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着,越来越的人才加盟进来,越来越多的准确信被提供给华尔街的投资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纽约股市的参考指数:穆迪——惠誉指数。
这是历史上没有的,司徒南后来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禁发愣:难得因为因为自己的一时多嘴,估计历史上的世界三个金融评估机构就少了一家了?
穆迪·惠誉公司的新总裁是格雷厄姆,这个金融大师在罗伯斯证劵公司历练了几年后,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可以开始挑大任了。同时在大量的实践中,这位投资大师的理论也逐渐形成
罗伯斯证劵公司是一群怀有梦想的年轻人所创的,不讲究排辈论资,唯一的标准就是能者上,庸者下。
无论司徒南还是罗伯斯,都很喜欢提拔年轻有才华的人,因此年纪轻轻的格雷厄姆就成了华尔街的一间名列前茅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的话事人也不在话下。这在当时还引起小小地轰动。
格雷厄姆也没让罗伯斯失望,他接手穆迪·惠誉公司后,在公司原来约翰·穆迪和约翰·惠誉的支持下,开始扩大穆迪·惠誉公司在华尔街的影响。
他一口气斥资50万美元从奥克斯家族收购了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纽约时报》,并亲自在财经版面上撰写文章,一代金融大师开始发表他投资理论。
类似工作的还有穆迪和惠誉这两位大师人物。
他们的这些文章包含真知灼见,后来都被载入大学的教科书里,就连后来的一代投资天才巴菲特也曾受过格雷厄姆的影响。
这使得后来纽约时报不仅是时事新闻报道的权威,同时也是财经人士必看的两大报纸之一。
也许是做的太出色了,不久后《纽约时报》的财经版面被独立出来,以一份新报纸《纽约财经评论》称雄于华尔街报界,他的死对头就是《华尔街日报》。
本来格雷厄姆的第一目标是《华尔街日报》的,可惜《华尔街日报》属于有洛克菲勒背景的道琼斯公司,又怎么会卖给新生的穆迪·惠誉公司呢?
碰了灰后,格雷厄姆不得不怒而瞄上了《纽约时报》。
经过他不懈努力下,《纽约时报》的持有人奥克斯家族终于同意将《纽约时报》并入穆迪·惠誉公司,同时他们也成为穆迪——惠誉公司的股东。
股份排在大股东罗伯斯证券公司,格雷厄姆,之后的第三位,还有两位就是公司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和约翰·惠誉。
除了报纸之外,野心勃勃的格雷厄姆还创办了一本关于财经的杂志,名字叫做《财富》。嗯,这名是司徒南取的,可怜的人亨利·鲁斯最后只能沦为《财富》杂志的编辑了。历史上他是这本著名的财经杂志的创始人。
如果加上司徒南手中的《洛杉矶时报》的话,那美国五大报业集团就有两家被司徒南控制了。
这也是时下美国的报业还没有发展到后来那种发达程度的原因,让司徒南可以在早期的时候用较低的成本把这两家重要的报纸买下来。
至于想用报纸来赚钱的念头司徒南从来都没有过,经营一家报纸不像司徒南投资其他行业那样有稳定丰厚的回报,面对的竞争也激烈。
美国每天都有许多的报纸(主要是本地小报纸)出现,越来越多的杂志周刊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这对大报纸来说形成了挑战,而且传统的报业市场也开始被新兴的广播媒体占去一大部分份额。
随着这两家报纸的发行量的扩大,维护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迅速扩大《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在美国媒体行业的优势,司徒南不仅没能从报业上获得利润,反而每年倒贴不少钱进去。
由于担心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司徒南一直没把这两家报业集团合并起来,反而让《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一东一西,默契竞争,暗地里控制美国的舆论市场。
不过美国始终是白人占主流,是新教徒主导美国的价值观,司徒南也不敢妄想通过两份报纸就可以控制美国的舆论,不过有了这两把利器,至少可以潜移默化一些东西,在其他方面也能阻挡一些非议。
就好像在欧洲声名狼藉的犹太人,在美国几乎没有说过犹太人的坏话。原因有多种的,不仅是因为美国社会自由平等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犹太人在经济金融上的成功,他们手中也掌握了美国舆论媒体。
就算司徒南通过穆迪——惠誉公司掌握了大部分《纽约时报》的股份,但也有其他的股份掌握在犹太人手中。双方互相制衡,彼此博弈,就像这个世界一样,没有谁能取得绝对的领先,只是在纠缠也合作中去取得最大的利益。
有些令人诟病的是,纽约时报的财经版上经常为罗伯斯证劵公司说好话,有些人就讽刺纽约时报是罗伯斯证劵公司和穆迪——惠誉是孪生兄弟,而纽约时报就是这两兄弟的传声筒。
事实上,那只不过是一小撮人眼红妒忌罢了,一点也没有影响到穆迪——惠誉公司。就像司徒南前世的08年的次贷危机,高盛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但偏偏没人能耐他何,这就更不用说是现在没有什么监管的美国金融市场了。
利用信息的不对等,华尔街的大鳄们才能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剪羊毛行动。司徒南也不例外。
在他的有意引导下,在罗伯斯的管理下,加上一帮天才帮助下,罗伯斯证劵公司蓬勃发展,几乎没犯什么错误,在投资者心中树立了信心。从一战到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期间,每年都以极高的回报率吸引着华尔街投资者,这些钱不是投资到司徒南旗下的产业就是被他有意引导到最赚钱的行业中。
一战结束后,罗伯斯证券公司自身资产就超过了5000万美元,管理的资产超过了10亿美元了,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资产是属于司徒南的加州财团的。
而穆迪——惠誉公司一直和罗伯斯证劵公司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纽约金融机构中有特殊的地位。
经过多次准确的评估后,穆迪——惠誉也渐渐地成为了纽约最权威的金融评估机构。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有鉴于此,1919年,战争结束不久,感到穆迪·惠誉气势咄咄逼人的洛克菲勒财团不得不标准统计局和普尔出版公司合并成标准普尔公司,以此和穆迪——惠誉对抗。
这个结果竟然提前了二十多年,这是司徒南没有想到的事。
出版和媒体事业虽然能增加穆迪——惠誉公司的声名,但真正让穆迪——惠誉公司赚钱的还是它旗下的穆迪——惠誉金融投资顾问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资讯服务。
大量的中小型公司遇到金融问题时越来越倾向穆迪——惠誉公司,因此穆迪——惠誉公司也掌握了美国大量的中小型公司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整理成资料库,从而掌握了美国经济的准确数据。
穆迪——惠誉公司负责评级的债券很广泛,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外国债券等,由于它们占有详尽的资料,采用先进科学的分析技术,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专门人才,因此它们所做出的信用评级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穆迪——惠誉公司信用等级标准从高到低可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aa级、ba级、b级、caa级、ca级和c级。
穆迪——惠誉公司的业务和评级跟标准普尔大同小异。由于司徒南的关系,在关键历史时刻,穆迪——惠誉公司作出的评估比标准普尔公司更加准确,在这方面一直隐隐压着标准普尔公司一头。
(求收藏推荐!感谢书友提供的创意,嘿嘿,法国人再也没有惠誉公司了!)
------------
第123章前奏
“德国佬要拼命了,估计白宫也坐不住了,我看再过两三个月这边也要卷起袖子上场了,你要有所准备。”司徒南提醒道。
“嗯。”罗伯斯点头说道,深有同感。美国宣战后,华尔街到时也会一番腥风血雨,世界局势也跟着发生巨变。未雨绸缪总比临时抱佛脚强。
这对罗伯斯证券公司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至于如何浑水摸鱼,司徒南相信罗伯斯已经轻驾就熟了。
两人谈完了证券公司的事情后,司徒南把注意力转到了伯利恒钢铁公司上面,这是他这次冲忙感到纽约就是为了伯利恒钢铁的事。
“对了,前几天你跟我说的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情况有了初步的结果,电话里说不清楚,具体怎么回事啊?”司徒南问道。
“嘿嘿,说起这件事来,也是高兴。”罗伯斯得意一笑,娓娓道来:“还记得公司里的超级操盘手杰西・利弗莫尔吧?”
看到司徒南点头,罗伯斯继续道:“当初杰西第三次破产进了华尔街的一间小公司做操盘手,不过由于有前科在身,老板怕他大肆冒险,所以只给他交易500手股票交易的许可。
这对一个天才操盘手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一旦失手杰西不仅会失掉工作,同是也会回到债务缠身的困窘。所以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他从那家公司里挖了过来,而且还给以他足够的信任。
他干的第一票就是伯利恒钢铁公司。当时欧洲刚刚发生战争,纽约这边几乎崩盘,所以很多公司的股价都应声而跌。其中就要伯利恒钢铁公司。纽约股市重新开始后,杰西找到我说要买入这支公司的股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5416
125417
125418
125419
125420
125421
125422
125423
125424
125425
125426
125427
125428
125429
125430
125431
125432
125433
125434
125435
125436
125437
125438
125439
125440
125441
125442
125443
125444
125445
125446
125447
125448
125449
125450
125451
125452
125453
125454
125455
125456
125457
125458
125459
125460
125461
125462
125463
125464
125465
125466
125467
125468
125469
125470
125471
125472
125473
125474
125475
125476
125477
125478
125479
125480
125481
125482
125483
125484
125485
125486
125487
125488
125489
125490
125491
125492
125493
125494
125495
125496
125497
125498
125499
125500
125501
125502
125503
125504
125505
125506
125507
125508
125509
125510
125511
125512
125513
125514
12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