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今晚多喝了几杯,显得她粉腻酥融娇欲滴,她倚在李隆基身上,娇声道:“三郎,你知道妾身不会饮酒,还要妾身连喝三杯,今晚我喝醉了,你可要背我回宫。”

    “好!你尽管喝,喝醉了,朕背你回去。”

    李隆基心情大好,他又举杯对众人笑道:“今晚都是家里人,大家可随意饮酒,不要太拘束了。”

    虽然他频频劝酒,但他的儿孙们却没有一人敢应承,连太子李亨也沉默不语,李隆基的心中有些不快,这时,杨花花却笑道:“陛下,这夜宴有酒无乐怎么行,不如宣一队音乐歌舞来给大家助助兴。”

    一句话提醒了李隆基,他连忙笑道:“朕糊涂了,快,宣乐舞!”

    片刻,沉香亭内悠扬的乐声响起,一队舞姬翩翩舞入,堂内僵冷的气氛终于开始缓解了,借着音乐和舞姬长袖的掩护,众皇子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庆王李琮作为皇长子,他坐在仅于太子的次席,尽管他和李亨的距离不足五尺,但至始至终他没有和李亨说一句话,就仿佛李亨是他的冤家对头一般,不过最近他们二人的关系确实有些糟糕,起因倒不是对皇位的争夺,皇位的争夺虽是大事,但还不至于让李琮当面摆脸色,至少表面上会过得去。

    但扬州发生的事却捅破了两人间那层薄薄遮面纸,旧恨加新仇,两人连最起码的寒暄客气都没有了。

    李隆基一边饮酒,一边不露声色地观察着儿子们的情况,长子庆王琮正和四子棣王琰低声谈论着什么,这两年听说长子颇为节制,很少听见他荒银无度的传言,他的身子也没有从前那般肥胖了,容光焕发,体格强壮。

    李隆基不由又向太子望去,太子李亨却形容憔悴,身体羸弱,从进门至今一直低头不语,哪里还有初为太子时的意气飞扬。

    李隆基微微暗叹一口气,他也知道是自己将太子逼成了如此模样,一个韦坚案,一个杜有邻案,逼得太子先后休掉了两个妻子,尤其是太子妃,夫妻感情非常深厚,正是这两个大案对太子造成了严重的身心打击,使他一天天憔悴了。

    其实哪朝哪代的太子会没有自己的势力?如果一无所有地登基,那才是对社稷稳定的不利,李隆基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关键是太子不要涉及的军权,如果太子不是因为和皇甫惟明以及王忠嗣交好,他李隆基也不会这般逼迫太子。

    尽管李隆基心冷似铁,但在除夕夜,在这么个全家团圆的时刻,他的心中多少泛起了几分父亲的温情,毕竟是自己的儿子。

    “亨儿,如果你身体不好,酒就少喝一点。”李隆基柔声道。

    李亨几时听过父亲对自己这般发自内心的关心,他鼻子一酸,感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他连忙颤声道:“谢父皇关心,儿臣会节制饮酒,望父皇也要注意身体。”

    李隆基又想起高力士对自己的劝告,便点点头笑道:“父皇本来想让你也搬来兴庆宫,可是兴庆宫太小,你住过来也不方便,这样吧!你可以搬去东宫,好好把身体调养好,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

    李亨一怔,随即心中轰然狂喜,自己可以搬去东宫了吗?从开元二十六年他就盼望着这一天了,没想到竟然会在天宝六年除夕夜实现了,他强烈克制住内心的喜悦,谢恩道:“父皇的恩典,儿臣铭刻于心。”

    李隆基笑了笑,又对庆王李琮道:“琮儿,听说你很有长进,这让朕感到十分欣慰。”

    李琮慌忙道:“父皇,儿臣从前是误交匪人,一时糊涂,儿臣这两年才幡然醒悟,决定痛改前非,决不让父皇失望。”

    “你们广交朋友,朕是允许,但一定要交到有识之士,要多结交大唐的栋梁才俊,这样,你们才不会误入歧途,你是长子,这一点更要以身作则,明白吗?”

    李琮听父皇的意思,似乎是允许自己广纳贤才,他心中大喜,连忙道:“儿臣谨记父皇的教诲。”

    这时,高力士从侧门匆匆走了进来,在李隆基耳边低语几句,李隆基一怔,问道:“死伤多少人?”

    “老奴也不清楚。”

    “立刻宣李林甫和京兆尹萧炅进宫,向朕禀报此事。”

    “老奴遵旨!”

    高力士匆匆去了,此时李隆基也无心继续宴会了,除夕之夜突发大火,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吉兆,这件事他要立刻弄清楚。

    他回头对杨贵妃道:“玉环,朕有事情要处理,你是继续还是回宫休息。”

    “臣妾不胜酒力,想回宫休息了。”

    “好!你和朕一起走。”

    李隆基又交代了太子几句,这才命摆驾回寝宫,他先送杨贵妃回了后宫,自己则向大同殿匆匆而去。

    ........

    东市的大火烧了不到一个时辰便被扑灭了,原因也已查明,是有人私放孔明灯引发了大火,虽然肇事者已无法找到,但及时扑灭这场大火的有功之臣却不能不提。

    连夜,京兆尹萧炅便详详细细写了一份奏折,把东市大火的原因和扑救过程一一罗列,尤其将杨钊的英勇事迹大肆着墨,他刚写完,宫中便来宦官催他进宫了.

    萧炅匆匆赶到了兴庆宫,这时,李林甫的马车也到了,萧炅连忙高声喊道:“相国留步!”

    李林甫回头见是萧炅,便笑道:“萧使君,圣上也召你进宫吗?”

    “正是!”

    萧炅连忙取出折子,交给李林甫道:“这是今晚东市大火的详情,请相国过目。”

    李林甫接过奏折,翻了翻,还给萧炅道:“今晚我们只是口头回答皇上询问,真正的原因我已知晓,不是你写的这么简单,而且你的奏折须经逐级审批后才能递交皇上,今晚你不要拿出来。”

    “属下遵命!”

    萧炅将折子收了起来,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大同殿,在门口稍等片刻,一名宦官出来道:“相国,陛下宣你们进去。”

    两人进了御书房,只见李隆基背着手站在窗前,眺望着东市方向,火光已经没有了,只隐隐有黑烟袅袅升起。

    “臣李林甫参见陛下!”

    “臣萧炅参见陛下!”

    李隆基慢慢转过身,问道:“东市的火已经熄灭了吗?”

    “回禀陛下,火已经被扑灭了!”李林甫道。

    “哦!那损失如何?伤亡多少人?”

    李林甫给萧炅使了个眼色,萧炅立刻上前道:“陛下,大火是因为有人放孔明灯引发,烧着了市署,但万年县杨县令及时率衙役赶到,在他们奋勇扑救下,市署只烧了一角,十三间屋舍过火,店铺一家也没有烧着,无人员伤亡,只是一些账簿被烧毁了。”

    “杨钊?”

    李隆基的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这时,李林甫上前奏道:“陛下,除夕之夜,官民休息,但杨县令却依然上街巡视,兢兢业业,令人敬佩,属下以为东市失火其实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杨县令的尽职尽责,正是他及时赶到,指挥得当,衙役和士兵们全力扑救,才使一场可能焚毁东市的大火被消弭在萌芽中,而且无一人伤亡,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也由此看出杨县令救火救人的急切,臣建议嘉奖万年县,重赏杨县令。”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6191 76192 76193 76194 76195 76196 76197 76198 76199 76200 76201 76202 76203 76204 76205 76206 76207 76208 76209 76210 76211 76212 76213 76214 76215 76216 76217 76218 76219 76220 76221 76222 76223 76224 76225 76226 76227 76228 76229 76230 76231 76232 76233 76234 76235 76236 76237 76238 76239 76240 76241 76242 76243 76244 76245 76246 76247 76248 76249 76250 76251 76252 76253 76254 76255 76256 76257 76258 76259 76260 76261 76262 76263 76264 76265 76266 76267 76268 76269 76270 76271 76272 76273 76274 76275 76276 76277 76278 76279 76280 76281 76282 76283 76284 76285 76286 76287 76288 76289 7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