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几个利于百姓温饱留下余钱的政策,解放世族手中的土地,降低百姓赋税,月英推广的种植方法,双季稻推行,占城稻推行,对异族的钱财补贴,对农民的粮食补贴,这些行为都促进了商业。

    所以,你们要想更加富有,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最广大百姓有更多钱财来消费,如果他们挣扎在温饱线,那是不行的。

    而现在。”刘璋看向众人道:“你们应该听说了,昨年冬季,红苕和南瓜在关中大范围种植成功,现在已经向荆州,益州,滇州,交州,凉州,南阳,豫州,河洛之地,下河套,并州,全部发放红苕块茎和南瓜种子。

    这两种作物的产量,是水稻的十倍以上,红苕更是达到二十倍,你们想想,等丰收之后,农民还会愁温饱问题吗?”

    刘璋话一说完,众商人都两眼放光,他们也听说了关中试种新作物,听说产量很高,可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对自己的商业有这么大影响。

    刘璋种植这两种作物,和明朝不太一样,明朝的新作物种植,花的时间太长,虽然新作物引进后,扩充人口极快。

    但是由于不是产量突变,没有那么震撼性的效果,也就是这些高产作物差不多推广的时候,就伴随着人口增长,属于渐变式。

    但是刘璋试种作物,没有像明朝那么渐变的种植,百姓看到别家种植好了,才保守的接受。

    而是在关中试种成功后,立刻将绝大部分留着种子,扩展到八个州,这样必然将实现产量的爆发。(未完待续。)
------------

第924章 预防针

    到时候必然造成一种富足的假象,之所以是假象,是因为随着以后的人口增长,慢慢还是会磨平红苕等高产作物带来的福利。

    但是刘璋就是要利用这种假象,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产生不是没有道理的,只要利用了这一次繁荣,必然可以让商业蓬勃发展。

    但是蓬勃发展之前,刘璋需要一个引导,绝对不能出现商业侵略式增长,那绝对是不利的。

    刘璋郑重对所有商人道:“诸位都是我大汉民间精英,理应为大汉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我希望你们将手上资金,更多的倾注到实体经济中来。”

    “蜀王英明……只是,什么是实体经济?”尹柏疑惑问道,黄月英和曲溪等人也看向刘璋。

    “也就是生产产品,而不是转卖货物。”刘璋说道:“以前我们只有益州的时候,诸位都是自己做产品的。

    后来荆州一片白地,为了恢复荆州,你们开始将蜀中的货品运到荆州贩卖,许多商家逐渐开始从事倒卖行业。

    直到现在,朝廷控制了八个州,将一个地区的货品运到另一个地区,逐渐成为了你们的主业,而且荆州新兴的商业家族,基本都是靠运输和转卖赚钱吧?”

    刘璋看向荆州黄家的代表,代表默默点头。

    刘璋笑了一下:“这没什么,商道,以有余补不足,转卖无可厚非。

    但是这并非强国之道,或者说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是那么重大,甚至到了一定程度,它会制约我们经济的发展,因为他不能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我需要更多的实体经济,我需要你们更多的像以前只有一个益州的时候一样,从事蜀锦,丝绸,陶瓷,纸张等的生产,批量生产百姓用的皂角膏,煤油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我明白了,蜀王的意思是,让我们多从事生产产品,而不是去赚差价是吗?”尹柏立刻道。

    见刘璋点头,尹柏大喜,立刻拍胸脯保证道:“蜀王放心吧,我们会多生产产品,少投机转卖的。”

    “是吗?”刘璋瞥了尹柏一眼,沉声道:“尹柏,我知道你为了中原地区重建,准备了大量物资,却一直没有拿出来,是在等春荒吗?”

    迎上刘璋的眼神,尹柏突然瞳孔一缩,这是商业秘密,同行都不知道,蜀王怎么知道的?尹柏突然想到王累的那个监察组织,不是说那只是监察官员的吗?

    “你不用管我怎么知道的,商人的把戏,朝廷很容易就能知道,换了其他的君王,为了能多收你们的税,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果你们也觉得我会那样做,那就只能自求多福。”

    尹柏心中一紧,只觉得冷汗唰唰地冒出来,“是,是。”

    “你现在不用应承什么,我只是在等你什么时候抛货,你要是敢高于市场浮动价,我会让你死得很难看。”

    刘璋说完看向所有商人:“你们不要以为本王是因为要发展实体经济,就故意找茬,你们别忘了,本王颁布的三**令,除了土地令,四科举仕,还有限价令。”

    “啊?”众商人都是一惊,窃窃私语起来,一直以来,闹得最凶的就是土地令和四科举仕,两个政令将川军完全推向世族的反面,以至于大规模的杀戮。

    可是,当初的三大政令,因为商业没有真正崛起,限价令就像角落里的影子一样不起眼,没有人注意,竟然慢慢的被人们遗忘了。

    可是商人没这时才想起这条政令,这简直是给商人量身打造的政令,有专门的人估算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设定浮动空间,超过空间者就违背了限价令。

    那违背限价令,不是与违背土地令一样吗?

    商人们从经商到现在,从来没意识到自己头上还悬着这么一把大刀。

    黄月英也略显诧异地看着刘璋,限价令,当初商业还没开始,刘璋就随同土地令和四科举仕颁布了这条政令,是早预料到今天的商业崛起吗?这未免高瞻远瞩的过分了吧?

    “张松。”

    “臣在。”张松畏畏缩缩地站出来,要讨论经济,哪能离得开他这个银行行长,一早就被叫来了,看张松现在丰满的有点过分,与以前那个瘦矬子完全不一样,看来银行的待遇是太好了点。

    “立刻制定一个法令,如果某种或几种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急剧上涨,达到一点限度还没停止,而这个时候有商人囤积居奇,提出警告后拒不贩卖者,轻则以市场最低价收购,重则杀头,没收全部货物。”

    尹柏脸皮都颤抖了,只觉得冒出的汗液将各处打湿,袖子用力擦了一把额头,心里想着回去密切关注张松核准最高价格,赶快冒出去。

    尹柏可一点也不怀疑,刘璋会把他拉去杀头,哪怕现在的尹家产业庞大无比,如果败落,将严重影响川军税收。

    “是。”张松应了一声。

    刘璋这才点点头,在商业还没完全兴起时,刘璋必须做这些,否则等商业模式成型,就再也做不了了。

    就像限价令,如果是近代的资本家,你给他限价令?笑话,人家宁愿将多余的牛奶倒进下水道,也要维持高价卖出。

    还有实体经济,或许金融行业蒙上了太多面纱,但是实际上金融操纵和赌博没什么区别,根本不能创造实际的社会价值,成就的只是一批眼光独到头脑灵活出手狠辣没有下限的金融寡头。

    你给现代那些金融寡头讲实体经济?他们分分钟能让国家机构瘫痪。

    这就是商业过于庞大对政权的绑架,刘璋不敢保证自己能杜绝,但是必须尽到最大力量。

    刘璋一直知道,资本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比世族危害大得太多。但是传统农业随着生产力发展,随着劳动剩余的增多,商业必然兴起,资本家必然代替传统地主,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

    刘璋现在做的,就是加快华夏的发展步伐,高产作物爆炸式增长粮食产量后,商业必然鼎盛,大汉资本主义萌芽将诞生。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4291 104292 104293 104294 104295 104296 104297 104298 104299 104300 104301 104302 104303 104304 104305 104306 104307 104308 104309 104310 104311 104312 104313 104314 104315 104316 104317 104318 104319 104320 104321 104322 104323 104324 104325 104326 104327 104328 104329 104330 104331 104332 104333 104334 104335 104336 104337 104338 104339 104340 104341 104342 104343 104344 104345 104346 104347 104348 104349 104350 104351 104352 104353 104354 104355 104356 104357 104358 104359 104360 104361 104362 104363 104364 104365 104366 104367 104368 104369 104370 104371 104372 104373 104374 104375 104376 104377 104378 104379 104380 104381 104382 104383 104384 104385 104386 104387 104388 104389 10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