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庆安来北庭已经三天了,视察仓库,艹练军队,听取钱粮开支汇报,但更多的是接见官员,文官、武将,林林总总将近百人,忙得他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但至始至终有一个人他没有见到,那就是副都护程千里,程千里依然借口在家养病,而李庆安也没有去他家里探望,两人似乎都在等待着对方的让步,但谁也没有走出关键的第一步。
明察仍然是李庆安当前的要务,三天来,他接见了近百名安西文武官员,说得都是官话和场面话,他仍然看不透北庭官场,在北庭官场上似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
这天晚上,李庆安从北庭城回到了金满县,北庭城离金满县极近,相隔不过三里,北庭城是北庭军政署衙集中之地,生活很不便利,因此北庭官员们基本上都安家在金满县,也有住在附近的村庄里。
金满县城不大也不小,按内地的人口规模,算得上是一座上县,城池周长二十余里,约有居民近二万户,大半是汉民,汉民中又有一半是军户,整个县城有四条大街,呈‘井’字形布置,沿街种满了胡杨树,各种大型的商铺和仓库,以及客栈、酒肆、青楼、赌馆等等商业店铺比比皆是,商业十分繁荣,和内地城市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东市西市,没有坊墙,也没有限时关门的规定,所有店铺都是沿街而开,大多经营到深夜。
李庆安的府邸位于金满县的东北角,这里全城风景最美的地方,有一片数百亩大的湖泊,每年会有几次湖水变成乳白色,因为叫做白湖,金满河穿湖而过,湖泊两岸垂柳绿杨,风景秀丽,沿湖分布着几十栋大宅,大多是高官巨贾的府邸,李庆安的府邸便是其中之一,原本是前任节度副使卢奉远的家,他已经调走,这座巨宅便顺理成章地归李庆安居住。
不过李庆安今天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副都护杨奉车的家,杨奉车的宅子位于湖西,与李庆安的府邸隔湖相望,宅子占地三十亩,是整个金满县最漂亮的一座住宅,住着杨奉车的一妻三妾,一儿一女,以及十几名仆役,另外杨奉车在城外有十顷上田,在城内有一座商铺,可以说他的根已经扎在北庭了。
李庆安来到杨奉车的府邸前,片刻,杨奉车迎了出来,他和李庆安的办公之地相隔不到二十步,呆了一天,两人不知见了多少面,可晚上在家中见面,意义又大不相同。
杨奉车笑容中带着谄色,跑下台阶拱手施礼道:“欢迎李将军光临鄙宅。”
“夜晚来打扰杨都护休息,不好意思。”李庆安微微还礼笑道。
“李将军这是说哪里的话,我早想把李将军请来,可一直不好意思开口,李将军自己前来,那是最好不过了。”
杨奉车躬身虚摆手,又道:“夜风颇凉,请将军进屋去说。”
两人寒暄着走进了大门,李庆安见他宅子的雕梁画栋,屋舍精雅,进门便是池塘,池塘中种满了荷花,四周被垂柳包围,一架廊桥如飞虹,直通大堂,设计得独具匠心,令人赞叹,李庆安走在桥上,只觉凉风扑面,令人心旷神怡,他也不由点点头笑道:“都说杨都护恋家,现在理解了,我若有这样的宅子,一定也会时时惦念。”
走过廊桥,两人来到大堂前,一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上前施礼,“参见李将军。”
李庆安见他和杨奉车长得颇为相似,眉清目秀,算得上一表人才,便笑道:“这位便是令郎吧!”
“呵呵!这就是我儿杨吉,准备今年秋天进京,参加明年的春闱。”
“我也听说令郎要参加科举,这可是杨家盛事啊!正好我新任命的屯田使王昌龄,还有判官岑参都是进士出身,文采斐然,杨公子不妨向他们请教一二。”
杨吉欣喜万分,但他还是有些迟疑道:“只是我觉得有些唐突。”
他父亲杨奉车捋须笑道:“我儿不通时务,既然李将军已经开口了,自会给他们打招呼,你担心什么?”
杨吉恍然大悟,连忙深深向李庆安施一礼,“多谢李将军安排,我明天便去拜玉壶先生为师。”
李庆安却瞥了杨奉车一眼,都说此人是个老好人,现在看来,其实此人是个官场老油条,这样,事情倒好办了。
“杨都护,咱们坐下谈吧!”
杨奉车一拍脑门,歉然道:“看我,只顾说话了,却忘了最基本的礼节,李将军,请!”
“请!”
两人来到大堂坐下,北庭受胡人习惯影响较深,很多人家都有椅子,杨奉车家也不是跪坐,而是坐圈椅,后来这种椅子渐渐流入中原,晚唐时慢慢盛行起来。
杨奉车请李庆安坐下,命左右道:“上一桌酒菜来。”
李庆安连忙止住,笑道:“刚才与几个手下已经吃过来,上一杯茶便可。”
“那好吧!上一碗马奶茶。”
片刻,一名丫鬟端上来一碗热腾腾的奶茶,放在李庆安面前,唐朝的茶叶没有炒过,都是用水煮,放以各种佐料,而北庭安西则大多随胡风,喜欢喝奶茶,杨奉车久居北庭,也习惯了。
李庆安却一直不大习惯奶茶那股腥膻味,细细喝了一口,摇摇头笑道:“我带来了上好的蒙顶茶,等会儿我让亲兵给杨都护送几斤来。”
“那就太感谢了,来人!换一杯香茶。”
杨奉车见李庆安不习惯,连忙命人换了一杯普通茶,李庆安喝了一口,这才笑道:“今天我看了看官员们的履历,杨都护今年就要任职满十年了吧!”
“正是!一晃我已在北庭呆了十年了,岁月催人老,我今年已经四十有八,再过几年就该退仕了。”
杨奉车虽然感慨青春不再,但他眼睛里却闪过一丝紧张,他听得出李庆安有言外之意,在暗示他,他的副都护做得太久了,确实,大唐还没有做了十年副都护的先例,连杨奉车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能做这么久,或许他表现平常,无功无过,再加上他这个职务没有什么实权,仅仅是个虚职,不受人重视,所以朝廷既不升职,也不降职,就让他一年一年地耗了下来。
杨奉车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也不喜欢做事,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再生一个儿子,因此在北庭,他是出了名的恋家,北庭副都护清闲最适合他,他希望自己能在北庭副都护这个职位做到退仕,挣一份不菲的家产,给儿子谋个好职,这就是他最大的人生理想。
前几任上司都知道他有胸无大志,也乐得不干涉他,但到了李庆安这一任,他感觉自己的危机来了。
这种危机并不是李庆安要把他怎么样,而是北庭官场目前的局势和前几年不一样了,北庭居然出现了两雄争强的局面,一个李庆安,一个程千里,李庆安是汰渍档,而程千里是庆王党,也就是说,北庭竟是汰渍档和庆王党的较量,真不知是谁布置的这个局?
他偏偏夹在中间,杨奉车暗暗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李庆安今晚上门,可不是为了什么闲情雅志。
“李将军任职三天,感觉如何?”杨奉车勉强笑了笑问道。
“还好吧!感觉北庭生机勃勃,是个做事业的地方,而且生活也很不错,我今天来,就是要感谢杨都护事先给我安排好了宅子,让我的家人有一个安身之处。”
杨奉车连忙谦虚道:“哪里!哪里!这只是一点绵薄之力,当不得李将军的亲自上门感谢。”
李庆安笑了笑,他话题一转又问道:“不知令郎进京赶考,可有了准备?”
杨奉车一愣,“要什么准备?”
李庆安呵呵笑了,“我虽然没有参加过科举,但我也知道一二,各地考生都是早早进京参加省试,倒不是为了临时抱佛脚复习经文,而是为投贴拜门第,我亲眼看见过各个宰相府门前挤满了士子,都打破头要做相国的门生,杨都护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杨奉车点了点头,这个缘故他倒也知道一些,金满县令陈忠和给他说过,大唐科举不糊名,考官在批卷时不仅要看学问,还要看考生的德行,其实就是看考生的背景,考官笔下松紧和这个大有关系,但省试只是第一步。
省试中,不管是进士科考中还是明经考中,只是得一个做官的资格,要想做官还得经过吏部考,这才是关键,吏部考相当于面试,主要看外貌人品,其实这也是看背景关系,有后台背景,或是世家名门就容易被录取,这一关只有少数人能通过,但吏部考还是第二步。
第三步就是放官,这就更要后台背景了,后台硬便能得到好职位,留京或者去富裕县,政绩容易,提拔也容易,官运畅通,像金满县县令陈忠和,因为家境贫寒,开元二十七年只因考中进士探花,才得以授官,但无后台无背景,被放到北庭来,做了十年的官,能力卓著,就因京中无人,到现在还是个小小的县令。
杨奉车苦笑了一声,他刚要开口说京中无人,忽然心念一转,他顿时明白过来,李庆安这是在暗示他呢!
他立刻试探地问道:“李将军的意思是?”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7552
77553
77554
77555
77556
77557
77558
77559
77560
77561
77562
77563
77564
77565
77566
77567
77568
77569
77570
77571
77572
77573
77574
77575
77576
77577
77578
77579
77580
77581
77582
77583
77584
77585
77586
77587
77588
77589
77590
77591
77592
77593
77594
77595
77596
77597
77598
77599
77600
77601
77602
77603
77604
77605
77606
77607
77608
77609
77610
77611
77612
77613
77614
77615
77616
77617
77618
77619
77620
77621
77622
77623
77624
77625
77626
77627
77628
77629
77630
77631
77632
77633
77634
77635
77636
77637
77638
77639
77640
77641
77642
77643
77644
77645
77646
77647
77648
77649
77650
7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