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云南军阀唐继尧的战争很顺利,粤桂联军一个星期前突然发力,势如破竹,把滇军打得措手不及,连连败退,只剩下不到5000人残兵败将龟缩在昆明,准备负隅顽抗。
“南华发来的电报,西南铁路有新进展,即将要修建的从南宁到河内的铁路,倒是我们从安南输入煤铁资源又多了一条路子。呵呵。”
马君武把电报递给李宗仁,李宗仁看了一眼,点点头,心想,修铁路花费可不少,千万别影响扩军啊。
蛰伏了四年,广西工业建设卓有成效,麾下的桂军更是脱胎换骨,现在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李宗仁的心思都放在接下来的大战中,讨伐唐继尧只是临战前的磨刀而已。
“放心吧,不会少你军费的,我只是找你要点东西而已。”马君武岂能不知李宗仁的心思,作为省长,他不仅知道北伐计划,而且还参与其中。
李宗仁心里松了口气。西南铁路计划对广西经济发展有莫大促进作用,也是他乐见的。笑道:“我能帮什么忙?你这大省长可比我本事大了。”
“工程兵。铁路工程需要一批熟练的吃苦耐劳的工程兵,我今天就是提前给你打招呼的。还有炸药的生产,你知道铁路一旦开工,需要大量的炸药,你看能不能???????”
马君武看着李宗仁,一副商量的表情。
“这可不行。军队还得从南华进口炸药呢,化工厂的产量都得给我看好了。”
李宗仁马上打住了马君武的话,美华公司在防城港的化工厂是两广数十万军队的弹药来源,军方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密切关注着化工厂的生产,李宗仁心里可宝贝着呢,现在大战马上要来临了,哪能把炸药分给铁路工程呢。
“算我没说。”马君武白了李宗仁一眼,心道:化工厂是我一手建成的,从中分出部分炸药还不简单吗?
“不过你们这些家伙真够败家的,打个唐继尧前前后后轮战10万人,你们练兵倒是痛快了,可比我辛苦生产出来的弹药一下子挥霍掉了。还不赶快把那家伙收拾掉,我还赶着修建进入云南的铁路呢。”
马君武催促道,政府正在培养行政人员,等着接管云南,如何开发云南的资源,建设西南,马君武已经有了大体的计划。
“嘿嘿。放心吧!一个月内,保证把云南拿下。”李宗仁自信道。
前方的军队已经对昆明形成包围之势,要不是怕伤亡太大,李宗仁一声令下,三五天内就可以拿下昆明,如果拥有飞机大炮的桂军打不过云南那些大烟兵,还谈何逐鹿中原?
(未完待续)
------------
第243章 广州的准备,云南的落寞
至于是否要跟奉张一起干吴佩孚,广州政府暂时没下决定。不过不妨碍两广和东北的生意往来,泛滥在东北的日本票据美华银行是不收的,奉张用东北的矿产、农产品等资源来换取广州政府的军火物资。
繁忙的广州市区也弥漫着一股战前来临的气氛,警察频繁地巡逻,平时一批作恶多端的地痞流氓遭到突然清理,被送进监狱。
云南正在打战,苏浙也要打战,北方的军阀势力蠢蠢欲动,平静了两年后,一场全国范围的动荡马上就要展开了。
时局动荡,报纸上刊登的消息传遍广州大街小巷,四年来这座商业城市风调雨顺,联省自治的政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不少人开始担心广州卷入北方的动荡,一旦失败,外省军阀联合祸害广州的悲剧很可能再次上演。
不多更多的人态度是乐观的,相信广州政府的军队有能力打赢这场战争,没看粤桂联军已经打到昆明了吗?马上就可以解放云南,进行政治改革,发展工商业了。
“到了,少爷,广州现在变了很多了,一点也不比棉兰差。”
太平轮驶入南沙港,广州就在眼前。林一民兴奋地引着司徒南走出船舱,南沙港现在已经取代黄埔港,成为广州的主港,远洋的大型商船越来越多地选择南沙港,澳洲的铁矿石、安南煤炭运到南沙港,送进附近的钢铁厂,支援的广州的工业建设。
司徒南摘下墨镜,站在高大的船舷上,码头一片忙碌,大型的吊机怒吼着把一捆捆货物从船上卸下,笑着点点头,心说:久违了,广州!
“在大宗货物装卸上,南沙港走在全国各大港口前面,用机器代替大部分人工操作,所以在这里,我们是看不到几年前的那些的苦力工人的。”
林一民站在一旁,笑着介绍道。忙碌的人群正从太平轮上下来,但司徒南不急着下船,想多看一眼大不一样的南沙港。
往北眺望,仿佛看到了一座蒸蒸日上的广州城。距离市区有上百公里,广州城是看不到的,不过南沙工业区的高耸的烟囱倒是让司徒南欣慰。
“几千年来,我们国家像是用丝绸包裹着涂着厚厚仿佛材料的木乃伊,不过现在工厂的那些烟囱改变了这一切,这肯定是伟大的开始。”
司徒南意气风发道,没有什么比工业更能摧毁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家的陈腐了。
“哈哈。当年老子就是从这里登陆,千里奔袭广州,一举拿下的广州城的。”
站在司徒南身边的是一位健硕高大的将军,四年前,司徒勇参加粤桂战争时还是一位少校团长,现在已经是南华国防军的重将了。
经历了两年前的南华独立战争后,变得更加沉稳,眉宇间隐隐有些虎威。在他身后,还有十来位挺拔的军官,他们都是南华派来的军事访问团。在这敏感时刻,他们来广州,目的不言而喻。
“滚吧!憋在这发骚了。”
司徒南白了司徒勇一眼,下面的码头已经戒严了,好几辆汽车停在一旁,上面插着军方的旗帜,他们是来迎接南华军事访问团的。
一群士兵封锁了通道,明晃晃的刺刀让周围的群众自觉地往边靠,许多人都意识到大人物要来了。
“我先下了!”司徒勇也不恼,整理一下着装,脸色一整下船,身后跟着一批精神抖擞的年轻军官。
司徒南实在不宜和这些家伙一起下船,虽然他很喜欢和那些朝气勃勃的军官在一起,他们都是南华国防军的精英。
南华两年来陆陆续续派遣了一万多志愿军秘密加入广州,其中有不少是海军和空军军官,战争结束后,这些人有相当大部分会留下来,为逐步统一国家奋斗。至此,司徒南设计的南华作为中国革命的后方基地的目标已经实现了。这自然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不过广州政府一直没闹出什么动静,其他人也不会太在意,直到刚刚发生不久的云南战事,人们这才想起,四年前,那支破竹之势统一两广的军队。
“告诉陈先生,我今天在南沙港考察,明天到广州后再联系。”
司徒南对身后的何永元道。这次来广州,他首先要和广州政府财政部长陈天明会晤,同时还要和陈炯明商谈接下里的战略布置。
一下船,司徒南就迫不及待地考察南沙的钢铁厂。
“现在广州已经不用从汉阳铁厂输入铁轨了,明年,从德国引进的8座日产量40吨的马丁炉全部投入使用后,南沙钢铁厂将能满足西南铁路的需要。”
林一民陪同司徒南参观刚落成不久的生铁工厂,他最明白司徒南看中的就是钢铁机械这些东西了。
确实,看着一块块火红的钢板被轧出来,任何人都刚到一种自豪感,特别是在积贫积弱的国家,能建成这样伟大的工程很不容易。
司徒南边看边点头,心想这才是致公党逐步统一全国的钢筋铁骨,没有工业建设,哪怕权势再大,也不过是吴佩孚之类的武夫,终究是成不了大事的。
“少爷,那边还有我们和克虏伯公司合作的特种钢工厂,要不要看看?”林一民小声对司徒南道。
“干什么的?要知道,这玩意我在南华看了不少了。”司徒南笑道,却跟着上前去。托他的福,南华、两广的钢铁项目不是从美国伯利恒公司就是从德国克虏伯公司引进,在世界钢铁巨头的“帮助下”,南华、两广的钢铁工业走上了快车道。
“这就是你说的特种钢?就一个齿轮而已。”司徒南走进其中一个车间,细细打量一下,发现车间里有不少外国工程师,从他们严谨专注的表情上看,应该是德国货。
德国佬在德国要饿肚皮,来到中国后,却成了香饽饽。有一技之长,走到哪里都吃香。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595
70596
70597
70598
70599
70600
70601
70602
70603
70604
70605
70606
70607
70608
70609
70610
70611
70612
70613
70614
70615
70616
70617
70618
70619
70620
70621
70622
70623
70624
70625
70626
70627
70628
70629
70630
70631
70632
70633
70634
70635
70636
70637
70638
70639
70640
70641
70642
70643
70644
70645
70646
70647
70648
70649
70650
70651
70652
70653
70654
70655
70656
70657
70658
70659
70660
70661
70662
70663
70664
70665
70666
70667
70668
70669
70670
70671
70672
70673
70674
70675
70676
70677
70678
70679
70680
70681
70682
70683
70684
70685
70686
70687
70688
70689
70690
70691
70692
70693
7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