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在人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大话官话的本事,谁有来自后世大机关里的周参谋更加厉害?

    (未完待续)
------------

第二七零章 养战三策

    周二在酒醒之后召集手下众将开了一个短会,然后便彻底当起了甩手掌柜。反正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现在不仅来自周府的那些家丁们知道二公子喜欢背着手专挑毛病,就连神威军上下也知道了他们主将的这个“毛病”。

    周二如果放着哥舒翰、南霁云、张巡、许远、曾其亮等一大群能力出众的猛人不用,凡事却是自己亲力亲为,除了证明他本人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傻蛋之外,再有就是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浩大的西行车队穿行在草木丰茂的青海湖北岸,边塞八月的风景大异于**长安,令队伍中从长安出来散心的家眷和公子少爷们心情格外舒畅。

    一代“戏神”雷海青如今在长安城内已是小有名气,虽然距离梨园大供奉的地位还有一些差距,但此次西行依然是赚足了人气和眼球。

    每天傍晚时分,大军扎好营地之后,雷海青便会带着戏班子在场地中央为神威军的将士们表演一些戏曲和杂耍节目,为枯燥乏味的行军旅途增添许多欢乐和笑声。

    已经正式向雷海青拜师学艺的念奴,凭着一副天生的好嗓音和独一无二的身份优势,为将士们演唱她这几年从周二平时哼哼中学来的一些通俗流行歌曲。

    一千多年后的通俗歌曲,旋律更加优美,歌词更加直白,最是适合对着军中这大群目不识丁的丘八们演唱。

    几天下来,念奴便成为戏台上最受欢迎的一个,没当她登台演唱时,台下顿时掌声雷动,一片欢呼叫好之声。

    周二每天都陪在杨玉瑶的身边,对她讲述来到陇右之后的种种趣事,有些话题和故事周二已经讲了好几遍,可杨玉瑶依然充满兴趣,似乎是百听不厌。

    如是这般,八天过后,从绥戎城西迁伏俟城的神威军大部队顺利抵达伏俟城下。留守的贾二龙亲自率领五百骑兵出迎,在布哈河南岸接住了周承业,然后陪同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进了伏俟城。

    入城之后,贾二龙直接引导着周承业前往乞力徐当初所住的大论府邸,而常建等文官早已在府中等候着主将的到来。

    虽然离开伏俟城不过半个月时间,但周承业还是发现昔曰的大论府,今曰的神威将军府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府中的防卫警戒更加完备,各种明岗和暗哨散布在府中各个角落,确保主将周承业入住之后不会发生危险。如今的周二,已经成为吐蕃国的公敌,不知道有多少吐蕃的密探和歼细正在不遗余力地监视着他,如果机会和条件允许,吐蕃人当然不介意提前将周二这个未来的巨大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次是府中的陈设和布置有了改变,那些以前吐蕃人用来装饰墙壁的唐喀之类的壁画被全部清除一空,还有其他诸如各种宗教雕塑和带有浓郁吐蕃色彩的装饰品,也被清理出去。常建参照周二在伏俟城的府邸风格,命人将整座将军府布置的简洁大方,特别还腾出几个可以容纳不同人数的议事厅来。

    周二别的爱好不多,但是隔三岔五聚将议事的习惯却是保持的很好,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议事厅供他使用,周二很可能会直接让人将大论府拆了之后重建一座府邸。

    最后是将军府两旁的院落和房舍全都被常建征用,据说是为了今后给神威军的中高层将领居住。这些房舍院落最初是吐谷浑王公贵族们的居所,等到吐蕃灭了吐谷浑之后,便成了吐蕃占领官兵的住所,如今却白白便宜了神威军。

    将随同大军入城的公子哥们、家眷、军属、商户等安置妥当之后,神威军高层将领齐聚将军府最小的一间议事厅内,共商今后的发展大计。

    常建首先汇报说道:“启禀将军,伏俟城内人口统计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城内共有主战兵四千五百三十二人,伤残士兵四百八十五人,吐蕃俘虏两千一百一十八口,吐谷浑老弱妇孺五千六百三十七口。”

    周承业听完之后转头对张巡说道:“还请张参军与常参军相互配合,将此次我们从绥戎城内带来的人口全部统计清楚,务必要做到今后凡是在伏俟城内定居的人,在将军府人口登记簿上都能查到记录!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吐蕃歼细混进城内,这是保证伏俟城安全的大事!”

    张巡起身领命,对周二每到一城都坚持进行彻底详细的人口统计做法深表赞同。

    常建接着又向周承业汇报了伏俟城中其他有关民政和建设的一些具体事宜,当中又有其他几人进行补充。

    轮到贾二龙汇报时,他向周承业详细汇报了战后伤兵救治,兵源调整以及吐谷浑士兵安置等事项。

    这次大战结束之后,绥戎军非但没有减员,主战兵力却比战前多出了一千五百多人,主要便是得益于临时收编了一批吐谷浑士兵加入。这些吐谷浑士兵当初属于掩护绥戎军士兵作战的炮灰,不过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主将周承业的另眼看待,于是战后被分别编入神威军的各个分营之中,今后成为领军饷的正规部队。

    周二听完贾二龙的汇报之后,说道:“我今曰在这里特别提醒诸位,今后神威军将面向大唐全境募集新兵入营,诸位作为统兵将领,务必要注意防止本营士兵拉山头、搞团伙、分种族,一旦出现类似情况,不但会有损我军战力,而且会造成军令不畅、军纪涣散等一系列的问题!”

    “凡是加入了神威军,便是我们的手足兄弟,不论他是突厥人、吐谷浑人、汉人、高丽人、吐火罗人,甚至是吐蕃人!在我神威军中,周某不看出身,不看种族,只看战功和忠诚!”

    周承业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很严肃,足见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众将之中,哥舒翰便是突厥人种,但他从来都是以唐人自居,对如今盘踞在大唐北方的突厥部落没有丝毫感情。大唐自开国以来,便有各族将领受到封赏,朝中汉人大臣也很少堆异族将领担任军队主将提出异议。说白了,就连李渊和李世民都带着胡人的血统,大家又何必去较真呢?

    当年的一代名将黑齿常之便是百济人,一样被大唐所接纳;现在大唐军中的名将高仙芝,乃是高句丽人,一样受到李隆基的器重和赏识;而哥舒翰虽然出身安西的突厥人,但他在历史中也是书写下了抗击吐蕃的许多经典战例。

    周二来自后世,对某个以移民为主,在短短两百多年内便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国家的发展历史颇为熟悉。在周二看来,这个国家虽然没有任何历史底蕴,但因为善于兼容并包和容纳,所以才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

    此时的大唐,也正处于空前绝后的大融合的时代,不仅皇帝和大臣们有着宽广接纳的胸怀,普通唐人百姓更是勇于尝试和接受各种新生事物。如果大唐帝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势头,中途没有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真不敢想象最终会扩张到怎样的地步!

    对于主将周承业提出的“不分出身和种族,只看军功和忠诚”的说法,场中绝大多数将领都不觉得荒唐和意外,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大唐边军之中,特别是陇右道和河北道,有许多非汉族的将领和士兵,这其中也包括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将士们看来,只要你承认大唐是自己的国,敌人来了之后肯与自己浴血奋战、并肩杀敌,那就用不着去分你是汉人还是其他族的人。

    听完了所有部属的汇报之后,周二略作沉思,然后说道:“本将这段时间以来,听取了各方的汇报和建议,对于今后如何经营伏俟城,如何经营神威军有了完整的计划,概括起来便是三个方针。”

    “第一个方针,以战养战!”

    “本将计划在今冬明春之际完成神威军扩编的任务,届时吾军将会有兵力两万整,其中更是有一万五千多是毫无战场经验的新兵。如何提高这些新兵的战斗力?除了严格刻苦的训练,那就是将他们统统送到唐吐对峙的第一线,让他们亲历流血和牺牲,这样才能将他们锻炼成为本将需要的强兵!”

    “我们要做好与吐蕃人长期战斗的准备,我们要杀光他们的青壮士兵,抢光他们的牛羊牲口,掳光他们的老弱妇孺,一口一口蚕食吐蕃国的实力,最终将抢来的牲口和人口变成供我军发展壮大的实力和资源!”

    “第二个方针,以囤养战!”

    “本将仔细考察了青海湖沿岸和布哈河流域内的土地,赶到这些地方只是用来放牧实在可惜,只要发动全军进行屯田,建立屯堡,不出三年,我军的粮草便不需朝廷供养。我们是大唐军人,我们理当为圣上和国家多分担解忧,如果能够自给自足,这节省下来的军费便能让大唐供养更多的军队!”

    “第三个方针,以商养战!”

    “有道是无农不稳,无兵不安,无商不富,本将对于战事可能不甚精通,可要论起经商致富之道,我若是自认为第二,恐怕大唐军中没有人敢自称第一!兄弟们抛家别业地跟着我在这边塞之地受苦,我就有义务让你们都富裕起来,让你们的家眷子女过上让人羡慕的生活!”

    (未完待续)
------------

第二七一章 王忠嗣的气度

    神威军中诸将听完周二的养战三策之后,人人凝神不语,仔细思索和体会。

    周二提出来的方针虽然只有“以战养战、以囤养战、以商养战”三句话、十二个字,但却等于是给神威军定下了行动的纲领。

    以战养战还比较好理解,也容易实施,但这种强盗做法势必难以长久。一旦与神威军毗邻的吐蕃各部落吃尽了苦头,他们势必会将大量的粮草物资和牛羊牲畜向着吐蕃境内深处的方向储藏,以防止被神威军掠夺过去。

    到时候,神威军抢无可抢,总不能孤军深入到吐蕃国内“打秋风”吧?那绵延苍茫的雪域高原对于吐蕃人而言是熟悉的故乡,可对于大多数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唐军而言,却是最大的噩梦!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639 23640 23641 23642 23643 23644 23645 23646 23647 23648 23649 23650 23651 23652 23653 23654 23655 23656 23657 23658 23659 23660 23661 23662 23663 23664 23665 23666 23667 23668 23669 23670 23671 23672 23673 23674 23675 23676 23677 23678 23679 23680 23681 23682 23683 23684 23685 23686 23687 23688 23689 23690 23691 23692 23693 23694 23695 23696 23697 23698 23699 23700 23701 23702 23703 23704 23705 23706 23707 23708 23709 23710 23711 23712 23713 23714 23715 23716 23717 23718 23719 23720 23721 23722 23723 23724 23725 23726 23727 23728 23729 23730 23731 23732 23733 23734 23735 23736 23737 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