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南一脸认真地对宋子文道,谁叫宋子文是行政院长呢,发展国民教育也是他的责任。

    “德国职业教育?我记住了。”

    宋子文点点头。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司徒南这样说,他必须重视,因为他还打算从司徒南身上“刮”下一笔教育经费呢。

    事实上,师范类和技术类教育机构是司徒南最乐意花钱的,他欣赏那些才高八斗的大师们的同时,更明白中国最需要的勤劳朴实的工人。

    嗯,这个资本家恨不得把工厂开得到处都是,下面有无数的工人为他赚钱。

    见宋子文听进去了,司徒南很高兴,继续回到铁厂的话题。

    “伯利恒公司很看好这边的市场,想加强在国内的投资,下个月美国商务考察团就过来,嗯,这次投资可能是全方位的,你吩咐下面做好准备吧。”

    司徒南笑道。

    伯利恒公司已经在南华投资中尝到了甜头,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快,加上司徒南从中引导,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一点也不奇怪。

    “哦!太好了。我正想跟你说这事呢。”

    宋子文笑道。

    因为司徒南的关系,他清楚伯利恒公司的底细,全世界最大的钢铁产商,武器产商,几乎所有关于铁的产品都有伯利恒的影子。

    如果能和伯利恒公司绑在一起,几乎就把美国钢铁工业绑在一起了,重要程度远远超过以前从伯利恒公司进口技术设备。

    或许汉阳铁厂产能翻倍的时间能缩短不少,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将会大大加快。

    宋子文心道。

    意识到这次合作的重要性,宋子文一下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程度。

    “为了说动董事会那些人,我可废了不少功夫,拿铁路计划来打动他们。”

    司徒南又道。

    伯利恒公司在一战中赚足了欧洲人的钱,受美国汽车制造业、建筑业快速发展刺激,伯利恒公司在美国的日子过得相当红火,生产建筑钢材供不应求,(最好的建筑钢材生产商),股价连连上升,是美国两家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之一!

    仅次于美国钢铁公司,正因为如此,为了超越美国钢铁公司,伯利恒公司在司徒南坚持下,大力投资南华和中国,这两个亚洲新兴市场。

    “这倒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进行庞大的铁路机会,对钢铁的需求将是无穷的。伯利恒公司不论在钢铁生产还是铁路设备、机车动力等领域都是数一数二,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宋子文分析道。

    还好有司徒南在背后支持,不然这个家太难当了。铁路不是说建多长就多长,钱才是关键,别人要看到武汉政府有能力修筑铁路,才会舍得投资钢铁和其他项目的。

    以目前中国国力,占据半个中国的武汉政府是拿不出修铁路的钱,还得靠司徒南输血。

    实际上,司徒南趁着股市好,从1925年开始就悄悄抛售伯利恒、雪佛龙石油的股票,所占份额在慢慢减少,套现资金转到美华银行,最后借给南华、武汉政府。

    比如去年北伐战争,单是账面上,政府就欠了美华银行5000万美元债务,以后也会越来越多。

    关于铁路计划,宋子文和司徒南谈过,知道司徒南对铁路的疯狂。南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大笔资金投入铁路建设,南华钢铁工业被拉动起来,发展迅猛,钢铁产量仅仅三年就突破百万吨,原来只有区区10万吨产量的棉兰钢铁厂被新崛起的新唐山钢铁厂远远地甩在身后。

    但是,依旧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要从美国进口钢材,南华的铁路、公路、船厂、工厂、现代化建筑等就像巨兽吞噬大量的钢铁。这就是现代化文明的力量。

    人有比较之心,宋子文也不例外,他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清除厘金,整顿财政系统,加强税务控制,广泛招聘熟悉经济建设的青年官员,将庸庸碌碌只吃饭不干事甚至坏事的官场老油条清理出去,为的就是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来主导酝酿已久的五年工业计划。

    司徒南不会认为宋子文步伐太大,手段太严厉,得罪了一群顽固腐化的老官僚阶层,相反很支持这种做法。

    而铁路无疑是摧毁封建社会,将阻碍工业发展的“土”地主爆破的大杀器!

    回到家里,司徒南和宋子文钻进书房,继续讨论修铁路的事。

    “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太落后了,除了我们修建的粤汉铁路,粤桂线,就只有京汉线,津浦线了。都是前清时候修筑的,设备都老化了,加上时不时的战火破坏,实际运力有限。”

    司徒南看着墙上大幅中国地图叹道。

    至于东北的铁路,好是好,近年来发展也很快,但主要得益于日本满铁,中国人插不上手,在心里已经被司徒南忽略了。或许他是对那张家父子没什么信心吧?

    宋子文没留意司徒南的疏忽,接话道:“南方十三省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北方地区先搁置,我们以武汉为中心,修东西两条铁路干线,西到成都,东到上海,东西一条线,贯通长江沿岸省份,就相当于有了第二条长江航道。

    还有广(州)沪(上海)线,成昆线两条干线。”

    宋子文在地图上一划,以上海、武汉、成都、广州为四点,一个贯穿南方十三省的铁路圈就成型了,再辅以大大小小的支线,就构成完成的铁路网络,大体上和后世的铁路布局差不多。

    “很好。”司徒南点点头,又提醒道:“不过现在四川还不在政府手里。”

    “迟早的事!”

    宋子文理所当然道,目光上移,又轻轻地地图上虚画一条长线,把新疆和山东连起来,最后一条是从北京直插蒙古高原。

    宋子文的动作也是司徒南希望的,他淡淡一笑,没说什么。有些事,心里有数就好了。将来的事真不好说。

    清朝铁路发展状况其实不错,司徒南和宋子文讨论的路线其实都不新鲜,前朝已经做了大部分前期规划,武汉政府只需稍作休整就完成铁路的规划。

    “今天就到这里吧!我再找林一民商量,尽快在政府中通过决议。”

    宋子文丢下一句话就匆匆离去,他前脚赶走,宋美龄就回来了。

    “人呢?我找他有事!”宋ml见客厅里只有司徒南,茶几上却又两个茶杯,便问道。

    “刚走!”司徒南道。

    “哦。”宋ml有些失望,“外交部刚刚接到美国领事馆的消息,美国近期会有一个高规格的商务团来访问,我准备通知子文呢。”

    “我知道。我告诉他了。”司徒南笑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793 4794 4795 4796 4797 4798 4799 4800 4801 4802 4803 4804 4805 4806 4807 4808 4809 4810 4811 4812 4813 4814 4815 4816 4817 4818 4819 4820 4821 4822 4823 4824 4825 4826 4827 4828 4829 4830 4831 4832 4833 4834 4835 4836 4837 4838 4839 4840 4841 4842 4843 4844 4845 4846 4847 4848 4849 4850 4851 4852 4853 4854 4855 4856 4857 4858 4859 4860 4861 4862 4863 4864 4865 4866 4867 4868 4869 4870 4871 4872 4873 4874 4875 4876 4877 4878 4879 4880 4881 4882 4883 4884 4885 4886 4887 4888 4889 4890 4891 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