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殿下,郡王很好,我临行时,郡王特地给殿下准备了礼物,王妃和世子也给赵王妃及小王爷准备了礼物。”

    礼物亲兵已经收下了,大成庆将一份礼单放在桌上,李庆安看了看,都是金玉宝贝一类,他笑道:“多谢你们郡王和王妃世子,礼物我收下!”

    李庆安又对新罗国特使金良相淡淡道:“听说新王登基,为何不遣使来大唐?”

    新罗和渤海一样,也是大唐的属国,新罗国同时也是大唐的鸡林州都督府,新罗王出任鸡林州都督,向唐朝进贡,接受唐王朝册封,旧王去世,新王登基,新罗没有及时向唐王朝遣使,这让唐廷和李庆安都有些不满。

    金良相慌忙解释道:“新王年幼,由太后摄政,国中有贵族不服气,在南方叛乱,我们刚刚平息了叛乱,所以太后便派我来出使大唐,一是向大唐求救,同时也是正式向大唐请求册封新王。”

    李庆安点点头,国内叛乱,这个理由他勉强可以接受,他又转头问大成庆,“安禄山的境况如何了?”

    说到了正事,大成庆的表情有些紧张起来,他挺直身子,从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取出一幅地图,摊开在桌上,“殿下,目前安禄山的军队集结在营州柳城,从我们了解的情况,安禄山尚有七万残军,但他又在营州和安东都护府进行招兵买马,据说他要招足十万军队,契丹出兵七万,奚出兵三万,一共二十万大军,最迟秋天,他们就将对渤海发动全面进攻,我们渤海国只有八万军队,加上新罗七万,也一共只有十五万军队,而且论武器装备,我们比不过安禄山的燕军,论骑兵凶猛,我们也远不如契丹和奚,这场战役,我们失败的可能姓很大,如果我们失败,就将是渤海灭国,所以渤海上下恳求大唐出兵,支援我们。”

    旁边新罗使者金良相也恳求道:“新罗自百年前便依附于大唐,是大唐的属国,百年来恭敬宗主,进贡不断,望大唐能在新罗生死存亡之际,援手相助,新罗必将感铭肺腑,永为臣服!”

    李庆安沉思了片刻,便对大成庆道:“在去年,渤海王大钦茂曾秘密来长安,我和他签署了一份互助备忘录,当时渤海王也签字了,但他说需要本国朝廷通过后,才形成正式国之契约,我不知道这份备忘录他考虑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成为国书?”

    大成庆要说话,李庆安又摆摆手打断了他,“假如这份备忘录通过,你们就没必要恳求,你们便可以根据条约直接要求大唐出兵,怎么样,这份国书你带来了吗?”

    “带来了!”

    大成庆连忙取出一卷黄绸卷轴,这一份是给唐朝的国书,双手恭恭敬敬奉给李庆安,“请殿下收下!”

    李庆安接过卷轴展开,仔细看了一遍,果然是当初他和大钦茂签订的备忘录,现在已经成为了正式旨意,盖有国王的印玺和中书门下大印,也就是以国书形式确定下来了。

    李庆安更关心的是第三条,大唐可以无限期租借渤海国港口,准许唐朝筑城,并同时驻军,当时他和大钦茂的口头约定是不高于三万,所需粮草由渤海国供给,国书上果然有这一条,而且渤海国把军队人数明确下来了,不高于三万。

    但李庆安却没有找到渤海国愿意将哪个港口租借给大唐,国书上没说,李庆安便笑道:“我记得当时和渤海王谈过租借地一事,我们商谈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渤海国的南京府沃州港,他准许唐军筑城,这是一个简单方案:另一个方案是土地调换方案,同样是在沃州港筑城,但在剿灭契丹军队后,唐朝可以把契丹土地交给渤海国,作为交换,渤海国另外将北部的理州、华州和安州划给大唐,作为唐朝在渤海国的一块飞地,这两个方案不知渤海国准备选择哪一个?”

    沃州就是今天的朝鲜咸兴港,现在是渤海国的南京府,李庆安希望得到这个港口,为唐军的中转补给,但他真正想要的是渤海国的华州和理州,也就是今天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从前的海参崴。

    他知道渤海国一直垂涎契丹的土地,可以用作渤海国的牧场,所以他便以契丹的土地为诱饵,来换取这个北方最重要的港口。

    虽然此时渤海国也和曰本进行大量贸易,但他们对海洋的意识却并不高,更重要是他们没有明白李庆安的真正目的,渤海国几乎是一致同意第二个方案,以土地换土地。

    “殿下,渤海国选择第二个方案,因为契丹未灭,所以没有写在国书,待契丹灭亡后,我们再做一份补充。”

    “好!”李庆安欣然道:“既然正式国书已有,那我们就按约定,我即刻出兵,支援渤海国!”

    .........

    两名使者下去了,李庆安回到临时书房,他背着手站在渤海国地图前久久沉思不语。

    事实上唐王朝灭亡高句丽后,便立刻着手剿灭契丹和粟末靺鞨,但因后勤和地形等条件限制,一直未能成功,天门岭之战,唐军被粟末靺鞨击败,从此渤海国得以建立,唐王朝见已经无法剿灭渤海国后,只得采取安抚的手段,接纳渤海国为属国,但如果有条件,唐王朝是绝对不会放弃灭亡勃海国的计划,唐高宗、武则天都先后失败了,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吐蕃成为大唐最大的威胁,唐庭只好放弃对东北用兵,先后建立安东都护府和卢龙节度府对东北进行控制。

    现在,该轮到他李庆安来考虑对东北的战略了,在后来的历史上,契丹、女真和满族都是出自东北,其根源就是唐高宗在灭亡高句丽后,没有能够成功剿灭契丹和粟末靺鞨,以至于安史之乱后,契丹逐渐坐大。后来耶律阿保机灭亡了渤海国,建立辽国,一跃成为了东北强国,永远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

    这一点,李庆安非常清楚,他不会让历史重演,也不会将问题遗留给自己的子孙,他准备用五到十年的时间灭亡渤海国和新罗,彻底统一东北,所以先在渤海国内部建立海港军事基地,在理州和华州迁移汉民,保障兵源,就是他东北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了。

    海参崴和咸兴两大港口,可使南北呼应,再加上营州的军队,他有信心,五年内可以让渤海国成为大唐的渤海道。

    这时,一名侍卫走到门口禀报:“上将军,他来了!”

    “带他进来!”

    很快,几名亲卫带着魏汝群走了进来,魏汝群虽被封为渤海国的户部侍郎,但时间不长,他内心依然是大唐的子民。

    他跪了下来,“臣叩见赵王殿下!”

    “魏军医请起!”李庆安微微笑道。

    ‘魏军医’三个字使魏汝群浑身一震,他这才意识到,李庆安其实对他了如指掌,他又想起了留在幽州的季胜,安禄山军大败,幽州也被史思明占领了,不知他生死如何?他心中充满了对季胜的内疚,羞惭道:“是季将军给了我机会,也不知他生死如何了?”

    “季将军早已经离开了幽州,他现在在莫州,你不用担心,他会保护好自己。”

    魏汝群一颗心放下,他又问道:“不知臣有什么可以向殿下效劳!”

    李庆安似笑非笑地望着他,“魏先生,我看过季将军的情报,好像你想加入安西军为军医,是吗?”

    魏汝群心又悬了起来,他似乎已经隐隐明白李庆安的意思了,李庆安却没有再说下去,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仿佛在想着什么,过了片刻,李庆安停住脚步问他:“你为何能当上渤海国的户部侍郎?”

    “回禀殿下,这是大英俊的极力要求,他要报答我的救命之恩,其实这都是季将军的功劳。”

    李庆安摆摆手,又问道:“那大英俊此人如何?”

    “他身子很弱,路上差点死掉,全仗我保住了他,或许是当人质久了。此人姓格非常懦弱,完全没有他父兄的英雄气概。”

    李庆安点点头,这种姓格正是他所需要的,“那这个大英俊继承王位的可能有多大?”

    “几乎没有!”

    魏汝群叹了口气,“大英俊也想继承王位,但事实上他没有势力,他父亲大钦茂才四十岁出头,身体很好,他的两个兄长,世子大宏临和二哥大贞斡都是很强悍的人物,而且相国大成庆支持士子,掌军权的左武卫大将军大勖进却和老二关系很好,没有人支持大英俊,他就是想继承王位也没有可能。”

    “假如这些人统统死掉呢!”

    李庆安注视着魏汝群,“国王、世子、此子、相国、大将军之类,全部都死掉呢?大英俊继承王位可行吗?”

    魏汝群吓得心惊胆颤,但又不敢不回答,“假如...假如他们都死掉,那只能是大英俊继承王位。”

    “很好!”

    李庆安笑了起来,“魏先生应该明白我意思了吧!”

    “臣....明白了!”他觉得自己一阵阵两腿发软,几乎要站不住了。

    “明白就好,你立刻返回渤海国,去好好辅佐大英俊,我会安排大成庆去长安,过几年再回去,魏先生,我希望你能做到渤海国相国。”

    魏汝群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低声道:“微臣尽量努力.....”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2056 82057 82058 82059 82060 82061 82062 82063 82064 82065 82066 82067 82068 82069 82070 82071 82072 82073 82074 82075 82076 82077 82078 82079 82080 82081 82082 82083 82084 82085 82086 82087 82088 82089 82090 82091 82092 82093 82094 82095 82096 82097 82098 82099 82100 82101 82102 82103 82104 82105 82106 82107 82108 82109 82110 82111 82112 82113 82114 82115 82116 82117 82118 82119 82120 82121 82122 82123 82124 82125 82126 82127 82128 82129 82130 82131 82132 82133 82134 82135 82136 82137 82138 82139 82140 82141 82142 82143 82144 82145 82146 82147 82148 82149 82150 82151 82152 82153 82154 8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