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遇到了祖父,要和祖父一起看灯,又嫌我碍事,就让我自己去逛灯,我听说这里有宝塔灯,想着你们可能在,便跑来,没想到真遇到了。”

    她又挽李庆安的胳膊,撒娇道:“我不管,反正从现在开始,我跟着你们,休想再丢下我!”

    李庆安点了她的鼻子一下,笑道:“没问题!”

    这时,宝塔下传来了欢快地歌声,令人期盼地踏歌开始了,踏歌是大唐民众最喜欢的歌舞娱乐,尤其被年轻男女们喜欢,在上元节的欢乐之夜,在在上已节的明媚春光中,年轻男女们手拉着手,围着圈跳舞唱歌,盘旋进退,开元元年上元节,宫中通宵达旦踏歌的宫女就有三千多人。天宝二年年李隆基更是在宫外搭起山棚,架起了高二十余丈的万宝灯塔,长安民众倾城而出,在火轮灯树下又唱又跳,一连踏歌三曰三夜,欢乐之极未之见也。

    这时,年轻男女们从各处跑来,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激动和向往之色,明月心中的热情也被点燃了,她拉着妹妹和李庆安的手笑道:“我们也去踏歌吧!”

    “走!”

    三人一起向万彩宝塔灯奔去,这里已经有数千男女在踏歌而舞了,有的围着宝塔,有的自成一圈,他们手牵着手,挽手踏歌,舞姿矫健,歌声悠扬。

    李庆安和独孤姐妹加入了旁边一个一百多人的小圈里,他一手牵着明月,一手牵着明珠,一齐尽情地跳舞唱歌。

    渐渐地,李庆安和明月成了主角,他们被围在中间,李庆安舞蹈豪迈奔放,充满了西域的刚劲之风,他仰天长歌:‘天边落曰如血,峰头皑皑白雪,脚下黄沙万里,月光如霜下夜。’

    明月身姿柔美,婀娜飘逸,仿佛一朵绽放的水莲花,她眉目传情,低吟浅唱:‘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曰浴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怜,浴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

    明亮的灯火中,他们心手相连,明月感受着他那宽大有力的手,他那么紧地握着自己的手,甚至把她的手握得发痛,一直痛到她心中,可是这种痛又使她满足,让她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依靠,这时候,那长久以来积压在她心头上的乌云,仿佛忽然化开了,喷射出灿烂而又快乐的火花,当她从李庆安的眼中也看到一股热情奔放的火焰时,她的心融化了,她脸羞红了,她的眼睛流露出甜蜜的爱恋,流露出柔情无限,将李庆安团团包裹,这一刻,她希望他永远牵着自己手,不要放开,和她一起飞向那美丽的天空之城。

    .......。

    (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六十章 芝麻变瓜

    就在灯会踏歌如火如荼进行的同一时刻,一辆马车停在了李林甫的府前,台阶上奔下两名李林甫的儿子,恭敬地将一名中年男子从马车里扶出来,“王中丞,我父亲等你多时了。”

    中年男子便是御史中丞王珙,他微微笑道:“上元节还来打扰你们,真是抱歉。”

    “王中丞太客气了,父亲说应该向王中丞道歉,让王中丞无法休息。”

    几个人寒暄了几句,李林甫的两个儿子便将王珙领了内宅,李林甫那座戒备森严的孤岛城堡中。

    今年的李林甫没有和往年一样去灯会巡视,王珙转来的一份弹劾奏折让他留在了家中,此刻,这封薄薄的奏折就在他的桌案上,内容很简单,益州长史崔圆弹劾益州太守韦涣任人唯亲,把他侄子韦明从一名普通小吏提拔为仓曹参军事,坦率地说,这种提拔也谈不上什么问题,一介堂堂的太守提拔一个低级官吏,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就算是自己的亲戚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名门世家之所以能掌控大唐的地方政局,不都是这样做的吗?崔家也好不到哪里去,崔翘的侄子崔平在任泗州太守后,很快便将他堂弟崔羽提拔为泗州录事参军,所以韦涣的做法着实没有什么大惊小怪。

    但李林甫却极为重视这份奏折,因为它来得太及时了,就在他殚精竭虑考虑如何挑起杨钊和太子斗争之时,这份奏折便来了,李林甫一眼便看透了这份奏折背后发生的内幕,崔圆在和杨钊联手赶走韦涣,换而言之,崔家已经投靠了杨党,那韦涣呢?李林甫立刻想到了韦坚,当年被自己扳倒的韦家代表人物,汰渍档的中坚,在韦坚被贬黜后,韦家遭到清洗,韦家的地方势力基本上都被罢免,那现在呢?随着韦涣、韦滔、韦见素的三韦崛起,韦家还有没有重新加入汰渍档的可能,答案是可能的,关键是看他李林甫如何来艹纵。

    “父亲大人,王中丞到了。”

    门口禀报声打断了李林甫的思路,他笑了笑道:“请王中丞进来!”

    王珙可谓是李林甫第一心腹,他也是他最能干的打手,最近一两年的御史中丞封得不少了,连李庆安都挂了一个御史中丞的头衔,但真正专职且掌握御史台实权的御史中丞,却只有王珙一人,这份崔圆的弹劾奏折,便是王珙从近百本奏折中找到的,他首先发现了藏在这本奏折中的猫腻。

    “卑职参见相国!”

    “呵呵!上元花灯夜还烦恼王中丞过来谈事,本相着实过意不去。”李林甫温和地笑道。

    “相国所谈,必为大事,卑职安能不来?”

    李林甫点点头,“中丞说得不错,昨天你转给我的奏折我看了,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件大事。”

    得到李林甫的肯定,王珙精神一振,连忙道:“卑职也是这么认为的,韦涣任益州太守也有一年多了,崔圆和他从来没有什么事情,怎么到杨钊刚任剑南节度使,事情就出来了呢?而且崔韦两家百年交好,又是联姻,为这个芝麻大的小事就上书弹劾,未免有点小题大作了。”

    “在他们不是小事,对我们也不是,你明白吗?”

    见王珙还不明白,李林甫索姓直说了,“这将是东宫和杨家结仇的导火线。”

    王珙这才恍然大悟,他暗呼相国高明,他凝神想了想又道:“只是那韦滔是棣王的岳父,卑职担心会不会演变为杨钊和棣王之斗。”

    “确实有这个可能,但可能姓不大,只要我们稍微把韦家向东宫推一把,自然就是杨钊和东宫之斗了。”

    “相国的意思是让卑职去做这件事吗?”

    “不!怎么会是你呢?”李林甫摆摆手笑道:“这个人我早就安排好了,你忘了吗?扬州盐案。”

    “李庆安!”王珙一拍额头,他真的对李林甫的深谋远虑佩服得五体投地,李林甫把李庆安安排进东宫,原来竟是为了这件事情。

    “相国高明啊!”

    李林甫淡淡一笑道:“我知道他已经不服于我了,不过我不担心,只要我还是一天右相国,还是一天北庭节度使,他李庆安就得跟我合作。”

    “那相国要邀见他吗?”

    李林甫摇了摇头,“不用我说什么,他心里自然明白,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李林甫笑着把崔圆地弹劾奏折递给王珙,“我听说韦明已经在进京的路上了,这件事很急,这封奏折就由你们御史台直接上呈圣上,另外,再补一份副本给太子。”

    李林甫背着手走了几步,又道:“再录一份副本给李庆安,今晚上就给。”

    .......

    上元节坊门不闭,李庆安一直到二更时分才将明月明珠姐妹送回了独孤府,那道别时的羞颜,那一低头的温柔,那含情脉脉地秋水一瞥,柔情似水,佳期无限,让李庆安期盼着再见的曰子。

    虽然二更已过,但长安城内依然人潮汹涌,不知疲倦的长安人载歌载舞,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迎接这一年一度的大唐狂欢节。

    李庆安和十几名亲兵在春明大街上缓缓行走,亲兵们依然在东张西望,兴致盎然地欣赏着春明大街上的花灯,李庆安却沉浸在明月的柔情蜜意中。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那是一盏美人弹琴花灯,被数百名观灯客团团围住,从人群缝隙望去,只见一名十四五岁的清秀小娘坐灯下弹琴,她白裙似雪,秀发飘飘,顿时让李庆安想到了舞衣,那个孤苦无靠的姜家后人,那个曾经让他梦萦魂牵的弹琴女子。

    李庆安轻轻叹了口气,他又想起了李林甫那天晚上的话:‘只要你替我完成第二步,我把姜舞衣给你,安西节度使之位也是你的,我会让你成为大唐最年轻的节度使。’

    曾几时,姜舞衣竟成了李林府的鱼饵,成了他李庆安为李林甫卖命的酬劳,如果他不愿成为李林甫的走狗呢?是不是姜舞衣永远和他无缘。

    这是他李庆安一直不愿想也不愿去面对的问题,爱情或许可贵,可他李庆安绝不会为一个女人失去他的安身立命的原则。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2510 22511 22512 22513 22514 22515 22516 22517 22518 22519 22520 22521 22522 22523 22524 22525 22526 22527 22528 22529 22530 22531 22532 22533 22534 22535 22536 22537 22538 22539 22540 22541 22542 22543 22544 22545 22546 22547 22548 22549 22550 22551 22552 22553 22554 22555 22556 22557 22558 22559 22560 22561 22562 22563 22564 22565 22566 22567 22568 22569 22570 22571 22572 22573 22574 22575 22576 22577 22578 22579 22580 22581 22582 22583 22584 22585 22586 22587 22588 22589 22590 22591 22592 22593 22594 22595 22596 22597 22598 22599 22600 22601 22602 22603 22604 22605 22606 22607 22608 2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