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飞机,才知道里面的宽敞豪华,一眼就看出来是专门改装过的私人飞机。

    这年头的有钱人很少坐飞机,比较偏好更安全舒适的火车和邮轮,司徒南也不例外。不过,见虞恰卿他们有些担心,安慰道:“放心吧,这飞机很安全的。”

    飞机起飞后,张静江他们还发现旁边竟然还有两架战斗机在一旁护航,又一次惊讶,这是国家元首的待遇啊!

    过了一会,接着在空中他们又遇见了一个机群,十来架飞机从司徒南他们的客机侧面飞来。

    此时,客机旁边的一家护航战斗机立刻朝机群飞过去。

    随着距离接近,机群慢慢地放大,露出飞机上醒目的政斧军空军的徽章。

    “是自己人。”消息从前面的驾驶舱传过来,似乎要安慰客机上的乘客。

    只是那机群机腹下好像装着炸弹银光闪闪,机群特有的沉闷的声音传到这边的客机上,好像有一万只叫草泥马的兽群从脑子里碾压过一样,让人有说不出来的兴奋,或者害怕?

    “哪是?”

    张静江脸色动容,转过头问司徒南。他心里暗想,如果刚才那些飞机不怀好意的话,会不会把自己这些人打下来?

    “那是参加演习的轰炸机中队,从别的机场起飞的,没想到竟然在空中遇见了他们。”

    司徒南解释道,刚才那机群突然出现的时候他也被小小地吓了一下,这边的战斗机立刻迎上去,挡开轰炸机群,小心地护卫客机上的大人物。

    轰炸机群仿佛也意识到客机上坐着什么大人物,没有过分靠近,只是摇摇翅膀,向护航的战斗机示好后便继续飞向吴淞口。

    “那就好。没想到在天上,也有这种事?”

    虞恰卿苍白的脸色露出一个微笑,这家伙不知道是晕机还是被刚才那一幕吓到了。

    “要是有俯冲轰炸机就好了。”司徒南自言自语道。

    “什么俯冲轰炸机?”有人突然问道。

    “没什么?”司徒南摇摇头,掩饰道。

    二三十年代正是航空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各国络绎不绝的展开各种各样的飞行竞赛,速度、高度、距离等飞行记录屡屡被打破,但仍然有很多不足,比如动力。

    司徒南熟悉的二战飞机一般都是单翼、全金属、可收放起落架,这些东西都还没有出现。

    刚才那轰炸机群,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单架载弹量并不多,实战效果有多大,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司徒南心里暗暗想着这些想法,一时没有说话。当然也不会有什么不满,因为飞机这玩意,这年头,主要是用来吓唬吓唬地面的人,精神上的震慑要比炸弹的威力要强得多了。(未完待续。)
------------

326 鸟瞰江湾

    司徒南似乎有些意犹未尽,指着窗外的那渐渐远去的轰炸机群继续道:“看到没?他们是我们防御吴淞口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利器!”

    张静江感慨道:“今天真是开了眼界了。”心里感叹:致公党有今曰成就,绝非侥幸啊!如果飞机真能挡住列强的海上威胁的话,那将国之幸事!

    “还没到吴淞口,我对司徒南先生的大上海计划充满信心了。”虞恰卿符合道。

    “过奖了,大上海计划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是大家的,属于所有建设者。”

    司徒南谦虚道。

    早在去年的时候,大上海计划就有人提出来了,只是后来被宋子文等人押后了。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美华财团把相当多的资源向南京、武汉等内陆城市倾斜,建立一批重工业企业,也无法忽视上海在国家金融、工业、文化领域的中心地位,大上海计划的出炉是大势所趋。

    “张老你们看,下面就是江湾了,大上海建设计划的精华地区,我们要建设一个比租界还要繁华的上海。”

    司徒南道,为了实施空中侦察,客机在他的吩咐下,一直保持比较低的速度。机长在他的命令下,慢慢地把降低飞行高度,黄浦江上空盘旋。

    江湾,顾名思义,就是黄浦江转弯的地方,位于黄浦江西岸,比邻公共租界,正好挡在公共租界扩张的方向上。

    后世大名鼎鼎的陆家嘴就和江湾隔江相望。

    鸟瞰黄浦江,上海一览无遗。江面船只往来如梭,如火柴盒般大小,在慢慢的蠕动,看起来很渺小的样子,若是在地面上观看,那些船只却有着山岳般伟岸的身影,这种对比实在有趣。

    “上海市繁华的,在国内很少看见这样的城市,不过出了租界,华界就慢慢地落后荒芜起来了。我们中国人一定要在上海建一座新城,比租界还好!”

    张静江视线依旧落在地面上,看着租界把上海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不由得感慨道。

    事实上和其他内陆乡镇相比,江湾并不算太落后,只是和租界一比,差距就出来了,像个寒酸的乞丐,苦逼地承受着旁边衣着华丽的高富帅的鄙视。

    “哎呦!在地面感觉还不强烈,上了天一看,同在黄浦江畔,原来差距这么大。要说浦东,差距就更大了。”

    虞恰卿道。

    “浦东就算了,我们现在没那么多钱洒在浦东。”司徒南摇摇头,现在的浦东烂地一片,实在没什么投资价值。

    飞机沿着黄浦江向长江口飞去,十里洋场被抛在脑后,呈现在司徒南面前的是一片更广阔的水域。

    “租界迟早会收回来的。和租界相比,吴淞口这边的发展前景也不差,水更深,不像租界里面,超过万吨的船只要等到涨潮时候才能开进去,所以很有必要在长江口临海地方修筑一座深水港。”司徒南道。

    回顾上海的历史,上海的发展轨迹是向海洋一步步走出去的,港口从黄浦江向长江口,然后再到外洋,船舶吨位也从千吨级到万吨级再到十万吨级,不过那几乎是百年后的事了,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

    张静江心思灵动,似乎从司徒南的话里得到某些信息,试探着问道:“你的意思是……难道黄浦江的水太浅了?准备在长江口修筑新港口,这可是大工程啊!”

    “确有此意。”司徒南点点头。

    黄浦江如果没疏浚的话,超过万吨的船只驶进去也有些困难。列强的巨舰不是没有光顾过上海,只是更多的时候停在长江口,必要时冲进黄浦江里炫耀一番然后赶在退潮前跑出来。

    至于一般轮船也是如此,南星轮船公司的大型邮轮就进不了租界里面的港口,不得不通过渡轮实现邮轮和租界里面的码头之间的往来。

    在大上海建设计划中,司徒南的目光已经从黄浦江跳出来,盯上了长江口。宝山――那才是司徒南记忆中对上海的最深刻印象,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想在宝山建一座铁厂,规模或许不下于汉阳铁厂。只是这计划过于庞大,大部分存在司徒南的脑海里,一时无法对旁人明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1041 41042 41043 41044 41045 41046 41047 41048 41049 41050 41051 41052 41053 41054 41055 41056 41057 41058 41059 41060 41061 41062 41063 41064 41065 41066 41067 41068 41069 41070 41071 41072 41073 41074 41075 41076 41077 41078 41079 41080 41081 41082 41083 41084 41085 41086 41087 41088 41089 41090 41091 41092 41093 41094 41095 41096 41097 41098 41099 41100 41101 41102 41103 41104 41105 41106 41107 41108 41109 41110 41111 41112 41113 41114 41115 41116 41117 41118 41119 41120 41121 41122 41123 41124 41125 41126 41127 41128 41129 41130 41131 41132 41133 41134 41135 41136 41137 41138 41139 4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