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涵等人心里暗暗佩服司徒南,为他的无私精神感动。

    但司徒南心里暗暗笑开了。因为苏门答腊的油气资源要比爪哇岛丰富得多,特别是苏门答腊中部铁路,短短不到一百公里,但谁想到下面全是石油呢?

    印尼群岛最大的两个油田――米纳斯油田、杜里油田就在这条铁路线上,叫司徒南如何不心动?

    前世印尼可以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组织欧佩克唯一的一个亚洲国家,可见印尼的石油资源之丰富。

    而印尼的石油集中在苏门答腊岛,苏门答腊岛的石油集中在米纳斯油田、杜里油田这两个超级大油田。

    司徒南投资的这条铁路,一旦爆发,将是一条黄金铁路。

    当然,从地图上看,铁路没有直接经过米纳斯油田,而杜里还只是荒芜的小镇,除了野草什么也没有,盲目地在没人的地方修铁路实在有些疯狂。

    (未完待续)
------------

第128章 输入人才

    会后,司徒美登找到了司徒南,两人驱车来到了新唐山港(雅加达已被改名了),司徒南指着芝里翁河流入新唐山湾附近的一处小高地,兴奋道:“老叔,就在那里建一座灯塔,高99米,顶上装上一盏大型的黄金制成的宫灯,象征我们华人的新希望。”

    司徒南一边说,一边画出草图,随着他数量地行笔,一座富有中国特色的灯塔跃于纸上。随手交给司徒美登,道:“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你拿去找既懂东方艺术,又有现在建筑技术的设计师去完善一下,最好所有材料都是运用我们未来的工厂的产品。”

    “我知道了。”司徒南美登看了一下,觉得不错,笑着把草图收好。

    两人伫立在海边,看着茫茫的大海,谁也没有说话,面朝北方,那是故国的方向。

    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散发着点点大海的腥味,司徒南有些陶醉地深吸几口,精神一振,听到司徒美登问道:“唐山的事你准备怎样?现在我们的重心已经回到了南华了。”

    “唐山的事不能放松,两广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先把基础夯实,不用急着对外扩张,只要打通南方数省下南洋的渠道就够了。这点,相信其他邻省的势力会乐见其成的。”司徒南一脸轻松道。

    心想:老子用二十年的时间,还不能把四五千万的人口搬到南华来?失去了大量贫穷的人口,相信南方的局势也不会像历史一样让人蛋疼,至少学着人家闹革命还不如去闯南洋吧?

    南洋有田有地,还需要窝在国内,揪着地主老财的那一亩不知道耕了多少年的土地吗?

    美国西进运动的时候,短短十年,人口就从建国十三州不足三百万增加到三千万,大量的欧洲人口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促进美国工业化,更重要的是牢牢地占领了广袤的西部地区。美国也从大西洋沿岸的边陲小国变成面向两大洋的世界强国。

    南华需要大量的华人人口,尽管这些人口不是高素质人口,但同根同源的他们可以帮助南华消化印尼群岛这片广袤的大海。

    经过教育后,当新一代华人成长起来后,掌握一定技术的他们代替他们基本从事体力劳动的父辈们,将成为南华未来支柱。

    南华也会产生质变,丰富的资源、颇具规模的工业、大量的人口、二十年积累下来的技术??????

    这些都足以让南华成为区域强国,无论是阻止日本南下还是进一步在马来半岛开疆拓土,都有足够的本钱。

    “嗯。”司徒美登点点头,看着前面潮水悠悠,浪花滔滔,一浪一浪地拍打在新唐山湾,就像无数的华人移民,他们汇成滔天巨浪,为了生存,滚滚从北而来,充斥这南华的山川、河流、森林,甚至每一个角落。

    这个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有着同样的经历,只要能让南华的“华”字味道更浓,他愿意做任何事,所以无论是司徒南和黄仲涵等人大肆地瓜分南华的国家资源,司徒美登都没有反对,反而积极支持。

    新唐山湾越来越热闹了,码头上停泊着各国船只,旗帜飞扬,好不容热闹。

    时不时地挂着黄蓝两色南华国旗的轮船会喷着粗大的黑烟,驶向北方。船上满载着南华咖啡、烟草、木材等物资,送到广州、厦门、上海等地,回来的时候就装在着布匹、茶叶还有大量衣衫褴褛的乘客。

    “南星轮船公司把外国商人排挤出去了,他们现在几乎垄断了南华和大陆的航线,我们和祖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了。呵呵。”

    司徒美登自豪一笑。

    南星轮船公司是美华公司的产业之一,早几年就在南洋和大陆之间开展航运业务,美华公司旗下各公司的货物大多有南星轮船公司运送。

    “码头不够用了!”司徒南嘀咕道,哪怕是他从美国带来了一套港口设备,经过调试后,替代了原来的就设备装卸速度大为提高,也不足以应付日益膨胀的物流。

    “老叔,港口建设刻不容缓,你看,西侧的港湾长着杂草,放在那里太可惜了,干脆用来建设新码头吧!最好能建成三公里长,可停泊万吨大舰的新码头!”

    司徒南指着码头的另一侧海湾道。

    司徒美登顺势看了一下,那里除了几艘小渔船,什么都没有,好像个怨妇羡慕地看着这边几乎有些拥堵的旧码头,点点头,掏出笔,把司徒南的建议记下来。

    “港口是我们联通南华各地,走向世界的节点,不仅仅是码头建设,还应该把高速公路、铁路和码头连成一体,提高物流速度。这是个系统工程,应该由交通部统一规划。”

    司徒南提醒道,于是司徒美登的本子上又多了几句话。

    一月的阳光按理说是很柔和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但在南洋,这种在太阳下的感觉就有些辣了。

    司徒南不想承受暴晒的苦果,在海边吹了一会儿风后就回去了。经过码头的时候,看着从船上下来的船客,司徒南心里颇有感触。

    褴褛的衣衫,脸带菜色,拘谨的眼神,面对新的环境,不经意间露出一丝不安,亦步亦趋地随着长长的队伍经过检疫大厅。

    “这里是南华,你们已经进入了南华境内??????”

    检疫处在码头大厅的广播不断地提醒,靠岸的乘客,他们已经来到了一处新天地了。

    或许是熟悉的乡音让忐忑的乘客心里安定不少,对于很少接触大城市的农村青年来说,他们只是坐了一次长途旅行而已,跟他们赶去广州或者上海去打工没有什么区别。

    排队,登记,最后工作人员会提出一个问题,“你愿意加入南华国籍吗?”

    回到是愿意,马上盖上一个印章,发放一本护照,这就成为未来他们在南华的身份证明了。

    南华承认双重国籍,当那些刚刚下船的中国移民茫然地点头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已经绑在了南华身上。

    同样,这个问题也会其他民族的移民身上,不过大部分感觉优越的西方人不会点头,不过也有少量人觉得有趣,加入了南华国籍。

    或许,这可能对他们在南华的发展有些帮助。

    除了少数有去处的乘客,大多数都会进入劳动局特别设立的招工大厅,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在等着这些新人。

    工程队、农场、工厂、军队,只要有手有脚,他们都会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司徒美登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心里感慨不已,对司徒南道:“当年,我爬上美**舰做了厨子,比较顺利地进入美国,但大部分的中国人在旧金山入境时遭拒,被人运到其他地方,自生自灭,处境凄凉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469 4470 4471 4472 4473 4474 4475 4476 4477 4478 4479 4480 4481 4482 4483 4484 4485 4486 4487 4488 4489 4490 4491 4492 4493 4494 4495 4496 4497 4498 4499 4500 4501 4502 4503 4504 4505 4506 4507 4508 4509 4510 4511 4512 4513 4514 4515 4516 4517 4518 4519 4520 4521 4522 4523 4524 4525 4526 4527 4528 4529 4530 4531 4532 4533 4534 4535 4536 4537 4538 4539 4540 4541 4542 4543 4544 4545 4546 4547 4548 4549 4550 4551 4552 4553 4554 4555 4556 4557 4558 4559 4560 4561 4562 4563 4564 4565 4566 4567 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