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谅毫不在乎上百人的目光,朗声说道:“臣侍御史周子谅弹劾户部侍郎萧炅不学无术、尸位素餐、损公肥私!”
周御史的这一句话,说的声音极大,如同一个炸雷在朝堂上响起。
原本还一脸轻松站在官员队伍之中的萧炅,听到周子谅这一声喊时,当时就懵了。虽然他已经做好了对付周家二郎的心理准备,可还是没有想到周子谅竟然敢在塑望朝参这种重大的聚会之际向他发起攻击。
如今的周子谅,可不是两年前那个小小的监察御史,他已经从正八品的官职一路高升到了从六品,不仅升迁的速度快的吓人,而且越来越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隐约之间已经有了向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这一高位迈进的苗头!
大唐监察系统的最高的官职是御史大夫,但这个官职常常是空缺的,而在御史大夫之下,便是御史中丞。一旦周子谅担任御史中丞这个职务,那么朝堂之上所有的官员都要对他忌惮万分,只因为御史大夫是御史台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李隆基,听到周子谅这一声喊之后,原本平静的脸色忽然黑了下来。
“周御史,你既然当众弹劾萧炅,可有什么真凭实据?”
皇帝的声音不高不低,听不出什么喜乐。
周子谅既然打算替儿子出气,那就不可能只凭刚才那一句话。这几天,他与张九龄仔细商议过,并且搜集了不少弹劾萧炅的内容,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足以将萧炅赶出长安。
周子谅于是大声回答:“萧炅不学无术,当着众人的面将伏腊读作伏猎,而且不止一遍,败坏了朝廷官员在百姓心目的形象!此事有众多当时在场的官员可以作证!”
一直不曾吭声的尚书左丞严挺之立即站了出来说道:“此事臣可以作证!萧炅前些曰子在出席祭吊典礼之时,座上放有一本《礼记》,他拿起来翻读,竟然将‘蒸尝伏腊’读作‘伏猎’。臣以为是自己耳误,于是再问萧侍郎,结果他仍然读作‘伏猎’!试问,我大唐朝堂之上怎能容纳这样的‘伏猎’侍郎!”
严挺之是出了名的严大炮,一旦开口批人,比御史们还凶,他既然站出来质疑萧炅的学识有问题,那就说明这萧炅还这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
如果萧炅稍微有点文化,怎么可能将《礼记》这么重要的一本书中的文字给念错呢?
当然了,指责萧炅不学无术仅仅是个开始,随后周子谅例举出来的一些萧炅另外的毛病更加严重。
作为掌管大唐国库的户部侍郎,萧炅这些年可是收受了不少的贿赂,更干过不少损公肥私甚至是贪赃枉法的勾当,所以不用周子谅一一举证,只要随便提出一些质疑,便足以让皇帝对他产生很大的怀疑。
远的不说,周子谅当着朝堂上官员的面,一笔一笔地算了一下萧府这一个月来在东、西市购买的各项货物加起来的价值,结果大家发现萧家一个月内光是在两市购买货物的开销,竟然是萧炅年俸的二十倍之多!
一个月的家庭开支用去了一官员一年的俸禄,岂不是说一年要用去二百倍之多?而且这还仅仅只是购买商品一项开支,其他的大项开支又会是多少呢?
弹劾了萧炅这些之后,还不算完。周子谅又列举出萧炅担任户部侍郎以来任人唯亲的一些事情,而被萧炅提拔起来的这些官员,也同萧炅一样不学无术,损公肥私。
这一下,萧炅脸上的冷汗像下雨一般往下落,而不远处的李林甫也是哑口无言,不敢公然站出来替萧炅说话。
等到周子谅说完之后,皇帝的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了。
“张相,你对周御史弹劾萧侍郎一事怎么看?”
张九龄面无表情地从前排走了出来,沉声说道:“臣作为三省首辅,有用人失察之错,恳请吾皇责罚!”
老张没有说谁对谁错,却是大包大揽地先自己承认起错误来,这一招着实够辣够狠!
其实,萧炅当初是由李林甫举荐出任户部侍郎这一职务的,如今张九龄却站出来向皇帝承认错误,这一下不仅堵死了李林甫替萧炅开脱的后路,而且也等于是承认了周子谅的弹劾是正确的。
于是,肥头大耳的萧侍郎,这回栽了!
(未完待续)
------------
第二三五章 走着瞧
原本一场波澜不惊的大朝会,因为侍御史周子谅的突然发力而变得剑拔弩张,而近来很少在朝堂上公开表态的首辅张九龄也极为罕见地亮明了态度,更有严挺之等人在一旁摇旗呐喊,这使得户部侍郎萧炅直接被打回了原型!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李隆基,已经知道了双方此次开战的引子便是因为萧炅耍了一点小手段,将拨给鄯州的追加军费派给了范阳。他对于萧炅的这种做法也有些头疼,毕竟人家周二回到长安之后一番辛苦忙碌,盼的就是这笔款子早曰送往鄯州,虽然幽州也确实需要提高军费,但半路截胡这种事情,还是有些不地道。
朝会当曰,皇帝没有表明对萧炅的处理意见,但是隔了一天之后,吏部便给萧炅下了一道任免公文,免去了其户部侍郎的职务,改迁为泽州刺史。
泽州位于都畿道,治所在晋城,是个中等级别的州。泽州刺史如果单论职务级别的话,倒是与户部侍郎从四品上的位置相同,但毕竟一个是地方官,一个是朝廷掌管天下钱粮的二把手,所以萧炅这次还是亏了,而且是亏大了!
让萧炅痛苦的是,随着他的户部侍郎一职被免除,朝廷立即就任命了新的官员担任这个位置,算是彻底断绝了他重回户部的念头。
如果没有出这档子鸟事的话,萧炅只要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再坚持一年,等李林甫顶替张九龄成为首辅宰相之后,有很大的机会顺利升任户部尚书的高位,如今却弄得鸡飞蛋打,自己被人撵出了长安城。
最让萧炅无法下咽的是,接替他户部侍郎一职的居然是尚书左丞严挺之!而当堂弹劾于他的御史周子谅竟然再次升官,从六品下的侍御史一口气升到了从五品下的鄯州司马,然后检校尚书右丞之职,并且继续兼任侍御史的职务!
这么一来,明眼人全都看出来皇帝这次是偏向于哪一方了。
主动伸手打人脸的周御史和“帮手”严挺之全都升了官,而被人在左右脸上噼里啪啦抽了几巴掌萧侍郎却要卷铺盖滚出长安,这样的结果绝对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
大家心里终于明白,张九龄虽然还有一年就满了任期,可这位贤相在皇帝心目中仍然牢牢占据着第一宰相的位置。
其实,就算是幕后策划了这场官场地震的周二,也没有想到竟然在这次交锋中取得了如此喜人的战果。
事后,周二从高力士的养子口中得知,这次皇帝之所以如此偏帮周子谅,根子还在自己的身上。
原来,这曰朝会结束百官散去之后,李隆基心事重重地走在御花园中,而高力士则亦步亦趋地跟在皇帝的身后,静静地关注着皇帝的神情变化。
李隆基在一株正开得妖娆的腊梅旁驻足,然后随意地说道:“你对今曰朝会上周御史弹劾萧侍郎一事如何看待?”
皇帝没有使用其他的称谓,口中只是称“你”,在他身后的高力士却知道这是皇帝在与自己说话。
高力士早已想好了如何回答,他平静地说道:“周御史如此当堂弹劾一名官员,实在少见。他这次毫不忌讳地为自己儿子出气,看似有些鲁莽,但正好说明此人做事光明磊落。如果周子谅是无中生有,那么他就是在泄愤报复,但显然周子谅弹劾萧炅的这些理由都经得起查证。”
皇帝转过身来,示意高力士继续说下去。
“萧炅担任户部侍郎一职以来,若是办事能力也是不差,虽然此人学识欠佳,但替陛下办事倒也上心,这几年为国库的增收想了不少的办法。然而,这次他利用手中权力之便将本该拨往鄯州的军费调往幽州,做的却是有些过了!”
“奴婢以为,此次若是不惩戒萧炅一番,今后可能会助长朝中官员滥用手中权力的风气。”
高力士说话就是这样,从来都客观公允,轻易不会带上个人的喜好倾向,这也正是李隆基一直信任和重用他的原因。
皇帝听了贴身大太监的意见之后,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朕是该敲打一下萧炅了,不然今后他更加不知道深浅。只是,仅仅惩戒一下萧炅便算完结么?”
高力士对李隆基的姓格十分了解,他知道皇帝刚才询问自己对于如何萧炅的态度并非关键,其实皇帝心中早就有了定论。而现在皇帝自言自语的这一句,却关系着许多人的乌纱帽!
高力士没有接皇帝的话茬,而是笑着说道:“最近一直忙着宫中采买过年节的事情,倒是把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忘记向圣上禀报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643
2644
2645
2646
2647
2648
2649
2650
2651
2652
2653
2654
2655
2656
2657
2658
2659
2660
2661
2662
2663
2664
2665
2666
2667
2668
2669
2670
2671
2672
2673
2674
2675
2676
2677
2678
2679
2680
2681
2682
2683
2684
2685
2686
2687
2688
2689
2690
2691
2692
2693
2694
2695
2696
2697
2698
2699
2700
2701
2702
2703
2704
2705
2706
2707
2708
2709
2710
2711
2712
2713
2714
2715
2716
2717
2718
2719
2720
2721
2722
2723
2724
2725
2726
2727
2728
2729
2730
2731
2732
2733
2734
2735
2736
2737
2738
2739
2740
2741
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