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琅施塔得市郊的火葬场的艹作员是一名鉴别致命因素的行家,他们告诉赶来的苏联军官:“这些死尸颜色发黑……大多数有特别的气味……当他们被火化时,这种气味就因为这些尸体已经腐烂而产生出来,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在火化之前就已经产生怪味,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内脏就已经腐烂。”

    在喀琅施塔得,一个当时上四年级的男孩在深深的迷茫中,为这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情形找到了形容的词句:

    “父亲彻底卧床不起。他是一名海军军官,在港口码头被烧伤的。他头上的毛发几乎全部掉光了。他的胸部在化脓,他的背部烂了一个5厘米的洞,洞里有大量的蛆爬进爬出。这个部位布满了苍蝇、蚊子和跳蚤,每件物品上都在散发各种非常难闻的气味。我看到的每个地方都有许多像这种情况的人,他们已经无法动弹。从那天晚a上我们到达起,父亲的情况就在恶化,我们似乎看到他在我们眼前衰弱下去。因为他整夜都呼吸困难,所以我们做能够为他缓解痛苦的一切。第二天上午,祖母和我准备了一些稀饭,当我们将它拿到父亲身边时,他做了最后一次呼气。当我们认为他完全停止了呼吸时,他又长吸了一口气,然后就没有了任何呼吸。这是在6月12曰上午9点发生的事情。在红海军卫生院所在地,充满了火化尸体的气味。太多的悲哀使我都把自己当成了陌生人,尽管我非常悲痛,却哭不出声来……”

    和伤忙巨大的苏联平民相比,苏联海军的损失和伤亡要惨重得多。

    为了和“帝国主义国家”进行军备竞赛,在斯大林的强力推动下,苏联开始了“苏联”级战列舰的建造。苏联造船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的工业水平,决定建造标准排水量55000吨,9门406毫米主炮和32门130毫米平高炮,24门37毫米机关炮和24挺12.7毫米机枪;侧装甲450毫米,上部装甲带200毫米,水平装甲总厚200毫米,航速36节,续航力15000海里/15节的一级战列舰。同时还有一个500毫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方案。新战列舰和超级战列舰一开始都是为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准备的。但是没过多久,设计指标又因故进行了大幅度调整。1936年8月,苏联成功的与英国达成了双边海军协定。苏联政斧表示愿意遵守1936年3月的《第二次伦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关于战列舰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406毫米的限定。不过苏联人却巧妙的钻了条约的空子:几大海军强国中,只有太平洋上的曰本未批准《第二次伦敦条约》。因此苏联人认为,自己完全有理由为红色舰队建造406主炮的超条约型战列舰,以对抗曰本可能发展的超级战列舰。这次苏联海军不准备另起炉灶,决定以“苏联”级为原型型为基干直接进行扩大初步设计。

    新的“苏联”级原定要建造10艘之多,根据战争中的经验,苏联海军总司令部向斯大林建议将战列舰建造数目缩小到4艘。酷爱重型军舰的斯大林经过冷静思考,同意了只建造4艘的建议。他还提出了设计任务目标。他要求必须能够消灭一切敌方已有和可能建造的任何大型军舰,可以摧毁最坚固的海岸防御工事和港口设施,同时能够为己方重要运输队进行全程护航。舰型转交给造船工业部下属的中央特种舰艇研究所设计。这个所继承了原来的设计,搞出的方案一个比一个大。最终定型时,“苏联”级的满载排水量为81150吨,标准排水量72950吨,全长282米、最大宽度40.4米,水线长270米、水线宽37米、吃水11.5米,型深16.7米,武器系统为3座三联装460毫米炮塔,航速30节,续航力6000海里/18节。

    这一方案被认为是最具实际意义的设计,它继承了苏联战列舰一贯的防护至上原则,但纸上设计和建成完工是差别很大的两码事。而且从一开始,苏联就没有能力建造这样的超级战舰。就在斯大林开始对费工费时的超级战列舰失去信心时,德国人伸出了援手。在德国人的技术支持和苏联方面不惜工本的投入下,三艘“苏联”级战列舰“苏联”号、“苏维埃乌克兰”号、“苏维埃白俄罗斯”号和“苏维埃俄罗斯”号。

    德国人帮助苏联建造超级战列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组建德苏联合舰队,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作用,但是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些不可一世的钢铁巨兽,一炮未发,便永远的消失在了核爆炸当中。

    三天后,苏联海岸遭到“特殊轰炸”的消息便传到了柏林的帝国皇宫。

    “这是我们的飞机拍到的‘苏联’号战列舰的残骸。”施特拉塞尔指着一张照片上已经被掀到了岸上变得破碎不堪的残骸说道。从照片上已经看不出这是一艘军舰了,但那座因高热熔化而变得扭曲的三联装主炮炮管和炮塔,说明了它的身份。

    “这是另外三艘同级舰的照片……”施特拉塞尔又拿过了几张照片递给了鲁普雷希特一世,“除了喀琅施塔得,塔林港也受到了同样的攻击……”

    “也就是说,苏联海军已经不存在了,是吗?”鲁普雷希特一世心烦意乱地放下了手中的照片,问道。

    “是这样。”施特拉塞尔用沙哑的声音说道,“我们军医部队的官员认为,在喀琅施塔得的人员伤亡总数大约为60000人,其中有17000人当场死亡,大多数是武装人员。我们的人有725人在这次爆炸中殉难。这次毁灭的死亡率为54%,是一种极为密集的死亡情况;我们的人已经计算出中国人实施的这次爆炸造成的人员伤亡,比普通高爆炸弹高出7500倍。”

    “这是中国人在向我们表明,他们有能力毁灭我们。”鲁普雷希特一世叹息道,“我们的这种武器还没有完全实用化,他们就已经能够对多处目标进行打击了。”

    “是这样。”施特拉塞尔说道,“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将在一个星期后组装完毕,但要对中国本土实施打击,却是不可能的。”

    “美国人和英国人这下好高兴了。”鲁普雷希特苦笑着在一张桌子旁坐了下来,“他们可以腾出手来专门对付我们了。”

    “是啊。曰本在美国的登陆行动已经彻底失败。”施特拉塞尔说道,“曰本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因此我们将很难守住英国。”

    “曰本如果有原子弹的话,中国也许就不敢这样威胁我们了。”鲁普雷希特一世叹息道,“但是曰本……”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而鲁普雷希特一世和施特拉塞尔都还不知道,曰本在原子弹的研制方面,也并不象他们想的那样落后。

    在中央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四十分钟左右,到达河口湖的高速公路同普通公路的交接处。这时乳白色的雾气越来越浓了。

    汽车循着湖泊的右岸行驶,在中部的地方,杨铭筠驾车向右拐进一条叉道。汽车在落叶松,白桦混杂的树林中静悄悄地行驶着。杨铭筠把车开进一家别墅的庭院,这家别墅是某个公司总经理的,目前无人居住。下了车,掀开行李箱盖,从中取出一支“暴风”突击步枪挂在脖子上,腰间系上子弹带,子弹带上插着8支30发装的弹仓,杨铭筠接着依次将带有32发鼓式弹仓的“雷”式自动手枪和六颗手雷以及一把刺刀插上子弹带。

    他又拿起另外一根子弹带,左肩右胁地斜挎上。往脸上抹了一把土,为的是在黑暗中不显眼。一切收拾停当,他就出发了。

    走上一段不太陡的坡路,在树林中左拐右拐地走了大约有20分钟,一幢小巧别致的小平房便呈现在眼前。小平房四周是一片草地。

    据他刚刚捕获的杀手的口供,那就是瓦连京一伙的藏身之处。地面上的建筑不过是用来掩人耳目的而已,地下才是他们真正的巢穴。在距离此地两公里的森林深处,还有一处秘密据点,两地之间有地道相连。如果他们不在这里,那就一定转移到那里去了。

    现在,那幢钢筋混凝土的平房不见任何灯光。杨铭筠悄然无声地来到树林与草地的交界处,但他没有跨进草地,而是沿着树林的边缘向北走去。很快草地就到了尽头。

    他继续前行,走了500米左右,发现了树林中有一座残壁断垣的祠堂,大门早已朽烂。杨铭筠走进祠堂,将一块地板掀起,地道口便暴露出来,一条水泥台阶通往地下,沿着这条台阶下去,就可以到达连接两处秘密据点的地道。

    台阶上的灯全部熄火着,地道里也是漆黑一团。杨铭筠走下几级台阶后,伸手把头顶上的盖板照样盖好。下到走道后,便向南摸去,没走多远,就遇到一扇钢门,他轻面易举地就用铁丝把门打开了。

    等到杨铭筠打开第三道门时,橙黄色的灯光从里面射了出来。在地道的左右两臂,到处挂着由防火服,氧气面罩和氧气瓶组成的成套器具。

    杨铭筠将“暴风”突击步枪的保险打开,扳到连发的位置,端起枪向前走去。

    顺着这条弯弯曲曲的地道走到尽头时,又遇到一扇钢门,杨铭筠把耳朵贴在门上,凝神细听,隐隐约约听到里面有人在说话。

    他用单眼由钥匙孔向里窥视,但门后有一道屏风把视线给挡住了。他正俏悄地把铁丝伸进钥匙孔内,想把锁拨开,突然他敏锐的耳朵听到门背后有脚步声走近,便马上停下手来。他将突击步枪上起刺刀,躲到门的一旁,这个位置当门打开时刚好处在门的背后。

    门开了。打开的门正好抵住杨铭筠的鼻子。两个全副武装的家伙从里面走出来,看模样象是曰本人。

    那二人转过身来正要关门,突然发现了门背后的杨铭筠,不由地大吃一惊,慌慌张张地就在去抓吊在脖子上的短管机关枪。

    然而,杨铭筠的动作更快,刺刀闪电般地插进一人的心脏,然后照他胸口又是一拳,拔出刺刀,反手一枪托,把另外一人的下巴打碎,膝头同时一顶,把门顶上了。这一连串的动作,仅仅只花了一秒半时间,地上便躺下了一具尸体和一个身负重伤休克了的家伙。

    杨铭筠将休克过去的家伙身上的武器解除,提起他的双脚,倒拖着往回走了50多米远。

    那人的头部在水泥地上摩擦着,很快便成了一个血葫芦。疼痛使他清醒过来,发出了呻吟。杨铭筠从驾驶热照上知道他叫黎德林。杨铭筠用刺刀轻轻抵住黎德林的咽喉,以免他叫喊,“说!瓦连京一伙在什么地方?”

    黎德林说了。等他一说完,杨铭筠便一刀将他脖子削断,又回到刚才的那扇钢门旁。

    打开门进去,绕过屏风,里面是间极其宽敞的大厅,墙壁上贴着彩釉壁画磁砖。杨铭筠走到正面墙壁,跟着从左向右数到第四行磁砖,接着从底下向上数到第七块磁砖,这块磁砖,据黎德林刚才交待,是电梯的按钮,前原没有交待过这个情况。黎德林没有撒谎,杨铭筠使劲一按这块磁砖,果然,伪装成天花板一部分的装饰着彩釉磁砖的电梯缓缓降下了。杨铭筠松开按着的磁砖,跳进电梯。电梯缓援上升,杨铭筠左手握着烟盒型手枪。上面一层仍是地下室,走廊上有个岗哨。当他看到乘电梯上来的不是同伙时,急忙伸手去摸腰间的手枪。

    为了不发出枪响,惊动敌人,杨铭筠用左手上的烟盒型手枪开了一枪。子弹靠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发射,而不是靠火药的爆发力,所以几乎听不到枪声。弹头很小,直径只有3毫米,再加上发射速度慢,如果是普通弹头的话,杀伤力就不够。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之处,弹头里装有高能炸药,实际上是一枚微型炸弹。

    小小的弹头钻进那岗哨的眉心,在头盖骨里面爆炸,爆炸声也很小。杨铭筠看到那人颓然倒地,眼珠子粘粘乎乎地从两眼窝流了出来。

    杨铭筠收起烟盒型手枪,弯腰从岗哨的腰带上扯下钥匙串,把通往里面的房门打开。

    里面是卫兵居住的地方,房间左右两旁各有一排三层铁床,中间摆着几张桌子,近20名卫兵围着桌子,有的玩麻将,有的玩牌,正玩得高兴。

    杨铭筠端起“暴风”猛烈地扫射起来。他单腿跪地,左手按着枪身,为的是不让枪口往上跳动,右手食指死死扣住扳机不放,一边射击,一边飞快地换上新的弹仓,眨眼间,从枪口中就倾泻出150发灼热的子弹。能够向杨铭筠还击的。充其量只有两三人,但是也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弄得晕头转向,子弹都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水泥地面顿时积起一汪血水,杨铭筠穿过这个大房间,走到里屋的门前。门里就是瓦连京一伙居住的地方。

    杨铭筠刚打算用铁丝开门锁,突然愣住了,原来除了普通的弹子锁以外,门上还带着三个密码锁。

    关于这三个密码锁的开法,那个杀手和黎德林都没有交待过。杨铭筠想找个卫兵来问,可是所有的卫兵都已尸陈血泊。没有办法,杨铭筠只好端起“暴风”,对准门下的水泥地,一口气发射了五十来发子弹。

    水泥地上被打出脸盆大的一个坑,杨铭筠抽出3颗手雷,将保险锁扳掉后放在坑内。

    杨铭筠把房间里的一些尸体拖到走廊上,垒起一个掩体,然后退到掩体后面蹲下,端枪瞄准一颗手雷开关,马上卧倒。

    “轰”的一声巨响,手雷爆炸了。地下室的墙壁到处出现了龟裂。摇摇欲坠垒成掩体的尸体上插着无数手雷的弹片和水泥的碎片。绝大部分照明被摧毁。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1097 61098 61099 61100 61101 61102 61103 61104 61105 61106 61107 61108 61109 61110 61111 61112 61113 61114 61115 61116 61117 61118 61119 61120 61121 61122 61123 61124 61125 61126 61127 61128 61129 61130 61131 61132 61133 61134 61135 61136 61137 61138 61139 61140 61141 61142 61143 61144 61145 61146 61147 61148 61149 61150 61151 61152 61153 61154 61155 61156 61157 61158 61159 61160 61161 61162 61163 61164 61165 61166 61167 61168 61169 61170 61171 61172 61173 61174 61175 61176 61177 61178 61179 61180 61181 61182 61183 61184 61185 61186 61187 61188 61189 61190 61191 61192 61193 61194 61195 6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