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拖拉机厂出来,司徒南和徐舟洋谈起上次向苏联出售二手拖拉机生产线。
“上次把那条旧生产线卖给了俄国人,南华方面有些意见,心里憋了股气,打算投资五千万美元建设世界最大的拖拉机(推土机)工厂,设计年产量高达10万辆!”
司徒南笑道。
“这怎么可能?生产10万辆拖拉机不是种10颗橡胶树――他们疯了吧?”徐舟洋惊讶道,拧起眉头,看着司徒南眼光有些怀疑。此事肯定跟司徒南拖不了干系!
“是挺疯狂的。不过我同意了。”司徒南坦然道。
“为什么?你知道这不切实际!”徐舟洋有些生气地看着司徒南,心道别以为南华建设的那点钢铁产量很多,实际上大部分的钢铁都用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发展造船业,南华能生产出足够的钢材吗?
想到这里,徐舟洋不禁摇摇头。
似乎明白徐舟洋的担心,司徒南微微一笑,解释道:“这只是个计划,年产量十万辆那是十年后的规划,真实的情况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南华的拖拉机产量要达到3万辆。而这3万辆拖拉机也包括推土机,铲斗机等类似的工程机器。
算起来,3万辆这个数相当于南华制造的所有工程机器综合,其实也不多,最关键的是这些拖拉机要像福特汽车一样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最大限度地实现机构零件的通用化。”
“这还差不多!放心吧,交给康明斯动力吧!”徐舟洋笑着,马上大包大揽下来。
毕竟这是数千万美元的大单子,单是提供生产线,康明斯电气就可以获得上千万美元的营业额。
“别急,这事没那么容易,不会全部交给康明斯电气一家的。除了你们,德国的几家公司也在考察范围内。”司徒南笑道。
“那么范围干什么?康明斯动力就是最好的选择,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徐舟洋道,有些哀怨地看着司徒南,心里却把此事暗暗记在心上。
“不用这样看着我,南华的情况毕竟和美国不同,那个项目是位南华量身定做的,不是直接把美国的生产线搬过去那么简单。
我的建议是,康明斯电气、美华公司、伯利恒公司以及德国的几家公司共同派出专家组,设计出一套契合南华工业发展的拖拉机工程方案。除了拖拉机,推土机,翻斗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生产标准至少要一致。”
司徒南告诫道。
徐舟洋点点头,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
看着徐舟洋不甘心的样子,司徒南又道,“别以为康明斯动力生产的拖拉机很好,至少我就不打喜欢那个笨家伙。”
“什么?”徐舟洋有些愠怒,为了研发那款拖拉机,他也没少在背后出力,现在自己的杰作被司徒南看扁了,心里自然不忿――“那可是世界上最好的拖拉机!”
“暂时的!还有很多缺点!”司徒南微微一笑,“你不觉得拖着笨重的履带,那些铁家伙行动受到很大限制吗?如果我是设计者,我就研发方便快捷,功能丰富的轮式拖拉机。”
说着,司徒南运笔如飞,画下了前世熟悉的轮式拖拉机:前轮小,后**,去掉了笨重的履带,看起来轻便自由多了。
徐舟洋看了一眼,有些不屑。
“用轮胎代替履带是不切实际的,在抓力和坚固方面远远比不上履带。我实在想不出世界上会有这样的轮胎能承受拖拉机的重量。”
司徒南点点头,徐舟洋说得对,一点也没有为徐舟洋的批评生气:“很快就有了。有空去固特异轮胎公司打听一下吧!要知道,美国现在正在修公路,而履带机械是不能上公路的。如果轮式拖拉机在功能方面不会输太多的话,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轮式拖拉机。换成其他机器也是。”
“是吗?我考虑一下。”徐舟洋有些动容。
对于机械的熟悉,让他很自然地想到,如果给拖拉机后面加一节车厢的话,马上就变成了一辆大卡车,肯定会受美国农场主的欢迎的。
如果真想司徒南说的那样,能生产出坚固的拖拉机轮胎,取代笨重的履带不是不可能。
见徐舟洋沉默思考,知道他慢慢听进去自己的话,司徒南心里一笑。
(未完待续)
------------
第202章 克莱斯勒气流
在他记忆中,前世苏联大量生产履带拖拉机的时候,而美国的拖拉机则大部分改成了轮式结构。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苏联的交通状况堪忧,没有美国发达,而是苏联的拖拉机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坦克和装甲车的标准设计的,很自然地选择坚固而擅于越野履带式拖拉机。
而美国的拖拉机则更多地考虑民用,更讲究方便灵活。就算轮式拖拉机,美国的拖拉机也有很大一部分奢侈地采用汽油发动机。
如果还要说其他原因造成美苏拖拉机发展不同方向的话,制造技术差异或者橡胶原料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就像司徒南高价卖给苏联的二手拖拉机生产线一样,苏联面对世界封锁,其实没有选择余地。
司徒南给巴库油田提供技术服务,有助于苏联石油生产,从苏联人角度来看,用美国的技术装备发展自己的工业,用美国机器开采出来的矿产资源作为支付手段,也不是亏本的买卖。
南华的国情决定了要走轻便灵巧路线,不可能像苏联一样发展笨重坚固发展,最理想的选择是轻便快捷的轮式拖拉机,甚至将来发展坦克和装甲车也是采用轻型的轮式结构。
康明斯动力研发出适合汽车用途的柴油发动机,处于省油和造价等方面因素考虑,司徒南也考虑在南华推广柴油机汽车。虽然南华的石油资源很丰富。
当司徒南把这些想法告诉徐舟洋的时候,徐舟洋沉吟了半天,提起头凝视司徒南,最后感叹道:“真不明白你脑子里到底还有什么让人想不到的计划。不用说,两广如果将来有机会北上的话,你肯定怂恿宋子文他们在武汉建设你口中又笨又黒的履带拖拉机了。”
“此言过早。还是等他们把汉阳铁厂置于军队保护之下再说吧!”司徒南淡淡道。他希望如此。
现在南华没有挑剔的本钱,在国际贸易的角色基本上跟苏联差不多,进口机器设备,输出矿产、农产品,用数千万国民的汗水积累工业化的资本。
在司徒南和徐舟洋的安排下,康明斯动力跟南华方面商量后,计划在新唐山建立拖拉机组装工厂,从美国进口柴油发动机、变速器等重要部件,其余零件在南华生产,为将来直接在南华建立拖拉机工厂打下基础。
“看来还要等多两年,才能看到南华拖拉机完全自主化了。”司徒南有些遗憾地对徐舟洋道。
“南华的发展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了,你还想一块吃下个胖子?”徐舟洋笑着摇摇头,心道:南华要修铁路,公路,同时发展造船业,像无底黑洞一样轻易就把南华的几十万钢铁产量吞掉,没个三五年,休想又足够的钢铁资源用於发展其他工业部门。
虽然如此,徐舟洋还是为南华的发展感到兴奋。除了南华,和海外华人势力保持密切联系的两广政权,发展工业化的速度也不慢,基本上南华建设的工厂,在广州、南宁等地也会同时建有分厂。
不厚此薄彼,这是徐舟洋对司徒南比较满意的地方。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康明斯动力和holt公司的谈判终于达成初步共识,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以holt公司旗下的拖拉机品牌——皮特卡勒命名,holt公司全部并入皮特卡勒公司。
康明斯动力持有皮特卡勒公司60%股份,不过马上把20%的股份转让给加州农业公司,把更多的资金投资到柴油机汽车市场。
“皮特卡勒,这名字听起来挺牛叉的。终于到手了!”司徒南从何永元手中接到从芝加哥发来的电报,露出得意的笑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4799
84800
84801
84802
84803
84804
84805
84806
84807
84808
84809
84810
84811
84812
84813
84814
84815
84816
84817
84818
84819
84820
84821
84822
84823
84824
84825
84826
84827
84828
84829
84830
84831
84832
84833
84834
84835
84836
84837
84838
84839
84840
84841
84842
84843
84844
84845
84846
84847
84848
84849
84850
84851
84852
84853
84854
84855
84856
84857
84858
84859
84860
84861
84862
84863
84864
84865
84866
84867
84868
84869
84870
84871
84872
84873
84874
84875
84876
84877
84878
84879
84880
84881
84882
84883
84884
84885
84886
84887
84888
84889
84890
84891
84892
84893
84894
84895
84896
84897
8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