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心里泛起了这个念头,隐隐妒忌远在南海的那个岛国,人怕对比啊!如果周围的国家相继强大起来,而一直感觉良好到被凌辱的中国没有强势崛起,对当政者来说绝对是个耻辱。

    而铁路正式工业强国硬性指标,所以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熬过去。

    沉默了一会儿。

    “铁路修通后,最终的好处还是落在所有人身上。至于对列强的担心,我们又不是清政府,难道养着几十万大军是吃干饭的?得修!”

    一直默不作声的司徒勇果断道。这是军方的意见。

    政府缩减军费,大量裁减部队,军方是有意见的,不过因为铁路工程,裁减的部队有了着落,他们可以转为工程部队。既培养军队工程人员,又可以维持数十万人的预备役……

    而且,有了铁路,军力投送更便捷,后勤补给能力大幅提高,何乐不为呢?

    会上,一轮发言后,渐渐达成共识。宋子文看了看司徒南,司徒南回了一个肯定眼神。

    明明不少投资效益不好但意义重大的项目,司徒南也愿意赔钱进去,给致公党政府相当大的支持。

    宋子文站起来,一锤定音道:“国人对据外债有顾虑,那是因为前面的当政者留下太多失败的例子,他们就没把钱用在正路上。

    只要我们踏实办事,国民会慢慢理解的。总之,铁路计划公开融资是必然的,如果国民的爱国心足够强烈的话,就购买铁路债券,我们也好借此在谈判中压低外资要求。”

    众人呵呵一笑,目光掠过旁边高深莫测的司徒南。

    其实他们心里明白,所谓的国际投资,很大程度上和司徒南有关,威廉财团绝对是铁路投资的主力,司徒南的超然地位,保证武汉政府不至于接受外资太过苛刻的条件。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不过,能做,也是幸运的。

    司徒南回过神来的时候,会议已经散了。林一民和宋炜臣打了个眼色,两个勾肩搭背地离去了,估计要找个小角落密议银行和工业寡头的合作了。

    回到办公室,宋子文还有些激动,他朝司徒南笑道:“就算砸锅卖铁,也得把铁路修起来,顺便也把北方的河南、陕西这些地方考虑进去。”

    “好。我相信你能处理好的。只要不赔钱,随你折腾。”司徒南鼓励道,一副我不插手的样子。

    “不赔钱?那就好,你这财主富可敌国,正好把一些效益慢的计划交给你,这些项目肯定不赔钱,只是耗时长,需要资金庞大,一般人不敢染指。”

    宋子文心里一笑,小小地计算起司徒南。

    私底下,司徒南还提醒宋子文等人延长还款期限,货币汇率等事宜。

    美国肯定要发生经济大萧条的,倒是美元贬值到不成样,当美国抽回中国投资后,经过几年后,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正好有条件从美国人手里收回铁路、矿山等项目,同时还可以和苏联、日本争夺美国的工业设备、技术人才。

    这些措施当时宋子文还看不出诀窍,直到事发后,他才惊讶司徒南的精明。

    (未完待续)
------------

296 武汉新政(九)

    司徒南和宋子文、林一民等人定好计划后,具体的事物就不再参与了。

    在政府高层会议,无论铁路计划还是工业发展计划,都引起党内诸位大佬的重视。

    政府主席陈炯明、总理宋子文,央行行长林一民、军中大佬邓铿、李宗仁,还有新晋的实业部长状元公张謇讨论未来发展规划。

    然而,唱主角的是新成立的发展改革部,简称发改部,这个新部门无疑是司徒南提议成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武汉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有计划有方向地发展工业。

    按照某人的说法,日本、德国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重任落在发改部部长马君武身上,此君是能人,留德博士,曾担任广西省长,任内不仅修筑粤桂铁路,还主导南宁、防城港新兴工业区的建设,政绩显著,对于国家工业建设相当有经验。

    “武汉有东方的芝加哥之称,但我们心里知道,别说现在武汉只是芝加哥一个零头,就连前年被夷为平地的东京都不能比。

    日本地震后重建速度很快,东京工业区活跃起来了。损毁的兵工厂、造船厂规模反而变得更大,正日以继夜地生产。

    现在看来似乎和我们毫无关系,但他们很可能是我们的敌人。毕竟上海距离日本西海岸行程不过一两天船程……而日本人在加快工业化方面的热情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采取一种狂热的工业计划,特别是重工业、军工业。

    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必须采取政府参与并指导的工业建设计划。

    武汉地区是重中之重,这里有不错的工业基础,重点发展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型工业项目,力争在十年内打造大武汉工业基地,能比肩日本的东京工业区。

    最直观的指标就是钢铁年产量达到500万吨!”

    “500万吨?”陈炯明疑虑道,“会不会……”

    “主席,这个数字一点不夸张。这和铁路计划是配套的,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马君武微笑道,看了看坐在末座的宋炜臣,武汉工业基地500万吨钢铁产量主要落在汉阳铁厂身上。

    宋炜臣马上接口道:“有政府支持,我们有信心在十年后达到这一目标。实际上,根据美华公司智库预测,未来国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听到这是十年以后的目标,不少持重的元老松了口气,随着会议深入,他们脸上多了几分信心。

    “没错。我国交通落后,在基建方面的确需要大量投入。毫无疑问,没有钢铁就没有国家,钢铁工业是我们的支柱产业。马部长,你继续。”

    宋子文微微一笑,鼓励地看了看马君武。现在的他越来越有政治家的风范了。

    马君武点点头,又道:“除了武汉,发改部还计划开发马鞍山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基地,预计规模达到200万吨。

    广州番禺南沙100万吨,南宁工业基地150万吨。此外,通过渗透,我们还逐步有计划地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投资钢铁工业,具体的就看到时局势发展到哪一步了。”

    马君武笑笑,目光扫过邓铿、李宗仁两位军方大佬,又在对面末座默默无闻的军情局局长苦艾滑过。据说,山西军阀阎锡山对武汉政府很有好感,每年不仅从南方购买大量军火,还精明地购买机器扩充他的太原兵工厂……苦艾眼眉垂下,静静地坐着,似乎没有一点反应,好像不存在一样,心里暗暗比较各国列强的数据。

    不得不说,众人的注意力都被马君武的千万吨钢铁规划计划吸引了。

    李宗仁呵呵一笑:“老马,你**道,给我们这些老粗画了一张大饼啊?真有那么多钢铁,都用来造枪造炮,我们半年就统一全国。再过两年,就不用看洋人的脸色了。”

    他心里有些吃味,政府要花那么多钱搞工业,意味着好不容易膨胀起来的北伐军又要过清淡的日子了。如果把这些钱用作军费,嘿嘿……唉,宋子文还有美华公司那些人舍得花钱装备部队,就是有点不太痛快,爱计算,热衷打下一片地盘,消化一片地盘,投入巨资建设,然后再――可惜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2511 102512 102513 102514 102515 102516 102517 102518 102519 102520 102521 102522 102523 102524 102525 102526 102527 102528 102529 102530 102531 102532 102533 102534 102535 102536 102537 102538 102539 102540 102541 102542 102543 102544 102545 102546 102547 102548 102549 102550 102551 102552 102553 102554 102555 102556 102557 102558 102559 102560 102561 102562 102563 102564 102565 102566 102567 102568 102569 102570 102571 102572 102573 102574 102575 102576 102577 102578 102579 102580 102581 102582 102583 102584 102585 102586 102587 102588 102589 102590 102591 102592 102593 102594 102595 102596 102597 102598 102599 102600 102601 102602 102603 102604 102605 102606 102607 102608 102609 10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