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楼上看风景,也是别有一番体会,能看到人性的华丽和虚伪。我早过了热情四射的年纪了,说不准我心理年龄已经四五十岁了。”

    司徒南道。

    王庚微微摇摇头,不太懂司徒南的话,司徒南不过三十多,此时说话语气却是老成。

    实际他一直不太懂自己的老板――司徒南是个怎样的人,深不可测固然有,更多的是冷静。越是热闹的时候,他越显得冷静孤寂。

    在王庚认识的人中,司徒南无疑和他见过所有的人都不一样,具体哪不一样。他又说不上来。

    他相信司徒南,司徒南对他王庚好,对他王庚施恩,但也不怎么热衷拉帮结派,挟恩图报什么的。所以他王庚这几年坐镇上海,位子坐得稳,日子过得不错,他能回报的就是努力工作,兢兢业业,这也符合他王庚的性格。

    “看到那个小姑娘了没?穿浅青色旗袍的那个!”司徒南道。

    王庚低头一看,道:“唐家的小姑娘唐瑛,来过家里两次,和小曼关系不错。怎么啦?”王庚疑惑地看了司徒南一眼。

    “北陆南唐,今天算是都见着了。”

    司徒南点点头。一听唐家,他就知道是谁了。

    唐家老爷子留洋学医,在上海颇有名气,为人清高,不热衷政治,但儿子唐腴庐却是个政治新星,受宋子文青睐,被放在上海做了副市长。

    市长杨永泰不善于搞经济建设,大上海建设计划和上海宝山新港项目更多的还是唐腴庐配合美华财团做了起来,他的能力逐渐得到美华财团和致公党高层的认可。因此唐瑛出现在嘉道理花园也不奇怪了。

    唐瑛的美貌不必说,十六七岁,正是豆蔻年华,身姿窈窕。在家里的培养下成了上海上流社会的有名的交际花,受人欢迎也是理所当然。

    就像一个刚刚学会开屏的孔雀!司徒南暗地里评价道。当然,对于十几岁的中学生妹子,他基本是无感的,不管在这个时代别人眼里的唐瑛有多好。

    难道司徒南对唐家小姑娘有兴趣?不然怎么会问起这个来?

    王庚见司徒南的目光落在唐瑛上,心里不由得疑问。却听到司徒南幽幽的声音:“像这样一只学会开屏的孔雀鸟,如果被突然间关进笼子里,她会不会很难受,时刻想飞出去呢?毕竟她已经享受过受人宠爱的滋味,并且可能上瘾了。”

    王庚不太明白司徒南为什么这样问,还是点了点头:“当然。”

    “她会不会埋怨把她关进笼子的人呢?哪怕给她锦衣玉食,她也不会感恩,反而时刻想冲破牢笼,去外面寻找自由。哪怕结果未必是她所期待的,她没经历风雨,怎么知道哪里最安全可靠呢?”

    司徒南又道。

    楼上人看风景,楼下人看楼上也是风景。

    陆小曼跳了几只舞,脸上微微有些汗津,在舞厅旁的座位坐下。正好唐瑛也过来坐下,她拉着陆小曼手小声道:“小曼姐,你注意没?王先生和楼上一位先生一直在看你呢?”说完悄悄往司徒南王庚方向指了指。其实她心里还有一句,王先生和楼上的那位先生不仅看陆小曼,也看自己呢,只是不太好意思说出来。

    陆小曼抬头一看,正好看见司徒南和王庚说些什么,然后王庚若有所思,想到了什么,身子被定住了,接着司徒南就走开了。

    “怎么?你对司徒先生感兴趣?那位先生可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陆小曼转过头来调笑唐瑛道。

    “哪有?”唐瑛分辨道,眼睛不由得又朝楼上看去,司徒南已经走开了,她有些失落,那位先生斯文俊朗,弹那个什么吉他琴的时候很潇洒迷人,总之比上海滩的那些只会吹牛吃喝嫖赌的少爷好多了。

    司徒南来到一间会客室,正好看见德国人汉斯在纠缠张孝若,大生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纺织集团,每年消耗数万吨各种各样的染料,巴斯夫公司想打进亚洲印染市场自然要纠缠张孝若了。

    可惜,汉斯的热情被张孝若婉拒,相反张孝若向汉斯推销大生制造的新一代自动纺织机,巴斯夫虽然在亚洲市场遭到美华化学狙击,但在欧洲、南美等地,和当地的纺织企业关系不错,如果得到德国人的支持,大生织机将会从亚洲走到全世界。

    汉斯随口应了下来,心里却不以为然。

    看见司徒南进来,汉斯向司徒南抱怨道:“或许放弃合资公司股份是个错误,更是个痛苦。如果大生公司不积极响应巴斯夫,巴斯夫想和其他华资纺织企业合作就困难重重了。”

    “你在抱怨美华不正当竞争吗?”司徒南开玩笑道,“或许你可以去问问申新纺织厂,他们是第二大华资纺织厂。”

    “是吗?”汉斯点点头。心里记下了这句话。

    心里却明白,早年还好,华资工业没什么竞争力,不过现在民国经济对外更加开放,但更多的市场份额都被美华财团垄断。德资企业本来在国际上就弱势。像在华和美华财团竞争,实在是越来越难了。

    从美华财团收回合资公司的股份来看,中国人不愿意和外人分享国内的市场。当然,这国内主要指南方共同关税区,至于北方市场,日英华资本竞争激烈,汉斯不认为巴斯夫能插进去。

    汉斯聊了两句便走开了。

    张孝若对着汉斯远去的背影撇了撇嘴:“德国人异想天开,你觉得荣家会不会和他合作,进口德国染料呢?”

    “你自己不就有了答案吗?”司徒南反问道。

    两人相视一笑。

    “也是。荣家若是吃里扒外,休想从美华系银行得到贷款。从大生织机得到纺织机,从邓肯商行得到进口棉花,从南星轮船公司得到货轮,从铁路公司得到货列,从美华电力公司得到电!”

    张孝若随口就能列出在商业上打击敌人的手段,自信满满地说道。

    说白了,上海荣家虽大,在纺织业、面粉业颇有影响力,但毕竟不是美华在经济领域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张孝若也是那么一说,真要出手打压民族资本企业。他也是顾虑重重,像银行、铁路等几家企业,他们独立运作,未必就轻易肯出手。

    除非――司徒南开口。

    司徒南问起大生集团的情况。张孝若告诉司徒南大生集团的纺织业务已经扩散到印度,印度一些企业居然从大生公司进口纺纱。

    “不会吧?英国纺织厂还不跳出来反对?”司徒南惊讶问道。

    “大生下面的工厂都采用我们研发的新型自动织机,效率提高了四五倍,加上本地人工便宜,纱锭出口到印度算上运费关税,比印度本地纱锭还便宜不少。”

    说到这里。张孝若笑了笑,有些得意,“说来可笑,从我们进口纱锭的是怡和洋行,他们近年来没少把中国的商品贩卖到英国的地盘去。太古后来也加入了,你知道的太古在航运上比较强,看太古那么积极,我不得不把一些货运订单交给太古,为此南星轮船公司那边没少抱怨我呢。”

    “做得好!纺织业可是英国人起家的法宝,大生能去抄英国人的老家真解气。”司徒南竖起大拇指赞道。

    “我现在头疼要不要向印度那边出口织机呢?塔塔家族提出向我们购买自动织机,一出手就是500台,他们野心不小,我怕给了他们先进机器,反而对我们竞争不利。但是又想赚机器的钱呢。”

    张孝若犹豫道。

    想从大生织机购买纺织设备的不仅有外国人,也有民国的诸侯,比如正在东北搞实业的张作霖。他不仅从日本进口机器设备,也从南方进口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兵工厂、火药厂,飞机大炮,不是来自外国列强,就是南方的敌人――致公党政府。

    总之,你敢卖,我就敢卖!

    张作霖要在奉天建纺织厂,张孝若毫不犹豫就向东北“出口”上百台织机,反正东北的纺织市场一向被日企垄断,大生一直都打不进去,何不培养张作霖和日本人竞争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042 17043 17044 17045 17046 17047 17048 17049 17050 17051 17052 17053 17054 17055 17056 17057 17058 17059 17060 17061 17062 17063 17064 17065 17066 17067 17068 17069 17070 17071 17072 17073 17074 17075 17076 17077 17078 17079 17080 17081 17082 17083 17084 17085 17086 17087 17088 17089 17090 17091 17092 17093 17094 17095 17096 17097 17098 17099 17100 17101 17102 17103 17104 17105 17106 17107 17108 17109 17110 17111 17112 17113 17114 17115 17116 17117 17118 17119 17120 17121 17122 17123 17124 17125 17126 17127 17128 17129 17130 17131 17132 17133 17134 17135 17136 17137 17138 17139 17140 1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