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驾到!”

    入口处,侍卫一声高呼,所有的大臣都一起站了起来,只见入口处涌入大群侍卫,片刻,李隆基竟身披一袭黄金铠甲走了进来,让所有在座的大臣都吃了一惊,众人面面相视,忽然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圣上穿着盔甲是向他们表达发动河湟战役的决心。

    “臣等参见陛下!”

    李隆基目光威严地扫了众人一眼,一摆手道:“各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诸位爱卿想必已经看到了朕的装束,没错,朕今天既是来检阅江淮团练营的艹演,同时也要借此机会和众位爱卿讨论河湟会战的安排,朕希望今天就能做出决定。”

    李林甫高声迎合道:“陇右不保,关中何宁?河湟会战在开元二年便已经决定,陛下,此事不必再讨论了。”

    有李隆基身着盔甲出场,又有李林甫以开元二年说事,几名有疑义的大臣皆不敢吭声,连本来想指出今年各地均遭灾荒的裴宽也沉默了,谁都看得出李隆基决心已下,所谓与大臣讨论不过是他说说罢了。

    李隆基见无一人反对,他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各位爱卿均无异议,发动河湟会战大局已定,下面朕想各位爱卿商讨一下具体细节。”

    他见杨慎衿欲开口,便摆摆手笑道:“不急,大家先看边将们的练兵,一边看一边慢慢商讨。”

    李隆基又对陈希烈道:“左相国,可以开始了。”

    “遵旨!”陈希烈匆匆跑下台去。

    .......

    在校场的西门外,十二支团练营整齐排列着,他们衣甲整齐,纪律严明,整整半个时辰,一千二百人像一千两百尊雕像,纹丝不动,连十几名兵部官员都感叹不已,这是来自江淮的士兵吗?这种肃杀之气,分明只有经历过战争的边疆士兵才会有。

    李庆安今天也身着一袭盔甲,腰挎高仙芝送他的横刀,后背黑色大弓,在他身后,一百名将士衣甲整齐,人人手挽长弓,斜背箭壶,一个个表情严肃,等待着即将开始的检阅,他们的战马安静地站立在主人身边,马蹄不时轻轻地踢打着地面。

    这时,李庆安斜望了一眼旁边的李嗣业,恰好李嗣业也向他望来,两人目光一触,会意地点了点头,今天,不仅是二十四名边将的竞争,也是几大节度边军之间的较量。

    李嗣业训练的是步卒陌刀军,虽然江淮没有陌刀,但每人皆执特地打制的大刀,刀光雪亮,杀气腾腾,

    而排在最前面的,是李光弼的武进营,他训练的是枪兵,一百名士兵手握铁枪,昂首站立。

    这时,鼓声隆隆地敲响了,所有的士兵目光刷地向左面的角楼望去,角楼上红旗挥动。

    李光弼低低一声喝令:“上马!”

    一百名枪兵翻身上马,控制住马速,缓缓地向校场西门而去,这里守卫着二十几名羽林军,见第一支队伍过来,他们纷纷向两边闪开,骑兵队越奔越快,冲进了演军校场。

    随着百名骑兵奔驰进了校场,观检台上微微起了一阵搔动,士兵们控制着马速,整齐划一地向观检台奔来,忽然嘎然而止,一齐向李隆基行了军礼。

    李光弼大喝一声,“出枪!”

    刷地一下,百杆长枪刺出,百名骑兵演练着百枪阵,枪法精奇,如梨花飞舞,气势雄浑,无坚不摧,李隆基点了点头,对李林甫笑道:“相国,这才是江淮子弟,这才是朕的府兵精锐,看来中原腹地的府兵也并非羸弱之兵,关键还是在于将,将猛则兵强,这个李光弼不错,有点像他父亲。”

    李林甫也沉吟一下道:“这几曰臣一直在考虑对吐蕃的河湟之战,虽然安西取得了小勃律的大胜,但实际上是以奇兵获胜,在小勃律国基本上没有和吐蕃打一场硬战,在安西有地形之利,或许可以这样做,但东线就不一样了,吐蕃在安西失利,对怎么可能不重兵防守赤岭一线,以保住他们九曲的后勤之地,臣以为,仅凭陇右之军是不可能取得河湟的胜利,必须外调援军才行。”

    李隆基微微点头,“相国说得不错,赤岭易守难攻,朕也是担心陇右兵力不足,朕准备调三万河西军和三万朔方军,支援陇右,只要能拿下赤岭,朕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愿意。”

    这时,鼓声又起,安西李嗣业的大刀军入场了,一百名身高魁梧的寿春兵身披重甲,头盔严严实实地护住脸鼻,只露出一双双冷酷的眼睛,他们手握长约一丈的宽口大刀,列队成四排,如墙推进,李嗣业手执真正的陌刀,挤身于最前排。

    他们动作不快,每一步重若千钧,踏出的足声如雷霆震动,一步一步向观检台走来,这种杀气凌厉的气势,使许多坐在前排的官员都脸色微变,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

    李隆基一言不发,目光紧紧地注视着这支仿陌刀军的阵势,他从前也见到宫中侍卫的陌刀表演,但却没有这支军队力劈华山般的震撼,他忽然发现关键便在中间身高近一丈的李嗣业,他就是全军的阵眼,正因为有了他的存在,整支军队就仿佛有了灵魂。

    “壮哉!安西军。”李隆基情不自禁地脱口而赞。

    李嗣业一声低令,刀军阵转头向东,东面摆放着一排数十只木制人偶,大刀军列阵而上,刀锋劈过,沛不可当,木偶顿成碎末。

    观检台上喝彩声一片,李隆基轻轻出了口气,又对李林甫笑道:“安西陌刀军之威,朕第一次领教了。”

    “陛下,这还不是真正的陌刀军,臣听闻攻打连云堡时,陌刀军列阵而上,吐蕃人的巨木滚石皆伤及不了他们,号称固若金汤的连云堡就是被他们一举拿下。”

    李林甫语气中带有强烈的暗示,他见李隆基眼中若有所思,便又笑道:“陛下不妨再看看安西军的骑射。”

    说完,他向兵部侍郎李麟做了一个手势,角楼上红旗挥下,马蹄声如雷奔来,一队弓骑兵风驰电掣般冲进了校场,李庆安一马当先在前,他的一百精骑列成雁阵紧随其后,阵型不断变化,时而成月牙弓阵,时而成菱形,在校场中纵马疾奔,激起滚滚黄尘。

    队伍逐渐形成一个直径两百步的大圆,他们仿佛走马灯似的疾奔,在圆心中立着一座高约七尺的木人,李隆基忽然明白了,他蓦地站起身,紧张地注视着江都弓骑兵的一举一动。

    弓骑兵手执硬弓,但没有一人抽箭,忽然,李庆安一声高喊,百名弓骑兵几乎是同步,百步外,抽箭、张弓,射击,一气呵成,百支箭呼啸着扑向木偶,‘咚!’地一声,一百支箭同时钉在木偶上身,木偶眨眼间变成了刺猬。

    这种整齐划一的神箭赢来了一片掌声,但并没有结束,弓骑兵只奔出十步,再一次如行云流水般地射出第二箭,这一次是同时换手开弓,木偶人的胸腹以下也钉满了密集的箭羽,没有一支射偏,尽管箭簇之间有碰撞,但因为力道强劲,还是没有出现任何偏差。

    “不愧是安西第一箭!”

    李隆基轻轻捋须赞道:“不仅个人箭术了得,而且能在短短数月带出一支神射营,足见他的统帅能力非同寻常,将才啊!”

    江都营百步发箭的强劲势头令护卫的羽林军们都忐忑不安,羽林军大将军陈玄礼一声低令,三百名羽林军步卒执盾护卫在李隆基身边。

    两轮射罢,江都弓骑兵的又开始发生变化了,他们有恢复成了雁阵,在校场中转圈疾奔,几名侍卫抬着一只大铁笼奔了进来,里面是三十羽飞鸽。

    这一下,所有的官员都站了起来,眼中都流露出了极大地兴趣,箭射飞鸽,这种射箭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

    这时,一名侍卫一抽盖板,三十羽飞鸽扑棱棱振翅而出,它们迅速上升,向东飞去,但它们刚飞起二十丈,百名弓骑手便从它们身下飞驰而过,一起弯弓如满月,箭去似飞蝗,百支箭破空而起,在空中交织成一道箭网,三十羽飞鸽哀鸣着纷纷从空中坠落,但还是有一羽飞鸽逃出箭网,振翅向东北疾飞而去,瞬间便飞出了五十丈外,这时,李庆安抽出一支箭,黑弓猛然拉开,箭尖对准了渐远的灰影,一声弓弦声响,一支利箭闪电般向已经七十丈外的飞鸽追去,飞鸽正要高飞,却被一箭射穿了胸腹,从空中铩羽坠下,恰好坠落在李隆基的脚边。

    空中几支羽毛零星地飘下,观检台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产生了一个联想,李庆安能将高空飞翔的鸽子一箭射落,如果刚才他的箭向下低几分,不是瞄准鸽子,而是瞄准当今皇帝,后果会是怎么?

    大将军陈玄礼更是脸色惨白,这时,他才发现了他们护卫中的可怕漏洞,他们只能防一般的箭手刺客,可如果刺客也有李庆安这般神箭,那谁能护得了圣上?

    这时,李庆安翻身下马,飞奔跑过来,半跪下请罪道:“臣冒犯陛下,罪该万死!”

    李隆基弯腰拾起了飞鸽,他仔细看了看笑道:“想不到李将军也是一个斩尽杀绝的人。”

    他身后的高力士笑道:“这正是大将之风,两军阵前,焉能有妇人之仁。”

    “大将军说得不错。”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4002 74003 74004 74005 74006 74007 74008 74009 74010 74011 74012 74013 74014 74015 74016 74017 74018 74019 74020 74021 74022 74023 74024 74025 74026 74027 74028 74029 74030 74031 74032 74033 74034 74035 74036 74037 74038 74039 74040 74041 74042 74043 74044 74045 74046 74047 74048 74049 74050 74051 74052 74053 74054 74055 74056 74057 74058 74059 74060 74061 74062 74063 74064 74065 74066 74067 74068 74069 74070 74071 74072 74073 74074 74075 74076 74077 74078 74079 74080 74081 74082 74083 74084 74085 74086 74087 74088 74089 74090 74091 74092 74093 74094 74095 74096 74097 74098 74099 74100 7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