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生算是美国华人的商业领袖了,快来给我说说这里的情况。想想我离开美国已经有七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司徒美登感慨道。

    “司徒总理,南华正是大大长了民族士气啊!我很早就听说你老人家在美国的事迹了,现在唐人街提起你的名字,没有人不交口称赞的。”马德才赞道。

    南华的出现让美国的唐人街华人感觉有股血脉相连的兴奋,打败荷兰人让他们感到有荣同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已经和万里之外的南华绑在一起了。

    除了马德才,唐人街的华人领袖也来了,他们有些还是司徒美登的部下,见到“老堂主”就像见到了亲人,自然要诉衷情一番。

    有几位年老的长者,估计是淘金热时期来美国的,听说南华总理来访后,拄着拐杖捧着大碗酒过来敬酒,场面感人,连司徒南这样的黑心人也感觉鼻子酸酸的。

    “流落在国外的华人太惨了,哪怕我们做出一点点小成就,都让他们激动万分,一点细微的情感波动都会放大无数倍。”

    穆先明坐在司徒南身旁感触道。感觉自己这十年来,一直留在美国所做努力没有白费,看着唐人街的华人腰杆越来越直,他感到自豪,暗暗告诫自己――任重道远,还需加倍努力。

    “还和顾维钧保持联系吗?”司徒南随口问道。

    “有。他现在当上了北京政府的外交部长,也算如愿以偿了。去年山东问题办得漂亮,为中国争回了山东。”

    穆先明兴奋道。顾维钧是他的好朋友,当初顾维钧当驻美大使的时候,他也在罗伯斯公司做高级经理。

    这几年顾维钧在外交界大出风头,而才华不下于顾维钧的他一直在为南华的事情奔走穿梭着,如今总算功成名就了。

    南华经济主要面向美国,有太多的投资计划需要一位懂经济又有人脉,了解美国的驻美大使居中协调,穆先明当驻美大使也是司徒南的一力主张的。

    “对了,不久前我还收到顾维钧从北京发来的贺电呢。”穆先明笑道。

    “他怎么说?”司徒南关心道。

    “没说太多。主要说加强两国合作,相互支持之类的。北京的情况你也知道,有时候他说的话不一定比某个将军管用。”

    穆先明道。

    “的确是这样。不过必要的合作交流还是要的。南华有扶持祖国的计划,只是暂时没有余力。所以我们只能重点投资在两广,不过这方面的确没有北京政府什么事。哎,真够乱的,估计北方又要打仗了。”

    司徒南叹道。

    “又打仗?”穆先明惊讶道。跟南华大多数人一样,在很多人心中,南华和中国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大部分人都惦记着祖国,毕竟家和根都在那里。

    “民国那年不打仗?他们打仗我们发财,等我们积累了实力才收拾那群混蛋!”司徒南不甘心道。

    不仅是他,南华军中有不少人都有类似的心态。要不是何文秀压着,估计那些闲在没事做的将士要回家乡革命了。

    不过除了部分军官有些返回国内,大部分的将士只能把力气用在工业建设和打击土著反抗势力上了。

    在南华领土上,大的战争没有了,小规模的骚乱不时地出现,主要是铁路几乎影响了不少土著人的利益,不过注定他们的反抗是徒劳的。

    随着南华军大量裁员,数十万将士从军中退役后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政府的官员,他们身后有数千万从国内拼死出洋的同胞,两者形成合力,通过工业建设,既荡平了土著社会的乡下政权同时确立南华华人的统治地位。

    这个道理不用司徒南解释穆先明也懂,经他手就有数千万美元的资金从纽约流入南华,南华正在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算他人不在南华也可以感受得到。

    自然地工作重心转移到建设南华,致公党自然没有那么多资源投入到祖国的统一大业里了。

    “看来,两广的问题还是得靠他们自己的力量。”穆先明有些不甘心道。

    “呵呵。要是从南华挥军北上,十万兵马足以从广州打到北京了,但中国的问题根本不是军事问题,而是社会变革。其中最主要的是建设!但建设也就是最难的。

    我们花了那么多精力在两广,已经三年了,才堪堪消化了两省,这还是我们大量移民南华,有效减轻社会矛盾的结果。”

    司徒南感慨道。

    心想:如果北上,就算打下了大半个中国,没有足够的资源喂饱数亿嗷嗷待哺的农民,他们还不马上把辛苦建立起来的事业推翻到底?

    面对无数实力彪悍的敌人,内外交困,而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根本没耐心接受见效缓慢的南华模式??????

    (未完待续)
------------

第167章 让《排华法案》形同虚设

    “你还不知道,在西北地区,已经出现?????”

    司徒南用手指沾沾水,写下“饿殍”两字!他一脸凝重,心里忽然想到:或许只有苦寒的西北适合生命力顽强的g党吧!真应该让他们在那里起家,给北洋那群混蛋一些教训也不错!

    穆先明脸色一变,他已经太久没回国了,家里的亲人不是移民美国就是去了南华。在他的印象里,北方的情形几乎一片空白,只是感觉那里很乱。

    见司徒南眼中闪过一丝忧色,他隐约捕捉到对方的担心。他现在身在美国,当的又是南华的外交官,根本没条件去担心遥远的西北。

    “喂,你们在嘀咕什么呢?”

    司徒美登从那一群激动兴奋的乡亲中脱身出来,看见司徒南和穆先明坐在较为僻静的位置上说着什么,便笑着走过来。

    他刚才废了不少口舌介绍新唐山,鼓动唐人街的华人到新唐山去看看。这已经引起不少人的共鸣,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有些后辈此前参加南洋战争,现在已经在南华安定下来了,多次写信让美国的亲人迁移到南华。

    “没说什么。”司徒南笑道,不想扫了司徒美登的兴。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

    想起和梅隆家族的交易,司徒南道:“,我正想和你谈唐人街的事情,是关于《排华法案》的。先明,你也一起来。”关于美国排华问题,他已经有些头绪了。

    司徒美登和穆先明点头,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排华法案》就像是一张沉重的黑网笼罩在美国几十万华人头上,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南华的成立,终于微微撕开这张黑网的一角,一丝曙光照了美国华人的心田。

    南华代表团下榻东方文华酒店,这是坐落在繁华的第五大道的一道地标建筑,高28层,占地面积3万平方,气势不凡,风格独特。

    酒店主人自然司徒南,地皮是从罗斯福家族手里购买的,酒店也有罗斯福家族的一份。

    斥资1500万美元,花了三年的时间建成,在纽约引起小小轰动。由于司徒南的个人品味,酒店风格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充满神秘的东方色彩。

    20层以下作为酒店经营,往上的几层则用过商务办公,包括美华公司纽约分部、美华银行美国办公室、南华商务部美国联络处等跟南华相关的单位都集中在东方文华酒店,可以说是南华经济力量在美国的代表。

    由于处在繁华的纽约中心,非常有利于南华和美国各大财团的经济合作,在这里出入的黄色面孔渐渐多了起来,华人商人来到纽约都会首选东方文华酒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115 14116 14117 14118 14119 14120 14121 14122 14123 14124 14125 14126 14127 14128 14129 14130 14131 14132 14133 14134 14135 14136 14137 14138 14139 14140 14141 14142 14143 14144 14145 14146 14147 14148 14149 14150 14151 14152 14153 14154 14155 14156 14157 14158 14159 14160 14161 14162 14163 14164 14165 14166 14167 14168 14169 14170 14171 14172 14173 14174 14175 14176 14177 14178 14179 14180 14181 14182 14183 14184 14185 14186 14187 14188 14189 14190 14191 14192 14193 14194 14195 14196 14197 14198 14199 14200 14201 14202 14203 14204 14205 14206 14207 14208 14209 14210 14211 14212 14213 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