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一点点的眼光?”

    杜月笙闻言心动,见虞洽卿笑而不语的样子,马上领会对方说的是大上海建设计划和宝山新港计划,自己若是投身进去,除了斧头帮,应该没人争得过自己了吧?

    当然,前提是杜月笙受规矩不乱来,不然上海市政府和美华公司不会接纳他。

    当年的黄金荣就是最好的例子,老黄当年和致公党和美华公司没什么矛盾,或者有,他杜月笙不太清楚,但知道当年尚未崛起的致公党的那些人偏偏就敢干掉了黄金荣,今天更加不会把他杜月笙放在眼里?

    老黄可是上海滩的华探长,连国内的军阀都不放在眼里,除了洋人就数他最牛了,结果还不是死于非命?

    哎,现在青帮一些人也知道老黄不是死在卢筱嘉之手,凶手另有其人,只是知道了也没地方喊冤啊!

    杜月笙心底一声叹息,政客如此残酷阴狠,他老杜可是规矩人啊!

    想着想着,感觉身体有些冷。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做流氓更不要得罪得罪不起的人。

    收起心事,杜月笙就向虞洽卿请教生意的事,他本来就是最会做生意的流氓,只是格局有些小,经虞洽卿点化就确信,如果下决心投办银行搞房地产的话,未尝不是一条光明大道?

    杜月笙心里升起一股自信,终于还是点了点头。

    “那我就放心了,这趟没白来。”

    虞洽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笑意,他画下的蛋糕终于得到杜月笙的认同了。这,不容易!

    杜月笙不知道的是,上海建设计划不同于另一个时空虎头蛇尾的结局,他个人最后的结局或许不会再飘零异乡郁郁而终吧?

    虞洽卿离开后,杜月笙找来心腹万墨林商议。

    “就怕内部多有阻挠啊?”听了杜月笙的决定,万墨林分析道,白净的脸上竖起一道皱纹。

    黄金荣死后,青帮里能和杜月笙抗衡的只有张嘨林,而张嘨林的脾气更不好。两人明争暗斗,谁也奈何不了谁。

    对万墨林的担心,杜月笙眯着眼睛冷冷一笑:“让老张去闹一闹也好,反正吃亏的不是我。”

    “这倒也是。”万墨林回过味来,会心一笑。张嘨林一直不服杜月笙,想独霸三鑫公司,为人嚣张,对税警团最是不满,让他去闹一闹,或许……总之,吃亏的总不是杜月笙。

    杜月笙又道:“到上海后还得再会一会王斧头,人家把我赶到武汉见识见识,真是用心良苦啊!他们如愿了。”

    杜月笙摇摇头,叹了口气,心想:上海滩很快又有一番血雨腥风了吧?

    离开武汉之前,杜月笙终于得到了宋子文的接见。(未完待续。。)
------------

352 宋家姐妹相见

    宋家宅院里,宋q龄已经住了两天,初到武汉时心情激动,现已经平静下来。顶点 小说

    总理府第在东湖湖畔,景色宜人,是权贵的集中地。

    她漫步东湖,湖光山色,波澜不惊,凉风从湖面吹来,稍稍抚平她眉宇之间的焦虑。

    在这动荡不堪的的年代,人心是急躁的,有多少时候能停下脚步,看看眼前这一片樱花灿烂如画般的风景?

    脚下这片美丽的土地,让她惊喜之余,也让她感到陌生。

    万万没有想到几年间武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发展商业繁荣,尤其是铁路和钢铁工业,已经建成的或者在建的粤汉铁路、沪汉铁路、浙赣铁路、川汉铁路……

    变化之大让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不禁要问:这还是我的祖国吗?还是那个印象中积贫积弱的需要像自己这样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拯救的国家吗?

    如果发生在纽约伦敦甚至东京,她都不觉得奇怪,只是在中国,在没有实现国家统一和革命成功之前,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致公党怎么就能做到这一切的呢?

    他们没有先生的指导,也没有联合国民党,没有群众运动,甚至不大爱说三民主义,怎么就做到了统一南方,在工商业方面取得眼下欣欣向荣的局面呢?

    更让她遗憾的是,在这座城市里,她几乎没感受到国民党的存在,好像过往的功绩轻易就让人给遗忘了。

    空有理论口号没能做出成绩的人面对别人辉煌的成绩时候,想对别人指手画脚底气是不足的。

    宋q龄有些不自信。自己来之前对情况估计过于乐观了。想起昨日会面的情景。不免有些气馁。

    虽然和日理万机的宋总理见了一面,对方却没有给自己思想指导的机会,好几次要谈到政治改革话题时,话题都被他扯开了。

    “姐,子文回来了,待会三妹也过来。”

    一个身影让宋q龄的思绪拉回现实,走着走着就回到了宋府,盛七小姐。即如今的总理太太一脸微笑地走了过来,亲热地拉起宋q龄的手。姑嫂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错。

    “美美也过来,太好了,我正想见她呢。”宋q龄高兴道。

    想到马上要妹妹见面了,她有很多话要和宋m龄说,心里很是期待。

    宋家的宅子就在湖边,距离宋家不远的一处更大的宅院是司徒公馆,宋m龄有时候会在里面住一阵子。

    知道宋m龄和司徒南关系的人很少,知道内情的人更加不去宣扬,因此江湖好事者一直关注着宋m龄这位高大尚的传奇女性。对她的婚姻状况保持浓烈的兴趣,却一直不得要领。

    宋q龄从盛爱颐口中知道司徒公馆。不过那个名字她不喜欢,想起在上海会面时双方的不愉快,她宁愿在宋府住下来。

    她准备好好教育“美美”,如果能果断和那个家伙分开就更好了。

    出现在宋子文面前,宋q龄又忍不住抱怨起来:“你做哥哥的也不劝劝她,难道就看着美美误入歧途吗?”

    宋子文脸上划过一丝尴尬,被姐姐一顿数落,脸色有些发苦,如今敢训斥堂堂总理的人不多,眼前这位刚正的二姐就是其中一个。

    他没有生气,只是叹了口气,无奈道:“劝是劝过了,可惜没用。再说,她的事,我做得了主吗?”

    心里补充了一句,还有你这个先例在前呢?美美就更有借口学你做榜样了。

    这话宋子文不敢说出来,免得伤了姐弟感情,这些年宋家人过得好不快活,唯独二姐的遭遇让人担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3016 63017 63018 63019 63020 63021 63022 63023 63024 63025 63026 63027 63028 63029 63030 63031 63032 63033 63034 63035 63036 63037 63038 63039 63040 63041 63042 63043 63044 63045 63046 63047 63048 63049 63050 63051 63052 63053 63054 63055 63056 63057 63058 63059 63060 63061 63062 63063 63064 63065 63066 63067 63068 63069 63070 63071 63072 63073 63074 63075 63076 63077 63078 63079 63080 63081 63082 63083 63084 63085 63086 63087 63088 63089 63090 63091 63092 63093 63094 63095 63096 63097 63098 63099 63100 63101 63102 63103 63104 63105 63106 63107 63108 63109 63110 63111 63112 63113 63114 6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