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监考官员连忙道:“属下哪敢,参加四科举仕的都是荆益二州的人,不可能选出外地人。”

    “没有外地人参加吗?”

    “按照规定,外地人不能参加。”

    “胡闹。”刘璋拧眉道:“谁规定的外地人不能参加?……算了,传我命令,下次四科举仕,外地人本地人一视同仁。”

    “是是是。”

    刘璋还没想到是谁这么蠢,定下这么个规矩,当初参加四科举仕的人数惨淡,一是因为世族不配合,二是因为寒门能够参加考试的人才太少。

    但是现在书籍普及,寒门也能读四书五经,读史书做学问,再加上专门为他们设立的治政培训,有了最基础的一批生源。

    这样的情况下,外地人也会有很多人会到来,那些不满察举制对寒门歧视的人才,一定会想来公平考取功名,个别有才学有志气的世族子弟,也会想凭实力获得官职,而不是靠关系。

    科举制毋庸置疑是比察举制更高级的人才制度,只要形成体制,前者必定胜过后者,刘璋相信,越到后期,这种差距会越明显,书籍廉价普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寒门人才蜂拥向荆益。

    如此,怎么可能不让外地人参加四科举仕。

    “各位朋友好,各位大人好,在下陈二狗,这厢有礼了。”一名士子行了一个罗圈礼,昂然抬起头来,看其面容,风霜刀刻,应该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陈二狗朗声道:“要说到川军的方向,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让汉军的铁蹄,驰骋在辽阔的大漠草原。

    众所周知,我华夏绵延数千年,先有犬戎,后有匈奴,现有鲜卑,皆是我大汉心腹之患,若我陈二狗能统帅川军,哪怕一支偏师,也要效仿卫青霍去病,长驱大漠,直捣胡虏王庭。”

    “好,好。”陈二狗慷慨激昂的话,引起下面一阵叫好之声,陈二狗微笑着向众人拱手。

    鲁肃看了刘璋一眼,只以为刘璋会对这么荒诞的言论愤怒或失望,可是刘璋一点表情没有,还是聚精会神的听着,高台东席的诸葛亮垂目俯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陈公子,你地理没学好吧?我荆益与大漠还不搭边呢,现在正讨论川军的方向,你要我川军飞到大漠去吗?真是无知。”一名士子鄙视地道。

    监考官立刻呵斥,“这位士子,理性辩论,侮辱性攻击,将取消辩论资格。”

    士子连声道:“好好好,不说了,那我陈春陈述一下我的草见,咳咳,蜀候重农兴商,无数西域商人,月氏商人,甚至更远的安息大秦商人,都纷纷来到成都,这让我大开眼界,才知道以前的我,多么无知。

    不过现在好了,经过一年的潜行学习,我陈春终于脱胎换骨,经纶满腹,我终于熟悉了大汉以外的蛮夷世界,对他们有了进一步认识。

    大秦的橄榄风帽盔甲,安息的弓箭,手工艺品,葡萄酒,月氏的壁画战马,数不尽的财富,大家想想,这么多的财富,怎么能让蛮夷占有?他们配吗?

    我陈春就此立下宏愿,希望川军能直驱西域,灭西域诸国,进而攻入月氏,打败安息,灭了大秦,如此,大汉国威远扬,而那些盔甲帽子葡萄酒,战马壁画弓箭,统统都是我大汉的,还有数不清的蛮夷奴隶,数不清的战争女俘,我们大汉每个男儿都可以娶至少三个妻子……”

    “好了,陈春发言时间到。”监考官看向下一名士子。

    被叫到的士子仔细压了压衣服,扶正帽子,手握一把扇子拱手,“在下韩生,家住蜀东充国,刚才辩友之论,在下实不敢苟同。

    从古至今,我华夏都是礼仪文明之邦,人不欺我,我不欺人,秦皇三十万大军南下越地,四十万大军横于大漠,累战无数,可是还不是落得**国灭下场,个人浅见,文化交流胜过武力征服。

    众所周知,我华夏文化最昌盛之时,乃是春秋百家争鸣,如今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士子,学习的主要经典,无不是出自春秋百家,以孔孟之学最为实用,我相信这样的经典学问,几百上千年都还会流传下去。

    所以我觉得,讨论川军的方向,还不如讨论川军的地位,个人愚见,蜀候应该与曹操,孙权,哦,还有刘备,和睦相处,共创繁荣。

    当诸侯并立,每一势力都会想着革新,总比一家独大形同死水来得强,所以我觉得与其征战,还不如就像现在这样,大家和平共处,你不打我,我不打你,只做学问,不见兵戎。

    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弘扬学问,还可以让百姓少了罹难之苦,岂不妙哉?”

    “妙你个头,酸书生,老子……”高沛听不过去,就想冲上去把那韩生拖下来打一顿,刘璋横了他一眼:“干什么?人家学术辩论,你参合什么?你要上去可以,可是只能动嘴,去吧。”

    高沛默默退下。

    一旁王甫道:“主公见谅,都是王甫办事不力,这些考生良莠不齐,见识,学问,魄力,都……”

    刘璋摆摆手:“没事,他们几乎都是半路出家的,能有这些见识不错了,只要鼓励做学问,大学问的人会有的,我们只要保证学术氛围就好了。”

    “是。”

    鲁肃听了刘璋的话,才醒悟刘璋为什么对这些荒谬的言论一点也不生气,这才想到,荆益平定世族叛乱后,人才几乎凋零。

    最开始培训出来的官员,几乎就是只认识字,培训了处理政务和阅读公文后,就走马上任了,两年过去,这些士子能有这个水平已经实属不易,怎能与坐拥世族人才的孙权曹操相比?

    可是从荆益这两年发展,和场上士子表现来看,这些不会四书五经,只通过了行政能力测验的官员,并没有耽误什么事,反而因为了解民间疾苦,接地气,勤劳吃苦,让荆益经济民生稳步发展。

    而民间百姓子弟有了出头的道路,哪能不打破头的往官场挤,于是纷纷购买书籍,一边务农做工,一边学习,特别是最开始那些只认识几个字,就被培训成了官员,治理一方的人,让这些人又嫉妒又羡慕,他都能行,我为什么不行?于是纷纷开始做学问。

    这样一来,荆益百姓子弟的文化水平,自然快速提高。

    鲁肃心里也觉得四科举仕,是一种崭新实用的人才方式,可是却不敢多想,在江东那个地方,是不可能实现的。

    “诸葛先生,该你了。”监考官好心提醒。

    (未完待续)
------------

第448章 名士激辩,各怀鬼胎

    这样一来,荆益百姓子弟的文化水平,自然快速提高。

    鲁肃心里也觉得四科举仕,是一种崭新实用的人才方式,可是却不敢多想,在江东那个地方,是不可能实现的。

    “诸葛先生,该你了。”监考官好心提醒。

    诸葛亮抬起头,微微点头,看来他并未走神,一直注意着场中辩论,也或许他的智力,足够他一心两用。

    “听了荆益士子的高见,诸葛亮感慨颇多,荆益能有这样一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优秀学子,何愁荆益不兴,大汉不兴?乃蜀候之福,也是我大汉之幸。

    然而,亮认为,无论是要横扫大漠,还是远征西域安息与大秦,还是百家争鸣,都需要先剪除叛汉之贼,国若存巨贼不除,谈何兴邦?诸位以为然否?”

    众学子纷纷点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3684 53685 53686 53687 53688 53689 53690 53691 53692 53693 53694 53695 53696 53697 53698 53699 53700 53701 53702 53703 53704 53705 53706 53707 53708 53709 53710 53711 53712 53713 53714 53715 53716 53717 53718 53719 53720 53721 53722 53723 53724 53725 53726 53727 53728 53729 53730 53731 53732 53733 53734 53735 53736 53737 53738 53739 53740 53741 53742 53743 53744 53745 53746 53747 53748 53749 53750 53751 53752 53753 53754 53755 53756 53757 53758 53759 53760 53761 53762 53763 53764 53765 53766 53767 53768 53769 53770 53771 53772 53773 53774 53775 53776 53777 53778 53779 53780 53781 53782 53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