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严明嘴一咧笑道:“居然以为我是他的头,你也太看走眼了,他可是我们高副帅的心腹,斥候营旅帅,安西军人人称他为‘凌山血箭’。”
“原来他就是凌山血箭!”
萨尔达悚然动容,他不由深深地看了一眼远方李庆安那高大笔直的背影,贺严明见他眼中露出震惊之色,又得意地压低声音道:“大叔,我们李将军身份很神秘,有传闻说他可能是大唐宗室。”
说完他就后悔了,连忙嘱咐道:“大叔,这话你千万别当他面提,这是他的大忌,他若知道了,我可吃不了兜着走。”
“贺将军,是不是因为他是宗室才当了官?”旁边石俱兰忽然问道。
萨尔达知道这话得罪人了,他连忙低声喝止,贺严明脸胀得通红,忿忿道:“姑娘这话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将军的军职可是用命拼出来的,正因为有他在,突骑施人几次偷袭拔焕城都被打败,半年前我们李将军只率五十骑杀敌数百人,立下大功,夫蒙节度使这才论功封赏,这和他的身份传闻一点关系都没有。”
“原来是这样!”石俱兰听李庆安率五十骑杀敌数百人,想象着他当时的英勇,她不由悠然向往。
这是,一名骑兵飞驰而来,老远喊道:“贺队正,旅帅叫你过去。”
“我知道了。”贺严明连忙叮嘱萨尔达关于大食弯刀一事,又深深看了一眼石俱兰,这才纵马向前面赶去。
待贺严明走远,石俱兰便问道:“萨尔达大叔,你似乎听说过这个李将军?”
萨尔达心有余悸地点了点头,“凌山血箭这个绰号我在碎叶突骑施人那里听说过,此人是最近一年才崛起,被称为安西第一神箭手,下手狠辣,箭箭毙命,箭杆上就刻有‘凌山血箭’四个字,突骑施人上下无人不畏惧他,只是我没有想到,此人居然会这样年轻,我们要少招惹他才是。”
石俱兰却不以为然,那些突骑施人越境杀人,当然该死,自己和他又无冤无仇,怕他做什么,萨尔达见她不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不由摇了摇头,暗叹了一口气。
.......
贺严明飞驰到李庆安,抱拳道:“旅帅找我有事吗?”
李庆安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我再次警告你,不要随意泄露军情,小心我剥你的皮。”
李庆安不再理睬他,催马继续向前走,贺严明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走在后面的韩进平拍了拍他的肩膀,幸灾乐祸地笑道:“你小子肯定又是口无遮拦,旅帅警告你多少次了,嘿嘿!这次回去等着被收拾吧!”
贺严明如一只斗败的公鸡,蔫下了头,无精打采地骑马返回。
商队和唐军队伍又行了二十余里,队伍到达了粟楼烽戍堡,就是因为前几天粟楼烽戍堡点燃了三支烽火,李庆安才亲自率军前来查探,正好遇到了石国商队一行。
戍堡旁边有一片空地,大家纷纷下骆驼休息,石俱兰坐在一棵胡杨树下休息,可目光却不时瞟向戍堡,刚才她见李庆安进去了。
“你的脚伤怎么样了?”李庆安的声音忽然从她背后传来。
石俱兰吓了一大跳,回头白了他一眼道:“你不是进戍堡了吗?怎么又在人家身后?”
说完,她顿时羞得满脸通红,这不就是告诉了对方,她一直在关注他吗?
“你的药很好,我的脚已经没事了。”石俱兰垂下头,捏着衣角小声地道。
李庆安见她模样娇羞可爱,心中喜欢,“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的名字很难记,大家都叫我俱兰。”
“哦!石国的俱兰城,你是在那里出生吗?”
“不是,我是在都城拓枝城长大,这是第一次来大唐。”
石俱兰眼波流动,贝齿轻咬一下嘴唇问道:“你呢?你的家乡又在哪里,家里还有妻儿在等你回家吗?”
“我家在洛阳,无牵无挂才来西域,你有牵挂吗?”
“我可是有牵挂,我有个哥哥失踪三年了,听说他在大唐,所以我特地来找他。”
“祝愿你能找到他。”
李庆安看了看天色,便起身笑道:“和你谈话是件愉快的事,不过我们该出发了。”
唐军们纷纷上马,商人也爬上骆驼,队伍又重新出发了,这一次,队伍踏上了茫茫的戈壁滩,从这里向南一百多里皆荒芜人烟,只有高峰上的几座烽火台,骆驼行走速度慢,要走三天才能走出这片戈壁滩。
相处时间久了,大家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唐军尤其喜欢和少女们聊天,以解除旅途的无聊,虽然语言不通,但并不妨碍他们的感情交流,李庆安也和石俱兰有说有笑,不过他却异常警惕,不时派人去周围探查。
第二天下午,斥候带回了一个不妙的消息,五十里外的虎头山烽火墩燃起了三支烽火,李庆安依然笑容不减,但他眼睛里明显增添了一丝忧虑。
天色渐渐暗了,队伍来到了一处山崖前,山崖下是一大片被风蚀得十分严重的柱状石林,李庆安凝视石林和石崖片刻,他忽然回头命道:“大家进石林宿营。”
队伍后面的贺严明听说是进石林宿营,他连忙奔上前低声劝道:“旅帅,不如抛弃了胡商,我们轻兵离开。”
李庆安瞥了他一眼,“抛弃境内胡商,你我必死,你愿意吗?”
贺严明立刻闭嘴,他不敢再多说一句话,急忙去安排商队和士兵宿营,李庆安眺望着东北方向,半天他才平静地对韩进平道:“去通知弟兄们,今天晚上我们可能会遭遇大队突骑施人的袭击,让大家做好战斗准备。”
韩进平一惊,连忙问道:“会有多少人?”
“我也不知道,但三支烽火燃起,应该不会低于千人。”
李庆安一策马,向商队驰去。.......
(别忘记投推荐票哦!)
------------
第十七章 胡女多情
在天完全黑尽之前,士兵和商人开始了防御工事的修建,李庆安选的这处宿营地位置非常有利,山崖笔直陡峭,环抱一座弯月形谷地,虽然谷地里遍布巨大的石笋和石柱,但出入口却很狭隘,只有五丈宽,只要守住这个谷口,就能有效地抵御突骑施人的进攻。
唐军士兵对付突骑施人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搬运一块块百斤重的巨石作为障马石,布置了三道障碍,几名士兵又在方圆三里的范围内洒下了几大袋蒺藜刺,这也是对付骑兵的高明手段,蒺藜刺是一颗核桃大的铁丸上长出四根长刺,随手撒下总会有一根尖刺朝上。
大家又一起动手,挖了三条深深地壕沟,里面插满了削尖的木桩,这些木桩是从不远处的一片胡杨林里砍来。
只用了两个时辰,唐军的防御工事便大功告成,这时天已经黑尽了,群星掩映在一层淡淡的轻烟薄雾之中,明月尚未满盈,寒光闪闪,清辉四泻,月光如淡蓝色的流水,流遍天空。
两名士兵爬上山顶站岗放哨,其余士兵们都在各自检查着武器装备,对付游牧民族,弓箭最为重要,由于李庆安这次是有备而来,唐军准备得异常充分,他们不使用普通弓箭,而是使用单弓弩,这是一种威力极大地弓弩,射程达一百六十步,每人携带五壶弩箭,一壶弩箭三十支,这样,一百多名唐军就有一万五千余支箭,如果是对付小队突骑施人是足够了,但突骑施人若是大队军马来袭,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5342
85343
85344
85345
85346
85347
85348
85349
85350
85351
85352
85353
85354
85355
85356
85357
85358
85359
85360
85361
85362
85363
85364
85365
85366
85367
85368
85369
85370
85371
85372
85373
85374
85375
85376
85377
85378
85379
85380
85381
85382
85383
85384
85385
85386
85387
85388
85389
85390
85391
85392
85393
85394
85395
85396
85397
85398
85399
85400
85401
85402
85403
85404
85405
85406
85407
85408
85409
85410
85411
85412
85413
85414
85415
85416
85417
85418
85419
85420
85421
85422
85423
85424
85425
85426
85427
85428
85429
85430
85431
85432
85433
85434
85435
85436
85437
85438
85439
85440
8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