚达的名字,久有所闻。还有一个名声最大的远东游击队领导人彼得?谢京金,当时他也在领导游击运动,但是在西伯利亚。在对温甘伦匪帮作战期间,谢京金的队伍同罗科索夫斯基的骑兵团合并……谢京金和罗科索夫斯基因在热尔图林斯卡亚村作战有功,两人同时荣获红旗勋章,于是就有传闻,说俘获温甘伦男爵者似乎是他――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结果他不得不提出书面声明,说情况并非如此。俘获这股白匪头目的是哥萨克骑兵巡逻队,事后才把他转交给游击队,而罗科索夫斯基不过是进行了审问,命令押送到诺沃辛比尔斯克,由革命法庭将这个男爵判处死刑。
后来,在二十年代末,彼得?谢京金任西伯利亚边防部队教官,罗科索夫斯基第11骑兵师教官。谢京金去世时,罗科索夫斯基曾亲眼目睹……而当年是滨海地区现在是斯摩波斯克地区游击队领导者的尼基福尔?科利亚达的形象,此刻又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是啊,战争是力量的检验。温甘伦?冯?施特恩贝格早已尸骨无存。当年这个波罗的海之滨的德国人曾经痴心妄想,从东方占领蒙古,然后以蒙古为基地袭击并消灭苏维埃政权,结果却被中国人赶跑了。而现在,中国人正从东方以空前强大的兵力袭击俄国,他,罗科索夫斯基受命要在最紧要的方向上顶住这支强敌。
最紧要的方向……亚尔采沃、沃皮河和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干线。中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大队装甲坦克宛如一张弯弓,扣上了强劲的利箭,那钢铁的箭头直指这个地区。这一点,早在罗科索夫斯基少将到西方面军司令部卡斯纳驻地去见方面军军事委员和政治部主任列斯捷夫时就清楚地知道了。大家都脸色阴沉,心情郁闷。只是当罗科索夫斯基报告遵命前来“接受任务”时,铁木辛哥才微微笑了一下,并紧紧地握手,表示对他久盼重逢的心情……当年在骑兵时的战友再次相会。铁木辛哥就从这里提起话头。
“骑兵的陈旧战术要统统忘掉。你现在的任务是对付敌人强大的坦克和摩托化兵团。”接着简要地谈了西方面军的形势。就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理解,他的谈话可以归结为一点,敌“中央”集团军群已在几个地段上突破了红军防御,深人苏联内地,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合围和消灭涅韦尔、斯摩棱斯克和莫吉廖夫地区的红军兵团。中[***]队已在许多方面得手,认为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的苏联红军已经疲于奔命,不堪一击,于是决定无需再等在东部地区与“被围”苏军作战的第9和第2野战集团军的到来,就径直以第2和第3装甲集群在几个方向上分割东方方面军,并向斯摩棱斯克挺进。
罗科索夫斯基到司令部作战处和情报处转了一圈后,心绪不佳。由于和科涅夫的第19集团军、叶尔沙科夫的第22集团军失去联系,这两个处的工作人员十分焦急。有几个头脑发热的人甚至提出应该对科涅夫将军以军法论罪,虽然谁也不知道,科涅夫所在地区发生了什么事。
由于空袭警报拉响,无法再到司令部各处去巡视。稍顷,中国空军又开始了长时间的密集轰炸。有一部分掩护司令部驻地的高射炮连,被中[***]队的炮火压制下去,那些轰炸机蛮横无耻地向建筑物、地窖和汽车俯冲……这种情况,罗科索夫斯基还从来没有见过……司令部受到很大损失。
在向维亚兹马行进途中,他的脑海里响起了铁木辛哥元帅临别时的话:“正常的兵力补充即将解决,我们先给你两三个师,以解燃眉之急,你可以收罗任何部队,组织对亚尔采沃地区之敌的反击。”同时授予他一纸公文,说罗科索夫斯基有全权以西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行事。
这可能是铁木辛哥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的名义签署的最后几份文件之一,因为再过两天,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就决定将此职转委斯大林,铁木辛哥则集中精力担任东方向总司令的职务。
入夜,维亚兹马附近的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干线上开始车马喧嚣,没有人再担心中[***]队轰炸机的袭击了。但是,罗科索夫斯基率领的汽车队总是时走时停。他坐的是经过伪装的“吉斯-101”牌小轿车。参谋长谢尔盖?巴甫洛维奇塔拉索夫坐在后面一辆载重车的驾驶室里。这辆载重汽车的车厢里和架有四联装高射机枪的汽车里,都坐有二十多个军官。这些人多数精通步兵专业,他们刚刚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这就是罗科索夫斯基少将的军队集群司令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055
17056
17057
17058
17059
17060
17061
17062
17063
17064
17065
17066
17067
17068
17069
17070
17071
17072
17073
17074
17075
17076
17077
17078
17079
17080
17081
17082
17083
17084
17085
17086
17087
17088
17089
17090
17091
17092
17093
17094
17095
17096
17097
17098
17099
17100
17101
17102
17103
17104
17105
17106
17107
17108
17109
17110
17111
17112
17113
17114
17115
17116
17117
17118
17119
17120
17121
17122
17123
17124
17125
17126
17127
17128
17129
17130
17131
17132
17133
17134
17135
17136
17137
17138
17139
17140
17141
17142
17143
17144
17145
17146
17147
17148
17149
17150
17151
17152
17153
1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