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到了兴道坊,这里是戒备最为森严之地,李庆安的一万直属亲卫,有一半都是驻扎在这里。
坊门关闭着,昔曰的差役变成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每个人的脸上都紧绷绷的,没有一丝笑意,看着张筠的马车到来,士兵们如临大敌,连弓箭都上弦了,看得张筠直叹气,弄得这样紧张做什么,没有经验啊!
马车在五十步外停下,他的一名侍卫拿着张筠的金牌上前,这金牌是政事堂颁发,持有者可以顺利叫开坊门。
“是张相国......有急事要去见赵王殿下!”
这个时候,政事堂的金牌也没有意义了,只有相国这个头衔还有一点作用,当值校尉立刻跑去旁边的屋子里核查,那里有一份清单,哪些人可以特别通行。
片刻,当值校尉回来道:“相国马车可以进去,但随行人员请留在外面。”
张筠的侍卫刚要上去辩理,张筠却摆摆手,“不要争了,你们就留在外面等候。”
马车继续前行,片刻便停到了赵王府前,一名亲兵校尉已经等候在门口了,见马车停下,校尉迎了上去。
“张相国,大将军已经在等候了。”
“嗯!殿下用过早饭了吗?”张筠随口问道。
“大将军几乎一夜未睡,已经用过早饭。”
张筠点点头,跟着亲兵进王府去了,一直走到李庆安的外书房,校尉禀报道:“大将军,张相国来了。”
“请进吧!”里面传来了李庆安略有点沙哑的声音。
张筠稍微整理一下衣冠,便推门走进了书房,书房内,李庆安正坐在桌案后翻看着刚刚送来的各地信息,他一夜未眠,眼睛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奕奕,没有半点疲态。
“殿下!”
张筠进来施了一礼,关切地问道:“听说殿下一夜未眠?”
李庆安笑了笑,“相国不是也一样吗?”
他一摆手,“请坐下吧!”
李庆安仿佛知道张筠为何而来,不等张筠开口,他便先移开了话题,“我想告诉相国一件事,我已决定五天后增兵汉中。”
张筠吃了一惊,“殿下的意思是要正式进攻南唐了,对吗?”
李庆安点点头,他取过一封信,递给了张筠,“这是我从太原出发时收到的一封信,是南唐驻云南大将贾崇瓘写来,他愿意归降于我,他部下现有一万五千军队,可以完全听我调遣。”
李庆安又取出另一封信,笑道:“这是昨天相国给我的信,云南王阁罗凤归顺信,他表示承认长安是大唐的唯一朝廷,这两封信一前一后,相国想到了什么?”
张筠看完贾崇瓘的信便道:“这是他们二者之间有默契了。”
李庆安点点头,“一点没错,从贾崇瓘派来送信的人口中得知,贾崇瓘和阁罗凤有过多次密商,由此可见,两人的投降是同一回事,这样的话,进攻南唐的时机便成熟了。”
李庆安背着手走了几步,又道:“我一直最担心的是,李亨兵败后退到安南,继续在安南维持南唐政权,尽管对中原影响不大了,但它的存在始终会给很多人一种借口,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彻底剿灭南唐,现在贾崇瓘和阁罗凤的投降,就意味着堵死了李亨撤往安南之路,这样一来,我后顾之忧已去,该是对南唐动手的时候了。”
张筠心里明白,所谓南诏投降不过李庆安所找的借口罢了,根本原因是河北局势已经得到了控制,李庆安的精力开始转向南方了,从他对韦滔下手,重洗朝局;从他准备攻打南唐,都是体现出了他这个思路,看来,他上位的步伐开始加快了。
张筠沉思片刻,便问道:“殿下准备亲自率军南下吗?”
李庆安却摇了摇头,“我准备出兵两路,一路是李光弼走汉中,直接进攻南唐,另一路由李晟领兵取荆襄,至于我嘛!”
李庆安笑了笑,“我准备再下一次江南,视察漕运和江南税赋。”
“殿下不坐镇长安?”
李庆安笑道:“我暂时还不想干涉朝政,有你们在,我相信朝廷能够平稳运转。”
两人的话题便不知不觉又绕了回来,张筠抓住机会道:“殿下既然准备进攻南唐,我认为首先应该保证朝廷稳定,殿下也说了,希望朝廷能平稳运转,昨晚抓捕韦滔,并没有问题,但殿下后来又命五万军入城,我以为不利于稳定,反而会使朝廷人心惶惶,殿下应谨慎处理此事才对啊!”
李庆安没有说话,他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半晌,他徐徐问道:“这是相国的意思吗?”
“不!不仅仅是我的意思。”
张筠取出一份建议书,放在桌上,“这也是其他几名重臣的意思,颜真卿、刘晏、裴旻、王缙,他们都和我一样的想法,这份建议书上有他们的签名,请殿下慎重考虑。”
李庆安打开建议书看了看,果然是他们的签名,都反对他派兵入城,反对戒严,这倒让李庆安感到很意外。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脚步声,一名亲兵禀报道:“大将军,太后旨意到了。”
李庆安一愣,他连忙吩咐道:“速给我更衣,我去接旨。”
李庆安换了一身朝服,匆匆向王府前院走去,张筠也跟在后面,前院内,一名宦官在全副武装的亲兵们的注视下显得有点心惊胆战,这个旨意他不知该怎么下,让李庆安摆香案接旨,他不敢,可李庆安就这么随随便便接过去,他又无法回去交代,使他为难之极。
很快,李庆安从内府走了出来,他见李庆安穿着正式的一品朝服出来,便高喊一声,“太后旨意!”
李庆安上前跪下:“臣李庆安听旨!”
“诏赵王殿下,虽有伪唐宵小乱朝,但无碍大局,当以稳定民心朝纲为重,盼速解戒严,给民众以生机,给朝政以秩序,钦此!”
李庆安暗暗叹了口气,看来太后也在给他施加压力了,“臣遵旨!”
他站起身,宦官连忙把太后的旨意给他,又陪笑道:“殿下,太后还有一句口信,希望大将军不要忘记给她的承诺。”
“我知道了,请转告太后,我是军人,言出必行。”
送走宦官,李庆安又回到了书房,他换了衣服,从里面慢慢走出来道:“既然大家都反对驻兵戒严,我可以取消。”
李庆安取出一面金牌,递给亲兵道:“去传我的口令给秦将军和南将军,立刻撤销戒严,五万大军归营。”
“遵命!”亲兵拿着金牌迅速去了。
张筠大喜,他原以为会费很大的劲才能说服李庆安,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答应了,他知道这次之所以能光面堂皇地收拾韦滔,关键是太后起了作用,这必然是李庆安答应了什么条件,估计李庆安还有求于太后的地方,所以他才会让步,否则,以李庆安的强势,在这种时候,他怎么会轻易让步。
虽然心里明白,张筠还是当着领了李庆安的人情,“多谢大将军能接受大家的意见。”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221
18222
18223
18224
18225
18226
18227
18228
18229
18230
18231
18232
18233
18234
18235
18236
18237
18238
18239
18240
18241
18242
18243
18244
18245
18246
18247
18248
18249
18250
18251
18252
18253
18254
18255
18256
18257
18258
18259
18260
18261
18262
18263
18264
18265
18266
18267
18268
18269
18270
18271
18272
18273
18274
18275
18276
18277
18278
18279
18280
18281
18282
18283
18284
18285
18286
18287
18288
18289
18290
18291
18292
18293
18294
18295
18296
18297
18298
18299
18300
18301
18302
18303
18304
18305
18306
18307
18308
18309
18310
18311
18312
18313
18314
18315
18316
18317
18318
18319
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