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好吗?听说已经结婚了?”宋美龄有些心痛地喃道。美华公司一直保持和宋氏的合作,所以就算不关心生意的宋美龄也知道一些关于司徒南的信息。

    只是最近两年来,此类的信息越来越少了,司徒南三字也渐渐地从宋美龄的印象里褪去。

    “三小姐?????三小姐??????,你没事吧?”女佣人关心地问道。

    “噢?????没事!”宋美龄捏着电报,抿起倔强的嘴皮,摇摇头,一言不发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她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记忆里,真的曾经闯进来一个如此重要的男人。更致命的是,他是如此优秀,优秀到让自己对上海滩所有的男子都谈不起兴趣。

    晚饭的时候,一辆同样牌子的克莱斯勒汽车回来了,上面下来一个精明英俊的年轻男子,二十五六岁,一身笔挺西装,带着一副黑边大眼睛,梳着大背头,既有年少多金的公子派头也有成功男人的自信,怎么看都是那种让人羡慕的男人。

    他就是宋子文!貌似宋家的当家人,去年,他老子宋嘉树去世后,宋子文就子承父业。

    现在是上海商业机器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上海滩有名的大商人。

    拜司徒南所赐,宋家搭上了美华公司后,生意场上无往不利,比历史上要好多了。就算日后没有搭上蒋介石,投机政治,凭着和美华的关系,成为上海滩最大的买办也没问题。

    “大少爷,你回来了!”佣人吴妈恭敬地笑迎宋子文。

    “嗯!”宋子文心不在焉地答道,一边往屋里走。

    华灯初上,家里早准备好晚餐了。是中西餐!筷子和刀叉相互配合使用,这是宋家的特色。

    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大家子!

    一个慈祥而威严的老妇人坐在上首,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实在祷告。

    宋子文坐在一旁,有些心不在焉,精致的食物在他眼里泛不起一丝兴趣。

    再往下就是稍微年轻的宋子良,20岁,比旁边的宋子文青春阳光些,好像憧憬着什么美好的事情,嘴角带着一丝笑意,似乎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最小的是宋子安,家里的老幺,13岁,一双灵动的眼睛有趣地看着上面的长辈和兄长,显得有些天真烂漫,那撅起的嘴皮带着老幺特有的任性顽皮。

    他看了一眼摆在面前的烤鸡腿,浓浓的香味让他意动。

    这宋家的大部分成员都在这里了。撇开历史加在他们身上的色彩,其实这只是一个严谨的家庭,和别的家庭没有太大区别。

    有些可惜的是,这个家族最出名最可怕的三个女人暂时都不在场。

    “谢谢上帝赐予我们珍贵的食物??????阿门!”老太太倪桂珍昨晚祷告,一脸慈祥地看了看下面的儿女。

    “三小姐怎么不来啊?”老妇人问道。

    “三姐说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把自己关在房里。”宋子安麻利地答道。平时就数他最黏在家里,所以家里的一丝风吹草动也逃不过他。

    “哦。不用理她了,我们先吃饭吧!”倪桂珍答道。

    看着一旁心不在焉的宋子文,她眉头又轻轻滴皱了一下,不过没说什么。自从宋子文当家以来,这千万压力都但在他身上,有压力也是正常的。

    只是有些揪心的是,老大儿子都二十好几了,却偏偏不成家,在这方面最让人着急了。大女儿宋霭龄,成熟稳重,最让人放心,可惜远嫁山西,有点远了,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还好有电报往来。如果把外孙也带过来就好了。

    二女儿宋庆铃,为人最为端正,最有主张,也最犟,一旦打定主意,就义无返顾。嫁是嫁人了,可惜?????注定要一声波折,不提也罢!

    三女儿宋美龄最为娇气,也最得宠!是宋家硕果仅存的一朵鲜花,由于二女儿的教训,老妇人现在对宋美龄的看管得比较严,最为上心。

    跟上面的二个姐姐,一个哥哥相比,排行老四的宋三小姐确实最洋化,思想观念跟其他孩子大不一样。

    像只美丽的孔雀,平时最好开屏,展现自己美丽的羽毛,不过是在太骄傲了,一般男人她总看不上,这不都成老姑娘了,还没个定型!

    唉!又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家伙!急死人了!!

    这家里,几个儿女,每个都是她的心头肉,她一直关注她们,爱护她们,像母鸡一样保护她们。

    不过很多时候,儿女太出色了,反而显得家长的弱势,所以倪桂珍有时候心里只能想,却不好说什么。

    倪桂珍心里想道。

    作为“大侠”徐光启的后代,他们家族是有信教的传统的,嫁给了一个牧师后,宗教更占据了这个老太太的大部分生活,大部分时间里这个老太太都在不停地骚扰上帝,祈求万能的上帝保佑宋家繁荣昌盛。

    “子良,这次假期准备坐点什么?”倪桂珍问道。说起来还是比较平庸的宋子良比较让她放心,好像他永远不会做出格的事,也不用担心出格的事发生在他身上,只是安安静静地在那里。

    宋子良正在上学,比较洋气的留学,学校放假了,他就可以回来上海过一段时间。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去帮哥的忙,帮公司做点事。”宋子良答道。

    宋家的上海商业机器公司公司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在那里工作可以认识国内国外的不少人,可以增加宋子良的见识。

    想到这里,宋子文爽快答道:“好啊!明天你去公司报道吧!做一名贸易实习生。”

    “不!我想尝试开办一家厂子。”宋子良道。

    “为什么?”宋子文问道。

    “我们宋家每年的贸易生意都做得不错,也挺大的,我去做贸易其实也帮不了家里多少。不如是尝试一下别的,也是实业救国嘛。

    我们完全可以开办自己的工厂的,比如纺织厂、面粉厂之类的。机器设备这方面完全不缺,技术也有,资金的问题也容易解决,为什么不呢?”宋子良期待地看宋子文。

    “嗯,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不过一直都是我一个人打理公司,公司又那么大,精力有限。而且如果是小厂子也算了,大型厂子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宋子文叹道。

    他从美国哈佛毕业后,就加入家里的公司,可以说上海商业机器公司是他一手打造的。这几年,公司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一战的时候,上海大量从美国、日本进口机器,上海商业机器公司做代理机器进口生意火爆,目不暇接,根本没时间精力来关注其他产业。

    不过一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产业遭到列强外资打压,因此发展也遇到了困顿。不过,不久前,抵制日货的行动倒是让上海商业机器公司的生意火了一把。

    长三角的中国商人不从日本进口机器,便把订单交到上海商业机器公司,让接任家族生意的宋子文松了口气。只是这种情形不可能持续太久,在一战中美日瓜分中国市场的美好时光在欧洲资本回归上海后,宋子文已经没有当初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了。

    宋氏的产业确实需要一些改变。

    “好吧!你准备办什么厂子?”宋子文问道。心想,先让宋子良的折腾一番,等过两三个月他回学校后,自己再接手就好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3096 103097 103098 103099 103100 103101 103102 103103 103104 103105 103106 103107 103108 103109 103110 103111 103112 103113 103114 103115 103116 103117 103118 103119 103120 103121 103122 103123 103124 103125 103126 103127 103128 103129 103130 103131 103132 103133 103134 103135 103136 103137 103138 103139 103140 103141 103142 103143 103144 103145 103146 103147 103148 103149 103150 103151 103152 103153 103154 103155 103156 103157 103158 103159 103160 103161 103162 103163 103164 103165 103166 103167 103168 103169 103170 103171 103172 103173 103174 103175 103176 103177 103178 103179 103180 103181 103182 103183 103184 103185 103186 103187 103188 103189 103190 103191 103192 103193 103194 10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