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传我命令,大军入城!”
李庆安一声令下,十万唐军举行了浩浩荡荡的入城仪式,此时长安已是满城空巷,近百万长安民众齐聚朱雀大街,热烈欢迎唐军凯旋入城,更是热烈欢迎他们新的大唐皇帝陛下,十五万关中驻军在朱雀大街两旁列队维持着秩序。
李庆安已经登上了鸱锍玉辂,这是皇帝御用马车,用美玉装饰车身,由八十一匹矫健的御马所拉拽,左青龙,右白虎,金凤翅,画虡文鸟兽,黄屋左纛,尽显皇家威严,五百名最精锐的虎贲亲卫骑兵执盾槊护卫左右,防卫异常严密,又有三千虎贲卫骑兵手执旌旗,护卫在最外一层。
当大唐新帝的鸱锍玉辂从明德门内出现时,整个长安城内顿时爆发出了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大唐皇帝陛下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随着唐军骑兵浩浩荡荡进城,热烈的气氛被推到了**,“大唐军人万岁!”
无数的大唐民众欢呼雀跃,激动的神情溢于言表,他们敲锣打鼓,挥舞着用锦缎做成的旗帜,“唐军万岁!”
这种无上的荣耀让每一个唐军士兵都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一种他们愿意用生命去维护的荣耀。
但最激情疯狂的还是百万民众对李庆安的欢呼,鸱锍玉辂每走到一处,立刻掀起了海潮般的欢呼声,“大唐皇帝陛下万岁!”
数百名身着白衣的老者,虔诚地跪在皇帝的御驾前,白发苍苍的头颅在地上叩首,他们对大唐新帝寄予着最大期盼,每个人都渴望着大唐盛世的重现。
尽管李庆安坐在防卫严密的御车内,看不清楚欢迎人群的热情,但他还是从偶然一闪而过的缝隙中看到了激动万分的人群,看到了那一张张泪流满脸的脸庞,听到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他心中也异常感动,他感到了身上担负着千斤的重担,大唐万里河山,五千万人的命运,一个帝国的强大兴盛,都将系于他的一身。
.......
鸱锍玉辂马车在朱雀门前停下,他将从这里进入皇城,再从皇城进宫,在这里,羽林军大将军长孙全绪已经率领三千羽林军等候了,还有先赶回来的三百名官员也在这里等候,另外,还有五百余名拥护他登基的宗室,这里面也包括在内卫监狱内已经幡然悔悟的部分宗室,他们在宗正寺庆李奕的带领下,也在朱雀门前迎接。
除了五百精锐的虎贲卫亲兵将随他进宫外,其余十万大军都将暂驻皇城各大军营,待晚上夜静人稀后再驻扎到城外。
长孙全绪上前躬身施一礼,“请问皇帝陛下,何处入宫?”
李庆安沉吟了片刻,缓缓道:“朕为建成太子之后,自然是从玄武门入宫。”
“皇帝陛下有旨,从玄武门入宫!”
一个百年的轮回,从玄武门结束,又从玄武门开始。
...........
(未完待续)
------------
第七百一十章 君临天下
四更时分,李庆安便被妻子明月叫醒了,刚入大明宫不久,大家都还不习惯,都住在浴堂殿内,浴堂殿不是一间大殿,而是一组建筑群的总称,由数百间亭台楼阁组成,占地极大。
李庆安坐了起来,他还有点发懵,脑海中的梦境还没有消失,他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整个大明宫下面都被挖空,当他举行登基大典时,大明宫突然垮塌了,梦境居然很详细,有情节有人物,大明宫下的大坑就是他自己挖的......
“嗯!时辰到了吗?”
李庆安努力使自己回到现实,他今天要举行登基大殿,必须全力以赴。
“现在刚刚四更,还有一个时辰。”
明月已经穿好了衣服,她忙碌地伺候丈夫起身,旁边站着六名宫女,她们皆年纪不大,十五六岁样子,都是自幼进宫,她们站在一旁,有点手足无措,皇后娘娘亲自给皇帝起身更衣,她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她们对李庆安有点惧怕,李庆安在宫中的形象是杀人如麻、屠城千里,这让她们心中都有一种深深的惧怕感。
明月见她们不得力,这个时候了站在那里发呆,不由眉头一皱,催促她们道:“你们还站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去准备热水给圣上洗漱。”
宫女们吓了一大跳,六个宫女倒跑去了四个,剩下两个上前来替李庆安穿鞋,这只是简单地梳理洗漱一下,吃罢早饭后还要进行正式的梳理着装,很耗时间,虽然有一个时辰,但时间还是十分紧张。
这时,如诗匆匆走了进来,抱歉地笑了笑,“我来晚了!”
在家里一般都是如诗帮李庆安梳头收拾,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明月虽然也有时帮李庆安收拾一下,但远远不如如诗动作利索,她正着急,见如诗进来了,不由松了口气,有些埋怨她:“你怎么现在才来?”
如诗脸一红,连忙解释道:“这里的宫殿太大了,我还当是王府,结果走路都走了半天。”
她上前从明月手中接过梳子,“大姐,我来吧!”
明月将梳子给了她,又道:“我去看看早膳。”
她快步出去了,这时,李庆安给两个宫女使了个眼色,两个宫女都知趣地退下,房间只有他们两人,李庆安搂住自己的爱妾,笑着问她,“昨晚也没有机会和你单独说话,你在宫里感觉如何?”
如诗任李庆安的双手在自己身上抚摸,她一边给李庆安梳头,一边有点撒娇地说道:“房间太空旷了,晚上一个人睡觉害怕,你晚上又不来陪我。”
“那今天晚上我来陪你。”李庆安笑道。
“今晚可不行,今晚是轮到二姐,我知道她也有好多委屈要对你说呢!还是按规矩吧!后天晚上你来陪我,对了!现在可不能说陪了,得说请圣上幸临。”
说到这,如诗忍不住捂住嘴笑了起来,“真的一点也不习惯。”
李庆安也无奈,只得苦笑一声道:“除了开国皇帝,历来的皇燕京是在宫中长大,他们都习惯了,所以觉得很正常,咱们都是半路出家,也只能慢慢适应,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这时,如诗已经替他梳好头发了,几名宫女抬着热水金盆进来了,放在洗漱台上,洗漱台就像后世的梳妆台,有镜子盆架,李庆安在军营都是自己动手洗漱,胡子也懒得修理,可在家中他都不用动手,自然有妻妾帮他整理好。
刷好头,如诗又用热毛巾替他洗脸,细细修剪了胡子,忙了好一阵子,才梳洗完毕,李庆安便在宫女的引导下,起身向早膳房而去。
.....
时间已经渐渐到了卯时,也就是快凌晨五点了,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天色清明,在丹凤门广场上已经聚集了近万名官员,今天是新皇登基大典的曰子,所有九品以上的在京官员都必须参加,不仅朝廷职官,在京地方官、散官和退仕的官员也必须参加,而军官中的郎将以上非当值者,也要一并参加大典,还有外国使者,在京人质等等,也将列席大典,这样算下来,将有一万余名官员参加今天的登基大典。
地点不在含元殿,而是在丹凤门广场上,礼部、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等等相关部门早在十天前便开始准备了,丹凤门广场上画有明确的区域,正前方是朝廷职官和地方职官,以及三品以上军官,左后方是散官,右后方是四品以下军官,后排则是退仕官、外国使者及人质等等,连品阶山都摆好了,非常详细,一丝不苟。
在丹凤门一角,裴旻正在和颜真卿谈话,两人都穿着三品朝服,手中执象牙朝笏,两人昨天都去城外迎接了李庆安,也亲眼目睹了长安民众的狂热欢迎,尽管他们相信李庆安能将大唐带入中兴,但他们仍然为不能在李庆安登基前和他好好谈一谈而感到遗憾。
颜真卿见裴旻还是有点忧心忡忡,便劝他道:“裴少师不用想得太多了,我认为以圣上的自律,他应该不会突破现有的权力构架,不会逾越政事堂的权力。”
裴旻叹了口气,“或许我是想多了,但玄宗皇帝当年也是这样,前二十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可后二十年骄奢银欲,把好好的盛世糟蹋成什么样了,我担心他会重蹈覆辙,”
“裴尚书不用担心这么多,咱们就多留点心,只要有苗头出现,咱们就要极力劝阻,我相信圣上的眼光要比玄宗长远得多,堪与太宗相比。”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996
16997
16998
16999
17000
17001
17002
17003
17004
17005
17006
17007
17008
17009
17010
17011
17012
17013
17014
17015
17016
17017
17018
17019
17020
17021
17022
17023
17024
17025
17026
17027
17028
17029
17030
17031
17032
17033
17034
17035
17036
17037
17038
17039
17040
17041
17042
17043
17044
17045
17046
17047
17048
17049
17050
17051
17052
17053
17054
17055
17056
17057
17058
17059
17060
17061
17062
17063
17064
17065
17066
17067
17068
17069
17070
17071
17072
17073
17074
17075
17076
17077
17078
17079
17080
17081
17082
17083
17084
17085
17086
17087
17088
17089
17090
17091
17092
17093
17094
17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