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景忠是弩手出身,当年无论是在王忠嗣手下还是哥舒翰手下,都是陇右军极有名的弩手,箭法精绝,他升为中郎将后,也是统帅陇右军的弓弩营,今天要亲自出手了。

    他小心翼翼地将毒箭放入了箭槽,目光再次投向府门,等待着最后的机会。

    令狐飞果然出来了,他热情地迎出府门,将来自蜀中的大商人迎进府中去,等候在外面的两名官员不知趣,想凑上去巴结,却被令狐飞毫不留情地轰走了,也不长长眼睛,财神来了还敢来凑热闹?

    尽管令狐飞迎出府门也是一种机会,但施景忠等待的不是这个机会,有始就有终,以令狐飞对金钱的热爱,以这个蜀中大商人出手的阔绰,他一定会把这个大商人恭恭敬敬地送出府来。

    令狐飞的府门轰然关上了,大门前变得冷冷清清,只有大商人的马车和十几名侍卫。

    天已经黑了,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令狐飞府宅的正门开启了,是正门开启,今天一天,开的都是旁边的小门,施景忠的双眸眯成了一线,他的手渐渐握紧了弓弩.......

    令狐飞心情非常畅快,这个蜀中大商人的出手阔绰简直令他喜出望外,一万五千贯啊!他只想对方最多给出一万贯,那他就心满意足了,但没想到对方竟然给出了一万五千贯,他心都要欢喜得爆炸了。

    为了这一万五千贯,他甚至开正门把这个大商人送出府门。

    “令狐尚书,那我的事情就拜托尚书了。”

    “呵呵!莫使君请放心,我既然已经答应了,就会不折不扣办到,莫使君就等着发财吧!”

    令狐飞将商人送下台阶,大商人的马车上来了,商人钻进马车,开车窗笑道:“令狐尚书请回吧!那我先走。”

    令狐飞拱手笑道:“莫使君请一路保重。”

    这时,对面一辆马车不紧不快地驶了过来,令狐飞瞥了一眼,马车非常普通,和大街上随处见到的马车没什么两样,他也没有放在心上,转身向府中走去,就在这时,他身后忽然有人大喊:“令狐尚书,圣旨到!”

    令狐飞一惊,急忙回头,可就在他回头的一刹那,‘咔!’地一声弩机响起,一支毒箭闪电般向他面门射来,他的目光一呆,只看见夜色中一点蓝光闪过。

    ‘噗!’

    强劲的弩箭射进了令狐飞的眉心,只剩下半截弩箭在外面,他的目光呆滞了,随即开始涣散,脸色变黑,直挺挺仰天摔倒在地,府门前的几名家人吓得目瞪口呆,半天谁都没有反应过来。

    施景忠的马车加速了,它没有向府门外奔去,而是绕了个弯,向浣纱坊深处奔去,这时只听见令狐飞府宅那边传来大喊大叫,“来人啊!尚书被刺了,快来人啊!”

    在靠近坊墙边的一处房子大门开了,马车直接驶进了院中,施景忠从马车上跳下,大步走向后院,后院就是坊墙,已经在墙边安好了一架梯子,施景忠爬上梯子,翻过了坊墙,在坊墙外,一辆马车已经等候多时了,施景忠钻进了马车,马车迅速起步,向不远处的东城门驶去。

    这时,浣纱坊内已经闹翻了天,但消息还没有传到这里来,城门依然开启,经过昨天的一天搜查,城门的守卫已经松懈了很多,行人来去自由,基本上不加盘查。

    马车毫无意外地驶出了东城,很快便消失在沉沉的夜雾之中.......

    户部尚书令狐飞被刺杀震惊朝野,成都城刚刚松懈的局势再度紧张起来,尤其是太子李系和彭王李仅的皇储之争,也因为令狐飞之死而撕破了脸皮。

    .........

    (未完待续)
------------

第六百七十二章 夷陵急变(上)

    令狐飞被刺使太子李系一派极为震怒,太子李系上书父皇,要求全城再次戒严,全力抓捕凶手,但李亨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相反,他对这件事非常平淡,只是追封令狐飞为简国公,下旨给予厚葬。

    此事似乎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很快,李辅国从宫中传出消息,圣上已经暗中召见了彭王,彭王已承认刺杀令狐飞是他所为。

    ‘上颇为嘉许’

    这是李辅国对李亨态度的评价,这让太子李系惊恐不已,令狐飞之死令他失去了最关键的朝臣支持,他只有李辅国和母后的支持,彭王却有朝廷、有宗室、有剑南节度使的支持,现在连父皇都称赞彭王有魄力,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父皇换太子的决心已定。

    太子李系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好在父皇已经同意将鱼朝恩军队撤回蜀中,他是他唯一的希望了,他还有鱼朝恩二十万大军支持。

    可就在这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在鱼朝恩退军必经的咽喉要道—夷陵重地发生了急变。

    ........

    夜色中,一支军队在莽莽群山之间疾行,这时一个夏曰的夜晚,天空布满暗紫色的云彩,但没有下雨,地面潮湿,却并不泥泞,军队无声无息地行进着,偶然可以听见马蹄的哒哒声。

    这是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从汉中出发,经过金州、房州,目前他们已经进入了峡州地界,再走一百余里,他们将抵达这次行军的目的地—夷陵。

    这自然是一支北唐军队,率领这支军队的是大将赵崇玼,此时李嗣业的五万军队已经抵达汉中,李晟的军队也在汝州和豫州部署完毕,北唐军已经完成了进攻南唐的准备,蓄势待发,无论东线还是西线,所有的北唐军都在等待着一个契机,这个契机便是赵崇玼的这支军队,攻占夷陵,截断襄阳南唐军的归路。

    夷陵也就是今天湖北宜昌,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为夷陵,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便是在这里发生。

    这里是三峡门户,也是荆襄进入巴蜀最重要的战略要地,扼断夷陵,荆襄的二十万南唐军便将无法撤回巴蜀,夷陵同时也是南唐的后勤重地,南唐在这里囤积了百万石粮食和箭矢帐篷等大量的军用物资,目前南唐也同样有两万军队在这里驻防。

    能否拿下夷陵,已经成为整个南唐战役的关键,而这个任务就压在了曾经的夷陵主将赵崇玼身上。

    赵崇玼是安西神箭将军赵崇节的兄长,他也是安西老将,当年他和李庆安一起参加了小勃律战役,他当时出任疏勒兵马使,和席元庆一起,成为高仙芝的左右心腹大将。

    后来李庆安主政安西,高仙芝调剑南节度使,他便跟随高仙芝来到了巴山蜀水,对高仙芝一直忠心耿耿,高仙芝被李亨下狱,随即被北唐施压放人时,赵崇玼便是夷陵主将,席元庆则是秭归主将,两人走投无路,得兄弟赵崇节之劝,他们二人便率军入汉中,投降了北唐。

    赵崇玼今年约四十岁,长得又高又黑,骨节宽大,颇有军人气质,但他却是一个比较沉默的人,喜怒不形于色,令人很难摸清他的想法。

    让赵崇玼攻取夷陵,是李庆安的建议,李光弼本来是想让席元庆来肩负此重任,相对一直沉默寡言的赵崇玼,李光弼更了解席元庆。

    但李庆安却写信告诉李光弼,席元庆可以占领夷陵,但保不住夷陵的粮食物资,而赵崇玼却能完胜,尽管李光弼还是有一点将信将疑,但他不敢违抗李庆安的命令,便让赵崇玼写下军令状,命他率两万旧部攻取夷陵。

    ‘拿下夷陵及军资,可记首功,公可升为将军,拿不下夷陵,提头来见!’

    此时赵崇玼刚刚得到消息,他的家人已经被成都情报堂救走,现在十分安全,这让赵崇玼长长松了口气,没有了家眷做人质的束缚,他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赵崇玼看了看天色,此时已是一更时分了,离夷陵还有一百里左右,向导告诉他,前面一段路不太好走,按照目前的速度,走到四更时,离夷陵大约还有五十里,那一带山高林密,极易隐蔽。

    “传令军队加快行军速度,四更时驻营休息。”

    两万军队轻装简行,没有粮食辎重,每个士兵只带了三天的干粮,他们大都是步兵,但也有两千匹山地马,主要驮负伤病士兵和一些必要的武器,军队没有走大路,而是走隐蔽的山间小路,这种蜿蜒崎岖的山路,除了少量的山地马可以通过,像辎重马车等大型物资都无法通行,从汉中出发,他们已经连续强行军了两天,都已经有点疲惫了。

    这支军队是赵崇玼的旧部,大部分都是蜀中当地人,在剑南军中属于精锐之师,他们不善于骑马,却善于山地战,能适应在崇山峻岭中的高强度行军。

    尽管还要走到后半夜,但士兵依然振奋精神,加快了速度,向前走又进入崎岖的山路,山路艰难,军队翻过了两座山头约五十里,终于抵达一处峡谷地带,从这里到夷陵,基本上都是峡谷,可以沿着一条叫黄柏水的河流直达夷陵城后背。

    军队已经停止了行军,士兵们都纷纷跑到河边取水吃干粮,很多士兵都铺开了睡袋,没有帐篷,士兵就直接在睡袋中休息,经历了两天两夜的行军,士兵们都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们钻进睡袋便沉沉睡去,只留一千士兵在四周放哨巡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440 6441 6442 6443 6444 6445 6446 6447 6448 6449 6450 6451 6452 6453 6454 6455 6456 6457 6458 6459 6460 6461 6462 6463 6464 6465 6466 6467 6468 6469 6470 6471 6472 6473 6474 6475 6476 6477 6478 6479 6480 6481 6482 6483 6484 6485 6486 6487 6488 6489 6490 6491 6492 6493 6494 6495 6496 6497 6498 6499 6500 6501 6502 6503 6504 6505 6506 6507 6508 6509 6510 6511 6512 6513 6514 6515 6516 6517 6518 6519 6520 6521 6522 6523 6524 6525 6526 6527 6528 6529 6530 6531 6532 6533 6534 6535 6536 6537 6538 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