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自己的计划岂不是前功尽弃。
司马懿想不通川军为什么进攻,只觉得刘璋就是个疯子,而联系到以前川军进攻汉中荆州西羌南蛮,都是很不利的情况下出兵,司马懿丝毫不怀疑这次川军也是动真格的。
司马懿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事情,前来陈留觐见曹操,曹操本来在准备将都城迁移到黄河北岸的邺城,可是川军进攻,迁移的事情不得不停下来,立即聚集文武商议对策。
听说司马懿到来,曹操忘履相迎,自从颖水后,司马懿虽然与徐晃一起统军,又帮着曹军征召新兵,但是并未正式任职,也没有来见过曹操,这次前来,曹操带了众文武来迎接司马懿。
司马懿曾经两次言中,第一次是不打关中之战,第二次是提前撤出许昌,虽然都没被采纳,可是事后都证明是绝对正确的决定。
第一次让曹军损失了四十万多大军,第二次更是让曾经反对撤退的许昌世族付出血的代价。
现在曹军中除了几个有理智的人,其余人都把司马懿当成神来看待了。
颖水之战,司马懿挽救了曹军,避免了川军进入兖州,是一个天大的功劳。
现在就算不明说,所有人包括曹操在内,都知道世族真正扶持的对象是司马懿,得到司马懿就得到无数的钱粮信望和人力人才。
这三点,尤其是第三点,都让曹操不得不重视这个人,再也无法像以前几次征召司马懿那样简单,这次迎接司马懿已经超出国士的礼节。,
“哎呀,仲达,曹操可把你盼来了,你要是再不来,我这火都烧到眉毛了,仲达,这次可不要像以前几次那样,无论什么条件都可以,我曹操只要仲达先生为我曹军出谋划策。”
“司马懿拜见丞相。”
哪怕这么高规格的礼节,司马懿也面无表情,平静如死水,向曹操行礼也是全礼,没有一点国士的傲慢。
而司马懿心里暗自心惊,这曹操果然一代枭雄,要不是自己知道曹操心里亮堂,换了其他人,肯定被曹操这一番盛情吹到云里雾里,以前的许攸就是个例子。
就从这一刻,司马懿已经为自己定下了原则,投效曹军之后,只要曹操还在,就要慎之又慎,决不可因为背后有世族支持,就大步迈进。
司马懿不是司马徽,没那么迫切要得天下,甚至司马懿现在压根没想过得天下,司马懿相信只要水到渠成,自然什么都有,强求很可能是葬送自己。
但是如果找到致命的机会,司马懿也不会放过,十年磨一剑,正是司马懿的拿手好戏。
“仲达啊。”曹操挽着司马懿的手进入大堂,带着叹息道:“真是愁死我了,我军大败还未恢复,川军又在颖水岸边增兵,三十万啊,本相实在没有把握,正要仲达拿主意,仲达觉得川军这是在虚张声势,还是真的要打过颖水。”
“拿主意不敢,不过司马懿觉得肯定不是虚张声势。”司马懿谦恭地说道。
“哦?”曹操正要松开司马懿的手回到主位,听到司马懿这么言之凿凿,倒是很诧异,而荀彧荀攸郭嘉等人也都诧异地看着司马懿。
要知道这事他们已经分析过了,至少五成的可能是虚张声势,因为川军的弱点,粮草,关中建设,降兵,大迁移,以及门户洞开的江东,都让川军难以动兵。
为什么这司马懿张口就“肯定不是虚张声势”?
“仲达这么说有什么理由?”曹操好奇地问道。
“没有理由。”司马懿理直气壮地答道。
曹操和众人都同时感觉一阵窒息,这……是谋士该说的话吗?
可是许多人同时恍然大悟。
(未完待续)
------------
第621章 冢虎
人家司马懿说话就是不需要理由,可是言之必中啊,就像关中战前,就像许昌撤兵,人家也没理由,或者理由牵强的过分,但是人家就是说对了。
这时立刻就有人出来,陈群向曹操道:“主公,司马懿言之必中,已经得到验证,这次绝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战川军,否则后悔晚矣。”
“是啊是啊。”华歆出列道:“司马懿之才实在神鬼莫测,比鬼才还鬼才,主公切不可大意。”
一旁的郭嘉明显听出华歆有针对意味,自己就是被人称为鬼才,比鬼才还鬼才,那不就是说比自己厉害吗?
可是这还不会让郭嘉介意,最重要的是当初关中之战自己是第一席谋士,结果接连败北,要是当初听了司马懿的,或许就不是现在这个局面。
比鬼才还鬼才,是真的击中了郭嘉内心,郭嘉只觉得胸口一阵疼痛。
“哈哈哈。”曹操哈哈大笑,走上主位,对司马懿道:“仲达,这次本相完全相信你的话,那你就说吧,川军要来进犯,我们该如何应对,打还是和,还是降?”
司马懿向曹操施了一礼,众人都啧啧有声,看,世家出来的子弟就是不一样,多有礼貌,不像那个鬼才,整天吊儿郎当,又喜欢喝酒又喜欢嫖娼,却什么本事没有。
郭嘉的忍不住咳嗽了两声,强压下去,面色有些苍白。
司马懿当然注意到了郭嘉的情况,其实刚才自己那样说,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荀彧是自己头号大敌,可是郭嘉才华超群,也是很有威胁的敌人,只有将权力全部揽在手上,才能放心与川军作战。
司马懿自己心里就知道,川军虚张声势的可能占了五成以上,可是说真话有用吗?
曹操问那句话,司马懿实事求是回答虚张声势和强硬进攻参半?那说了不等于没说,不是废话吗?那怎么显示出自己才华?
回答是虚张声势?别开玩笑了,要是川军真打过来,他司马懿脸就丢大了,也不符合自己一直塑造的奇谋形象。
只有回答肯定是强硬进攻,才是完全的计策。
第一,这样肯定的回答能吸引眼球,能看出他司马懿的坚定态度和对自己智慧的毫不怀疑,与当初关中战前和许昌撤退,一样高深莫测。
第二,如果川军真的强硬进攻,那自己就言中了,不管最后怎么打,这第一功肯定是自己的,自己的智慧也超过了其他人。
第三,如果川军是威吓恐吓,那也没关系,司马懿才不信曹操敢笃定川军是恐吓,以现在曹军的状况,如果川军不顾自身情况发动全面进攻,几乎可以肯定败的还是曹操。
所以曹操就算对川军虚张声势信了八成,还是会做应对,而现在自己到来,曹操不向自己问对策就有鬼了。
自己回答川军是强硬进攻,只要自己献策了,并且达成了与川军的和平,那自己就是避免了曹军在虚弱时陷入战火的功劳。
这份功劳绝对比自己说什么虚张声势和强硬进攻参半来得实在,如果自己说是虚张声势,那更是半点功劳也没有。
如此一来,回答虚张声势或者五成虚张声势,都对自己没好处,反而是回答川军必定强硬进攻,无论事态怎么发展,司马懿都赚尽便宜。
而司马懿刚才用肯定的语气说话,配合关中战前和许昌撤退两次预言,显然已经有了效果,现在曹军大部分文武都已经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并且陷入川军即将进攻的惶恐,迫切希望司马懿出主意消弭这场战祸。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977
12978
12979
12980
12981
12982
12983
12984
12985
12986
12987
12988
12989
12990
12991
12992
12993
12994
12995
12996
12997
12998
12999
13000
13001
13002
13003
13004
13005
13006
13007
13008
13009
13010
13011
13012
13013
13014
13015
13016
13017
13018
13019
13020
13021
13022
13023
13024
13025
13026
13027
13028
13029
13030
13031
13032
13033
13034
13035
13036
13037
13038
13039
13040
13041
13042
13043
13044
13045
13046
13047
13048
13049
13050
13051
13052
13053
13054
13055
13056
13057
13058
13059
13060
13061
13062
13063
13064
13065
13066
13067
13068
13069
13070
13071
13072
13073
13074
13075
13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