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借着给他整理玉带的机会,在他耳边低声笑道:“夫郎在阅兵阵前,面对数十万大军依然威严四射,对面十万敌军冲击依然目光冷峻,面色不改,现在在一万多书生面前又何必有所顾虑!”

    李庆安此时确实有一点点紧张,妻子的一番安慰让他心中顿时平静下来,他不觉也哑然失笑,自己千军万马都杀过来了,还在意此时吗?想通这一点,他不觉挺直了腰,平时的威严之态顿时在他身上出现了。

    他感激地看了一眼明月,在她手背上拍了拍,明月也浅浅笑了,很多话不用说,他们夫妻之间自然有一种默契。

    这时,一名宦官走进来,低声禀报:“陛下,吉时已到,该动身了。”

    李庆安站起身,深深看了妻子一眼,握了握她手,便大步出门去了,明月望着丈夫身影远去,她心中充满了一种期盼和祝福。

    ........

    含元殿前的龙尾玉阶上已经准备就绪了,一丈高的皇座矗立在玉阶上,一百八十名宫廷侍卫手执各种仪仗器具站列在皇座两旁,在两边龙尾道上也站满了身着金盔金甲的羽林军,他们拿着木制镀金的斧、戚、戈、矛、钺等等各种武器,一个个如天神般地矗立在台阶上,威风凛凛。

    在玉阶一边,放置着一尊高约八尺的紫金兽纹三羊鼎,前面有祭天香炉台,这是为登基祭天而用。

    今天的司仪是礼部侍郎李揆,他手执太后旨意,肃穆而立,第一轮朝霞透过云层射出,紫色的光芒照射在丹凤玉阶之上,显得神圣而庄严。

    ‘咚——’又一声沉重的钟声敲响,卯时三刻到了,迎君大乐声奏起,整个丹凤门广场上一片寂静,一万两千名官员和八千羽林军肃穆以待。

    队伍终于来了,只见两队千牛卫士兵挎仪刀在前引导开道,紧接着是金吾细仗,他们举着九龙罗伞盖、五彩云旗以及扇、节、麾、氅、旌、旛、幢等等仪仗之物,一队接着一队,令人眼花缭乱,足足有八百人之多,最后李庆安乘龙辇到了,前后又有数百名侍卫,李庆安走下龙辇,一名引导宦官缓缓引导着他前进,十六名宫娥手执长柄团扇跟在他身后。

    礼部侍郎李揆一声高喝:“百官见礼!”

    丹凤广场上一万二千名官员同时跪倒,三次叩首,李揆又一声高喝,“礼毕!”

    万余官员站起身,李揆再次宣读道:“请圣人出,祭拜上天!”

    两名宦官扶着李庆安走到祭祀台前,李庆安此时心中异常平静,他手执三支香慢慢跪下,广场上的所有人也跟着跪下了,李庆安默默祈祷上天,“天子受命于天,望上天护佑大唐繁荣昌盛!”

    他将香插入香炉,恭恭敬敬向上天叩拜。

    这时,礼部侍郎李揆取出太后旨意,展开朗声读了起来:“大唐自高祖开国已有百年,四海敬服、万民安康,开启中国盛世之端.....”

    他足足念了一刻钟,最后昂声道:“今有大唐宗室庆安,应天而起,挽救大唐于危亡,天意昭然,可登基大统,再创大唐万年基业,钦此!”

    李揆收了太后旨意,高声道:“请圣上登基!”

    李庆安一步一步登上了金背皇座,背北面南,俯视着巨大的丹凤广场,俯视着一万二千名臣下,望着他们每一张面带期盼的脸庞,这一刻。他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信。

    “新皇登基,百官叩拜新君!”

    一万二千名大臣再次轰然跪下,他们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万岁!”

    “万岁!”

    ....

    在万余官员的三呼万岁声中,李庆安也看见了长安全城,壮丽巍峨的城池在龙首原下徐徐铺开,他又仿佛看到了大唐的万里山河,此时,一轮朝阳冉冉升起,照射着大唐的万里河山,江山是如此多娇,李庆安极目远眺,这一刻,他君临天下。

    (未完待续)
------------

后记暨完本感言

    宝应二十年.大唐皇帝李庆安巳登基二丰年.此时大唐人自己经突破八千万,国家强盛,人民富足,四海安宁。

    六月,张掖弄王、河中道观察使兼军府大都督段秀实不幸在撒马尔罕病逝,朝廷休朝哀悼三日,右相、吏部尚书裴瑜举荐户部侍郎张知节为河中道观察使。

    由十三名相国组成的政事堂三读通过了任命,并报皇帝李庆安批准,李庆安批准了政事堂的任命,并加张知节为御史大夫,同时他颁布皇帝令任命晋王李林接任河中军府大都督一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九月的安西已是朔风四起,黄沙漫天,这天下午,在安西道拔焕州的西域大道上远远来了一支军队.约有三千余人,盔甲鲜亮,旌旗招展,被疾风吹得猎猎作响。

    “张使君....你若抵不住....就进马车去吧!”

    疾风中,李抟的声线被吹得断断续续,晋王李林是李庆安的第五子,母亲是惠妃独孤明珠,他今年异有十八岁,长得酷似其父,身材高大,两臂修长,从五岁起便拜羽林大将军南霎云为师,学了一身超群武艺,再加上他箭法尤其高明,能开七石弓,几追其父李庆安,去年在三军比武大赛中箭术一举夺冠,被军队美誉为.小李广,。

    这次除了出任河中大都督外,他还有三件事要替父亲去做.一件已经做了,在龟兹劝说皇姑高雾回长安养病,高雾十年前升为龟兹都督、云麾将军.是大唐军职最高的女将军,三年前高仙芝因病不幸去世,高雾便按照父亲生前的心愿将他安葬在龟兹。

    高雾在父亲去世后便辞去了军职,在龟兹为父守墓三年,她终身未嫁,辞去军职后被李庆安封为安西公主。

    今天春天,她母亲也不幸在长安去世,高雾因悲伤过度而大病一场,至今病体未愈,几个月前她写信告诉李庆安.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不能适应安西的气候,李庆安担忧之极.便让儿子借这次赴任的机会,替他劝说高雾回京养病。

    高雾因为母亲安葬在长安,便决定将其父亲的灵枢l并迁回长安,和母亲共葬,她要为父母终身守灵。

    李林另外还要去撒马尔罕祭扫俱兰公主之墓,这也是李庆安二十年的心愿.除此二者之外,还有第三件事,就在拔焕城。

    张知节是张筠之子,张筠已经在五年前去世了.这次张知节以户部侍郎的身份被封为河中道观察使兼撒马尔罕政务主官,依照惯例,他将在在河中道任职五年,然后回京入阁,将成为政事堂相国之一。

    按照大唐新六典的规定,大唐皇帝一般不过问政务,只掌军权,但军国大事必须经皇帝批准后方能实施,另外在人事任命权上,以正三品为界,正三品以下官员由政事堂任命,张知节的观察使是从三品衔,所以是政事堂任命,而御史大夫又是正三品衔,就由李庆安加任。

    张知节身子有些单薄,被安西的秋风吹得瑟瑟发抖,他也大声道:“好吧!我真不行了先进马车躲一躲!”

    他钻进了马车,这时,李橡打量了一下远处,他远远看见了一座城堡,便对军队大声令道:“前方是粟楼烽城,大家进城休息一日,明早出发!”

    粟楼烽城就是从前的粟楼烽戍堡,戍堡还在,但已经成为军队教育设施,是安西新兵入伍必须参观之地,新粟楼烽城在戍堡北面约五里处,十年前修建而成,是一座有两千军队驻扎的上等军城。

    三千军队的到来,使粟楼烽城立刻热闹起来,驻军郎将席骏前来给李株见礼,“末将席骏,参见晋王殿下!”

    席骏是信德总督席元庆之子,今年也只有二十五岁,他十五岁从军,现在已经是十年老军了,去年升为郎将,驻守粟楼烽城。

    李妆向他回一礼笑道:“席将军,我想去参拜圣石,将军现在可方便带我去。”

    “现在就去吗?“席骏笑着问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3926 63927 63928 63929 63930 63931 63932 63933 63934 63935 63936 63937 63938 63939 63940 63941 63942 63943 63944 63945 63946 63947 63948 63949 63950 63951 63952 63953 63954 63955 63956 63957 63958 63959 63960 63961 63962 63963 63964 63965 63966 63967 63968 63969 63970 63971 63972 63973 63974 63975 63976 63977 63978 63979 63980 63981 63982 63983 63984 63985 63986 63987 63988 63989 63990 63991 63992 63993 63994 63995 63996 63997 63998 63999 64000 64001 64002 64003 64004 64005 64006 64007 64008 64009 64010 64011 64012 64013 64014 64015 64016 64017 64018 64019 64020 64021 64022 64023 64024 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