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公子请。”荀彧荀攸见曹冲不先坐下,而是在一旁等待,只好自己两人先坐,曹冲接着才坐了下来。

    “文若先生,公达先生,可是对当初天子之事不满?”

    荀彧和荀攸互相看一眼,点点头。

    “可对当初父亲称王之事不满?”

    两人再次点头。

    “两位先生可是对近大半年被冷落有所介怀?对荀家没落有感伤?”

    荀彧荀攸还是点头。

    曹冲沉默了一下,抬起头来,用稚嫩的声音道:“两位先生,天子之事,刘璋居心叵测,司马家顺手推舟。

    我敢肯定天子是川军杀掉的,第一,川军有杀天子的时机,众所周知,当初天子是往洛阳去的,川军大军追杀,最终追上了司马家的家丁,被司马家的人杀死,那只是川军的一面之词。

    实际上要是川军所杀,川军也不会说是他们杀的。

    第二,川军有杀天子的动机。

    以前我还想不清楚,但是刘璋死后,我就想清楚了。

    两位先生,你们相信刘璋是真的忠心大汉吗?两位先生不用回答我,不管刘璋是不是忠心大汉,天子刘协都必死无疑,因为刘璋不是一个迂腐之人,不是愚忠之辈。

    如果他忠于汉室,肯定是自己当皇帝,好将汉室建设的更好,毕竟他是汉皇后裔,有那个资格,当然前提是,天子得死,所以他就杀了天子。

    如果他不忠于汉室,天子更没生路,如果刘璋在世,肯定能够掌控天子于鼓掌之中,可是刘璋若死了,刘循能行吗?

    刘璋知道自己必死,是害怕刘循驾驭不了天子,反而被天子复辟杀了啊。”

    荀彧和荀攸同时一惊,经过曹冲一说,还真的幡然醒悟,是啊,以前刘璋没死,两人想不到,现在刘璋死了,两人也习惯了以前的判断,可是经曹冲一说,天子死在刘璋手上几乎无疑。

    同时惊叹曹冲的才华,自己两人都没想通的事情,天下人都没想通的事情,竟然被曹冲一个孩子想通了。

    曹冲继续道:“刘璋杀了天子,肯定嫁祸司马家,司马懿这个人不简单,他知道屎盆子扣在脑袋上,就算扔回去身上也是臭的。。

    所以他来了个第二次嫁祸,躲过屎盆子,将屎盆子扣在了我父亲身上。说是父亲留下天子在颖水,最终导致天子驾崩的。

    因为父亲正是逃亡,而且父亲性格凌厉,所以天下人就信以为真了,可是两位先生想想,在那种匆忙的逃亡时刻,司马懿又是突然组织起的防线。

    我父亲不知道司马懿军队的实力,后面川军追赶逃的也仓惶,他会看到司马懿,就将天子交给司马懿,叫司马懿抵抗不住,就拿去吸引川军,分兵川军吗?

    这种什么都不明白的情况下,父亲不可能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那肯定是有人建议啊。

    而建议的是谁?谁最了解组建起来的颖水防线?加一个天子就能支撑更久?那肯定是司马懿,只有司马懿才会知道天子可以分兵川军,让颖水支撑更久,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在不知道自身力量的情况下,也不会拿天子做保险。

    当然,父亲在这件事当中也有责任,这是必然的,可是相信两位先生是明白人,那种情况下,作为殿后的唯一希望司马懿,他提出什么条件父亲能不答应?

    一个是一线生机,一个是全军覆没,被川军赶到兖州,赶回河北,父亲能选择哪一个?如果司马懿再加点诱惑之言,拍着胸脯保证只要有天子,就一定能挡住川军,天子也不一定会用来分兵,只是一道保险。

    我父亲会不答应吗?

    这件事父亲不对,在两位先生看来,对天子不敬,那是必然的,但是冲儿觉得,主要责任当不是父亲。

    第一责任是杀了天子的川军,第二是司马懿,第三才是父亲,两位先生不责怪第二第一,却责怪我父亲这个第三,是不是有失公允?”

    荀彧和荀攸默默听着,曹冲说话有条有据,而且辩才能力极好,都让他们惊讶,也相信曹冲说的话是真的,现在曹冲一条条说出来,两人都觉得事情脉络清晰了很多。

    “第二个,父亲称王,冲儿在这里给两位先生带话,我父亲说了,他此生不会有叛汉篡帝之心,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

    我父亲说他以前青年时期,一生的最大梦想就是当个征西将军,为大汉荡除胡寇,要不是川军坐大,父亲不得不发动关中之战,肯定击灭乌桓,击败鲜卑,连匈奴也会完全掌控,而不是现在这样给他们一块地,任他们放牧。

    现在父亲已经是魏王,人臣已极,父亲说,人这辈子不能太贪心,贪心的人是自取其祸,王爵,够了。

    大汉祖制,异姓不得封王,父亲称王,不管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心思,那都是背叛汉家法度,两位先生忠心汉室,不满也是正常。

    但是两位先生应该明白,刘璋封了蜀王,加封大将军,还有皇太后摄政,如果父亲是一个公侯,如何与刘璋对抗?这级别就不是一个级别的,相信两位先生也知道,爵位,绝不只是一个虚名吧?

    而且两位先生考虑了我军的状况吗?现在那么多新晋的家族子弟,如果父亲爵位不变,依然是公侯,官职都已经定型了,父亲拿什么去册封新进的官吏武将?难道把以前的官吏武将撤职吗?

    别说父亲没篡位野心,退一万步讲,就算父亲野心很大,妄图封王称帝,可是以父亲的行事作风,也不会如此急功近利图虚名,这岂不与袁术之流一样吗?”(未完待续。)
------------

第834章 等等,有一个漏洞

    “自封魏王,可以说是万般无奈之举,不是这样,不足以与刘璋对抗,不是这样,不足以驾驭百官,两位先生还请体谅父亲良苦用心啊。”

    曹冲站起来,向荀彧荀攸作揖,荀彧荀攸连忙站起还礼,他们的确对曹操异姓称王不满,现在听了曹冲的话,依然不满,但是已经好了许多。

    如果曹操害怕什么祖宗之法,罔顾与刘璋对抗的筹码,不能笼络收拢世族力量,那才是昏主。

    明主,必然如此为,而明主如此为又与自己理念相违,荀彧荀攸心里也复杂起来。

    “第三点,曹冲对荀家沦落,向两位先生赔罪,两位先生早年跟随父亲,兵不过万,粮草军械匮乏,到后来一统中原河北,两位先生汗马功劳,荀家汗马功劳,是我们曹家对不起荀家。

    但是父亲也有不得已之处,颍川之事相信两位先生都能理解,我们不能去占领颍川,保护着颍川,那纯粹是给川军骑兵送靶子,以至于经过颖水之战,后来的大迁移,荀家地位大大下降。

    而这大半年来,各个世家都热火朝天的挤进朝堂,荀家因为被归入嫡系,被其他世族疏远,可是两位和父亲也有隔阂,以至于荀家里外不是人,这都是我曹家之罪。

    可是两位先生想想,我们被川军打的只剩下二十万北方军队,川军七十多万,我们不得不依靠各大世族力量,如果在这大半年里,在世族捐钱捐粮,补充兵员的时候,还刻意偏袒曹家原来的嫡系,那其他世家会怎么想?

    所以父亲只能暂时疏远了两位,奉孝先生称病在家,父亲也没去看望,为的就是先击败川军,待击败川军之后,还请两位先生鼎力相助。”

    “相助什么?”荀彧问了出来,荀攸也看着曹冲,隐隐已经猜到什么,心中难掩惊骇。

    “父亲有难,请两位先生相助。”曹冲对荀彧荀攸拜礼,重新道:“两位先生也知道,如今曹军近六十万人,其中三十几万是世族的,而钱粮几乎全部掌握在世族手上,那些世族捐赠的钱粮,全部交给了司马懿保管,我们的府库几乎什么也没有。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30 1731 1732 1733 1734 1735 1736 1737 1738 1739 1740 1741 1742 1743 1744 1745 1746 1747 1748 1749 1750 1751 1752 1753 1754 1755 1756 1757 1758 1759 1760 1761 1762 1763 1764 1765 1766 1767 1768 1769 1770 1771 1772 1773 1774 1775 1776 1777 1778 1779 1780 1781 1782 1783 1784 1785 1786 1787 1788 1789 1790 1791 1792 1793 1794 1795 1796 1797 1798 1799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