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等人更是诧异地看着曹丕,他们料想到张辽夏侯渊荀彧等人会出来为曹操说话,却没想到曹丕会站出来。

    世族已经观察过,曹丕的执政理念和曹操不一样,更倾向于把重用世族,甚至陈群曾经给曹丕进献过一个叫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

    这个制度将察举制再次升华,将人才分为九等,由专门的官员评定人才。

    虽然评定标准,家世不是唯一,但绝对是首先考虑的,一个人的父辈以上官职,品德,对大汉贡献,直接决定了本人的人品,行状,甚至才能。

    而且所谓不唯一考虑家世,实际上只是一个好听的说法,怎么评定几乎是世族一言堂,在世族组成的官僚大网中,加上九品中正制,可谓对寒门形成了天衣无缝的屏障。

    就是这样一个制度,曹丕连连称好,说如果假如自己当政,一定实行这套制度。

    由此,陈群等人也已经早早确定了扶持曹丕继承曹操的方针,陈群吴质等人现在基本算是曹丕家臣了。

    可是现在曹丕竟然出言反对,而且语气中一点转圜余地都没有,这怎么能不让陈群等人诧异。

    “二公子,我等绝无造反之心,只是如今形势逼人……”吴质辩解道。

    “借口。”曹丕打断了吴质的话,对群臣道:“你们已经逾矩,如果想要劝谏,就站起来,我会劝父王与你们好好商量,可是你们还要这样跪谏,妄图以众人之力撼动王权,那就是造反,到时候不要怪法不容情。”

    曹丕面上满是怒色,曹操荀彧郭嘉等人都皱眉思索着,又细细看陈群等人的表现。(未完待续。)
------------

第908章 曹丕(求订阅)

    陈群与吴质等人对视,最终还是决定逼谏,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曹丕临时冒出来,也顾不得了,以后扶持曹植,甚至出生不久的曹熊那又怎样?

    今天要是不能劝谏成功,一拖再拖,鲜卑军乌桓军被灭了,那大势就去了。

    “武死战,文死谏,主公若不答应,我等绝不起来。”陈群正声道,后面群臣附和。

    “好啊,文死谏,那好,成全你们,来人。”曹丕喊了一声,两名士兵应声而入。

    “丕儿。”曹操终于出口,对曹丕道:“自古谏不至死,更何况陈群吴质等人可都是丕儿平时的朋友,没有少教授你治国之道,现在何以如此啊?”

    荀彧荀攸郭嘉等人也看向曹丕。

    曹丕转身向曹操一拜:“父王,如果是其他人,孩儿是不会站出来说话的,在这大殿上,孩儿还没有这资格,只会听父王发落。

    但是正因为陈群吴质与孩儿友好,现在却做出这等不臣之事,孩儿不得不站出来。

    没错,孩儿平时与陈群吴质等友善,也经常向他们讨教学习之益,因为他们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直到现在孩儿依然这样觉得,陈群,吴质,都是大才。

    而且陈群还向孩儿进献过一个叫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如果我说出来,父亲肯定不高兴,父亲唯才是举,海纳百川,而九品中正制束缚太多,明显不利于寒门入仕。

    可是孩儿当时却觉得正确,不但那个时候觉得正确,现在依然觉得正确。”

    曹操微微点头,九品中正制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只是没有说过,现在听曹丕主动提出来,也没打断,静静等着曹丕下文。

    曹丕道:“孩儿之所以觉得对,并不是觉得这是一个长治久安的法子,但是绝对是最适合目前的法子。

    虽然这套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入仕,但是谁都知道,世族的人才比寒门多得多,甚至绝大多数的人才都在世族中,寒门中识字的都少,更别说像奉孝先生这样的大才。

    如果实现这套制度,的确不利于吸纳奉孝先生这样的奇才,但是也同样有好处,那就是更全面的网络了世族人才。

    孩儿只是觉得,既然无法兼顾,必然有所取舍,世族是人才的海洋,寒门人才是大海中一粒沙,我们可以舍弃一粒沙,而尽最大可能收取海洋。”

    曹丕说着向郭嘉施了个礼:“这只是曹丕个人想法,还请先生不要见怪。”

    郭嘉向曹丕回礼,表示没什么。

    曹丕这才抬起头来继续道:“所以丕儿觉得这套制度可行,同样的,进献这套制度的陈群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这正是丕儿经常向陈群吴质等官员请教的原因。但是。”

    曹丕的声音突然转厉,回头对陈群吴质等人道:“大才不等于有特殊,不等于可以不臣,如果无视主上,要挟主上,说轻点是持才傲物,说重点就是藐视主上,不懂为臣之道。

    这样的人,就算有再大才能又怎样?天下大才不止你陈群吴质,你以为少了一个,我父王就不能统领河北了吗?”

    “公子?”

    陈群等人不可置信地看着曹丕,经过曹丕这番话,他们知道曹丕这是彻底朝向曹操了,培养了这么久的公子,都有些不是滋味。

    曹丕向曹操行了一礼,走下台阶对陈群吴质再拜一礼,抬起头道:“两位先生,你们对曹丕有教授之谊,丕儿恳请你们站起来说话。”

    “公子,如果我们死谏呢?”陈群说道。

    “那就怪不得曹丕了,曹丕宁肯背负一个逆师之名,也不愿背负不孝之名。”曹丕说着对进来的士兵道:“拖下去,杀。”

    曹操和荀彧荀攸等人都看着曹丕,这时才知道曹丕为什么出来,一是因为陈群吴质是好友,而是因为现在陈群吴质对抗的是父亲。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真的孝顺,一个是害怕受陈群吴质牵连,怕陈群吴质这样做后,自己与储君大位无缘。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曹操都比较满意,至少自己的儿子没有选错路。

    两名士兵一把押起陈群吴质,曹丕对其他文官道:“你们要效仿陈群吴质吗?”

    其余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有犹豫之色,就在这时,一名士兵跑进来急报:“禀报主公,外面来了许多低层将军和官员,还有邺城内各族大老以及许多百姓,群起要求主公借助一切势力抵抗川蛮。”

    果然来了。曹操与郭嘉对视一眼。

    “哈哈哈哈哈。”陈群吴质哈哈大笑起来。大声道:“魏王,你看见了吗?你此举是多么不得人心,难道你还要错下去吗?杀我一个陈群不足惜,可是杀得尽天下人吗?”

    “一群忤逆之贼,何以代表天下人?拖下去,杀。”在陈群和吴质的大笑声中,曹丕的怒色完全浮现出来。

    两名士兵就要拖下去,陈群大喝道:“尔等敢,魏王错误之举已经引起民心不满,你等敢杀忠义之臣,待民心向背,魏王改了主意,掉头的就是你们。”

    两个士兵犹豫不定,陈群说的还真有道理,听刚才士兵的报告,外面来了应该很多人,而且都是邺城核心人物,再加上殿中跪着的这些大臣,占了绝对势力。

    就算士兵没有一点政治觉悟,也知道主君是宁犯天条不犯众怒,这么多人来劝谏,很可能成功,到时候陈群和吴质死在自己手上,到翻案的时候,自己还有好果子吃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7189 27190 27191 27192 27193 27194 27195 27196 27197 27198 27199 27200 27201 27202 27203 27204 27205 27206 27207 27208 27209 27210 27211 27212 27213 27214 27215 27216 27217 27218 27219 27220 27221 27222 27223 27224 27225 27226 27227 27228 27229 27230 27231 27232 27233 27234 27235 27236 27237 27238 27239 27240 27241 27242 27243 27244 27245 27246 27247 27248 27249 27250 27251 27252 27253 27254 27255 27256 27257 27258 27259 27260 27261 27262 27263 27264 27265 27266 27267 27268 27269 27270 27271 27272 27273 27274 27275 27276 27277 27278 27279 27280 27281 27282 27283 27284 27285 27286 27287 2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