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箭如飞蝗,快似疾雨,锋利的新型透甲箭射入了吐蕃锁子甲,箭头毒药在加速循环的血液中迅速发作,使许多带箭奔跑的失士兵一头栽倒在地上。

    吐蕃军的第一轮攻击投入了一万五千人,整个一面山体都几乎变成了黑色,他们踏着自己人的尸体和血肉冲锋,仿佛是不怕死亡的野兽,嘶喊着、嗷叫着,不顾一切地向上冲锋。

    百步外的吐蕃军开始放箭,射出的箭矢在空中织成了箭网,唐军开始出现伤亡,一名唐军被射中咽喉,翻滚下了山坡,另一名举石欲砸的唐军被流箭射中头颅,惨叫着连人带石滚落入敌阵,瞬间被砍成肉泥。

    李庆安紧咬嘴唇观察着战况,吐蕃军已经冲到了八十步外,尽管死伤累累,但仍没有任何后退的迹象,离唐军阵地最近的北面吐蕃军已经不足四十步。

    白元光冲到李庆安面前大吼,“快射火药包!再不射我们就无法后撤了。”

    李庆安的嘴唇都咬出血了,但他依然坚决地摇头,“不!”

    北线的近千名吐蕃军终于冲进唐军阵地,荔非元礼狂吼一声,“弟兄们,杀!”

    他抡起大刀扑进敌群劈杀,猛冲猛砍,俨如一头疯虎,四百余名唐军也跟着泼风般地卷杀冲入,霎时间人头滚滚,血肉飞溅,哭号惨叫声骤起.......

    这时,中线的吐蕃重军和南线的军队都冲至唐军阵前不足三十步了,狂暴的血腥之气扑面而来。

    李庆安终于下达了命令,“点火!”

    数支火箭射向二十步外,‘轰!’地一声闷响,三十丈宽的山坡上猛然间燃起了熊熊烈火,火势迅猛地席卷而下,一百五十步内瞬间都被滔天的烈火吞没了,这一片火海中密集地拥挤着三千多名吐蕃士兵,唐军阵前顿时成了人间地狱,无数人在火中凄厉的哀嚎,发出绝望的惨叫,令人目不忍睹。

    李庆安轻轻叹了一口气,下令道:“后撤到第二道防线!”

    .........

    一场最惨烈的地狱烈火终于使吐蕃军退兵了,第一场冲锋持续了近两个时辰,以吐蕃军阵亡六千余人告终,唐军也死伤了三百余人,绝对大多数都是在与吐蕃军肉搏战中死伤。

    战场上暂时安静下来,在一个小山坳中,二十几名女护兵异常忙碌,她们熟练地给受伤的一百多名唐军消毒、止血,小心翼翼地用刀剜去骨头上的箭,用女姓的柔情和安慰鼓励伤兵们振作起来。

    荔非元礼身上中了三刀两箭,其中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被砍掉,施三娘正忙碌地给他包扎,消毒盐水痛得他脸都变形了,但嘴上却依然本姓难改。

    “三娘,老荔的手指没有了,你说以后摸女人还会有感觉吗?”

    “怎么会没感觉,你用右手摸不就行了吗?”

    “嘿嘿!三娘,给老荔摸一下好不好?让老荔感觉一下,或者你摸我一下,就一下,就像上次海边一样,让老荔临死前过一把瘾。”

    施三娘满脸通红,不得已,只得伸手在他裤裆里胡乱揉了一通,嗔道:“这样好了吧!”

    荔非元礼长长地舒一口气,脸上露出迷醉的神情,咧嘴笑道:“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你不会死的,跟头发情的公牛似的,听话啊!不要再胡思乱想了。”

    施三娘给他包扎完伤口,笑着在他额头上敲了一下,便去照顾别的伤兵了。

    荔非元礼眼珠一转,又仰头对苗翠儿喊道:“翠儿,你能过来一下吗?老荔要死了,临死前想跟你说几句话。”

    .......

    在山坳中唯一的一顶帐篷里,李庆安和荔非守瑜小心翼翼的拼装一台沙盘,沙盘上是青海地区的地形,青海、龙驹岛、大通山、赤岭等等,是用泥制作,米粉覆盖成雪山,还有军营、烽火台,烽火台上甚至还有火油,做得极为逼真,沙盘长约一丈,宽五尺,底座为铁制,中间是木夹层,平时是一分为四携带,使用时再拼成整块,用铁扣扣住。

    “七郎,这样行吗?”

    “我也没把握,但终归要试一试,我想,吐蕃人会对它有兴趣。”

    “这倒也是,吐蕃人肯定没见过这种地图。”

    李庆安扣好最后一只铁扣,他站起了身,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忽然眉头一皱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一名亲兵禀报:“将军,现在离正午还差一刻钟。”

    李庆安快步走出帐篷,向远处的石堡城望去,只见石堡城上烽烟依然袅袅升起,显然还在吐蕃人手中,他不由轻轻摇了摇头,约好了正午攻下石堡城,看样子,已经是不可能了。

    就在这时,山脚下吐蕃人进攻的鼓声再一次轰隆隆地敲响了。

    .........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三十七章 绝岭屠鹰(上)

    石堡城的攻坚战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原计划中午完成任务,但一直到黄昏,唐军仍然无法攻上石堡城,石堡城山崖下唐军死尸累累,五千余士兵身死他乡。

    进攻的鼓声再一次擂响,三千多唐军呐喊着向石堡城发动冲击,冰路已经被唐军的血肉融化,进攻的道路相对坦顺了,但吐蕃人的防守却更加疯狂,没有弓箭,没有投石机,用巨石和滚木封锁了唯一上山的小道,让一群群唐军在哀嚎中坠下山崖。

    但唐军在绝望中也找到一线希望,这一次进攻,由三百名身材魁梧的唐军打前锋,他们制作了百面巨大的斜伞,用三丈长的木架支撑,木架上绷五层生牛皮,涂满油脂,呈三角体菱形,数十名唐军躲在一面伞下,这样,无论吐蕃军的巨石滚木从正面或者是头顶上砸下,都会被倾斜的光滑牛皮卸去力道,滚下山崖。

    这是唐军在一次次被重创后想出的办法,使唐军的伤亡大大减少,已经冲到了距石堡城一百二十步外的石缝山道中,这里进入弩箭的射程,唐军千箭齐发,密集的弩箭从伞孔中射向城头,吐蕃军终于出现伤亡了,石堡城上开始不断有惨叫声发出。

    但唐军也无法再冲上去一步,石缝内无法卸去石块,大量石块积压在巷道内,吐蕃军的巨石依然从山顶砸下,‘砰!砰!’地砸在牛皮架上,发出巨大的声响,临时制作的伞无法承受巨大的冲击,三十几面伞架被砸烂了,近千名唐军失去了屏障,被随即而来的滚石砸了山崖,血肉模糊,惨叫不绝,唐军再次出现了惨重的伤亡,巨伞开始缓缓向山下撤退。

    无论如何,唐军终于找到了一种对付石堡城吐蕃军的笨办法,唯一的缺点就是进展缓慢,需要一次次攻上,用弩箭慢慢消耗石堡城内吐蕃军的有生力量。

    在这种时候,李庆安率领军队在后山拦截吐蕃援军就成了整个战役成败的关键。

    .........

    赤岭后山,吐蕃军开始了第三次疯狂的进攻,由于石堡城的求援烽火再一次熊熊燃起,使吐蕃赞普赤祖德赞意识到形势的严峻,这一次,他投入了两万重军,试图一举攻下唐军的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已经被吐蕃军占领,成为他们进攻第二道防线的基地,两道防线之间的直线距离是七百步,但山壁陡峭,大部份石壁都无法攀登,只有三条各宽约十丈的沟壑,分布在长达三里的岩面上,山路艰难,使吐蕃军的第二次进攻也惨遭失败,现在是第三次进攻,也是他们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进攻。

    此刻唐军已经伤亡了五百余人,剩下的两千四百余人分为三队,各自扼守住一条沟壑,每一名唐军心中都清楚,如果第二道防线丢失,那么第三道防线他们将无险可守,也就是他们全军覆没之时。

    对第二道防线的保卫,就成了他们的生死之战。

    漫山遍野的吐蕃军开始疯狂的进攻,震荡心魄的巨鼓声密集地敲响,五百名赞普侍卫执剑督战,后退者立斩,在几株光秃秃的树上已经挂满了一百多颗被斩下的人头,这是对所有吐蕃军的警儆。

    但山路狭窄,无论吐蕃军投入再多的兵力,他们只能一轮轮地攻上,在三条布满了荆棘和灌木丛的沟壑里,四千多黑压压的吐蕃军各自推移着十面高两丈、宽一丈的巨盾,缓缓向上推进,巨盾并列在一起,形成一道盾墙,后面吐蕃军则高举圆盾,有效地阻挡唐军的箭雨的攻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4440 74441 74442 74443 74444 74445 74446 74447 74448 74449 74450 74451 74452 74453 74454 74455 74456 74457 74458 74459 74460 74461 74462 74463 74464 74465 74466 74467 74468 74469 74470 74471 74472 74473 74474 74475 74476 74477 74478 74479 74480 74481 74482 74483 74484 74485 74486 74487 74488 74489 74490 74491 74492 74493 74494 74495 74496 74497 74498 74499 74500 74501 74502 74503 74504 74505 74506 74507 74508 74509 74510 74511 74512 74513 74514 74515 74516 74517 74518 74519 74520 74521 74522 74523 74524 74525 74526 74527 74528 74529 74530 74531 74532 74533 74534 74535 74536 74537 74538 7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