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凡事都得小心点好。”司徒南点点头,看着意气风发的邓铿,心里感叹,如果不是自己出现,这个倒霉的家伙早就死在孙陈两人的政治斗争中了吧?
北伐战事顺利,李宗仁、司徒勇、白崇禧等人率领第二、三方面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估计这位坐镇广州的北伐总司令按耐不住了吧?
“孙先生命不久矣,终究要为后人找一条生路,如果对方懂得进退,肯加入我们,我们宽容一点也是应该的。”
司徒南道,看着陈炯明、邓铿两人,脸色多了几分凝重。
西路军从湖南北上,经略两湖,进展顺利。邓铿即将指挥第一方面军从福建北上,国民党占据闽南闽粤交界的漳州等地,正好挡在第一方面军北上路上,如果对方不识抬举,广州方面只能下狠手了。
无论如何,为了保证东路北伐军队安全,避免敌人袭击兵力空虚的广东根据地,福建的国民党军队这个威胁要坚决消灭。
“是啊,事情拖了几年,终究要有个结果了!”
陈炯明叹道,回忆往昔,孙陈两人合作无间,可惜因为政治分歧,越走越远,如今终于到了兵戎相见的境地。
以孙文的桀骜固执,陈炯明不得不悲观地认为,那个家伙一定做出了决定,不管对错,都会一路走到黑的。
陈炯明、邓铿等人加入致公党,割据两广,成为中国南方的最强大的势力,而孙文的国民党退守粤闽边界,割据闽南,力量不容小觑,不过没有富饶的广东作为根据地,终究力量气势上要弱得多。
孙文对陈炯明等人肯定是嫉恨有加的,不过,具体说起来,双方并没有什么仇恨。四年来,双方小动作试探不少,你来我往,不亦乐乎,但大打出手倒是没有,相反,国民党要在闽南立足,面对北洋势力,偶尔还从广州方面得到不少助力呢。
只是孙文等人一直认为致公党占领了原本属于国民党的广东,心里不平衡而已,但是两广是在致公党的支持下,陈炯明等人从旧桂系军阀陆荣廷手中“解放”的,跟国民党没有一毛钱关系。
“说来说去,都是地盘惹的祸。这样吧,如果国民党能放下成见和我们合作,我们就在北方圈一块地盘给他们吧!”
司徒南突然很大度地建议道。在他的计划里,长江以南地区绝对是致公党的地盘,有充足的人口、丰富的资源满足未来十年工业建设。
现在北方已经有张作霖、冯玉祥、阎锡山等势力,可能还要包括从南方撤退的吴佩孚人等,肯定会乱成一团。
司徒南没想过,让致公党向历史上的国民党一样,拼命争夺中央政权,打下长江以南地区后,只要不北上,埋头建设,就不会引起北方那些军阀们同仇敌忾,联手起来对付南方致公党政权,就算有心,也未必敢轻易挑起战争。
在没有足够实力统一全国的情况下,最好扶持若干代理人作为缓冲,免得被拖进无休止的军阀混战中,空耗国力,便宜了外人。
司徒南默默想道,这个计划在他脑子里很久了,只是没有完全透露出来。
中国问题复杂,主要是因为外国势力太强大了,他们绝对不允许中国轻易站起来的,就像百年前,西欧大陆上的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地区,德意志地区内部矛盾重重,各自为政,外国势力干涉不断,德意志人社会地位低下,往往沦为外国雇佣兵。
普鲁士王国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诸侯,不过还是被俾斯麦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地统一起来。这对目前的广州革命政府有借鉴意义。
司徒南做事一向喜欢有计划有预谋,脚踏实地,低调不空喊口号,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选择陈炯明这位态度不积极,魄力不算大,但能控制自己的野心,做事务实的人做合作伙伴。
如今看来,司徒南做对了。
“驱虎逐狼恐怕不易,不过也论不到他们挑剔了。”陈炯明咬牙道。
邓铿点点头,以示默认。同为粤军一脉,若非必要,他不想兵戎相见。
陈炯明、邓铿离开后,司徒南回头想了想,觉得自己是个比较阴险的人,不过这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吧!
至于吴佩孚,他有钱吗?有足够的武器吗?收拾他倒不是什么问题。实在不行,还可以从南华调兵呢!
……
几天后,吴佩孚的船抵达汉口,途中遇到风浪,加上心有郁结,身体不好,生了一场小病。从船上下来时,脸色苍白,脚步虚浮,差点摔了一跤。
经过北方战败、北京政变、南方北伐轮番沉重打击,吴佩孚苍老了不少,虽然极力保持英武自信,但已经不复往日的神采飞扬,见到湖北督军萧耀南,立即询问南方战事。
“玉帅,敌军势大,火力甚猛,飞机大炮无数,还装备大量的铁甲武器,此等军队,平生未见啊!”
萧耀南苦着脸道,暗暗有些后悔,吴佩孚此前命令他,收缩防线,他照做了,但是没做彻底,加上北洋军一向轻视南方军队,结果吃了大亏。
北伐军,根本不同于国内的任何一支部队,武器先进不说,弹药不要钱地泼过来,出手还特别狠毒,一出手就往死里打,就像杀父仇人似的,一点也不懂规矩,民国的军队打仗,哪个不是留有余地,好好说话,面子上过得去就算了?
想到这里,萧耀南心里就憋屈,微微低着头,打量起吴佩孚这位玉帅,嗯,脸色憔悴,精神不太好,估计在北方“伤”得很重。
吴佩孚心里一沉,脸上又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
萧耀南是他手下不可多得的大将,南征北讨,立功不少,现在这位爱将如此丧气,难道被北伐军吓着了?
“你详细说来,南军是如何情势?”
吴佩孚盯着萧耀南,脸色凝重。湖南是他的起家之地,没想到急忙忙地从北方赶回来,短短几天,整个湖南就丢了,心中不免愠怒,看萧耀南的目光多了几分凌厉。
“你来说吧!”萧耀南轻轻地躲过吴佩孚的目光,转头对身边一位脸色憔悴的男人道。
赵恒惕,不久前还是风光无限的湖南督军,受吴佩孚青睐,最牛叉的时候麾下湘兵五万。现此刻,耷拉着头,成了光棍司令,手中无一兵一卒,跑到湖北,希望借直系的支持,东山再起。
(未完待续)
------------
第267章 北伐(六)调兵遣将
说起长沙战斗,赵恒惕心有余悸,慢慢地组织词汇。
“那时广州刚宣布北伐,(北京政变还没发生,)湘南的程潜、唐生智等人早有勾结,让出通道,放任北伐军北上,我军措手不及。
敌人出兵十余万,大量的飞机飞到长沙上空,数百辆铁甲战车从铁路上下来,扑向长沙。
我军猝不及防,部署在城外的主力5万人几乎无一战之力,短短半天就被包围了,此后,长沙陷落――”
说到这里,赵恒惕停下不说,抬起头,暗暗留意吴佩孚的脸色。想到自己堂堂督军只身出逃,实在尴尬,脸色骚红。
心中暗暗又辩解道:“非战之罪啊!就算自己应付再足,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捡回一条命,算是幸运了。”
“飞机、战车真有如此威力?”
吴佩孚眉头蹙起,似乎不信,瞥了赵恒惕一眼,脸有讥笑,好像在说:夸大敌人更加显示你的无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0635
120636
120637
120638
120639
120640
120641
120642
120643
120644
120645
120646
120647
120648
120649
120650
120651
120652
120653
120654
120655
120656
120657
120658
120659
120660
120661
120662
120663
120664
120665
120666
120667
120668
120669
120670
120671
120672
120673
120674
120675
120676
120677
120678
120679
120680
120681
120682
120683
120684
120685
120686
120687
120688
120689
120690
120691
120692
120693
120694
120695
120696
120697
120698
120699
120700
120701
120702
120703
120704
120705
120706
120707
120708
120709
120710
120711
120712
120713
120714
120715
120716
120717
120718
120719
120720
120721
120722
120723
120724
120725
120726
120727
120728
120729
120730
120731
120732
120733
12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