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到武汉,一直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受他影响,致公党政府在热衷工业建设的同时也把部分精力投入在农业方面,因此两广的农业生产要比其他地区要好得多,农民的日子也好过得多。
‘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话越来越不真实了,我前些天考察湖南、湖北等地的农业,情况堪忧啊!
连年战乱极大破坏农业生产,百姓饥饿,不得不逃离他乡,大片田地丢荒。现在宁静了,但农业生产存在诸多问题,土地集中,农民缺少耕牛、种子、工具,还有高利贷唉,苦啊!‘陈炯明在司徒公馆里感慨道,让司徒南等人惭愧。他们一心要修铁路、建工厂,也注意要兼顾农业,同情农民,但从来没下过田,比不上陈炯明亲眼所见深刻。
‘陈老的话让我汗颜。行政院已经在农业税收问题有所准备了,我保证相关政策会尽早出台的。‘宋子文沉默了一会,保证道。
陈炯明是主席,实际大权在宋子文、林一民等人主持的行政院手里,陈炯明默认了宋子文的地位,毕竟经济建设不是他的强项,而宋子文得到致公党内诸多支持。
相比于农业,宋子文主导的工业建设更为迫切。陈炯明明白这个道理,他温和一笑,道:‘我只是提醒一下吧了。现在千头万绪的,你也挺不容易的。‘‘嗯。大家都不容易。‘司徒南符合道,惹来一顿白眼,宋子文他们知道司徒南是个挑剔而懒散的家伙。
‘你有什么好招吗?‘陈炯明随口问道。
他知道司徒南是个很有办法的人,只是很多时候,他懒得里,或者只说了些重要的原则,具体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干。
宋子文和林一民就是被他使得团团转的马仔,否则就不会时不时踏进司徒公馆的门。
‘政府和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我们不能学俄国人,野蛮地剥夺地主的土地,要采取政策和经济方面的措施。农业是固本,就是让农民不闹事,工业才是关键,我们要把中国建成世界工厂才能消化过多的人口。‘司徒南开宗明义道,不再废话,直接道‘一、政策优惠,鼓励开明地主办工厂,引导他们把资金投入到工业来。
二、有针对性的农业税。限制大地主,对超过一定面积的土地征收重税,扶持中小地主,对于规定数量以内的土地少收税或者不征税。
三、发展致公党农村政权,安排退役老兵担任农村干部,在农村建立支部,吸纳优秀农村青年加入,通过兴修水利等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和控制。
四、瓦解为大地主服务的保安队民团,以及警察,取而代之的是退役老兵或者受过良好训练的新警察。
五、发展农村教育,实施小学义务教育,给农民后代发展机会‘司徒南说得条条是道,陈炯明等人佩服不已,能在短时内找到有效的方案,除了司徒南本人的才华,也说明他是个有心人,早有准备。
最重要的是,司徒南有实力,既然这样说,就表明他会舍得投入资金保证计划实施。
从他的口中说出来,比宋子文还有说服力。
见宋子文等人沉思,慢慢地体会其中的奥妙,司徒南心里暗笑,嗯,可能要震住他们了。毕竟论见识,远见,他比眼前的这几位‘民国政治(经济)专家‘要强多了。
又道:‘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条,成立服务农民为主的金融机构,严厉打击农村高利贷。这方面,南华粮行已经有所准备了。‘‘是的。南华粮行将会拆分重组,粮食(米铺)依旧占据最重要的部分,继续配合政府维持粮食稳定。
同时,我们建立农业银行,依托各地分行组成的金融网络,扶持农业经济,打击高利贷,减轻农民负担。
还有就是,我计划通过农业银行,丝行、茶行等金融、贸易机构,整合中国丝绸业、茶业,让这两大传统行业重发荣光。‘柳承敏趁机道。
‘农业银行?‘陈炯明眼前一亮,满意地点点头,‘好好好,这名字好啊!‘‘呵呵,原来你们在唱双簧啊!‘林一民看了看司徒南,又转向柳承敏,心里有些吃味,心道:一个农业财团即将要崛起了。
南华粮行和农业银行近年来,逐渐脱离美华财团,自成一体,在司徒南有意无意地分工下,美华财团将专注于工业制造领域,手够不到农业领域,不过规模上要大得多。
随着经济发展,双方的交叉领域会越来越多,既是合作也是竞争。
回到行政院,宋子文对林一民感慨道:‘老刘厉害了,我居然不知道南华粮行规模如此恐怖,在十来年间,构筑一张覆盖从农村到城市的网络,从南华到印度支那,再到中国,多少人在吃南华粮行的饭啊!‘‘嗯。此事我早就知道了。要我说,还是大老板厉害,或许在前几年,他开始往粮行砸钱投资的时候,就决定今天农业银行了。‘林一民道。
‘那倒也是。‘宋子文点点头,很高兴农业银行的出现,如果像柳承敏说的那样,复兴中国丝业、茶叶,对国内经济将是巨大促进作用。
按照计划,为了加强政府的控制力,在南华粮行重组中,财政部同时入股南华粮行和农业银行。
因为资金方面不充裕,武汉政府只持有南华粮行1%股份,农业银行5.5%股份。
司徒南已经和武汉政府达成共识,等将来政府资金充裕,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这些重要金融机构,都会一步步提高国有化水平,届时私人财团会把国家金融命脉相当程度地交还给公众,也是必然的选择。
新农业政策出台,大大降低普通农民的负担,对大地主来说件挺难受的事。汉口茶楼里,某个带着瓜皮帽,披着丝绸长衫的员外“啪!”一声把新出版的报纸扔到桌面,骂道:“这还了得?还不让那些泥腿子爬到我们头上?”
“嘘!你想作死啊!喊那么大声。”
旁边的朋友拉住了他,脸上却没有愤懑,反而有些赞许道,“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大兴铁路,新政府还是果断有力的,有决心的。这不,一招土地普查就让你们这些乡下老抠隐匿的土地揪出来?”
“目光要放远点,适应潮流。我看还在土地里刨食算不上什么英雄,还不如开矿开工厂呢?”
另外有人附和道,“我有个计划,知道有一处矿就在铁路旁,要不大家一起干?”
“说来听听听!”
周围的朋友往前凑近了些……
(未完待续)
------------
第295章 武汉新政(八)
“要致富,先修路!英、法、德、美、日、俄等强国无一不是通过铁路建设完成工业化,走向强大的。
完善交通是把南方三亿人口调动起来的先决条件,政府应该抓住现在美国等国资本输出的机遇,把资本引进来,快速实现国内铁路计划。”
在一场小规模而高级别的会议上,宋子文提出庞大的铁路计划,给众人描绘了一副诱人的前景,不少人脸上流露出一丝兴奋。
他的勃勃雄心让一些人心里怀疑:是不是步子迈大太大了,那几条铁路对原本就不算宽裕的财政来说是个沉重负担,这种状况说不准会持续十年之久。
不过宋子文并非信口开河,随便就喊出二十万里铁路计划,而是做了相当稠密的计划。
“铁路计划是个好事,特别对我们武汉工业集团来说。不过落实资金并非易事,汉阳铁厂扩建,我们资金压力也很大。”
宋炜臣谨慎道,他是武汉工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心里暗暗为铁路计划兴奋不已,似乎看到了汉阳铁厂大展雄风的前景。作为国内钢铁工业的支柱,汉阳铁厂就有这样的资格。
“放心吧,宋老。我没打算抽走武汉工业集团的资金,也没打算拖欠铁厂的钱,你把厂子办好就行了。”宋子文笑道,“要不你们拿出产品技术,我允许你入股铁路?”
“入股铁路,这倒是不错。”宋炜臣眼前一亮,马上摇头,一脸惋惜道,“我还是专心炼铁吧!谁知道铁路什么时候修好呢?收回投资时间也得十年八年,还不如把这些资金多建几座高炉。除非银行增加给我们的贷款……”
宋炜臣的目光扫过司徒南、林一民等人,眼神期待。心道:贷款的事得靠这几位大财东。入股铁路是一定要干的,这能减低运输成本,提高汉阳铁厂产品市场竞争力,把洋货挤出中国市场。
司徒南手指沿着桌面随意轻轻敲击,轻轻地看了兴奋有些掩饰不住的宋炜臣,大概明白这个老家伙的想法。这几年,他的心野了,跟从前那个热衷囤积地皮的房地产商人大不同了。
武汉工业集团通过投资铁路、航运,向上下产业延伸,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联盟,未必不能成为美国钢铁、伯利恒这样的巨无霸?
司徒南双手合拢,微微前倾身体,笑道:“铁路计划里,汉阳铁厂是最重要的一环。宋老的想法有道理,钢铁厂以产品技术入股铁路,的确能减低铁路成本。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8688
38689
38690
38691
38692
38693
38694
38695
38696
38697
38698
38699
38700
38701
38702
38703
38704
38705
38706
38707
38708
38709
38710
38711
38712
38713
38714
38715
38716
38717
38718
38719
38720
38721
38722
38723
38724
38725
38726
38727
38728
38729
38730
38731
38732
38733
38734
38735
38736
38737
38738
38739
38740
38741
38742
38743
38744
38745
38746
38747
38748
38749
38750
38751
38752
38753
38754
38755
38756
38757
38758
38759
38760
38761
38762
38763
38764
38765
38766
38767
38768
38769
38770
38771
38772
38773
38774
38775
38776
38777
38778
38779
38780
38781
38782
38783
38784
38785
38786
3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