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你说说看?”白元光见他有些走神,又提醒他道。
李庆安这才反应过来,他笑了笑道:“我是在想,说不定我能赶上和范阳军的一战。”
“不可能!”白元光立刻否定了他的意见。
“布告上说得很清楚,你们是正月初九走,恰好和范阳军的比赛也在正月初九,你们上午还要去兵部办手续之类,哪有时间参加比赛。”
这时李嗣业接口笑道:“说不定真的可以,反正是初九走,也没有规定具体时辰,晚上走也符合兵部的规定,至于去兵部办手续,我可以帮七郎一并办好。”
听了李嗣业的话,众人的眼睛都亮了,如果能在走之前淘汰掉范阳队,那么杀入决战后,他们极可能会遇到羽林军队。
“嗣业说得对!”
段秀实笑道:“只要干掉范阳队这个最大的对手,我们后面就好打得多,至于羽林军队,说实话我并不看好他们,上次他们夺冠并不代表他们实力强劲,对付他们,我有七成的把握赢,关键就是范阳军,我估计他们也会一样全部出场,这将是一场最大的硬战。”
“大家早点休息吧!明天上午还要和金州队打一仗,虽然是弱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众人纷纷站起身散去,李庆安又和李嗣业说了几句,这才离开了,他要赶去高力士府,安慰他那三个可怜的小娘。
李庆安牵马刚出进奏院的大门,便听见一人在叫他,“李将军,稍等一步。”
待来人走近,李庆安才认出来,竟是李林甫的贴身侍卫陈忠,这是个武艺十分高强的年轻人,原本是少林寺的和尚,还俗后成为李林甫的贴身侍卫,李林甫下朝后,他便会像个影子一样,紧跟在他的旁边,是李林甫最信任的人之一。
“陈侍卫,有事找我吗?”
“李相国有个条子给你,你看完后还我。”
说着,陈忠递给了李庆安一张纸条,李庆安心中有些惊讶,他打开纸条,就着门口灯笼的昏暗灯光看了看,上面果然是李林甫的亲笔手迹,只有一句简短的话:‘助扬州太守查案。’
.........
李庆安有些心事重重地返回了高力士府,尽管他觉得自己去扬州练兵不会是李林甫的刻意安排,但李林甫的一张纸条却推翻了他所有的猜测,练兵是假,查案是真,这很可能就是李林甫刻意安排的。
为什么?仅仅让自己去扬州,有必要造出这么大的动静吗?李林甫到底想要自己做什么?
李庆安已经隐隐看出了李林甫的深意,远远看见了高力士的宅子,他不由淡淡一笑,不管查案也好,练兵也好,他李庆安绝不会是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
快到高力士府宅时,关闭坊门的鼓声便轰隆隆敲响了,李庆安加快速度,骑马奔到了高力士的大宅前。
他刚进门,罗管家便跑来道:“李将军,老爷在书房等你,请你立刻去见他。”
这几天高力士的心情很不错,他的马球队先声夺人,干掉了实力强劲的金吾卫队,开了一个绝佳的开端,但昨天发生在右武卫校场上的风波却让他心凉了半截,调边关悍将去江淮练兵,也就意味着李庆安也会被调走,果然,今天他看到了正式名单,李庆安榜上有名,不过让高力士惊讶的是,李庆安居然是去扬州,这让他的心中又有了一丝新的想法。
“老爷,李庆安来了。”管家在门口小声的禀报。
“请他进来。”
高力士放下了手中的书。
李庆安快步走进,躬身施礼道:“高翁!”
“七郎,快坐下。”
高力士呵呵笑着摆了摆手,一名侍女上前铺了一张软垫,待李庆安坐下,高力士又笑道:“七郎,击败金吾卫队,多亏你了。”
“高翁过奖了,是大家发挥得好,否则我一人再出色,也是不行,尤其最后一球,鲁平三十步外一记劲射,由此可见他的能力很强。”
说到这,李庆安有些抱歉道:“高翁,可能我后面的比赛无法替你打了。”
“没关系,拿下金吾卫,我就有把握进前十五名了,更重要是你给我的马球手们带了飞跃提高,进十名我都有信心了。”
“高翁,我去扬州,我的三个小娘无法带走,就拜托高翁照顾她们了。”
“呵呵!你就放心吧!”
“多谢高翁了。”
李庆安沉吟一下,又问道:“此去扬州,高翁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事情没有?”
‘聪明人!’高力士眯着眼笑了,他就是喜欢聪明人。
“嗯!是有一件事需要你帮忙,这件事和太子有关。”
........
夜色中,一辆马车迅速驶进了务本坊,在一栋巨大的宅前停了下来,马车上下来一名三十余岁的无须男子,他快步走上了台阶,抬头看了看门上的牌匾,上面写着‘棣王府’三个大字,他敲了敲门,侧门开了一条缝,男子立刻问道:“秦管家,殿下在吗?”
“在,一直在等公公消息,你快随我来吧!”
“不了,我是找借口出来,要立刻回宫,这是王公公的信,转交给殿下。”
来人取出一只蜡丸,递给管家便匆匆走了。
棣王李琰是李隆基的第四子,身材高胖,面目威严,曾有终南山名道士说他有龙凤之姿,他官拜太子太傅,兼武威都督、河西陇右经略节度大使。
大唐自玄武门之变后,便从不是皇长子继位,因此,百年来皇室兄弟之间艹刀不断,目光皆盯着含元殿的宝座,到了李隆基时也是一样,他掌握了兵权,逼迫父皇退位,长子李宪畏其势大,主动提出将皇位让给三弟李隆基。
李隆基继位后,为防止兄弟夺位,便修建十王宅,把兄弟们聚居一处,派人严密监视,又为掩人耳目,修建大床大被大枕,让兄弟与他同睡一床、同盖一被、同用一枕,并让人在民间广为宣传,以诩兄弟情深。
上梁不正,下梁必歪,李隆基的儿子们个个野心勃勃,再上宫中屡屡传出废太子的声音,这就是使他的儿子们一天也睡不好觉。
此时,李琰正背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不时焦急地向窗外望去,这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管家在门口禀报道:“殿下,王公公派人送信来了。”
“啊!快快拿进来。”
管家快步走进了房内,把蜡丸放在桌上,又退了下去,李琰捏碎了蜡丸,展开一幅小小的素绢,上面只写了一句话。
‘上已定王忠嗣谋反,命御史中丞杨钊审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2460
92461
92462
92463
92464
92465
92466
92467
92468
92469
92470
92471
92472
92473
92474
92475
92476
92477
92478
92479
92480
92481
92482
92483
92484
92485
92486
92487
92488
92489
92490
92491
92492
92493
92494
92495
92496
92497
92498
92499
92500
92501
92502
92503
92504
92505
92506
92507
92508
92509
92510
92511
92512
92513
92514
92515
92516
92517
92518
92519
92520
92521
92522
92523
92524
92525
92526
92527
92528
92529
92530
92531
92532
92533
92534
92535
92536
92537
92538
92539
92540
92541
92542
92543
92544
92545
92546
92547
92548
92549
92550
92551
92552
92553
92554
92555
92556
92557
92558
9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