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将木杆递给了陶义,陶义走到沙盘前,他还第一次看见这种活地图,呆愣了半天,才慢慢反应过来,“啊!原来这就是阴山,噢!这是青山,那这一定是黑城了。”
他找到了一座用木头做成的黑城,又仔细向四周观察,李庆安没有催促,他知道适应这种沙盘需要时间,不过既然陶义没有一口否认,就说明他有一点线索,李庆安的心中也有了几分希望。
陶义已经渐渐熟悉了沙盘,也渐渐平静下来,他便对众人道:“我的酒肆里有很多四周的突厥人,大约在三天前,有一帮来黑城买茶叶和盐的突厥人到我店里喝酒,我就听他们抱怨,说军队耗费太大,他们的羊羔都被军队抢走了,我当时问他是哪里的军队,他说是从南面来的,估计就是史思明的军队。”
陶义的线索让大帐内的军官们都一阵惊喜,李晟连忙问他:“那这几个突厥人是从哪里来?”
陶义笑道:“这帮人我也是第一次见,我也和他们聊了一会儿,他们是同罗部的突厥人,同罗部和阿布思部合并后,大部分被阿布思带去了西方,但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幽州以北,他们说有很多部落一起东逃,有几十万人之多,仆骨、同罗、思结都有,结果在九十九泉那边他们内部发生了矛盾,同罗和思结都不愿北去,最后是军队和仆骨部向阴山方向去了。”
李庆安和李晟对望一眼,陶义的这番话中至少有两个信息,一个是史思明的突厥军分裂了,另一个是相隔时间并不久,这或许是突厥人汇集的时间耗费太多所致。
李庆安又仔细看了看沙盘,陶义用木杆指着东面一片绿色道,“这里就是九十九泉,其实是由很多小湖泊组成,离我们这里只有二百里。”
李庆安点点头,同罗和思结可以交给李光弼的军队处理,他们的目的是要追上史思明的军队。
这时,陶义又忽然想起一事,便急道:“还有一个线索,或许有用。”
李庆安连忙道:“你说!”
“也是前天,我听一家商铺的店主说,有人在大量购买茶叶和盐,把他们店里都存货都买光了,好像好多店铺都有这种情况.....”
“他们现在在哪里?”
不等他说完,李庆安便打断了他,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一定是史思明派来的人,只有军队才有这么大的消耗。
“他们都搬出城了,应该在南门附近。”
“带我去看看!”
.........
片刻后,李庆安和李晟带着数百骑兵赶到了南城外,这里是唐军指定的临时居住地,现在已经过了时限,几百户人家都出了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帐篷,他们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和牛羊都搬来了,众人正在忙碌地扎帐篷,收拾东西,不远处,一队骑兵在监视着他们。
陶义去了帐篷内,很快,他领了三四名商人过来了,亲兵把他们带到了李庆安的面前,此时他们已经知道要问他们什么事。
陶义先对李庆安道:“这三人是城内做盐茶生意最大的三家,他们的存货都被买光了。”
三名商人都是突厥人,他们跪下磕头,“草民参见殿下!”
李庆安笑了笑,用突厥语对他们道:“唐军从不伤害平民,也不会抢掠商人,你们尽管放心,我现在想问你们,是什么人买光了你们的存货,他们去了哪里?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三名突厥人听李庆安竟然能说一口流利的突厥语,都大为惊讶,其中一名年迈的商人答道:“回禀殿下,事情就发生在前天晚上,有二十几名大汉,非常精明能干,我们事后也合计了,他们共买走了一万担茶叶和一千多石盐,我们把货送到了城外,发现他们其实有数百人,二百多辆马车。”
两百多辆马车,应该走得不快,还能追上,李庆安又追问道:“那他们有没有说去哪里?”
“他们不肯说,但我一个伙计听其中一人抱怨,说诺真水城那么远,三天时间怎么可能赶到。”
诺真水城位于阴山北麓,这就是最关键的线索了,李庆安当即回头对李晟道:“运茶盐的马车队是去了诺真水城,那里应该就是史思明军队的汇集地,时间紧迫,我们要立刻出发!”
一个时辰后,李庆安和李晟率领十万骑兵向北浩浩荡荡而去,行军司马辛云京则率五万人留守黑城。
...........
雷万春率领三千骑兵为先锋,他们每人配双马,李庆安令他们一天一夜之内要追上运盐茶的马车队,三千骑兵在辽阔的草原上风驰电掣般疾奔,但草原实在是太辽阔,要想找到马车队的行踪,并不容易,雷万春又派出了十支斥候小队分头搜寻。
次曰上午,一支小队终于发现了马车队的踪迹,雷万春立刻率军赶了过去,在一条小河旁,他们看到了一道清晰的车轮印,从车轮印来判断,应该载有重物,而且数量不少,还有很多马匹的粪便。
一名斥候上前禀报:“将军,马粪很新鲜,最多相隔一个多时辰。”
一个多时辰,那马车队就在前方五十里外,雷万春立刻下令,“出发!一个时辰内追上车队。”
三千骑兵催马便追,中午时分,一名斥候来报,发现远方二十几里外有一行小黑点。
雷万春手一摆,停住了军队,他对身边的一名郎将道:“你率一千弟兄先绕到前面,堵住他们,不准一人漏网!”
郎将领令,率领一千骑兵向西北方向而去,雷万春并不着急,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他估计军队已经绕过去了,这才下令,“全军追击,不准一人漏网!”
剩下两千骑兵俨如平地刮起的一股旋风,人人奋勇争先,向北方猛追而去,半个时辰后,他们终于追上了运盐茶的马车队。
........
(未完待续)
------------
第七百零二章 史营内讧
‘没有人愿意和失败者同行。’
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史思明对这句话的体会尤为深刻,他失败退出河北,那些一直奉他为神明,称他为二圣的突厥人便立刻变脸了,每个部落都开出长长的索赔清单,要他退还他们的牛羊,要他抚恤阵亡的突厥士兵家人,要他支付战争的红利等等,总之一句话,要他兑现当初许下的各种美妙承诺。
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如此落魄得跟一条狗似的史思明,他被突厥人逼得狼狈不堪,他想北逃回纥,但没有人愿意跟他走,仆骨、同罗、思结三大部族十几个部落,每个部落都理由,每个部落都有难处,他们一直在幽州外的草原上吵嚷了半个月,最后听说唐朝大军北上了,他们才吓得跟随史思明向北逃窜,但走了几百里,矛盾越来越深,同罗和思结两部都坚决不肯投靠回纥,北逃队伍分裂了,一派同罗和思结,几十万族人,留在了九十九泉,他们依然想过从前的曰子,依附唐朝,自由自在。
只有仆骨部催促着史思明北逃,史思明的军队也由十万大军锐减了一半,只剩下一半五万人,再加上仆骨部的四万军队,他们还有九万人。
队伍一路北行,最后在诺真水城停了下来,一方面是为了等候前往黑城采购茶叶和盐的队伍,另一方面仆骨部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大帐内,仆骨部大酋长仆骨烈和儿子仆骨阿朵思正在商量下一步的行动,仆骨部也绝不是无缘无故支持史思明,他们支持史思明是得到了回纥葛勒可汗的指示,他们实际上就是回纥代理人。
这次北逃中,仆骨部的态度最为坚定,一定要逃过阴山,进入草原腹地才能逃过唐军的追杀,才能获得安全,但思结和同罗都看透了仆骨的真实用意,他们都不肯北上。
现在史思明似乎也出现了犹豫,这就让仆骨烈有些担忧起来。如果史思明不肯北上了,那他怎么向葛勒可汗交代?
“你确实听清楚了吗?”仆骨烈又一次问道。
仆骨阿朵思点点头,“孩儿确实听清楚了,史思明手下的几个主要将领都不想北上,他们向西去,据说安西和北庭兵力不多,他们想占据那边发展。”
仆骨烈背着手在大帐内走了几步,他当然不能让史思明向西逃,但史思明的军队比他多,尤其仆固瑒能征善战,虽然也是仆骨族,却不听他们的话,整天史思明勾结在一起,他还不能用武力迫使史思明就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7084
27085
27086
27087
27088
27089
27090
27091
27092
27093
27094
27095
27096
27097
27098
27099
27100
27101
27102
27103
27104
27105
27106
27107
27108
27109
27110
27111
27112
27113
27114
27115
27116
27117
27118
27119
27120
27121
27122
27123
27124
27125
27126
27127
27128
27129
27130
27131
27132
27133
27134
27135
27136
27137
27138
27139
27140
27141
27142
27143
27144
27145
27146
27147
27148
27149
27150
27151
27152
27153
27154
27155
27156
27157
27158
27159
27160
27161
27162
27163
27164
27165
27166
27167
27168
27169
27170
27171
27172
27173
27174
27175
27176
27177
27178
27179
27180
27181
27182
2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