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不少人犹豫,不过想到15年后,公司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现在,到时大不了花费一笔从碧桂园公司手里买下地皮。这样连带房子也属自己所有了。这样比较划算。

    出租地皮给别人盖房,到期收回地皮和房产,这是当年英国犹太商人沙逊引以为傲的伎俩,也是经典的商业策划。

    当年上海开阜,沙逊在租界南京路买下了大片土地,为了开发那片土地,精明的他相出了出租土地的主意。

    结果二十年后不仅收回所有土地,还赚了大量的房产,相当于那些租客花了20年时间为沙逊辛苦建房了。不过这各有所得,租客也不吃亏。只能说沙逊太精明了!

    沙逊收回的房产一般不买,只出租,每年收取租金过百万元,如果沙逊把那些地皮和物业出售的话,估计值好几亿元!

    正是沙逊的成功让这种模式快速在中国各大城市流行开来,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模式也被大多数人接受。所以碧桂园公司的地皮出租举措也不算标新立异,但却有吸引力。

    有人抱怨租期太短了,至少在20年,30年什么的,在碧桂园公司也有不少人认为可以延长租期,但最后都被司徒南压下来了。

    价钱可以低一点,但租期绝对要放在1937年以前,司徒南不知道历史会不会重演,万一日本鬼子登陆了,20年后,碧桂园公司一分钱也拿不到,那就笑大了。

    为了安慰一下客户对租期短的抱怨,碧桂园公司又提出了一项补偿计划,就是租期满10年后,客户可以向碧桂园公司购买土地,把租约变成土地交易合约,到时候就不用怕地皮上的房子被碧桂园公司收回去了。

    当然,想拥有自己地产的顾客要花费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不然碧桂园公司就白忙活了。

    碧桂园公司开发美华路商业街进展顺利,银行、百货、赌场戏院、当铺等相关公司争先恐后地在进驻美华路。

    他们大方置地,让碧桂园公司上下都笑开颜,也让林一民松了口气。不仅是美华路,连带新河浦的东山别墅群项目也越来越多人问津了。

    特别是他们知道香港河东家族一掷千金花百万买下百亩土地后,更多的精明投机商意识到东山别墅群的商机来了。

    一些归国的富豪华侨出手最为大方,他们需要通过这种豪举来彰显他们衣锦还乡了。要知道,大部分出洋的人家境都不好,能在权贵云集的新河浦别墅群立足,毫无以为说明了他们已经是上等人了。

    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二期新河浦别墅工程,但碧桂园公司所做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了。他们就是**裸地宣传东山别墅就是为权贵富豪而建的。

    豪爽出手的不仅是华侨,还有一些军阀!他们的钱来得快,油水又足,除了投资田产外,似乎去东山建一套自己的别墅也不错!不然怎么称得上权贵呢?

    没有东山别墅,就敢自称为某某大帅将军,这不有些名不副实么?

    买!大大的买!建最漂亮的房子,睡最漂亮的女人,人生不就是这点追求么?

    于是,新鲜出炉的,广州从未有过的,专门为权贵打造的别墅群这样的宣传显然触到了南方的大量爆发户的g点。

    碧桂园公司实在挡不住那些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东山少爷”的客户的迫切愿望,只好继续扩大工程队伍,在美华路工程又余力的基础上也同时开工新河浦一带的别墅群地基整理工程。

    由于碧桂园公司引爆的广州房地产,所以通过卖地能收回部分资金,因此也能保证新工程的开工。

    碧桂园公司的成功让林一民变得自信,毕竟这是他负责美华中国事物的第一炮,美华路商业地产项目能一炮而红,新河浦东山别墅吵得火热,除了有司徒南的一些指点外,大部分都是林一民策划,自然地顺利起权威。

    特别是他那个堂哥林木搞工程管理真是不赖,帮了林一民大忙。林一民谨慎而似乎有些多余地请示司徒南后,林木被任命为碧桂地产公司旗下的碧桂园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下面管理2100名工人,包括100台建筑机器,成为名符其实的超级包工头。

    看到林一民出色稳健的表现,司徒南心里放了心,完全不插手碧桂园公司的事务了。

    让他高兴的事,马应彪同意美华入股先施百货公司了。不过司徒南不打算自己亲自出马,便让林一民去跟马应彪完成最后的合约。

    最后,美华公司得到了先施公司55%的股份,公司依旧让马应彪管理。在马应彪的主持下,先施公司投资500万元在美华路建造全亚洲最豪华大气的百货公司。

    计划中的先施大厦一共9层,15000平方,一到五作为商场,上面做办公楼,除了先施公司总部外,空出的两层也被美华财团的其他公司租用!

    先施大厦消息一出,马上全城轰动!

    (未完待续)
------------

第83章 八成?棉兰造!

    总的来说,一战后民国的经济还是向前发展的。在农村经济逐渐奔溃的同时,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却在飞速发展。

    城乡不平衡,工、农、服务也发展也不平衡,一方面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掠夺入侵,一方面也造成了沿海大城市畸形的发展。

    美华公司主导的美华路商业地产项目就冲着广州蓬勃的地产业去的。地产业虽然不能直接创造劳动价值,但可以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比如建材业、钢铁业。

    可惜的是广东不适合发展重工业,缺少优质铁矿,司徒南虽然考虑过在广东投资钢铁厂,最后却放弃了。

    广东偏偏又是一个钢铁消费大省,美华公司也不舍得放弃这个市场。从美国进口钢铁运费又贵,所以司徒南还是希望能接近中国市场投资钢铁工业。

    他的第一选择是汉口的汉阳铁厂,可惜从调查得到的消息看,汉阳铁厂的情况不容乐观,那已经是日本人的菜了!

    早在辛亥前,日本人取得了汉阳铁厂的股份。一战期间更是成为日本在中国扩张的天赐良机,那个已经死去的袁大头和继承他的衣钵的北洋政府无力维持。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一战事情有过短暂的辉煌,曾经创下19万吨生铁,6000吨钢纪录的汉阳铁厂在昙花一现后还是落入日本人的阴谋里,被日本人吃得死死的。

    目前的汉阳铁厂已经完全成为日本钢铁工业打下手角色,除了生产生铁和提供铁矿砂外,根本没有余力搞技术升级,也就是说汉阳铁厂炼不出钢,自费武功了。

    曾经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钢铁脊梁不止从何时起已经成为日人的禁脔了。

    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嗯,日本人取得了汉阳铁厂的大部分股份,而且还用合同限制汉阳铁厂的发展,每年汉阳铁厂生产的生铁、铁矿沙大部分运完日本,成为八幡制铁的原料,最后变成日本人生产的钢!

    日本人用钢制造的机器、武器,转手又销往中国,一进一出之间,利润十倍百倍。

    通过工业剪刀差源源不断地掠夺中国资源,抢占中国市场,靠踩着中国的尸体前进。随着一战后日本重工业快速发展,对中国的剥削掠夺将会逐步加深。

    霸占了东北市场后,日本正在华北和英国资本较量,然后一步步地向南,隔着长江跟英美资本瓜分中国市场。

    列强不是好东西,司徒南自认为本人也不是太好的人,但他知道唯独不能让日本人得逞。

    汉阳铁厂的事司徒南觉得不应该轻易便宜日本人,但一时半会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听说汉阳铁厂的还有一些中国股东还在抗争,司徒南准备派人暗中和中国股东接触,尝试从他们手中购回一些汉阳铁厂的股份。

    只是不知道这以夷制夷的方式奏效么?

    嗯,美华不以夷的面貌出现的话,估计也斗不过日本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8528 68529 68530 68531 68532 68533 68534 68535 68536 68537 68538 68539 68540 68541 68542 68543 68544 68545 68546 68547 68548 68549 68550 68551 68552 68553 68554 68555 68556 68557 68558 68559 68560 68561 68562 68563 68564 68565 68566 68567 68568 68569 68570 68571 68572 68573 68574 68575 68576 68577 68578 68579 68580 68581 68582 68583 68584 68585 68586 68587 68588 68589 68590 68591 68592 68593 68594 68595 68596 68597 68598 68599 68600 68601 68602 68603 68604 68605 68606 68607 68608 68609 68610 68611 68612 68613 68614 68615 68616 68617 68618 68619 68620 68621 68622 68623 68624 68625 68626 6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