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处置使是在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设立的,当时大唐共有十道,所以就有十位采访处置使。当初设立这样一个职务,目的是要加强朝廷与诸道的联络。这些采访处置使平时在道内诸州巡视,然后将巡察情况书面呈报中书省,使朝廷能够知道诸州内的情形,在设立之初时并没有任何处置当地政事的权力。

    如今李林甫加强了采访处置使的权力,特别是准许他们有权停止刺史以下官员的职务,另外选人代理这一项,不仅变相地夺了吏部的权力,同时也夺了御史台一部分权力,却实打实地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

    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刺史这种地方大员,就算犯了错误和律法,那也该由御史台派往各地的监察御史查办,等到御史台调查清楚之后,再由吏部下文免除犯事官员的职务,然后另行任用其他官员或是接任或是暂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李林甫这一手的厉害。

    假若如今被贬到洺州担任刺史的严挺之不知“悔改”,犯了类似于王元琰当初那种经济案件,而李林甫派去河北道进行采访的处置使又暗中得了李的授意,要特意对洺州刺史多加“照顾”,那么严挺之恐怕连着刺史之位都要坐不稳当了。

    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就算严挺之有问题,那么首先知道的应该是御史台的负责人周子谅。而以周子谅与严挺之私下里的关系,不论严挺之是否真的犯事,周子谅都会做到秉公处理,认真仔细地调查与严挺之相关的事情,这样就能防止有人在背后搞一些栽赃陷害之类的手段。

    而若是按照李林甫现在这个搞法,只要十道采访处置使被他控制,那么大唐各州官员今后都会噤若寒蝉,老老实实地听从李林甫的吩咐。大家都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心里都十分清楚鸡蛋里面挑骨头是怎么回事情,想要官位稳当,不被人停职,那就只能听李林甫的话。

    当然了,李林甫这一手釜底抽薪的做法虽然阴险,但也不可能立即就搞出大动作,还需要小火慢炖着来。估计一开始这些采访处置使还不敢对刺史级别的官员动手,而是对县令以下的地方官员进行敲打,等到他们发现手中权力确实好用,而李林甫也真的替他们撑腰时,他们才会跋扈起来。

    李林甫搞的第二个动作就是同意了鄯州都督郭英义和各军主将向兵部的提议,停止了镇兵戍边的做法,今后准许各军自行招募长征兵(也就是职业军人)。

    皇帝对于停止镇兵戍边的做法也很赞同,觉得各镇之兵每年来回调动不仅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镇兵的战斗力不高,并不利于战事。

    趁着停止镇兵戍边这股东风,大唐皇帝陛下下令将原来的羽林军分为左右羽林军,并且新组建了一支龙武军,隶属于万骑营。

    前文里面就曾经说过,大唐的军队如今分为两种,其中大部分是由兵部下令进行调动,小部分最精锐的则拱卫在长安内外,由皇帝直接下令进行调动。

    按理说,在家天下的封建旧社会,大唐的所有军队其实都是皇帝的,但实际运作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从古至今,只要涉及军队调动的事情,多经过一道手续或者多经过一个人,姓质那就完全不同。

    比如李隆基若是看吐蕃国不顺眼,准备教训一下赤德祖赞,那他就不能直接给驻守在青海湖西的周承业下令,让神威军立马进兵吐蕃,而是要先与内阁宰相们进行商议,达成了一致出兵的决议后,由兵部尚书李林甫下令给鄯州都督府,然后再由鄯州都督府下令给周二。

    虽然绝大多数时候宰相们和兵部尚书不会也不敢违逆皇帝的命令,但因为多了这一道程序,作战命令下达到具体实施的部队时,毕竟还是要晚上几天。

    对于那些驻守在边关塞外的大唐军队而言,就算接到命令的时间晚了几天,于整个战局而言并无什么损害。可若是长安附近发生叛乱时,又或者宰相和兵部尚书有了二心时,皇帝不能立即调动兵马进行平叛或者护驾,情形岂不危险万分?

    事实上,就算李隆基这么睿智的皇帝,在他任内更是不断地扩大直属于皇帝指挥的部队数量,到了安史之乱爆发时,却依然是被亲儿子逼迫着交出了皇权,十分郁闷地做了太上皇。

    兵部虽然同意了各地停止镇兵戍边的做法,但兵部和户部接下来的一些做法却让周二感觉到了阴谋的味道。

    大唐兵部和户部给予神威军和白水军的待遇完全不同,而且是冠冕堂皇。

    对于白水军,户部足额地下拨了整整两万编制的军费用度和粮草,可对于神威军,户部却只下拨了三分之一的军费和粮草。户部和兵部的理由是神威军控制了青海湖以西很大的疆域,今后自力更生可以来钱的路子很多,而白水军却是明显不足。

    鉴于神威军主将周承业善于经营,以往曾经多次自掏腰包地慰问安抚部队,所以这次只好让神威军吃点小亏,替朝廷分担一部分财政压力。

    周二接到兵部和户部的批文时,一眼便看出来这是有人想要明目张胆地离间神威军与白水军的关系,他冷笑几声,对军中主管后勤的常建、张巡和许远三人说道:“区区百十万贯的军费还入不了我的眼睛,今后军中开支用度但有欠缺,你们只需去找甘总管支取,切莫让军中将士们觉得我们的伙食待遇要比白水军差!”

    对于兵部和户部合起伙来摆自己的这一道,周二早有心理准备,他暂时还不想跟李林甫和萧炅正面叫板,所以便咽下了这口气。别人不知道神威军占据伏俟城后会有多大的经济效益,可周二心里清楚的很,只要让神威军把持着青海湖以西的疆域,莫说是被克扣了三分之二的军费,就算一分不给,他也会吃的满嘴流油!

    除了上面两个方面的大动作,李林甫在其他方面也是多有举措。

    比如,他向皇帝建议进一步扩大教育范围,在各州县之下再设置乡学和里学。

    大唐开国之初,在京城长安设有国学和大学,随后诸州县也设置了州学和县学。这种层层设置教育机构的做法,极大地促进了民众受教育的程度和范围,使得一些寒门士子也有机会通过科举之道进入朝堂。

    开元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曰,皇帝敕曰:“古者乡有序,党有塾,将以宏长儒教,诱进学徒;化民成俗,率由于是。其天下州县,每乡之内,各里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

    自此,大唐的教育制度更加深入和完备,也算是李林甫干的一件好事。

    又比如,李林甫向皇帝建议,在河曲一带设立新州,用来安置以前生活在河曲六州一带的零散胡人。这些胡人是在开元十年前后,在大唐与突厥的战争结束之后,战败被俘或者投降过来的突厥人。他们此前是被迁移到南方中原江淮一带居住,因为不适应那里的水土,是以常常跟当地的汉人闹出矛盾和纠纷。

    李林甫的这个建议,正视了胡汉之间的差异,让这些胡人返回河曲之地,倒也顺应了民心民意。只可惜,他却忽视了突厥胡人狗改不了吃屎的劣根姓,一旦让这些胡人从江淮之地返回北方,若干年后便又成了大唐边疆的隐患!

    除了这些动作之后,李林甫还干了一件很讨皇帝欢心的事情,那就是抓紧时间组织人力《六典》和《大唐开元礼》两本典籍修著成功。

    当初,张九龄在千秋节上向皇帝献了一份《千秋兴盛语录》,结果让好大喜功的李隆基十分受用,当时可是大大地抢了风头。李林甫当时没有吭声,回过头来却是学会了一招,因此在这著书立说方面格外重视起来。

    《六典》和《大唐开元礼》主要讲述的是各种典章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有唐以来相关制度的集成之书,如果能在李隆基为帝期间修成,更加彰显了“盛世修书”的功绩,也等于是宣扬了皇帝的治世功业。

    实际上,这《六典》和《大唐开元礼》是在张九龄担任集贤院判时便开始编著了,只因为工程浩大,所以后来张九龄当了中书令,又让陈希烈代替自己继续主持此事,前后已经持续了十几年!

    如今,《六典》和《大唐开元礼》同时编著成功,却白白地让没什么文化的李林甫抢了头功!

    (未完待续)
------------

第二七九章 切莫养虎为患

    隋末唐初,在后世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以及哀牢山、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众多的乌蛮、白蛮部族和部落,这些蛮族差不多便是三国时期南蛮王孟获的后代和子孙了。

    在这为数众多的蛮族之中,有六个势力最大的乌蛮部落,名字分别为:蒙舍、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及越析,史称“六诏”。

    “诏”的意思便是王。

    蒙舍诏地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在六诏之中,蒙嶲、越析二诏地最大,兵最强,而后来统一了六诏并且建立了南诏国的蒙舍诏,此时却要比蒙嶲、越析二诏较弱。

    实力稍弱的蒙舍诏之所以在长期与其他部族的斗争中越战越强,越打越大,主要原因却在于得到了大唐帝国的扶持和帮助!

    蒙舍诏的酋长姓蒙,始祖名为舍龙,当时为了躲避仇家而率族人从哀牢迁居到了蒙舍川。舍龙生了个儿子名叫龙独逻,又名细奴逻。

    太宗时期,蒙舍酋长张乐进向大唐上表,请求让位给细奴逻。张乐进是白蛮族人,而细奴逻却是乌蛮族的头领。当时张乐进之所以让位,估计也是因为白蛮人少,他们的生存受到了乌蛮的威胁。

    当时大唐立国不久,正在忙着与北方的突厥人作战,所以无暇估计西南方一群蛮子们内部斗争的破事,自然同意了张乐进的请求,于是册封细奴逻为蒙舍部落的头目。

    细奴逻当了蒙舍诏的头领之后,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臣属于唐,并遣使入贡。高宗皇帝任命细奴逻为巍州刺史。到武则天时,细奴逻还派出自己的儿子逻盛炎到长安作为人质。

    在这段时期,除了蒙舍之外的其他五诏与河蛮部落,经常受到他们西北方的恶邻吐蕃国的侵略和威胁,所以时常弃唐而归附吐蕃。南诏则始终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

    后来,蒙嶲诏的蒙敛、和舍等率兵作乱,大唐便任命李义为姚州道总管,率兵讨伐蒙敛等造反的蛮子。到了高宗咸亨年间,大唐启用了西爨部落酋长王仁求为统兵将领,终于平定了乱事。

    如果不是因为蒙舍诏远在最南边,与吐蕃之间隔着其他为数众多的部落,而且还经常受到其他几个大部落的侵扰,南诏当时只怕也不会对大唐表现的那么恭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178 18179 18180 18181 18182 18183 18184 18185 18186 18187 18188 18189 18190 18191 18192 18193 18194 18195 18196 18197 18198 18199 18200 18201 18202 18203 18204 18205 18206 18207 18208 18209 18210 18211 18212 18213 18214 18215 18216 18217 18218 18219 18220 18221 18222 18223 18224 18225 18226 18227 18228 18229 18230 18231 18232 18233 18234 18235 18236 18237 18238 18239 18240 18241 18242 18243 18244 18245 18246 18247 18248 18249 18250 18251 18252 18253 18254 18255 18256 18257 18258 18259 18260 18261 18262 18263 18264 18265 18266 18267 18268 18269 18270 18271 18272 18273 18274 18275 18276 1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