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司徒南的感慨,张幼仪很是不解,有嘉道理花园庇护,谁敢欺负阮小姐呢?

    张幼仪不知道有样东西司徒南也要忌讳的,那就是命运。

    就像张幼仪在司徒南的帮助下,事业发展得远比原来的“她”成功,但却挽不回她失败的婚姻,也阻止不了民国历史上最狗血的青春爱情多角恋狗血剧的上演。他的前夫安慰另一名失足妇女的同时,也不忘往往武汉飞,关心长江大桥,更留心林女士的建筑学讲座。

    如果哪天飞机掉下来,那么悲剧将会重演!

    ‘刚才没来得及问,你来这边做什么?难不成服装公司开到这边来了?‘司徒南笑问道,转了一个话题。

    ‘这倒不是,徐家在工业区开了电灯厂,我也参了一股,一直没机会过来看看厂子。今天就过来看看,没想到汽车坏了。”

    张幼仪道,又补充了一句,像是解释什么。‘徐家公公说了,这产业将来要留给阿欢的,我也要关心一下。”

    阿欢是她的儿子,心头肉,司徒南不难理解身旁的这个既保守传统又现代坚韧的女人一辈子都和徐家纠缠不清了。

    ‘那厂子经营得怎么样?‘司徒南饶有兴趣地问道,或许从徐家能看出国内民族资本家经营状况。

    ‘办厂子的时候。刘大哥(刘鸿生)帮我解决了原料钨丝,还帮忙和美华电气公司说了情,灯泡的其他配件也可以从周围的厂子采购,厂子没多久就建好了。

    开始时,造出的电灯卖给美华电气公司,贴他们的牌子。市区建了很多房子,听老爷说,他另外从外面接了个大单子,一家房地产公司要卖五千个灯泡,生意很好。

    就是工人不太注意卫生,生产线有些乱,还不如我服装厂的女工呢。在我的车间,东西放在哪怎么放都有规定,可不允许杂物乱放。”

    她又抱怨道。

    张幼仪说起今天见到的厂里的趣事津津有味,脸上的笑意一直没停过:‘我一直忙,今天过来看看,没想到做灯泡是用玻璃板吹出来的,和吹气球一样。”

    ‘有空去宝山钢铁厂那边看看,你就发现大炮炮管都是像被揉面团一样被机器揉出来的呢。其实造物都差不多,材料被加热变软,然后被做成各种形状,就是其中的工序千变万化,出来的产物也有时候大相径庭。”

    司徒南笑着附和道。见张幼仪似乎对工厂的事感兴趣,他便说了生活中简单而有趣的造物故事。比如收音机里用了很多电子管,电子管他刚才是在暗示什么吗?

    张幼仪心里想道。当年自己也是受他鼓励才毅然要开办自己的事业。

    “造电子管更难,我说造收音机相对容易,是指从别的厂家采购零部件自己组装起来。

    以灯泡厂为例,从美华或者国外公司进口电子管等零部件,加上灯泡厂自己生产玻璃管等配件,组装收音机到市场上售卖,这个方案是最快见效的。

    当然,也可以引进电子管生产线,生产电子管卖给美华那边或者其他洋行。只要产品质量好,生意肯定火。”

    司徒南很自信地说道。有指点张幼仪的意思,也有诱导的成分,张幼仪不管是自己做,还是把话带给徐家,如果他们有更多的雄心的话,司徒南会更高看徐家老爷一眼,不介意再帮他们一把。

    “我考虑考虑,看看能不能做。不管怎样,还是要多谢司徒先生的指点。”张幼仪点点头,把司徒南的话记在心里,她也不怕司徒南会害自己。

    说到自己的事业时,张幼仪告诉司徒南女子银行和云裳服装公司发展都很好,女子银行在武汉、广州甚至新唐山,开了十来家分行,资产已经超过千万。其中不得不提到支持女子银行发展的两位杰出女性――宋ML和吴曼丽。

    “说来说去,帮助女子银行最多的原来还是司徒先生。”张幼仪笑道,有些调侃司徒南的意思,上面提到的那两位姐们和司徒南的关系,她是知道的。

    司徒南耸耸肩,也不说什么。倒是张幼仪提到云裳公司从大生织机公司购进500台缝纫机,成衣生产能力翻了几倍,引起了司徒南的兴趣。

    大生集团继发明了新式自动织机横扫纺织机械市场,重创丰田等日本纺织机械制造商后,又成功仿制美国胜家缝纫机,经过本土化的大生缝纫机价格比进口的胜家缝纫机低一半,质量却差不多,很快上海的缝纫机市场一半以上被大生织机公司抢走了。(未完待续。)
------------

371 口中的云裳服装

    “是脚踏的还是电动的缝纫机?”司徒南一边比划,一边问道。没想到大生集团给了自己又一个惊喜。

    “都有。脚踏缝纫机仿制胜家,电动缝纫机则是大生自己设计发明的产品,不过价格要昂贵得多。云裳公司购进的缝纫机里只有不到100台是电动缝纫机,工作效率很高,就是太贵了。”

    张幼仪抱怨道。心里却对云裳服装公司的发展很满意,不仅在上游得到了大生公司这样的巨头的支持,在下游还得到了军方的大量军服订单,以及通过美华基金会获得的几十万件校服订单,美华系公司时不时地向云裳公司订做工装。

    云裳服装公司发展不到5年,却成为雇佣工人超过5万人(大部分为女工)的大公司,在上海、武汉、广州、新唐山都建立了制衣厂。

    张幼仪说和徐家合资的灯泡厂投产以来,一直没机会去看看,也在情理之中了。

    “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不出五年女子银行资产就会过亿,因为几万人女工都是你们的客户,女子银行发展也越来越和云裳公司绑在一起。”

    司徒南分析道,为张幼仪取得的成就高兴之余,也有些担心地问她,会不会影响家庭和孩子。

    “这是没办法事,孩子由他爷爷奶奶可以帮我带孩子,我不得不每隔一两天去徐家接孩子。”

    张幼仪叹了口气道,因为孩子,她和徐家的关系一直割不断,还好前夫不住在徐家,不然见面时候难免尴尬。忙碌工作固然辛苦,至少能忘却感情的伤痛。

    当司徒南为她的安全担心时,她笑着告诉司徒南今天要不是坐徐家老爷的车,时间赶得急,她平时出门派头也是不小的,也有保镖随行的。说的司徒南哈哈一笑。

    时间过得很快。汽车到了江湾一带,交通渐渐热闹起来,准确地说,司徒南看到了一个大工地。

    不知道是不是司徒南的原因。蓝色、牛仔裤、工装、制服,这几个元素越来越成了中国和南华二三十年代时尚的主流,常看到看见蓝白色牛仔工装的年轻人、劳动者走在城市大街小巷中,给这个以黑色、暗淡灰色的服系为主的时代增添了色彩。

    街道前面走过的几个穿着蓝白色牛仔工装从工地上放工的工人,正有说有笑地说着什么。可能是今天老板发了工钱,可能是工地伙食不错,也可能讨论某个豆腐西施的风情。

    他们笑容里有自信,而不像刚从乡下进城时一身灰土衣服,被大城市的水车马龙吓着了的拘谨维诺的神态。

    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了稳定工作,渐渐适应在城市生存后,这些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

    “看见上海越来越多人穿着蓝色工装牛仔服。我心里就高兴。”汽车经过先施百货公司的门口时,看见一群手里拎满袋子的穿着蓝白色工装的年轻男子,司徒南笑了笑道。

    “为什么这样说呢?难道是因为你的牛仔服嗜好?”

    张幼仪疑惑地看了看司徒南,笑笑问道。你是有钱人不错,你自己喜欢牛仔工装,但和街头的工人混为一体,似乎有些掉价吧?

    这种审美态度,张幼仪不太理解。当然,不妨碍云裳服装公司引领和制造了这股潮流,那些蓝白色牛仔工装有相当部分是云裳服装公司生产的。

    张幼仪看了看外面。先施百货门口停了好几辆汽车,人流进进出出,尽管是在新市中心新开的分店,市中心还没建好。但生意很不错。

    云裳服装公司和先施百货等几家民族百货公司一向有合作,云裳服装公司生产的高档服饰三分之一通过百货公司售卖出去。

    “这倒不是,我是因为看到了工人数量在膨胀,工人阶层在城市人口比例上升,这意味这座城市在进行工业化,也意味着民族实业在发展。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资金技术,更大的市场,不是你我这样的资本家希望看到的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280 17281 17282 17283 17284 17285 17286 17287 17288 17289 17290 17291 17292 17293 17294 17295 17296 17297 17298 17299 17300 17301 17302 17303 17304 17305 17306 17307 17308 17309 17310 17311 17312 17313 17314 17315 17316 17317 17318 17319 17320 17321 17322 17323 17324 17325 17326 17327 17328 17329 17330 17331 17332 17333 17334 17335 17336 17337 17338 17339 17340 17341 17342 17343 17344 17345 17346 17347 17348 17349 17350 17351 17352 17353 17354 17355 17356 17357 17358 17359 17360 17361 17362 17363 17364 17365 17366 17367 17368 17369 17370 17371 17372 17373 17374 17375 17376 17377 17378 1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