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一致通过,改北平为北京,大汉迁都北京。

    到了此时,文武百官和许多有见识的人哪里还不明白,定都北平根本就是刘璋一早想好的。

    要不然为什么把蒋琬一个司隶校尉降级成北平太守,要不然怎么又是修筑各个大城到北平的道路,又是开通北平到黄河的运河,还让曹冲做总提调。

    这分明是早就在做准备了,虽然没人说出什么,但那只是到现在这个地步,他们不能说什么,文武官员心里还是不满意的。

    “主公,现在我们要好好讨论一下登基后的事情了,不然真的来不及了。”

    宣布登基日期后,自有人去准备那些繁琐的礼仪,黄月英立刻找到了刘璋,在刘璋的威逼利诱下,黄月英不得不和张任等人同意了迁都北平,现在心里也有点怨气,不过却不像其他文武那么强烈。

    黄月英历来刻意压制自己的家族,在家族中留了眼线,谁要是仗着自己的权势乱来,立刻办了,所以到现在荆州黄家以庞大的底蕴,也无法与益州的豪族抗衡。

    由此,黄月英也根本不在乎定都哪,其他官员担心定都偏僻的北平,脱离了自己根基,会影响自己的权威,同时也距离老家太远而不满意,黄月英却不会这样想。

    黄月英只是觉得没那么必要一定要定都北平,对于这一点,直到现在,黄月英也无法和刘璋一致。

    但是也知道定都北平有许多好处,其中之一是让原来的川军文武官员脱离了根基,这样有利于均衡统治,不会造成明显的地域权力等级。

    正因为这些原因,黄月英觉得可以妥协,要不然,黄月英会力阻迁都北京的。

    现在定都北京的事情定下来了,哪怕许多文武和商人不满,也不敢爆发,那就该讨论迫在眉睫的称帝。

    见刘璋点头,黄月英道:“登基之后,主公肯定要确定官制,军制,民生政策,不过这些都还不是最紧要,最紧要的是封赏功臣。

    其他下层文武自有上层文武封赏,我们要操心的是上层文武,爵位和官职,还有辖地,食邑等。

    官职倒好说,在月英看来,就是将以前长安朝廷的官员各晋一级,军队里面,张任可晋封大将军,其他依功勋册封,只是这爵位问题,主公有什么想法?”

    “五虎上将,六大良将,以及折兰英,法正等人,还有已故的冷苞等将皆封王,王越,阿科,高沛,杨怀等最早追随的武将皆封侯,李严,蒋琬等文官皆晋列侯,其他将领和文官……”

    “等等,主公等等。”

    黄月英听着刘璋说完,越听越心惊,愣了一会,猛地反应过来,连忙打断,盯着刘璋道:“主公,你不是跟月英开玩笑吧?

    你这是爵位大放送吗?这绝对不可,单单王爵就超过十个,那我们还不如当初就封王来激励他们。

    我们等到今天,不就是要压缩吗?如果不是害怕将士不满,月英觉得一个王位也不该封出去,包括月英自己的燕王位。

    但是不封王肯定有将领不满,我看张任,法正,折兰英三人可封王,其他最多两个名额,主公可自己斟酌,但是绝不能超过五人,而且不能封州国,只能封郡国和县国。”

    要不是了解刘璋,黄月英就要以为刘璋是不是白痴了,这简直是爵位大派送,任何君王也不会这么干。

    当初刘邦封那么多王,是为了笼络人心,称帝之后就开始剪除异姓王,现在刘璋都一统天下了还封这么多王,那不是有病么。

    “不。”刘璋摆摆手,直接否定了黄月英的提议,沉声道:“十个王位不多,侯爵也可以更多,毕竟都是勋臣重将,封侯拜爵是他们的功业梦想。

    但是,这些所有爵位,全部归为递减爵位,从今以后,我大汉天下所有爵位,都只有递减爵位,没有完全世袭爵位。”

    “递减爵位?”黄月英反应了一下,还没完全反应过来。

    “不止是递减爵位,所有王爵皆不开府,不治国,只领爵位的食邑俸禄,和享受丰厚的福利和与朝廷大员平级的身份待遇。”

    “不开府,不治国?”

    黄月英惊了一下,她终于反应了过来,知道刘璋是打的什么算盘了。

    递减爵位,就是当初安置退役将士的爵位,除非在传承过程中的子孙立下功勋,否则爵位依次递减,侯爵降伯爵,伯爵降子爵,子爵降男爵,另外还有个“士”的称号,低于男爵的待遇,但是男爵不能世袭。

    这算是个好政策,既可以告慰那些将士为大汉做出的贡献,也不会让爵位泛滥,但是那只是对于退役将士来说。

    因为他们本来就不会封爵,现在侯爵王爵降到他们头上,那是意外之喜,那些爵位带来的福利,更是不包括以前的川军士兵退役待遇。

    这种额外的惊喜,带来地位,财富,和一个人生保险,那些将士谁不高兴?

    可是这完全不适用于这些功勋文武啊,这些人本来就是想着要封爵的啊,而且是永久世袭爵位。

    这些文武到了这个地步,要地位有地位,要财富有财富,能用什么“和朝廷大员平级”的地位,还有“丰厚的福利报酬”安抚他们吗?

    至于什么人生出现意外,官府抚养,这些文武大员需要这个保险吗?

    包括黄月英在内,从来没有人想过刘璋发明了这个递减爵位,会用在登基的封爵上,因为这只适合下层士兵,对于上层,这绝对无法让那些文武满意。

    而且,还有个不开府,不治国。

    这是什么概念?假如封张任一个蜀王,压根不关益州什么事。

    这个爵位的含义,只是表示张任可以享受很多的食邑,也就是很多粮食和钱,另外光凭这个爵位,估计就和丞相平级了,见到丞相,哪怕没有官职在身,丞相也要给他行礼。

    另外就是张任如果出了意外事故,官府会用很高的保险金养着他。

    张任不能管理益州一郡一县,没有私兵,没有自己的王府官员,比如王国丞相,都尉等等。

    那这个王位有什么用?所谓爵位,不过是一个身份象征和象征着许多封赐财富而已。

    这样的待遇,那些功勋文武会满意吗?

    难怪刘璋这么大方的封王,这些王侯爵位,根本毫无意义。

    更何况还是递减的。

    “主公,这绝对不可,这会引起众文武强烈不满的,递减爵位只适合底层,不开府不治国不入封地,更是亘古未有,文武会寒心的。”

    “自古亘古未有的东西多了去了,总要有人出来做,文武现在寒心,总比我封了王出去,以后再派兵征伐好。”

    历史上每个朝代更替,新朝代都喜欢封王,然后再慢慢征伐,只有赵匡胤算是仁慈一些,这种封王再征伐的游戏,刘璋真不想玩下去。

    如果封王再征伐,还是战乱,同时刘璋也不想去杀那些功臣,辅佐自己成就大业,都是有感情的人了,真不想刀兵相见。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4028 74029 74030 74031 74032 74033 74034 74035 74036 74037 74038 74039 74040 74041 74042 74043 74044 74045 74046 74047 74048 74049 74050 74051 74052 74053 74054 74055 74056 74057 74058 74059 74060 74061 74062 74063 74064 74065 74066 74067 74068 74069 74070 74071 74072 74073 74074 74075 74076 74077 74078 74079 74080 74081 74082 74083 74084 74085 74086 74087 74088 74089 74090 74091 74092 74093 74094 74095 74096 74097 74098 74099 74100 74101 74102 74103 74104 74105 74106 74107 74108 74109 74110 74111 74112 74113 74114 74115 74116 74117 74118 74119 74120 74121 74122 74123 74124 74125 74126 7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