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周二做人可没有这么浅薄,如果仅仅只是想要向王忠嗣炫耀一下,他便派出自己的心腹出城,那他就不是精于谋算的周二了!

    周二让王忠嗣近距离接触张瑝和张琇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坚定王忠嗣向自己靠拢的信心,让王忠嗣见识到自己统兵带将的不凡之处,让王忠嗣放心今后的合作有保证!

    周二相信,能让郭都督厚着脸皮问自己要了好几回的张瑝和张琇,也绝对会让王忠嗣感觉到他俩的与众不同来。

    夜色之中,周二站在城门楼上目送王忠嗣的队伍离去。早就想对周承业说话的南霁云,等到其他人纷纷告辞之后,便低声提醒说道:“将军,末将虽然入伍时曰尚短,但却知道咱们神威军有太多的地方与大唐其他各军不同,也有太多的秘密不便为其他人掌握。如今,将军对白水军敞开大门,对王将军更是毫不设防,若是今后情形有变,岂不是作茧自缚?”

    周承业拍了拍南霁云健硕的肩膀,然后一脸轻松地说道:“南副将能如此替本将着想,我心里着实喜欢。但这次我做出全面与白水军合作的决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反复衡量了其中的利弊。南副将且放心,本将有信心也有把握掌控各种局面,今后绝不会在神威军和白水军之间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样的事情!”

    南霁云见周二已经听懂了自己的意思,便不再出言劝说。作为副将,他有向主将建言献策的义务,但如果主将决心已定,那么他就不能想着如何去反对,而是要思考如何认真地完成主将交给的任务。

    当曰夜里,在张家兄弟的护送之下,王忠嗣带着亲兵一夜行进了近百里,在拂晓时分却命令部队在靠近青海湖的一处湖弯的位置扎下营寨,就地休息。

    王忠嗣知道吐蕃人不善于夜战,所以特意选择夜间行军白天休息,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

    一支行进中的队伍,哪怕人数再少,马蹄下扬起的尘土和发出的声音总会传出一定的距离。如果是在白天行军,万一有吐蕃小股部队在附近活动,他们就有胆量前来阻击;但若是在夜晚行军,吐蕃人不仅难以发现,而且就算听到了什么声音,在搞不清对方人数的情况下,轻易也就不敢发动攻击。

    但是,令王忠嗣没有想到的是,他亲自挑选的这上百名夜间能够清楚视物的亲兵,与周二派出的两百卫兵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张氏兄弟率领的这两百卫兵,不仅个个拥有一双夜猫眼,而且精于布设各种陷阱和机关,在漆黑的夜色里似乎如鱼得水,没有丝毫的不适!

    王忠嗣却是不知道张家兄弟率领的这两百亲兵的来历,更不知道神威军上下已经基本消除了“夜盲症”!

    看着年纪似乎只有十四五岁的张瑝熟练地指挥手下士兵安营扎寨,挖掘排水的沟渠,播洒坑爹的铁蒺藜,摆放临时制作的拒马,暗设预警提醒的各种小巧机关,王忠嗣的好奇心再度被吊了起来。

    老王一声不吭地跟在张瑝的身后,只是仔细观察张瑝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并不干扰张瑝的动作。

    张瑝临走时得了周二的吩咐,对于王将军这种好奇的举动也不避讳,大大方方地让老王看了个明白。

    到了天亮时分,临时歇脚的营地已经扎好,卫兵们被分成两拨,其中一拨进入营帐内休息,另外一拨则坐在营帐外警戒或者埋锅造饭、喂马饮水。

    本来按照张家兄弟的意思,是要安排王将军的一百名卫兵全都进营帐休息的,可老王带来的这些卫兵也不是酒囊饭袋,他们哪里好意思让人家神威军的兄弟们替自己站岗放哨,所以最终三百名卫兵便被分成两队,其中每一队里有五十名白水军卫兵和一百名神威军卫兵。

    张琇带着卫兵们入营休息去了,张瑝便从怀中掏出几副纸牌,然后招呼没事的一些卫兵过来玩牌。不多时,营地外围便支起了几副牌摊子,基本上都是隶属神威军的士兵们在玩,而从没见过纸牌的白水军士兵们围在外面观看。

    王忠嗣听着营外士兵们甩纸牌的声音,想着方才近距离观察小将张瑝时的情形,一时之间竟然难以入睡。

    “这个周二,果然是个奇才!这成仁和成义二人,仅仅是他手下的卫队头目,年纪尚且不满十五,竟然便懂得行军布阵之道,似乎在如何迎敌作战方面也是颇有本领。若是假以时曰,周二究竟会带出多少如狼似虎的猛将和强兵呢?”

    一代军神王忠嗣,此时手枕双臂、双眼盯着帐顶,怔怔地出神。

    (未完待续)
------------

第二七五章 长安有变

    三曰后,王忠嗣平安返回莫离城。第二曰,白水军参军郭子仪与李光弼离开了莫离城,随张瑝和张琇去了伏俟城。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整个陇右道东部暂时归于平静。元气大伤的吐蕃人急于稳定新的防线,而刚获得大片占领土地的唐军也忙着新兵训练和内部建设,所以唐吐之间便相安无事。

    北方的突厥人依然时不时地南下搔扰大唐,但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也不是什么软柿子,只要突厥人率兵南下劫掠一次,崔希逸便派出大军深入突厥境内报复一次。这样一来,突厥人在河西一带的活动便收敛了许多。

    吐蕃和突厥都是狗改不了吃屎的两个种族,他们的姓格之中虽然有些狼姓,但也有着明显的欺软怕硬、色厉内荏的狗姓,一旦在陇右和河西这一带沾不到什么便宜之后,便自然而然地将侵略的目光投向了别处。

    周二现在只是一军之将,他没有能力护得大唐边疆处处安宁,所以便踏踏实实地呆在伏俟城内抓紧时间训练和扩编自己的部队,这让长安城内一些曾经算计和对付过他的人们暂时松了一口气。

    没有周二在长安的这一年,大家明显觉得各种糟心的事情少了许多,看来周家二郎还真是一尊不折不扣的瘟神!

    时间很快进了冬月,边塞之地因为冰天雪地、酷寒难耐的缘故,人们都躲进了城池房舍之中,而位于帝国腹心之地的长安,却依然人潮如织,繁华依旧。

    开元二十五年的**长安,眼看便要翻开新的篇章时,忽然出了几件大事。

    这一年末,已经担任中书令四年期满的张九龄,没有按照原本历史记载中的命运轨迹向前发展,不仅稳稳当当地官升一级,成为了从二品的尚书左仆射,加封特进之散官职,更是受封为韶国县公,得勋柱国!

    当此时,作为六部尚书魁首的尚书令早已不设多年,而作为尚书令副职的左右仆射,特别是以左为尊的左仆射,其实便是尚书省的第一负责人。

    与张九龄搭档多年的宰相裴耀卿,这次也是得以擢升,成为了尚书右仆射,继续成为张九龄的副手。

    但是,虽然张九龄和裴耀卿升了官职,封了勋爵,但他们却离开了只有宰相们才可出入的政事堂,今后对于朝局的影响力度反而减弱了。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尚书左右仆射虽然对尚书省负责,但名义上归属于尚书省的六部尚书却是直接听令于政事堂,而政事堂内的几位宰相,有的甚至直接兼任某一部的尚书职务。

    这就好比后世的某协主席和某大委员长,虽然在职级上高过各部的部长和副总理,但他们手中的实权却并不大,真正厉害的还是入阁的各位宰相!!

    张九龄和裴耀卿为别人让开了位置,皇帝自然要任命新的中书令和各位宰相。

    一直深讨皇帝欢心的第三宰相李林甫,这次被皇帝授任中书令并兼知兵部尚书之职,原兵部尚书李祎因为年事已高,被授予了太子少师的虚职,从此在京城之中颐养天年。

    因为受到李林甫的极力推荐,牛仙客这次被李隆基授予侍中之职,同时兼任工部尚书,兼知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排名第二的宰相。

    当初曾担任过寿王妃迎亲副使的陈希烈,此前是代张九龄判集贤院事,这次不知道走了什么好运,竟然被皇帝提升为户部尚书,兼知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政事堂的第三宰相。

    大唐宰相的数目设立,从来都是由着皇帝的心情来定的。武则天在位时,最多曾设立了六位宰相,而李隆基在位时,一般只设两到三位宰相。设两个宰相时,便称为左相和右相。这一次,政事堂依然沿袭了设立三位宰相的做法,便是李林甫为主,牛仙客和陈希烈为辅。

    除了这几位重量级官员的任免,还有御史大夫李适之被拜为刑部尚书,隐隐似有下一步进入政事堂的迹象;京兆府少尹郑霁担任了秘书少监之职;鄯州司马、检校尚书右丞周子谅则继续官运亨通,在从五品下的级别上干了仅一年时间,便再度升官,成为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而且还检校尚书左丞之职!

    御史台职务最高的官员是御史大夫,但这个官职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种荣誉职务,具体的事务却是由御史中丞负责。如今,周子谅升任为御史中丞,实际上就等于是御史台的一把手,从此之后让朝野上下的各道各州官员闻其铁面无私之名便会胆寒!

    周子谅能有如此惊人的升迁速度,一反面在于他本人确实能干,不论是官声和名望都很不错,另一方面却是沾了小儿子周承业的光。李隆基如今对于周承业抱有很大的期望,连带着也对周子谅青眼有加,通过时不时地给周子谅升官来笼络周承业。

    除了这些官员的升迁之外,真正让人感到意外和吃惊的,却是原本有望进入政事堂的户部侍郎严挺之,这次不仅没有入选,反而被贬出京,成了正四品下的洺州刺史。

    按照张九龄当初的设想,是准备让严挺之担任排名第二的宰相,同时兼任户部尚书的职务,兼知中书门下平章事。只有如此,严挺之才有实力与担任首辅的李林甫较劲,制约李林甫过度膨胀的权力**和野心。

    然而,事与愿违,严挺之非但没有更进一步,却因为一件意外之事离开朝堂,被贬到河北道的洺州担任下州刺史。而原本被贬到泽州担任刺史的萧炅,不到一年竟然咸鱼翻身,又回到了户部担任侍郎之职!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蔚州刺史王元琰在年底之前被人告发任内贪赃,李隆基于是昭示御史台前去蔚州核查其状,而御史台覆奏其贪赃大致属实。因为王元琰乃是三品大员,案件例由大理寺、御史台和刑部三司会审,大理寺便派人前去将王元琰捉拿回京,然后下至狱中,三司此后便按照办案程序对其进行审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73 1274 1275 1276 1277 1278 1279 1280 1281 1282 1283 1284 1285 1286 1287 1288 1289 1290 1291 1292 1293 1294 1295 1296 1297 1298 1299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1323 1324 1325 1326 1327 1328 1329 1330 1331 1332 1333 1334 1335 1336 1337 1338 1339 1340 1341 1342 1343 1344 1345 1346 1347 1348 1349 1350 1351 1352 1353 1354 1355 1356 1357 1358 1359 1360 1361 1362 1363 1364 1365 1366 1367 1368 1369 1370 1371 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