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庆安今天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副都护杨奉车的家,杨奉车的宅子位于湖西,与李庆安的府邸隔湖相望,宅子占地三十亩,是整个金满县最漂亮的一座住宅,住着杨奉车的一妻三妾,一儿一女,以及十几名仆役,另外杨奉车在城外有十顷上田,在城内有一座商铺,可以说他的根已经扎在北庭了。

    李庆安来到杨奉车的府邸前,片刻,杨奉车迎了出来,他和李庆安的办公之地相隔不到二十步,呆了一天,两人不知见了多少面,可晚上在家中见面,意义又大不相同。

    杨奉车笑容中带着谄色,跑下台阶拱手施礼道:“欢迎李将军光临鄙宅。”

    “夜晚来打扰杨都护休息,不好意思。”李庆安微微还礼笑道。

    “李将军这是说哪里的话,我早想把李将军请来,可一直不好意思开口,李将军自己前来,那是最好不过了。”

    杨奉车躬身虚摆手,又道:“夜风颇凉,请将军进屋去说。”

    两人寒暄着走进了大门,李庆安见他宅子的雕梁画栋,屋舍精雅,进门便是池塘,池塘中种满了荷花,四周被垂柳包围,一架廊桥如飞虹,直通大堂,设计得独具匠心,令人赞叹,李庆安走在桥上,只觉凉风扑面,令人心旷神怡,他也不由点点头笑道:“都说杨都护恋家,现在理解了,我若有这样的宅子,一定也会时时惦念。”

    走过廊桥,两人来到大堂前,一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上前施礼,“参见李将军。”

    李庆安见他和杨奉车长得颇为相似,眉清目秀,算得上一表人才,便笑道:“这位便是令郎吧!”

    “呵呵!这就是我儿杨吉,准备今年秋天进京,参加明年的春闱。”

    “我也听说令郎要参加科举,这可是杨家盛事啊!正好我新任命的屯田使王昌龄,还有判官岑参都是进士出身,文采斐然,杨公子不妨向他们请教一二。”

    杨吉欣喜万分,但他还是有些迟疑道:“只是我觉得有些唐突。”

    他父亲杨奉车捋须笑道:“我儿不通时务,既然李将军已经开口了,自会给他们打招呼,你担心什么?”

    杨吉恍然大悟,连忙深深向李庆安施一礼,“多谢李将军安排,我明天便去拜玉壶先生为师。”

    李庆安却瞥了杨奉车一眼,都说此人是个老好人,现在看来,其实此人是个官场老油条,这样,事情倒好办了。

    “杨都护,咱们坐下谈吧!”

    杨奉车一拍脑门,歉然道:“看我,只顾说话了,却忘了最基本的礼节,李将军,请!”

    “请!”

    两人来到大堂坐下,北庭受胡人习惯影响较深,很多人家都有椅子,杨奉车家也不是跪坐,而是坐圈椅,后来这种椅子渐渐流入中原,晚唐时慢慢盛行起来。

    杨奉车请李庆安坐下,命左右道:“上一桌酒菜来。”

    李庆安连忙止住,笑道:“刚才与几个手下已经吃过来,上一杯茶便可。”

    “那好吧!上一碗马奶茶。”

    片刻,一名丫鬟端上来一碗热腾腾的奶茶,放在李庆安面前,唐朝的茶叶没有炒过,都是用水煮,放以各种佐料,而北庭安西则大多随胡风,喜欢喝奶茶,杨奉车久居北庭,也习惯了。

    李庆安却一直不大习惯奶茶那股腥膻味,细细喝了一口,摇摇头笑道:“我带来了上好的蒙顶茶,等会儿我让亲兵给杨都护送几斤来。”

    “那就太感谢了,来人!换一杯香茶。”

    杨奉车见李庆安不习惯,连忙命人换了一杯普通茶,李庆安喝了一口,这才笑道:“今天我看了看官员们的履历,杨都护今年就要任职满十年了吧!”

    “正是!一晃我已在北庭呆了十年了,岁月催人老,我今年已经四十有八,再过几年就该退仕了。”

    杨奉车虽然感慨青春不再,但他眼睛里却闪过一丝紧张,他听得出李庆安有言外之意,在暗示他,他的副都护做得太久了,确实,大唐还没有做了十年副都护的先例,连杨奉车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能做这么久,或许他表现平常,无功无过,再加上他这个职务没有什么实权,仅仅是个虚职,不受人重视,所以朝廷既不升职,也不降职,就让他一年一年地耗了下来。

    杨奉车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也不喜欢做事,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再生一个儿子,因此在北庭,他是出了名的恋家,北庭副都护清闲最适合他,他希望自己能在北庭副都护这个职位做到退仕,挣一份不菲的家产,给儿子谋个好职,这就是他最大的人生理想。

    前几任上司都知道他有胸无大志,也乐得不干涉他,但到了李庆安这一任,他感觉自己的危机来了。

    这种危机并不是李庆安要把他怎么样,而是北庭官场目前的局势和前几年不一样了,北庭居然出现了两雄争强的局面,一个李庆安,一个程千里,李庆安是汰渍档,而程千里是庆王党,也就是说,北庭竟是汰渍档和庆王党的较量,真不知是谁布置的这个局?

    他偏偏夹在中间,杨奉车暗暗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李庆安今晚上门,可不是为了什么闲情雅志。

    “李将军任职三天,感觉如何?”杨奉车勉强笑了笑问道。

    “还好吧!感觉北庭生机勃勃,是个做事业的地方,而且生活也很不错,我今天来,就是要感谢杨都护事先给我安排好了宅子,让我的家人有一个安身之处。”

    杨奉车连忙谦虚道:“哪里!哪里!这只是一点绵薄之力,当不得李将军的亲自上门感谢。”

    李庆安笑了笑,他话题一转又问道:“不知令郎进京赶考,可有了准备?”

    杨奉车一愣,“要什么准备?”

    李庆安呵呵笑了,“我虽然没有参加过科举,但我也知道一二,各地考生都是早早进京参加省试,倒不是为了临时抱佛脚复习经文,而是为投贴拜门第,我亲眼看见过各个宰相府门前挤满了士子,都打破头要做相国的门生,杨都护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杨奉车点了点头,这个缘故他倒也知道一些,金满县令陈忠和给他说过,大唐科举不糊名,考官在批卷时不仅要看学问,还要看考生的德行,其实就是看考生的背景,考官笔下松紧和这个大有关系,但省试只是第一步。

    省试中,不管是进士科考中还是明经考中,只是得一个做官的资格,要想做官还得经过吏部考,这才是关键,吏部考相当于面试,主要看外貌人品,其实这也是看背景关系,有后台背景,或是世家名门就容易被录取,这一关只有少数人能通过,但吏部考还是第二步。

    第三步就是放官,这就更要后台背景了,后台硬便能得到好职位,留京或者去富裕县,政绩容易,提拔也容易,官运畅通,像金满县县令陈忠和,因为家境贫寒,开元二十七年只因考中进士探花,才得以授官,但无后台无背景,被放到北庭来,做了十年的官,能力卓著,就因京中无人,到现在还是个小小的县令。

    杨奉车苦笑了一声,他刚要开口说京中无人,忽然心念一转,他顿时明白过来,李庆安这是在暗示他呢!

    他立刻试探地问道:“李将军的意思是?”

    李庆安淡淡一笑道:“如果杨都护不嫌弃的话,我可以把令郎推荐到高力士门下。”

    .........

    李庆安喝一杯茶,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家常,便告辞了,杨奉车却盯着桌上的茶杯,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李庆安拉拢的意思太明显了,但也让他十分心动,虽然他渴望能再生了一个儿子,为此连娶了三房小妾,但折腾了十几年,小妾们连蛋都没下一个,他便知道恐怕是自己下种出了问题,。

    他今年四十八岁,只有膝下一子,儿子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如果儿子能拜在第一权宦高力士门下,有高力士做后台,就算科举不中,走门荫入仕这条路,儿子的仕途也会一片光明,杨奉车当然知道李庆安的后台就是高力士,可投靠李庆安,势必就会得罪程千里,这让他十分为难。

    杨奉车坐在桌前,按着太阳穴哀叹,“这可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一名家人快步跑来,在大堂前禀报,“老爷,程都护在门外求见!”

    “谁?”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2920 62921 62922 62923 62924 62925 62926 62927 62928 62929 62930 62931 62932 62933 62934 62935 62936 62937 62938 62939 62940 62941 62942 62943 62944 62945 62946 62947 62948 62949 62950 62951 62952 62953 62954 62955 62956 62957 62958 62959 62960 62961 62962 62963 62964 62965 62966 62967 62968 62969 62970 62971 62972 62973 62974 62975 62976 62977 62978 62979 62980 62981 62982 62983 62984 62985 62986 62987 62988 62989 62990 62991 62992 62993 62994 62995 62996 62997 62998 62999 63000 63001 63002 63003 63004 63005 63006 63007 63008 63009 63010 63011 63012 63013 63014 63015 63016 63017 63018 63019