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父亲,为什么不让他们一起走,而是要分头乘船?”世子大宏临不太明白父亲这样安排的用意。
“茫茫大海,变化莫测,我们都不能预料会发生什么事,分开走,就多一份希望。”
说完,大钦茂站起身,命令两个儿子道:“你们现在就走,去收拾东西,马上就出发!”
大贞斡和大英俊知道已不可挽回,向父亲磕了三个头,含泪离开了......
夜幕中,两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离开了上京城,分别向东北和东南方向疾奔而去,城头上,大钦茂和长子大宏临望着贵族车队离开了都城,他一颗心略略放下了,便对长子道:“今晚我也要连夜出发,率五千军去袭击契丹人的粮草后援,上京城就交给你了。”
“父王,不如让我去。”
“不!你没有作战经验,我和契丹交战多年,我知道他们的习姓,我去,你好好防守都城,假如我出了什么事,你就继任渤海王。”
“父亲,你不能出事!”
“放心吧!我会凯旋归来。”
大钦茂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强挤笑容对他重重点了点头,转身便大步离去了,一个时辰后,五千骑兵在渤海王大钦茂的率领下,风驰电掣般出了城门,向南方疾奔而去。
........
平壤城,十万唐军已经悉数登陆了,其中有六万骑兵和四万步兵,平壤城外,已经扎下了一眼望不见边际的连营,唐军一路乘船而来,很多中原士兵都不适应海上的颠簸,精神困顿,身体疲惫不堪,他们急需休整,唐军主将李抱真当即决定,大军就地驻扎,休息两天,再出兵向北。
大帐中,李抱真、赵崇节和哥舒曜三人围在沙盘前,商量着他们下一步的行动。
李抱真用木杆指着沫江道:“刚刚得到消息,契丹联军正在沫江和渤海新罗联军激战,现在不知战况如何?”
“契丹人是否已过江?”赵崇节眉头一皱,有些担忧的问道。
“听说已经过江了。”
赵崇节摇摇头苦笑道:“若是过了江,渤海军就必败无疑了,渤海军拥有隔江拦截的地形优势,尚不能拦住契丹人,还让他们过了江,不用想也能知道这场战役的结果。”
李抱真和哥舒曜都十分赞同赵崇节的分析,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被敌突江而过,士气必衰。
李抱真又仔细看了一下沙盘,对两人道:“你们看见没有,契丹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集中兵力拿下龙泉府,攻占了渤海国都城,渤海国离全部灭亡也就不远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北上,提振渤海[***]的士气,让他们再坚持几天。”
赵崇节不赞成立刻出兵,他道:“可是很多士兵都身疲惫,必须让他们休息,以恢复体力。”
“我也知道,所以我才想找你们商量。”
李抱真看了看他们两人,“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挑选身体条件较好的的一万军队为先锋军,先向北进发,让渤海国知道我们的到来,你们以为如何?”
赵崇节又接口道:“那这样契丹人也会知道我们到来,我们就无法再行偷袭之计。”
李抱真笑道:“一两次偷袭或许能多杀伤一些敌人,但那只能是战术上获利,而让渤海国人知道我们到来,那却是具有战略意义,所以我们宁可不要偷袭,也要尽快实现战略上的成功。”
哥舒曜对李抱真的想法深为赞同,他点点头道:“我手下有一万骑兵,便是当年跟随我父亲南下的陇右军,他们久在荆襄,已熟悉水姓,这次出海都没有晕船,现在他们的状态很好,我可以率领他们为先锋,如果有可能,我想先截断契丹人的粮道。”
“好!”李抱真当即答应,“那就麻烦哥舒将军率一万骑兵为先锋,早传捷报。”
“请将军听我的好消息。”哥舒曜一拱手便大步向帐外走去。
当天晚上,哥舒曜便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北上了。
........
从平壤城到中京显德府并不远,中间隔一个鸭渌府,两天后的清晨,哥舒曜率领一万骑兵抵达了鸭渌府的府城所在,神州城。
唐军的突然到来让正惊慌失措的鸭渌府民众欣喜若狂,整个城池都沸腾了,鸭渌府尹率领三百长者跪迎唐军到来,数以万计的居民敲锣打鼓迎接唐军入城,他们用面饼、用水果,用鸡蛋、用鸡鸭、用野味,用他们的一切食物来犒劳唐军的到来。
激动的泪水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闪烁,几百年来,还从来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得到唐军这样的待遇,他们被视为拯救勃海国的最后希望。
但就在这时,哥舒曜得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一支三万人的契丹军正向鸭渌府开来,他们已经到了鸭渌江的对岸,距离江边不足十里,而神州城北五里外就有一个渡口,这里是这一带唯一的渡口,很显然,这里也将成为契丹军渡江之地。
神州城立刻安静下来了,所有民众全部入城,城门紧闭,家家关门闭户,欢天喜地的大街上变得空无一人,整个城池仿佛变成了死城一般.......
鸭渌江边静悄悄的,两岸都被茂密的森林覆盖,这一段江水平缓,两岸相距只有一里,是渡河的最佳地段,江上没有桥梁,只有靠船渡江,整个鸭渌江只有两个渡河,一个是上游的安丰县,一个便是这里,叫做神鹿渡口,渡口有数十艘渡船,大部分都集中在南岸。
但很快,契丹军三千前锋军到来,他们先渡河到南岸,将所有的渡船全部弄到了北岸,但这些渡船还远远不够,三千军队便开始砍伐树木,制作木筏,鸭渌江两岸基本上都是参天大树,以松树为主,树干笔直,非常适合于扎木筏,很快,一张张巨大的木筏出现了,每只木筏可以运载数十匹战马。
中午时分,三万契丹军终于出现了,这支军队便是由大将阿骨率领的三万契丹南征军,奉李怀节之命南征新罗,企图趁新罗兵力空虚之际,一举征服新罗。
在南岸的森林中,一万唐军骑兵已经埋伏多时了,今天将是他们北征的第一战,士兵们都摩拳擦掌,等待着主将下达作战的命令。
森林边缘就紧靠岸边,南岸有一条狭长形的约三百步的砾石地带,后面便是莽莽无边的原始森林,在森林以西,神州城依稀可见。
哥舒曜就站在紧靠岸边的森林边缘一棵大树之后,凝视着对岸的情形,哥舒曜今年三十岁出头,长得身材魁梧,一脸大胡子,相貌极像其父哥舒翰,他十五岁便在陇右从军,经历了和吐蕃军的数十次战役,从一名火长一步步升为了中郎将。
在其父哥舒翰被荆王李瑁暗害后,哥舒曜便毅然率军投降了李庆安,深得李庆安的器重,被任命为江宁团练使,这次十万大军北征契丹,他担任副将,成为唐军三名指挥将领之一。
哥舒曜虽然得到李庆安的重用,但心中却一直很遗憾,他至今寸功未立,正是急于立功的心情,使他主动请缨为先锋,没想到在鸭渌江边遭遇到了三万契丹军。
只见对岸三万契丹士兵挤在岸边,人马混杂,辎重大车将路也堵塞了,使岸边变得异常拥挤,士兵大声喧哗着、叫喊着,你推我攘,场面一片混乱,有人向主将阿骨汇报了什么,阿骨举刀一挥,意思是说立刻渡河。
‘哗!’巨大的木筏被推进了江中,激起一片片白色的水沫,木筏足有三百多只,开始有士兵小心翼翼地牵马上木筏了,木筏极大,一次可以容纳二十匹战马和辎重,有马夫专门照看马匹,两边各有五六名士兵奋力划水。
木筏只是补充,主要用于运送战马,江面上又出现了一百多艘巨大的羊皮筏子,这才是契丹士兵运兵渡河的主要工具,一艘羊皮筏子可以运送五六十名士兵,五六趟就能将士兵全部运送完毕。
河水非常平缓,渡江很容易,一只只小黑点在江中漂浮,越来越近,很快木筏、羊皮筏子和渡船陆续抵达了南岸,第一批士兵和战马上岸了,随即,筏子和渡船向对岸驶去,去迎接第二批士兵。
哥舒曜耐心地等待机会,很明显,对方运送士兵速度快,而运送战马的速度慢,两个时辰后,已经有近两万士兵过河了,而只有五千匹战马过河,契丹士兵都纷纷躺在河滩上晒太阳休息,他们一路急行军,也累得筋疲力尽了。
机会来了,哥舒曜低低下达了命令,“准备作战!”
命令被一个人一个人地传了下去,很快便传遍了全军,唐军士兵们纷纷翻身上马,横刀出鞘、摘弓搭箭,每个人都躬着腰,准备冲锋,黑压压的唐军密布在森林内,他们即将对契丹人发动雷霆一击。
“杀!”哥舒曜终于下达了冲锋了命令。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4239
54240
54241
54242
54243
54244
54245
54246
54247
54248
54249
54250
54251
54252
54253
54254
54255
54256
54257
54258
54259
54260
54261
54262
54263
54264
54265
54266
54267
54268
54269
54270
54271
54272
54273
54274
54275
54276
54277
54278
54279
54280
54281
54282
54283
54284
54285
54286
54287
54288
54289
54290
54291
54292
54293
54294
54295
54296
54297
54298
54299
54300
54301
54302
54303
54304
54305
54306
54307
54308
54309
54310
54311
54312
54313
54314
54315
54316
54317
54318
54319
54320
54321
54322
54323
54324
54325
54326
54327
54328
54329
54330
54331
54332
54333
54334
54335
54336
54337
5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