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冷冷地看着李林甫,良久,他轻轻哼了一声道:“相国,陇右之战在年初就部署了,朕早在几个月前也说过,希望能在新年前拿下石堡城,既然朕早就有言在先,相国早就应该准备好相应的赏赐。”

    “臣本来是准备好了,可陛下上个月赏赐给了杨.....”

    “放肆!”

    不等他说完,李隆基重重一拍桌子,怒道:“你的意思是说,是朕把钱花光了吗?李相国。”

    李林甫吓得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道:“臣不敢,实在是左藏空虚,臣无计可施,请陛下明鉴!”

    李隆基狠狠地盯着他,半天才回了一声,“你说吧!能拿多少钱出来?”

    李林甫连忙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递上道:“这是臣考虑的一个方案,请陛下过目。”

    一名太监上前把奏折呈给李隆基,李隆基阴沉着脸看了看,李林甫的方案是土地、钱、勋官三者结合,钱帛的数量和去年赏赐安西基本持平,钱三十万贯,绢十五万匹,只是多了陇右四州的五千顷土地,还有大量的勋官,乍一看似乎勉强过得去,可小勃律战役是两万余人参战,而石堡城战役却是十五万大军参战,人均下来便什么都没了。

    这一点李隆基当然心知肚明,他把奏折往桌上一扔,叹了口气道:“难道就不能再多一点吗?本来朕的计划是一百万贯。”

    “陛下,还有阵亡抚恤至少三十万贯,这也是大头,这两块加起来,左藏的钱只剩下五万贯了,要么就是开春后等扬州的税款解到。”

    “不能等到那时候!”

    李隆基背着手走了两步,回头道:“这样吧!朕提三个意见,你们政事堂再商量一下,第一,抚恤可以先少给一点,给十万贯,剩下的以每月由地方官府支取钱米的方式给予,或者折成土地,再减免赋税,这样可以挤出二十万贯;第二,着令少府监铸造金银,钱不够,以金银代替;第三,并不是所有参战者都奖励一样,有的军队,朕要重赏,有的军队非但不赏,还要重重处罚!”

    李林甫有些愣住了,这第三个方案是什么意思?

    李隆基瞥了他一眼,把南霁云临时写的简单报告扔给了他,冷冷道:“你自己看吧!你看了就会明白,石堡城到底怎么夺下来的。”

    ......

    十天后,哥舒翰率五千大军凯旋而归,这五千人是他从各个军中挑选出的精锐,一路旌旗招展,盔甲鲜明,声势浩大,这也是兵部特别批准的一次大规模地方军进京,但也有苛刻的条件,如不准带长武器及弓弩,不准带重型攻城器,只允许携带横刀,轻装软扮进京。

    凯旋大军抵达咸阳时,消息便传到了长安,满城沸腾,无数人家扶老携幼出城迎接,朱雀大街上更是人山人海,长安城几乎是倾城而出。

    正午时分,当衣甲鲜明的陇右大军进入明德门时,朱雀大街彻底沸腾了,三十余万长安民众簇拥在朱雀大街两边,延绵十里,民众们敲锣打鼓,呼喊声震天,到处是一张张激动的脸庞,陇右战役获胜,也就意味着关中平安、长安平安。

    当一队队气势威武的士兵从他们面前走过时,气氛狂热到了**,人群挥手欢呼,呼声如雷声:“大唐万岁!陇右士兵万岁!”

    走在最前面的安西六百陌刀军士兵,身材魁梧的李嗣业一马当先,他脸色严峻,目不斜视,每当他们走过,顿时无数年轻女子激动得跳起来,将一根根彩带,一团团锦花投向他们,这是攻下石堡城的第一功臣,是她们心目中的英雄。

    数万名各卫士兵负责维持秩序,从明德门到朱雀门,数万士兵手牵着手,拼命阻拦民众的前涌,哥舒翰骑马行在队伍中间,旁边陪同着陈希烈、杨慎衿等几十名到十里外迎接他的高官。

    他不时笑着向人群挥手致意,志得意满到了极点,这一刻,也到了他人生的一个辉煌顶点。

    这时,队伍渐渐到了朱雀门前,李隆基亲率文武百官及宗室近千人,在这里等候他们的凯旋,队伍远远便停了下来,哥舒翰和数十名将领催马出列,还有百步时,他们翻身下马,一齐奔至李隆基面前,单膝跪下,哥舒翰高声道:“臣哥舒翰,参见吾皇陛下!”

    众将齐声高呼:“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连忙将哥舒翰扶起,欣慰地笑道:“爱卿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朕等了整整八年,终于等到了石堡城重新回归的一天,爱卿有功于朕,有功于社稷!”

    “为陛下分忧,这是臣的本分,陛下不必高赞。”

    说着,哥舒翰指着众将对李隆基道:“这次夺下石堡城,还是众将用命,他们才立下了大功。”

    “朕明白!”

    李隆基笑着走上前,看了一圈,却没有看见李庆安,不由一楞,回头问哥舒翰道:“李庆安呢?”

    哥舒翰淡淡道:“李将军和微臣一同进关中,但到金城县时他说有事要做,便率本部离队走了,去了哪里,微臣不是很清楚。”

    他一语既出,所有的文武大臣顿时面面相觑,眼中皆露出了震惊之色,这个李庆安竟然敢不随军入城?

    “李庆安大胆!”

    杨钊一声怒喝道:“皇帝陛下亲率满朝文武来欢迎陇右军凯旋,这是何等荣耀,他竟敢胆敢不参加入城式,是在藐视圣上吗?”

    “陛下!“

    李嗣业急忙大声禀报:“李庆安确有要事!”

    李隆基回头瞪了一眼杨钊,慢慢走到李嗣业面前,柔声问道:“他有什么要事?”

    李嗣业眼睛有些红了,他颤抖着声音道:“因为如此盛大的凯旋,使他无法面对战死的将士。”

    良久,李隆基叹了口气,点了点头道:“朕也带过兵,能理解他的心情。”

    他回头对众人大声道:“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有功将士,朕要好好地赏赐你们。”

    他登上了龙辇,对哥舒翰笑道:“哥舒将军,你为朕立下了不世之功,朕特准你与朕共乘一车,以示荣耀!”

    在万众瞩目中,哥舒翰登了上龙辇,朱雀门前顿时掌声如雷,欢呼声响彻大街。

    ............

    在京兆府金城县以东约三十里处有一个小镇,叫西渭桥,由于这里是长安去陇右的必经之路,因此镇子很大,住着上千户人家,俨如一个小县,此刻镇子里十分热闹,陇右凯旋军刚刚经过这里,几乎全镇人都出来欢迎了。

    队伍已离去,但热情还没有消散,大街上依然有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说话,在路边站着一名年轻的妇人,她牵着一个瘦小的男孩,远远地还在向陇右军方向眺望。

    几名妇人从她身边走过,见她脖子伸得老长,便开玩笑道:“林三娘子,还在等你家林三回家吗?”

    “没有呢!”妇人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这些陇右军个个身材魁梧,我家林三长得又瘦又矮,怎么可能被选上。”

    “娘,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小男孩仰头问道。

    妇人笑了笑,“估计你爹爹回安西了,已经打完仗了,他一定在安西等我们呢,快回家吧!太公该急了。”

    妇人带着小男孩快步向镇西走去,在镇子西面的一片民房里,租住着数十户人家,这数十户人家都是从江都而来,他们便是江都团练营的一部分家属,从江都偕老携幼而来,准备等陇右战役结束后去安西定居。

    妇人带着孩子来到一户屋舍前,门口还挂着红色的灯笼,贴着辟邪的门符,显示着新年刚过,她老远便看见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门口拄拐张望,她连忙上前怨道:“爹,你出来做什么,外面冷啊!快回屋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4099 104100 104101 104102 104103 104104 104105 104106 104107 104108 104109 104110 104111 104112 104113 104114 104115 104116 104117 104118 104119 104120 104121 104122 104123 104124 104125 104126 104127 104128 104129 104130 104131 104132 104133 104134 104135 104136 104137 104138 104139 104140 104141 104142 104143 104144 104145 104146 104147 104148 104149 104150 104151 104152 104153 104154 104155 104156 104157 104158 104159 104160 104161 104162 104163 104164 104165 104166 104167 104168 104169 104170 104171 104172 104173 104174 104175 104176 104177 104178 104179 104180 104181 104182 104183 104184 104185 104186 104187 104188 104189 104190 104191 104192 104193 104194 104195 104196 104197 10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