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参见上将军!”
“三位将军免礼.”
李庆安点点头道:“船只准备如何了?”
李抱真连忙道:“回禀上将军,两千三百艘海船已经征集完毕,停在港口和胡逗岛,昨天检修已结束了,随时可以出征,我们已经按照上将军的命令将胡逗岛北部水域全部封锁,不准任何船只过境。”
“不是说两千七百艘大船吗?怎么只有两千三百艘了?”
早在吴王被剿灭后,李庆安便下令各地征集大船,凡千石以上可以出海的船只都要临时征集,甚至来大唐做生意的胡人海船也一并征集,虽然各处船只都不是很多,但聚集起来却很可观,李庆安接到情报,一共征集到了两千七百艘可以出海的大船,但现在却变成了两千三百艘,让他有些奇怪。
“回禀大将军,有四百艘大船前往沧州执行接运难民的任务了,尚未归来。”
李庆安这才想起,张巡组织了六万多民众准备从海路撤离河北,他是下令派了四百艘大船前去接运,可到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让他有些担心起来。
他并不担心安禄山,安禄山军队被史思明击败,燕军的战略重心开始向东北方向撤离,史思明已经占领了幽州,位于莫州的数万难民便岌岌可危了,向西和向南的路已经被史思明和田秉嗣截断,他们只有向东出海一条路。
李庆安最担心的是田承嗣,为了拖住田承嗣,他已命令河南道的近十五万大军向济州方向集结,和田承嗣的魏博军隔河相望。
就不知道张巡能不能利用这短暂的一线机会,将民众从沧州及时撤出,李庆安暗暗叹了一口气,他确实无法面面俱到了,这数万难民只能听天由命。
“那李成式将军呢?”李庆安发现他没有跟来,便又问道。
李成式原是吴王李璘手下副帅,因和吴王世子关系恶劣而投降了北唐军,他是大唐军队中极为罕见水军大将,因此深得李庆安器重,封他为扬州水军都督,负责指挥扬州的四百艘战船,他将率水军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进行护航,李庆安也格外关注他。
旁边赵崇节笑道:“李成式将军去了胡逗岛,我们已经通知他,估计应该到海港了,不仅是他,荔非元礼将军也在。”
李庆安勒住战马,哑然失笑道:“这个混蛋怎么也在这里?还没有走吗?”
荔非元礼被李庆安封为信德总督,潞州战役结束后,他就应该去赴任了,李庆安便没有管他,原以为他早走了,没想到他还在这里,尽管赴任时间不急,但他总拖延在这里,也不像话啊!
李庆安又问道:“是他一个人在这里,还是他的两千军队都在?”
“回禀上将军,他和两千部众都在,他说他要乘船前往信德,但信德的粮船因半路遇了风浪,昨天才刚抵达江阳港卸粮,所以他要过一两天才能出发。”
李庆安猜想也是这个缘故,以荔非元礼的心急,他一般不会拖延,必然是没有船只,使他只能干等在军港,李庆安便笑道:“让他一并来见我!”
众人继续向码头方向奔驰,片刻,骑兵大队便抵达了码头,在码头西面是一片占地广阔的军营,这里驻扎着将执行他渤海战役的十万精锐大军,这十万大军在潞州战役结束后,便从河东及关中秘密调来,包括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军资也是从海路秘密运送,十分隐蔽,目前这十万大军就驻扎在军事禁区内,连当地官府都不知晓,由大将李抱真、赵崇节和哥舒曜三人统帅。
李庆安没有去军营,而是来到了码头上的水军营寨内,登上了一艘大船,在甲板上,李成式和荔非元礼已经等待多时了。
李庆安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上甲板,李成式心情激动,他立刻上前单膝跪下行一军礼,“卑职李成式参见上将军。”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相见,上次李庆安在扬州时并没有见到他,李庆安连忙将他扶起来笑道:“久仰李都督水上威名,等北方战事平息后,我大唐将逐渐拓疆海外,那时就是李都督大展才华之时。”
李成式也感慨道:“卑职也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好!”李庆安笑了笑道:“等会儿我们要具体商议渤海计划,李都督也要参加,渤海战役中也有李都督的任务。”
“卑职期待!”
李庆安的目光又转向了荔非元礼,笑着打趣他道:“我以为你现在应该在信德娶第二房小妾了。”
李庆安的幽默使船上响起一片笑声,荔非元礼摸摸后脑勺,十分尴尬地笑道:“从未坐船出海,想尝个新鲜,却没想到一直等到现在,早知道我就骑马去了。”
李庆安轻轻给了他肩头一拳,“你这家伙敢说没乘船出过海?当年在青海坐船去龙驹岛时,我还记得你晕船晕得哭天喊地,这会儿又想乘船出海了,你不怕吗?”
荔非元礼愣住了,他茫然地挠了挠头,看样子他真的把乘船出青海之事忘了,他的娘子施三娘就是那时认识的。
李庆安不再理会他,直接走进了大船的正舱,这里已被改作了临时作战议事厅,船舱很宽敞,灯光明亮,在船舱中间放着一张巨大的木台,被一块黑布覆盖,李抱真快步上前,将黑幔布慢慢掀开,是一幅巨大的沙盘,包括整个河北道和安东都护府以及新罗半岛。
众人都围了上来,李庆安取过木杆对众人道:“这里除了荔非元礼外,其余都是和这场战役有关。”
旁边荔非元礼的眼睛都瞪圆了,我的乖乖,原来还有一场大战役啊!他竟然一点不知道,要不是海船来晚一点,他真要把这个机会错过了。
一时情急,他脱口道:“上将军,这场战役卑职也想参加!”
李庆安狠狠瞪了他一眼,他不敢说话了,现在的李庆安又不是安西大将军时的李庆安了,他更加深沉,每一件事都深谋远虑,手中艹作中千万人的生死,他的一句话都可以让天下大乱,李庆安不满的目光让荔非元礼有点不寒而栗,现在对李庆安可不能像过去那样嬉皮笑脸地开玩笑了。
其实荔非元礼也看出来了,从这数千艘大船的云集,从十万大军的无声无息到来,从这片占地数十里的军事区域,从仓库中堆积如山的粮草和军用物资,便可以知道李庆安已经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
军队的调动,将领的配置,他都是深谋远虑,早就安排好了,连李嗣业都没有能来参加,怎么可能随意答应自己参战。
荔非元礼不敢再多嘴了,这场战役,自己铁定没有机会,他心中却暗暗骂道:“他娘的,不给老子机会,老子自己也来开一场战役。”
这个念头一起,他竟变得非常渴望像李庆安一样布置一场战役,他渴望自己能插翅飞去信德。
荔非元礼在那里胡思乱想,李庆安却继续道:“这场战役我想大家都已经看过我的指令了,名称不变,还是叫做渤海战役。
渤海战役,是李庆安早已有的计划,早在杨花花带领渤海郡王大武艺前来拜访他时,李庆安便萌生了这个想法,登陆渤海国,灭亡安禄山的两大后台契丹和奚。
但那时条件还没有成熟,随着潞州战役的胜利,安禄山和史思明已经完全被堵河北境内,而河北道内的民众大部分已经逃亡殆尽,剩下的一点点人口根本就无力负担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数十万大军,还有田秉嗣的六万军队。
从李庆安现在得到的情报来看,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军队之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没有崩溃,关键是他们有外援,史思明得到回纥的外援,而安禄山得到了奚和契丹的外援。
半个月前,安禄山和史思明在易县爆发了一场三十万人参加的战役,史思明出兵十六万,安禄山出兵十四万,双方都是倾兵而出,经过三天三夜的大战,安禄山因骑兵战马的草料耗尽而惨败,这场战役,安禄山连底裤都输掉了,幽州被史思明占领,安禄山率不到七万残军退守平州和营州,和契丹连成一片。
发动渤海战役的时机成熟了。
李庆安用木杆指着幽州道:“先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安禄山被史思明击败,他的老巢幽州已经丢了,幽州现在是史思明的新家。”
这个消息令船舱一片哗然,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么嚣张的燕军,竟然连老巢都保不住了,荔非元礼接口问道:“请问上将军,燕军灭亡了吗?”
“没有,他大约还有七万军队左右。”
李庆安将木杆再指向营州道:“安禄山已经退守营州,和契丹及奚人连为一片,现在安禄山初败,他需要时间整顿败兵,如果安禄山的军队整顿完毕,他必然会和契丹以及奚人连为一体,联合向渤海国进攻,以获得他们所急需的人口及粮食,一旦渤海被灭亡,那新罗也在劫难逃,如果渤海国和新罗被灭亡,安禄山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兵源及粮食,再加上契丹的战马,他将重获生机,假如他再将史思明击败,那安禄山的叛乱就有条件向中原扩展,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众人都沉默了,片刻,李抱真问道:“大将军,那为什么之前契丹没有进攻渤海国,而现在他才要攻打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907
7908
7909
7910
7911
7912
7913
7914
7915
7916
7917
7918
7919
7920
7921
7922
7923
7924
7925
7926
7927
7928
7929
7930
7931
7932
7933
7934
7935
7936
7937
7938
7939
7940
7941
7942
7943
7944
7945
7946
7947
7948
7949
7950
7951
7952
7953
7954
7955
7956
7957
7958
7959
7960
7961
7962
7963
7964
7965
7966
7967
7968
7969
7970
7971
7972
7973
7974
7975
7976
7977
7978
7979
7980
7981
7982
7983
7984
7985
7986
7987
7988
7989
7990
7991
7992
7993
7994
7995
7996
7997
7998
7999
8000
8001
8002
8003
8004
8005
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